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出处大家都知道,曹操因为董卓要杀他,被迫从京城里出逃,结果路过他的一个老朋友那里。老朋友叫吕伯奢。吕伯奢见到曹操后很高兴,就出门买酒买菜,最后发生了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这个事情有三种不同的版本,《易中天品三国》中把这三个版本都讲述了一下,并对这三个版本都进行了一定分析,让我们来听一听。
第一个版本是吕伯奢出去买菜之后,他的儿子见曹操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于是就见财起意想要谋害曹操。结果曹操一怒之下就把他家人都给杀光了,这样说的话就是正当防卫,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是这个版本是记载在《魏书》里面的,这是老曹家人写的书,他怎么可能去反对他的老祖宗?他的屁股本来就坐得不正,100%的是要给曹操粉饰一下的。所以这本书到底写得对不对?起码就这个故事来说很难讲。
第二个记载是吕伯奢出去后,曹操听到他家孩子在那里弄锅碗瓢盆,还在那里磨刀,曹操就以为吕伯奢家人要杀他,拿他去告官,曹操就害怕了,就把吕伯奢一家给杀掉,这叫误杀。
第三个版本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一句话。本来还是误杀,结果后来发现杀错了,于是曹操就仰面朝天,悲凉地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请大家注意,这里面有个悲凉二字。我们可以假设我们是曹操,被董卓通缉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说草木皆兵,疑心重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后来发现杀错了人,就悲凉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表明他也是很难过的。
所以考虑一下这个语境,这句话有没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成分?是不是在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排解自我辩护呢?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就变了,《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尊刘贬曹的,他把这句话又加了“天下”两个字,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了: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原来曹操的意思是只是就事论事,我是杀错了我,对不起人家,可我也没有办法,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是被逼无奈的,这里面还是有一点善意在里面的。可跑到《三国演义》就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变成奸贼,变成混蛋了。
还有啊,《三国演义》的毛批说了这样的话:曹操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他的过人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说:宁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我是不可能对不起天下人的。
但曹操不是这么说的,曹操虽然奸诈,但奸诈在表面上,他起码敢公开地说出来。他起码是个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曹操还是超过不少人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是太多了。
对曹操杀吕伯奢家里的三个版本咱们就讲到这里,这也不是我说的,这是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说的。后来他还出了书叫《易中天品三国》,内容和百家讲坛得差不多,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去看。
易中天之前出了个《易中天中华史》,我觉得很一般,不是他水平不高,而是没有人能把上下5000年的历史了解明白。但易中天对三国的了解确实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就把这本书推荐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茶余饭后多个谈资,跟朋友可以吹吹牛,人家写的又非常接地气,就当打发时间嘛。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