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贞纯皇后王氏:看着皇帝和万贵妃秀恩爱,我却只能做一个吉祥物

孝贞纯皇后王氏:看着皇帝和万贵妃秀恩爱,我却只能做一个吉祥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87 更新时间:2024/1/19 10:31:14

这里稍作解释,孝贞太皇太后王氏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继后,崔元是宪宗次女永康公主的驸马,朱厚照则是宪宗和王氏的长孙。然而就在皇帝陛下手捧神主牌位,前脚刚踏入太庙之时。天空中立刻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享殿中手臂粗的蜡烛竟然全都被吹灭。

辛卯,祔孝贞太皇太后神主于太庙。上入庙门,雷雹风雨大作,烛尽灭。—《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三》

北京太庙

神主祔庙之时突发如此异象,自然会被认为是天象示警,言官们趁机对皇帝进行了连篇累牍的口诛笔伐。可怜王太皇太后一生谨小慎微,不曾想身后事还如此不太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明宪宗后宫中小透明皇后一生的故事。

皇后?我只是个吉祥物

王氏,南直隶上元人(今属南京市江宁区),原籍顺天府密云县,义勇卫千户王镇之女。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四月,明英宗朱祁镇下旨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妃。为了防止礼部作弊,英宗还派太监裴当、牛玉、颜义、夏时等人前往南北直隶以及山东、河南等地监督这次皇太子妃海选。

丙子,敕谕礼部臣曰: “皇太子年及婚期,宜慎简贤淑以为之配。尔礼部其榜谕北京、直隶、南京、凤阳、淮安、徐州、河南、山东,于大小官员民庶善良之家用心选求。务择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年十四至十七,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温恭,咸中礼度者,有司以礼令其父母亲送赴京。”—《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九》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然而官员们忙活了大半年,海选结果竟然不尽如人意。英宗大怒,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二月让礼部尚书姚夔再次出榜晓谕各地,并且严令: “如本家隐匿不报,许亲邻人等首报”。这次总算有了结果,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王氏和老乡柏氏以及大兴人吴氏一起入围三甲,等待英宗的最终决定。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驾崩,临终前只是告诉皇后钱氏以及太子生母贵妃周氏,他本人觉得吴氏更好一点,让她们自己决定。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在紫禁城奉天殿内即位,是为明宪宗。当年七月,吴氏被册为皇后。然而这个皇后的保质期,仅仅只有一个月。

吴皇后之所以被废,是因为得罪了皇帝陛下的心尖之人:万氏。这位阿姨虽然比宪宗年长十七岁,但二人之间的感情真挚而纯粹,没有一丝的杂质。吴皇后拿万阿姨立威,自然是一脚踢到铁板上,把自己给整废了。

万贵妃剧照

吴皇后的故事我们另文再写,这里只说王氏,因为中宫皇后这个馅饼砸到了她的头上。宪宗表示吴氏早已被先帝退货,太监牛玉收了吴家的钱,才在两宫太后面前“朦胧奏请”。现在我要正本清源,将先帝看中的王氏册立为皇后。宪宗如此睁眼说瞎话,上到两宫太后,下到文武百官无人敢管,显示出这位新天子对朝局的超强掌控力。

始惟先帝临御之日,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以待期矣。迨至凭几顾命,犹以婚期责成有司。朕于时报礼弥甚,未敢遽从,矧敢与知其事?不意内臣牛玉偏徇己私,朦胧奏请皇太后,将已退吴氏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观吴氏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定者。—《明宪宗实录卷十》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十月十二日,王氏被册立为皇后,成为宪宗皇帝的继后。鉴于吴废后的教训,这位王皇后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用《万历野获编》的话来说,就是对万阿姨能“委曲下之”。阿姨你尽管和皇帝秀恩爱,我只当看不见。

