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果真说过“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吗?易中天:此事有三个版本

曹操果真说过“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吗?易中天:此事有三个版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25 更新时间:2024/1/15 6:32:13

这句话的出处大家都知道,曹操因为董卓要杀他,被迫从京城里出逃,结果路过他的一个老朋友那里。老朋友叫吕伯奢。吕伯奢见到曹操后很高兴,就出门买酒买菜,最后发生了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这个事情有三种不同的版本,《易中天品三国》中把这三个版本都讲述了一下,并对这三个版本都进行了一定分析,让我们来听一听。

第一个版本是吕伯奢出去买菜之后,他的儿子见曹操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于是就见财起意想要谋害曹操。结果曹操一怒之下就把他家人都给杀光了,这样说的话就是正当防卫,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是这个版本是记载在《魏书》里面的,这是老曹家人写的书,他怎么可能去反对他的老祖宗?他的屁股本来就坐得不正,100%的是要给曹操粉饰一下的。所以这本书到底写得对不对?起码就这个故事来说很难讲。

第二个记载是吕伯奢出去后,曹操听到他家孩子在那里弄锅碗瓢盆,还在那里磨刀,曹操就以为吕伯奢家人要杀他,拿他去告官,曹操就害怕了,就把吕伯奢一家给杀掉,这叫误杀。

第三个版本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一句话。本来还是误杀,结果后来发现杀错了,于是曹操就仰面朝天,悲凉地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请大家注意,这里面有个悲凉二字。我们可以假设我们是曹操,被董卓通缉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说草木皆兵,疑心重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后来发现杀错了人,就悲凉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表明他也是很难过的。

所以考虑一下这个语境,这句话有没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成分?是不是在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排解自我辩护呢?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就变了,《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尊刘贬曹的,他把这句话又加了“天下”两个字,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了: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原来曹操的意思是只是就事论事,我是杀错了我,对不起人家,可我也没有办法,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是被逼无奈的,这里面还是有一点善意在里面的。可跑到《三国演义》就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变成奸贼,变成混蛋了。

还有啊,《三国演义》的批说了这样的话:曹操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他的过人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说:宁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我是不可能对不起天下人的。

但曹操不是这么说的,曹操虽然奸诈,但奸诈在表面上,他起码敢公开地说出来。他起码是个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曹操还是超过不少人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是太多了。

对曹操杀吕伯奢家里的三个版本咱们就讲到这里,这也不是我说的,这是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说的。后来他还出了书叫《易中天品三国》,内容和百家讲坛得差不多,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去看。

易中天之前出了个《易中天中华史》,我觉得很一般,不是他水平不高,而是没有人能把上下5000年的历史了解明白。但易中天对三国的了解确实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就把这本书推荐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茶余饭后多个谈资,跟朋友可以吹吹牛,人家写的又非常接地气,就当打发时间嘛。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更多文章

  • 汉唐有多强盛?此国两任国王放弃王位,跑到唐朝当皇帝的警卫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到底有多牛气?我们可以从当年苏武被扣匈奴,对匈奴王说的一番话中可以窥见一二。苏武出使匈奴,其部下参与匈奴内部谋反,由此苏武被牵连,当匈奴即将杀害苏武的那刻,苏武说出了这样的万丈豪言:“南越杀汉使者,被夷平成为汉代的九个郡;大宛王杀汉使者,他的头颅已被悬于汉宫之北阙;朝鲜杀汉使者,立刻遭到减顶之灾

  • 安禄山当了多久皇帝?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禄山之乱简介,安禄山怎么当上皇帝的,安禄山下场

    当月,安禄山大军即趁着黄河结冰,渡过黄河,攻下灵昌(滑台附近),又下陈留(开封附近),定成皋,一举击溃唐将封常淸守洛阳的二十万大军(均为临时召集的市井平民),拿下了洛阳。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此时,安禄山大军的前锋已经打到潼关附近,和唐朝名将哥舒翰对垒,哥舒翰扼

