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杰“印说邯郸”专栏《甘丹子:赵国历史的一袭背影》

杜杰“印说邯郸”专栏《甘丹子:赵国历史的一袭背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0 更新时间:2024/2/19 13:15:01

杜 杰

[var1]

杜杰,邯郸学院客座教授,邯郸市作协理事,终南印社社员,赵都印社副秘书长。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赛,被多家媒体刊用。潜心古玺印、铜镜和赵文化研究,文章发表于《印学研究》《社会科学论坛》《邯郸学院学报》《艺术中国》《书法报》《先秦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荀子与赵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新时代赵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出版《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一书。

人类应该敬畏生命里的一切现象,包括不会言语的古物。因此二十多年来,我对于古物的收藏一直怀有敬畏之心,尤其是遇到与邯郸有关的,如铜镜、玺印、货币等,在情感上更觉亲近,每每爱不释手,彷佛是偶遇知己或故人。承蒙复旦大学古文字专家施谢捷教授的厚爱,他将一枚战国时期有关邯郸的青铜古印推荐于我,着实让我意外欣喜,并令我对古赵历史有了种种神往。

[var1]

“甘丹子”印

这枚古印就是“甘丹子”印。目前,“甘丹”二字出现在古玺印上,这是唯一的文献。在此之前,我们在兵器上见到过“甘丹上”铭文,在布币上见到过“甘丹”铭文。“甘丹子”印的发现,弥补了“甘丹”在古玺印上的文献空白,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我将此印收录于《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一书,并视作古玺印收藏“邯郸”系列中的首枚珍宝。

“甘丹子”印,铜质,鼻钮,通高1.2厘米,印面0.85×0.9厘米。为战国私印,“甘丹”为复姓,读作hándān,即“邯郸”二字;“子”是当时一种特殊的称谓;其文字、钮式、“姓+子”印式均符合战国晋系玺印的风格。据传此印发现于河南漯河。

[var1]

“甘丹子”印钮

漯河与邯郸,南北相照,相隔四百公里。这枚古印缘何流于漯河,它与邯郸又有怎样的瓜葛?种种疑虑,让我产生了探究这枚古印历史的强烈愿望。

史料记载,“甘丹”最早是以地名出现的,后又作姓氏。

“最早”是多早?

文史千载,若秋风过江,波澜起浪。邯郸从小小方国成长为历史古都,在中华文明史的演进中,承传合,占有着一席之地。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漳河作为其支流,孕育了商代邯郸的辉煌。

[var1]

甘丹子印文

商汤建立商朝最早建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其后三百年间迁了五次都城。到了公元前1320年,商王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统治了中原,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水之畔的小屯村,此后商王朝273年未再迁徙。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商王朝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后来盘庚的后人武丁勤俭治国,殷都中兴,商业、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繁荣昌盛;对外则依靠雄厚的国力,发动了60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使商王朝的疆域不断向外扩张。邯郸市管辖的磁县,当时就是商王朝的“北大门”,距离安阳仅40公里。

1974年7月,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磁县下七垣村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23座商墓、6座战国墓。在这里商代文化层中,有先商、早商、中商、晚商各个时期的遗存,内涵极为丰富,尤其是在一座晚商贵族墓中还发现了带铭文“受”和“启”的青铜器,铭文是贵族的名号、封号或氏族的徽记,表明此地即商代贵族“受”氏和“启”氏两个氏族的聚集地。下七垣村与河南安阳仅一河之隔,“受”与“启”一定是商王最亲近的一族。

[var1]

下七垣遗址

无独有偶,1975年邯郸考古工作者在距离安阳约100公里的武安市赵窑村又发现了与下七垣遗址的相同性质的商王之墓,出土二三百件文物,其中11件青铜制品,其精美程度可与下七垣青铜器相媲美。

近二十年间,考古工作者还在距离安阳60公里的峰峰矿区北羊台村遗址、邯郸飞机场扩建工地等处,先后发现了先商文化遗存。

……

经过多年的发掘论证,邯郸商代的遗存多达200余处。专家论证,下七垣村、赵窑村、北羊台村、飞机场等这些遗存,属同一个文化类型,即先商文化漳河型。它们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先商源于漳河流域之说成为共识,这意味着邯郸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王朝——商朝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二是厘清了邯郸崛起的确切年代,即在商代中晚期,邯郸已有了城市的模样。郝良真、孙继民先生在《论早期邯郸城的兴起》一书中也说:“这个时期的邯郸聚落或邯郸城邑,应该是文献上所见最早的邯郸城”。

那么,这个模样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甘丹”城呢?