王皇后剧照

无儿无女的危机

然而就在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宪宗长子出生,生母并非王皇后,而是:万阿姨。当年三月,万阿姨母凭子贵,被进封为贵妃。这是熟悉的剧本,当年宣宗就是册封孙贵妃所生的英宗为皇太子之后,废黜了原配皇后胡氏。很可惜,这一次的剧本有了变化。皇长子于当年十一月不幸夭折,尚未来得及赐名,而王皇后也暂时渡过了危机。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后宫中再也没有新的婴儿降临,朝中文武百官的耐心也到了极限。时间很快来到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这一年自春至夏一直无雨,天下大旱。对于古人来说,这种久旱不雨的现象属于上天示警,说明皇帝需要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工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刘定之趁机上疏,就王皇后在宫中不受宠提出抗议,要求皇帝速速改正。

夫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则阴阳和而雨泽降。今久旱风霾,天地之气不和而致然也。臣愚以为皇上犹天,中宫正后犹地。岂非正后礼遇稍疏,而天地示戒若此乎?由正后而及于妃嫔,其进见先后悉循其序。此诚古帝王修身正家之要道,太祖皇帝垂训之成法。圣嗣由是而藩昌,宗社由是而永固。惟皇上其动念焉,不可以为细故而因循不改,恐有后时不及之悔也。—《明宪宗实录卷五十四》

明宪宗朱见深剧照

小半年过去后,眼瞅着“昭德宫进膳不闻有减,中宫不闻有增”,说明宪宗还是只往万贵妃所在的昭德宫跑,大臣们愤怒了。六科给事中魏元等人不但再次对着皇帝火力全开,还表示“臣等滥居言路无补于时,亦望罢归以戒不职”,意思就是老子们辞职不干了。

面对这样的压力,宪宗确实做出了一定的改变。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当年名列选秀三甲之一的贤妃柏氏为皇帝生下了次子朱祐极。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瑶族女史纪氏生下宪宗第三子朱祐樘。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七月,英国公张懋率领文武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十一月十六日,皇次子朱祐极被册立为皇太子。这对于王皇后来说,是一场胜利。因为万贵妃并非太子生母,宪宗显然不会把柏贤妃册立为皇后,自己的地位不会产生动摇。此后尽管朱祐极薨逝,但宪宗接着又立朱祐樘为皇太子,王皇后的地位没有受到威胁。

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

明孝宗朱祐樘剧照

九月二十四日,新天子为皇祖母圣慈仁寿皇太后上尊号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又为嫡母王皇后上尊号为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可不是个好相处的角色,当年逼得宪宗嫡母钱太后死后差点都不能和英宗合葬。有她在宫中一日,王氏这个皇太后还得继续夹着尾巴做人。就拿上尊号这样的大喜事来说,王太后还得去周太皇太后跟前磕头,你说憋屈不。

是日,圣慈仁寿太皇太后行谒告礼毕。御宫中,服燕居冠服,升座。仪仗、女乐如前陈设。内引礼官引皇太后、皇后、英庙皇妃、宪庙皇妃、公主及六尚等女官并宫人各具礼服,诣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前庆贺行八拜礼。—《明孝宗实录卷四》

直到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后宫之中才算有了王太后一家独尊的态势。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朱祐樘驾崩。当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六月十一日,武宗为嫡祖母上尊号为太皇太后。这里可以看出生母和嫡母的区别,当年周氏不过是贵妃,宪宗给了她“圣慈仁寿”的徽号。而王氏作为皇后,却只有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这样的尊号。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分封在宁夏的宗室安化王朱寘鐇,以清君侧诛杀太监刘瑾的理由起兵叛乱。刘瑾本来是武宗用来打压文官的白手套,现在引发了大规模的宗室之乱,武宗自然不得不忍痛将其诛杀。为了安抚宗室、皇亲以及百官,武宗为祖母太皇太后王氏和生母皇太后张氏上徽号,以此表现一下自己的孝心,希望能够稍稍挽回一下形象。

