康熙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是在晚年治理国家中,多有心力不济,在他的刻意放纵之下,清王朝吏治腐败,内部因皇储之争而陷于九子夺嫡之中,可以说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九子夺嫡的余波一直延续到后来乾隆继位,可以说在清代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 我们在雍正王朝始终,可以发现雍正在继位之初,受到八阿哥胤禩的掣肘非常的多,以至于雍正在继位以后根本就不能有效的展开改革,况且当时西北战事正酣,为了朝局的稳定,雍正也只有忍受胤禩的存在,直至耗竭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其实从这样来看,这个皇帝的宝座反而还是一个苦差事。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雍正真的是步履艰难?改革的阻力是来自于以胤禩为首的九子夺嫡残余势力,其实我想应该不是这样。 就从雍正顺利的在康熙灵位前继位的时候,事实上朝局已经大致稳固下来,雍正本身在朝廷内就有自己的班底和人马,特别是当时最重要的西北战事虽然没有结束,但年羹尧作为川陕总督,实际上起到了对十四阿哥允禵这个大将军王的掣肘,而在康熙去世这一年,允禵被召回。
至少是在西北战事上,虽然雍正并没有命令年羹尧作为主要指挥,但鉴于他和雍正亲密的程度,成为事实上的指挥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而在京城内部当时又有隆科多,要知道隆科多作为康熙晚年最亲近的人,主要负责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 雍正继位以后,命令隆科多和大学士马齐以及胤详、胤禩共同处理政务,一则为安抚,二则为控制。
其实这时候的胤禩集团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加上十四阿哥很快从西北被召了回来,等于说被软禁起来,同样也失去了自己的作用。 一直到此时,雍正掌控了朝局,胤禩等人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什么时候被杀只等雍正的命令而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雍正在第一年继位,就已经实际的颁布了改革措施,比如火耗归公、养廉银子等等举措,只不过为了朝局不太混乱,
雍正对政敌的打压。早在继位之初就开始,一方面软禁了允禵,而另外一方面将允禟发配到西宁,虽然允禟不愿意去,但却无法拒绝,包括胤?还因为用词不当被多次弹劾,就从这种情况来看,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其实早已经失势力而已。 而雍正真正的对手并不在明面上,而是随着陆续改革计划的出炉而产生的政治阻力,而且终其一生,雍正都在同这个政治阻力做斗争,并最终耗费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反而对这些政敌的打击,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