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给儿子办三日宴,惹得高力士不高兴,唐玄宗:他想干什么

大臣给儿子办三日宴,惹得高力士不高兴,唐玄宗:他想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3/12/19 4:16:57

所以708年,李隆基任潞州别驾的时候也带上了王毛仲。身在潞州的李隆基,身边常常跟着两个保镖,即王毛仲和李守德,两人保护李隆基的安全,也替他去做各种事情,尤其是王毛仲,人比较机灵,看到李隆基喜欢结交别人,他就没事的时候也帮李隆基结交当地的一些人,将他们笼络到李隆基身边。

李隆基在潞州很结交了一些人,这些人对他将来成事都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过李隆基在潞州的时间并不长,710年,唐中宗决定在南郊举行祭祀,李隆基等李唐王室成员都被召回京中参加这次祭祀,这对于李隆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他带着自己的亲信回到长安,举行了祭祀,并在长安城中住了下来,还没有等到离开的时候,京中就乱了,这一年的六月,唐中宗去世了,韦后临朝称制,真正的动乱到来。没有人愿意再来一个武则天,况且韦后实在比不得武则天,既没有武则天的能力,也没有儿子,无论怎么看,韦后都是不可能成功效仿武则天的。

所以在韦后准备控制朝廷的时候,很多大臣们也有了别的心思,尤其是李唐王室,怎么可能容许韦后坐上那个位置呢?李隆基自然也有了别的心思,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自从李隆基回到京城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为自己谋划,王毛仲作为李隆基的贴身小跟班,自然尽心为李隆基办事,比如和万骑结交,比如对李隆基结交的人格外看重,谨慎对待。

很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达成了共识,将韦后等人除掉了,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其过程自然也是凶险万分的,毕竟李隆基的实力并不是很强,而在他们搞事情的时候,王毛仲却怂了。

他这个一直跟随李隆基的随从却在关键时刻害怕了,躲了起来,没有跟随李隆基进入禁苑,等李隆基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因此并没有派人去找他,而是加紧行事速度。

等到韦后等人都被除掉了,京中稳定下来后,王毛仲才出现了。李隆基觉得王毛仲一直以来还算听话,能力也不错,虽然这次没有跟着,但毕竟也没有将事情透露出去,于是依旧如从前般对待王毛仲,还让他做了将军,后来李隆基在登基这件事上,王毛仲是出了大力的,这也不枉李隆基对他甚好。

王毛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李隆基养马、牛、羊等,他非常尽心,不仅将这些牲畜养的膘肥体壮,还增加了数量,并且他让人种植牧草饲料,不仅为李隆基节省了很多钱,还增加了收入,这让李隆基很是高兴,而王毛仲“奉公正直,不避权贵“很多人都害怕他,不敢冒犯他,那个时候,他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官员。

李隆基对他也是很好,不仅赐给他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两个妻子也都被封为国夫人等等,随着李隆基对他的宠爱,王毛仲渐渐开始骄横跋扈起来,看不起宦官,和他结交的人很多人行不法事,而他自己还想做兵部尚书,只不过被李隆基拒绝了。

王毛仲的儿子出生后,李隆基很看重,在娃的三日宴上,特意让高力士到王毛仲的府上,赐了很多的金银财帛,还给了这娃子一个五品官职,这赏赐不可谓不重。但王毛仲似乎并不觉得这赏赐很重,他还让高力士到近前去看他的儿子,指着娃对高力士说:”此儿岂不消三品官?“

当时的高力士正好是正三品的官职。也不知道王毛仲是在嘲笑宦官高力士还是觉得李隆基给的这个官职太小,总之,他就这样问了高力士这句话。高力士看到这样放肆的王毛仲,心里很不高兴。

高力士本就很不喜欢王毛仲,回去自然好好将这句话告诉了李隆基,而且还让李隆基知道王毛仲就是觉得这个官职太小,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得个三品官。李隆基那叫一个气啊,他是这样说的:

”往诛韦氏,此贼尚持两端,避事不入,我未尝言之。今敢以赤子恨我邪?"

翻译过来就是,当初除掉韦氏的时候,他害怕失败了会被杀,所以躲起来不参加,我并没有怪他,现在他居然敢这样,他想干什么?没点数吗?

高力士自然乐意见到李隆基和王毛仲之间有隔阂,眼看着李隆基对王毛仲不复从前,高力士趁热打铁对李隆基说:“北门奴官太盛,豪者皆一心,不除之,必起大患。”于是李隆基更加不信任王毛仲了。

而王毛仲还不知道收敛,他居然找太原军器监索要武器,严挺之将这件事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怕王毛仲有了别的心思,就下旨将他贬官外放,同时被贬的还有王毛仲亲近的人以及他的几个儿子。

而王毛仲被贬之后也并没有蹦跶几天,就在永州被缢杀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怪就怪王毛仲实在不知道收敛,不懂得为人臣子的本分,仗着自己是李隆基的宠臣,生出了很多不该有的心思,却对李隆基的疏远毫无所觉。