丙辰,谕礼部:朕惟天子之孝,尊亲为大。盖非待养以天下,亦有显扬之道焉。朕生不逮皇祖,早违皇考。嗣有大业,天下之养备于两宫。乃于即位之初恭上尊号,而徽称未极,中心歉焉。比以太监张永奉命出师,平定叛乱,奏除奸贼。朕用宣布政化,以成太和。凡我臣民,欣欣望治。仰惟列圣眷佑,图报无由。亦惟我圣祖母太皇太后保护之恩,圣母皇太皇鞠育之劳至深至厚。爰据旧章,告诸郊庙、社稷。各极徽称,以彰圣德,以称朕尊亲之意。尔礼部其择日具仪以闻。—《明武宗实录卷六十九》

十二月十二日,武宗为祖母王氏上徽号为“慈圣康寿太皇太后”,为母后张氏上徽号为“慈寿皇太后”。然而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武宗以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的名头频频出巡,连自己亲娘慈寿皇太后都没空孝敬,对慈圣康寿太皇太后这位嫡祖母更是抛诸脑后。然而王氏的安分守己,不争不抢,虽然没有为自己换来子嗣,但却为整个王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慈圣康寿太皇太后画像

王家外戚

此外明孝宗还在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进封王源之弟王清为崇善伯。明武宗又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封王源另一弟王浚为安仁伯。

王家兄弟三人中侯爵一人,伯爵二人,其父又被追封为公爵,可谓“荣宠冠于一时”。

结语: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初十日,慈圣康寿太皇太后王氏崩,遗诰要求武宗“以万几为念,不得过于哀慽”。事实证明她想多了,因为这个时候武宗还在宣府,压根就没有守在祖母病榻边。二月十三日,在武宗匆匆赶回皇宫之后,紫禁城内才爆发出震天的哭声。

明宪宗茂陵

二月十七日,武宗给内阁传旨,表示自己要去宪宗茂陵视察工程进度,确保祖母与祖父顺利合葬。然而大学士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等人都怀疑这位皇帝打算直接溜出关外,纷纷上表谏阻,武宗这才作罢。三月初三日,朝廷为大行慈圣康寿太皇太后上尊谥曰: “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简称孝贞纯皇后。

当年六月十二日,孝贞太皇太后梓宫发引。驸马都尉蔡震(宪宗妹夫)护丧,左都督朱宁总督官军防护。谁都没有想到武宗居然打着送葬的幌子也去了天寿山,结果他却在山间纵马驰骋,帐中饮酒作乱。难怪日后他手捧孝贞太皇太后神主之时,连老天都要发怒。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二月初十日孝贞纯皇后小祥之时,武宗人在京城,还能诣几筵行礼。但是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孝贞纯皇后大祥及神主祔庙之时,武宗身在南京不愿意回京。大学士杨廷和苦口婆心劝阻,皇帝却并不以为意。

辛亥,大学士杨廷和等言: “近钦天监另选二月十三日郊祀。又孝贞太皇太后大祥、神主祔庙亦在二月十日。此礼皆皇上所当躬亲举行者。今日期渐近,内外人心不胜悬望,伏乞銮舆早回。”不报。—《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好不容易等到朱厚照当年十二月初十日抵达北京,却又在十二月十三日南郊大祀之时吐血倒地。原定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月初六日举行的孝贞纯皇后神主祔庙仪式,只能让驸马都尉蔡震为代行礼。

孝贞纯皇后王氏的一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家族。据清初史学家查继佐在其所著《罪惟录》中的记载,宪宗一生到皇后宫中临幸的次数不超过十次。一个守活寡的皇后,一生的际遇算是幸运还是悲哀呢?

更多文章

  • 李鸿章请美国宾客,情急之下发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满汉全席,李鸿章的一个巧思变成了经典。(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大杂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做法,更直白来说,也被视为一种“清冰箱”的料理,不过这种概念与美食的形态,来源就被认为是李鸿章,且源自于李鸿章在美国宴客的情况。身为清朝钦差大臣的李鸿章,相传某次前往美国宴客时,因为配料计算有误,导致餐点

  • 明朝末年武将和军队数量不少,为何没人去救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末武将为何对崇祯彻底失望,穿越到明朝我爹竟是崇祯,崇祯武将排名