  • 光天化日,司马懿之子干了件丑事,造最黑暗王朝,害中国万劫不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54年,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另立曹丕庶长孙曹髦为帝,当时他不过只有13岁。很明显,曹髦不过是司马氏控制朝政的工具而已。然而雄心勃勃的曹髦并不甘于沉沦,足智多谋的他静静地潜伏着。他在等待一个机会,将不可一世的司马氏兄弟踩在足下。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255年,司马师亲自带兵23万,征讨淮

  • 曹操收编了几股野势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支,青州黄巾军。黄巾军是太平教首领张角领导的一支抗暴队伍,是汉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起义遍及青、徐、幽、冀、荆等数个州郡,起义人数高达上百万,势力非常庞大,东汉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扑灭。东汉政府也被黄巾起义搞得分崩离析、一蹶不振。作为征剿黄巾的主力,曹操收编百万青州黄巾,择选强壮之士三十万编为青

  • 此人名不见经传,写了首诗把李白、杜甫都批了,说得还挺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赵翼其人,虽在历史长河中,与李杜相比,只能算是个名不见经传读书人。但在乾隆年间,他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了。传说他3岁能识字,12岁的时候就一天能写上7篇文,被誉为神童。他还不仅通诗文,还通六艺,被破格入了军机处。在当时,人人都觉得他有状元之才,可惜最终只中了个探花。论其作品,其实并不多,最红的就是这首批

  • 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却使得唐朝后来的150年里不能消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人形象自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经历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一直到了唐玄宗时期,将近140年的时间里,唐朝一直都是国力强盛、文明发达的世界级强国。然而到了公元755年,由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前后持续了将近8年之久。安史之乱形势虽然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这之后唐朝又延续了将近150年

  • 曹操为什么喜欢二婚女人?除了征服欲,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简介,曹操喜欢的已婚妇女多少岁,铜雀台曹操深情演讲

    曹操收何进的儿媳尹氏,纳张秀的婶婶邹氏,抢了关羽的梦中情人杜氏,据说赤壁之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二乔,杜甫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暗指了这一点。曹操刚打败袁绍,就马上派人去接袁绍儿媳甄氏,不料甄氏被儿子曹丕抢先一步接走,曹操懊恼得直跺脚!这都充分说明曹操贪色!曹操年轻时就放荡不羁,

  • 安史之乱时,弃与守之中的长安乱世群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资料,主角穿越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小说,老梁讲安史之乱完整版

    每个人都回不到长安。”乱世出英雄也出叛将;乱世给人以雄心壮志,也会让人意志消沉;乱世中有旌旗蔽日,也不乏辙乱旗靡……然而在那些充满着慷慨与悲壮、得意与失意、守护与变节的多事之秋里,最精彩的还要数那乱世之群像。历史作家张明扬的新作《弃长安》所讲述的,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李唐王朝溃败之时,“弃长安”过程中

  • 曹操最喜爱的大将,几乎没打过胜仗,却一直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不用,不用,我给你升官!”……从来没有一个大将,能让曹操如此操心,但是这个人是最早跟随自己起兵的,就算是没有功劳,苦劳也不小,所以曹操一直对他是千依百顺,甚至高过自己的老婆...夏侯惇,字元让,刘邦司机夏侯婴的后代。按说,司机是一门祖传的手艺,他应该发扬光大,但是,夏侯惇却有点“不务正业”,从小学

  • 大秦赋:李斯的结局比嫪毐还惨,至于根源,则在他的“仓鼠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古装历史剧《大秦赋》上映,该剧在场景制景、服装道具以及演员的演技上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其中,叶项明在剧中饰演嫪毐。作为赵姬的男宠,嫪毐是相国吕不韦为了把持朝政,同时也是为了摆脱与赵姬不清不楚关系的一枚棋子。但是,在与赵姬的耳鬓厮磨之后,嫪毐不仅获得了赵姬的宠爱,还获得了赵姬下放的权利,被敕封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