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张郃的攻势暂时被挡住了,但是蜀军的战马消耗很大。大部分骑兵没马骑,益州地区的普通马没有办法和曹魏的战马作战。诸葛亮还有担忧,就是郭淮的陇右兵团一直没有出现。 那么郭淮的陇右兵团在干啥呢?原来,郭淮的水军本来是要顺西汉水东下的,但是天降暴雨,河水暗流,漩涡很多,战船间彼此碰撞,损坏的也很多。水路进攻蜀汉的计划不得已搁置。暴雨加洪水,粮食一下子也没筹办好,所以郭淮的陆军还在筹办粮草。同时,有一点其实不担心,就是他这头到了汉中,速度是很快的。他想等曹真大军走出子午道了,再去进攻,这样,蜀汉就受到来自三路大军的压力了。不过郭淮失算了,曹真的步兵大军一直被困在了子午道出不来,到整个战役结束,都没有出来,而自己这头居然还被魏延偷袭了。 陇右兵团的动向诸葛亮一开始就很关注,不挫败这股力量,汉中始终处于威胁当中。正在这时,魏延又对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而这次魏延的计划更大胆,他想带着一万人去子午道里歼灭曹真所率领的关中兵团主力。当然这个想法被诸葛亮否决了,子午谷奇谋笔者在往期文章里已经说过了,此处不再赘述。诸葛亮还是不允许。
不过没关系,魏延是丞相司马,他和诸葛亮合计出一个比子午谷奇谋更加难的计划。由魏延带骑兵主力去找羌人,得到羌人的战马,顺便突袭陇右兵团,带着战马回来。诸葛亮为了以防万一,让吴懿和魏延一起去。吴懿是中原人,性格豁达豪爽,平日里和魏延交好,经常说魏延豪华,做人做事比魏延稳重,正好能和魏延相得益彰。 就这样,蜀汉最厉害的两员大将,魏延和吴懿带着一万蜀汉骑兵和五千运粮兵出发了。当时天降大暴雨,阴平道比子午道更加险恶,而子午道里的曹真大军也正在受着空中的暴雨,地面路面崩塌,后勤补给不济的双重困扰。 去过苏杭的朋友,会发现杭州有丝绸纸伞,苏州也有丝绸雨衣,也就是防水的。蜀军士兵大多穿着丝绸做的蜀锦,妥妥的雨衣,比起子午道里穿着铠甲的魏军,那是舒服多了。道路断绝,没关系,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用于山地运输的。阴平道上的堰塞湖,没关系,牧牛流马能漂在水上,蜀军的铠甲是南中犀牛皮做的,蜀军盾牌是南中藤甲做的,都能浮在水上。天气和道路都恶劣对士气影响大,没关系,魏延是谁,三国时代的吴起,底层部曲出身,善待士族,蜀军士气高昂。阴平道全长300公里不到,蜀军一天走6个小时30公里,十天最多十五天就可以来到羌人所在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蜀汉士兵历经千辛万苦,到了羌人的地方,粮食吃完了,拿什么跟人家羌人换战马? 当然有办法解决。
第一,魏延吴懿带了一万多人,每个人带十枚直百五铢铜钱不算重,合在一起,给到羌人的是一千万枚曹魏五铢钱的购买力,这几年诸葛亮的蜀锦和直百五铢战略把曹魏的经济搅了个天翻地覆,蜀汉的直百五铢比曹魏自己的五铢钱都要值钱的多。第二,蜀汉的蜀锦比起羌人的动物毛皮更加御寒,三国时代的冬天那是相当寒冷的,动物大量冻死,对于羌人来说,蜀锦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第三,井盐。井盐是四川地区用天然气炼制的食盐,羌人生存环境恶劣,曹魏青州和徐州地区生产的供应自己都不够,又怎么会卖给羌人呢,人一旦缺盐,就会头痛、乏力、恶心、不适、血压下降、感觉迟钝,甚至抽搐、昏迷。以前羌人还能到青海湖附近去搞盐,但是从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去青海湖,来回要一千五百公里,游牧民族虽然打仗没有后勤问题,没有足够的粮食肉类补给是很难回来的。而青海湖附近是盐碱地,寸草不生,不适合放牧。 再来说回蜀军来到羌人的领地,魏延和吴懿粮食吃完了怎么办,没事,羌人的羊肉味道太冲,牛肉可是谁都爱吃。他们给蜀军用牛肉和马奶酒做了五天所必备的干粮。 本来蜀汉的骑兵已经精疲力尽了,骑上了羌人的战马又立刻精神抖擞了,因为马岱训练的骑兵,骑的就是羌人的战马,这样驾驭起来就轻车熟路了。就这样,魏延,吴懿带着蜀汉骑兵有效地防御了郭淮的陇右兵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