    明朝末年的时候,虽然四处都是危机,但是武将和军队数量依旧不在少数,明亡后甚至还有许多忠臣殉国,那么当崇祯遭难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率兵勤王、进京救驾?在地方层面,也是如此。纵观北方各地灾情,人民水深火热,南方却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降低传统农业税的比重,加强商业税。这样做的话,就

  • 甄嬛传:谁看懂了?雍正为什么宠爱那个吃虱子的芳贵人?都是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华妃盛宠,但是也有哥哥年羹尧的功劳,齐妃有三阿哥,但是人老了,皇上也不怎么喜欢她,端妃,是皇上的第一个女人,但是在剧中我们看到,皇上都很少去端妃那里,敬妃也是一样,皇上和太后都十分尊敬她,丽嫔在王府时还得宠些,后来进宫就不行了,曹贵人,有个女儿,但是皇上也不怎么宠爱,欣常在,也同样有人女儿,可惜没有

  • 清朝刑罚图 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犯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堂之上,端坐着一个清朝时的官员,下面是一个可怜的犯人。犯人自然是要挨打的,这个画面画的是一个被打板子的犯人,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这是一种清朝时期的外销画,画的正是清朝时期可怜的犯人,一起去看看吧。这些清朝时的犯人,真的是可怜。

  • 甄嬛传:淳常在侍寝后,皇后赏赐了她,为何雍正的脸色却变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淳常在这个女孩仍有心机,争宠的方式明快简单,也就是拿红梅顺便给自己分宠,并没有特别使出恶毒的手段,传入宫时,年仅十四,所以一直未侍寝,即使侍寝后,也依旧性格活泼天真,深得皇上喜爱。皇后天天提醒天子必须养生,更是注重帝王的健康,最常做的便是让他节制,吃饭得节制。侍寝得节制,皇后的名言是不偏爱,懂节

  • 五分钟了解《元日战争》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攻打日本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元日战争是指13世纪后期元朝皇帝忽必烈(元世祖)对日本发动的两次战争,高丽亦以元朝属国的身份参战。日本称之为蒙古合战、异国合战、蒙古袭来等,又以两次战争的纪年而分别称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江户时代以后开始称为“元寇”。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建立以后,征伐四方,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高丽在13世纪中叶基

  • 湖州宋韵文化日历 | 3月22日:南宋天目窑青白釉奁式花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3月22日农历闰二初一 星期三 ▲ 南宋天目窑青白釉奁式花盆南宋天目窑青白釉奁式花盆出土于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银子桥村凡石桥宋元聚落遗址。收藏单位: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日历版权归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有。

  • 如何看待赵匡胤,建立宋朝对后世有什么意义?他有着一定历史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赵匡胤打四川,赵匡胤对宋朝的政治贡献,赵匡胤哪一年建立宋朝

    说起宋朝,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它有多么脆弱,在辽金夏还有后面的元这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下。不过它能存在300多年还真就有他存在的依据,当然离不开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开疆拓土。第一:赵匡胤通过兵变当上皇帝,善待前朝皇室,非常高明1: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跟朱明刘汉都不一样,一枪一刀拼出来赵匡胤建立宋朝他取代的是郭威建

  •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何非要争夺皇位?安稳的当个富贵王爷不幸福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想,康熙这些参与争位的儿子们为什么非要去争夺那只有一个名额的皇位,他们身为皇子如果放下野心当一个逍遥富贵的王爷不香吗? 不是所有皇子都能当王爷 答案当然是不香了,如果可以一生无忧无虑的当富贵逍遥王爷,他们又何必去争呢?清朝的王爷可不是无忧无虑的,而且清朝初期和中期皇子也不是都能

  • 为什么左宗棠被封左文襄公,一个武将不应该是忠勇什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左文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全文,左文襄公有多厉害

    古时候,科举制度作为所有人成功捷径,因而不少人都以科举上榜为一生目标,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一些人一辈子获得不了功名,只能碌碌而为,还有些人一飞冲天成为天子门生,从而走上人生巅峰。历史上有不少英雄豪杰,出身低微的他们并没有被现实打败,而是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一条不一样道路,这些人当中多数均有选择科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