更多文章

  • 唐代隋后,隋朝皇室的命运如何,有没有后裔留存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代和隋朝,历史上隋朝皇室后裔的命运如何,隋朝皇族后裔

    通常,隋朝和唐朝都会被放在一起说,即隋唐,因为这两个朝代其实是很难真正将他们分开单独存在的。而两个朝代在血缘关系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弟,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渊也算是隋朝的皇室成员,只是比较远而已。当然这个比较没有说服力,毕竟在古代,传承上考

  • 武则天的无字碑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不仅七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咏鹅》,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曾代他过一篇檄文,檄文中罗列了武则天的罪状,层层揭露,字字如玑,连武则天看了,都禁不住叫好,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本名武珝,后改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出生于长安,

  • 此人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平定杨玄感之乱,后成为大唐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年后的杨恭仁已经做了甘州(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市)刺史,他施政清明,为人宽和,颇受当地人的爱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很好的处理胡人和汉人的关系。因此受到了隋文帝的夸赞。当时杨坚对杨雄说:“恭仁在各地做刺史,颇有政绩,这不仅是朕会用人,也是卿教育有方。”隋炀帝继位后,杨恭仁做了吏部尚书。613年,杨玄感

  • 李世民曾有三次机会得到美女,却被隐太子李建成的旧臣所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恢复李建成太子之位,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唐朝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

    第一次,李世民在魏征的劝谏下拒绝了郑女。628年,长孙皇后为李世民遍寻美女,打听到郑仁基有一个女儿,刚刚16岁,“容色绝殊,当时莫及”,可谓是倾国倾城的美女,长孙皇后就请求李世民纳之为妃,李世民自然一万个乐意,于是直接下诏书聘为充华(九嫔最末,正二品),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后来的武则天和徐惠进宫封的都

  • 李恪谋反被杀,是李世民一句玩笑话所致,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 李恪,李恪真的谋反了么,李世民为啥不选李恪

    四姑娘在之前的文中就有分析过,李世民说过的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实际上只是一句玩笑话,无论如何,不管有没有长孙无忌的劝谏,在当时的境况下,李世民都是不可能立李恪为太子的。李世民担心李治太过仁弱可能治理不好国家,所以才一闪而过让庶长子李恪做太子的想法,进而和长孙无忌开玩笑表示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不可能不知

  • 武后至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南衙禁军衰微,形成了怎样的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南衙禁军,南衙禁军拦下銮驾,唐开元年间兵制是什么

    当这些府兵轮流番上宿卫的时候,受十二卫大将军的领导。唐初尤其是高祖、太宗以及高宗前期,大唐对外作战是比较频繁的,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府兵制的作用,该补充的时候补充,该退休的退休,并且府兵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均田制的实行能很好的为府兵制服务。但到了唐高宗晚期以及武则天时期,对外逐渐趋于保守,战事

  • 帝王情,红颜劫,杨贵妃真的是红颜祸水吗?她不过是太爱唐明皇,她的那个夫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贵妃简介及历史资料,杨贵妃一生的照片,唐明皇与杨贵妃醉酒

    她美,美得天生丽质自难弃,她媚,媚得回眸一笑百媚生。世人皆言她是红颜祸水,因了她,那大唐盛世狼烟四起,繁华不再。历史对于女子,总是莫名的多了一份苛责。她生来倾国倾城,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人一眼,一道圣旨便从天而降,朝夕之间,她被选在了君王侧,从寿王妃,变成了万人敬仰的贵妃。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她一介

  • 安史之乱后,吐蕃20万大军占领长安城,却在15天后撤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史之乱打到长安了吗,安史之乱后的唐为什么能打赢吐蕃,安史之乱从哪里进入长安

    七世纪开始,吐蕃和大唐在两个世纪内是相爱相杀的,710年,大唐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但并没有带来长久的和平,即便在714年划定了国界线,但还是冲突不断。开元年间,吐蕃还是不断进犯大唐的边境,一步步掠夺大唐的领土,天宝年间,唐玄宗设十大节度使,意在打造边防重镇,其中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统兵73000人,

  •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是如何的荒唐?欲做高官,请先净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代十国南汉国简介,五代十国的南汉国是怎么灭亡的,五代十国为什么是南汉国

    但凡遇到大混乱时期,什么样的荒唐事都可能会发生,南北朝时期有个著名的北齐王朝是出了名的荒唐,而五代十国时期也有个著名的南汉王朝来匹配。按照一般来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正统王朝不过才从907年到960年共存在了53年,而南汉王朝则存在了54年,比中原五个正统王朝加起来存在的时间还要长,正常来思考,似乎一

  • 隋唐英雄好汉排名是怎样的,哪些是虚构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唐十八好汉排名在哪一段,隋唐46条好汉排名,隋唐三十六好汉孝歌

    第一名、李元霸。李渊的第四子,12岁出场,体型与力量成反比,一对铁锤重800斤,座驾万里云,是变态的存在,天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只有裴元庆曾接下他三招,其他人一锤都接不下来,曾一天之内斩杀118万士兵,在16岁那年举锤骂天早雷击而死。其历史原型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死于614年,时年16岁,当时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