邯郸地名最早的写法有说出现在商代,作“甘”。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4条有关“甘”的地名记载,其中有“王往出于甘”“癸丑,丁自甘来”“庚戌卜,內:酒十牢于甘”等12条确定为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郑杰祥研究员著《商代地理概论》认为,“古邯郸城应当就是卜辞中的‘甘’地”。如果“甘”的地望依郑杰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论证并确定在邯郸,邯郸的城市史可以推到商代武丁时期,距今约有3250年的时间。

再有是,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殷本纪》在帝纣“益广沙丘苑台”条下注曰:“《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离宫别馆”是纣王的行宫之地,也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能够作为“离宫别馆”,说明应是较大的居民聚落或城邑。殷纣王广建“离宫别馆”大约是在公元前1076年至前1046年之间。若照此推算,邯郸的城邑距今约有3100年的历史。

通过邯郸周边大量的考古发掘,郝良真、乔登云、张沅等专家共同认为,晚商时期,从漳河流向邯郸市区的涧水(古书为拘水)沿岸,由源头的河口经中部的南城、北城、台城,直到末端的涧沟一线,可能是商王京畿之地中较为繁华的城邑地带,商末的邯郸城,很可能就在涧沟,即现在的复兴区彭家寨西、林村北的涧沟村一带,其时间确定在距今3050年~3200年之间。

目前“甘丹”二字出现最早的考古资料是货币。铸币是从春秋时代开始应用的,当时的货币多铸有地名。《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收录有春秋时期的“甘丹”空首布币,这个时期布币的特征为空首、平肩、弧足;面文“甘丹”,表示邯郸的铸币。由此可以推定,“甘丹”为邯郸最初的写法。最晚在春秋后期已确切有“甘丹”之名。

现代邯郸,的确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郸作为姓氏出现,是在春秋后期。

这个时期,王纲解纽,霸权迭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谁的力量强大,便就能生存下来。

众所周知,晋国曾经作为霸主辉煌于历史的舞台。赵氏伴随晋国的成长历程,是赵国建立的前奏。

向历史刨根问底,追寻西周赵氏祖先造父的故事,便能顺藤摸瓜,找到邯郸姓氏的源头。

造父,一位以善御著称的人,跟随周穆王一同出现在历史的镜头里。周穆王喜欢骏马,造父便精心挑选了八匹骏马,名字也好听,盗骊、骅骝、绿耳等,献给了周穆王。《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亲自为周穆王驾车“西巡狩,见西王母”,饮酒唱和,尽情欢娱,穆王“乐之忘归”。此时,淮水流域的诸侯徐偃王,见周穆王西狩不归,朝纲松懈,趁机叛乱。周穆王得知消息,立即登舆回朝。造父驭八匹骏马,日驰千里,神速回到都城。周穆王率军攻破徐偃王,平息了叛乱,并因此嘉奖造父,将“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这位优秀的司机兼导游。造父在赵城获得了永久的居住权。“以邑为氏”,从此造父的氏族改称赵氏。

赵氏历尽艰辛,依附晋国像藤蔓一路攀爬,春秋初期,造父的七世孙叔带,去周入晋而事晋文侯,晋国赵氏立家,最终以异姓大夫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var1]

战国早期 赵国疆域图

在这个舞台上,出现有两个人,一个叫赵夙,一个叫赵衰,亲哥俩。《史记·赵世家》载,公元前661年,叔带的五世孙赵夙因功勋卓著,受赐封邑“耿”(今山西运城河津市东南),这是赵氏在晋国首次获得赐邑,是赵氏在晋发迹之始,赵氏自此真正在晋国“立家”。到了公元前636年,赵衰追随公子重耳出亡19年后,辅佐重耳回国,继任晋国国君,赵衰因此得赐“原”邑(今河南济源西北),这是赵氏家族在晋国拥有的第二块封地。

赵衰在位期间,勤勉效忠、尽职尽责、公正谦让。赵衰死后,其子赵盾借势接班,起点高、权位重,不久位至正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卿士,并首开卿权与君权之间较量的局面,抑制君权,专擅国政。

赵夙的孙子赵穿,从小被家里送到赵衰身边,跟着叔叔赵盾长大。公元前621年,赵穿弱冠成人,晋宗室为了进一步拉拢赵氏家族,赵氏为了维护家族的政治利益,君臣之间用联姻的方式,亲上加亲,巩固相互关系,于是赵穿娶晋襄公女儿为妻,成为“晋君之婿”,并受赐邯郸为食邑。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曰:“邯郸氏:嬴姓。晋赵盾从父昆弟子曰赵穿,食邑邯郸,因以为氏。”自此有了邯郸氏。

邯郸作为姓氏记载最早的时间,见于《国语·鲁语下》:公元前551年,“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次于雍渝,与邯郸胜击齐之左。”邯郸胜即赵胜,赵穿的孙子,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世袭封邑邯郸,故以“邯郸”为氏,称邯郸胜。

邯郸胜之子为邯郸午,《左传》载:公元前497年,“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这一年,赵氏与邯郸氏之间产生了家族内讧,赵鞅捕杀了邯郸午,由此引发了卿族内战,历时8年,最终赵鞅占据邯郸,公元前490年,邯郸午之子赵稷出逃,未能继续食邑邯郸。从赵穿首任晋国邯郸大夫,经赵旃、赵胜、至赵午,四代沿袭邯郸大夫。

[var1]

战国初期疆域图

“甘丹子”印出现在漯河,或许是某位邯郸氏人任职时的信物,也或许是他在战争中的遗失,这仅是一种猜测。

但“甘丹子”印是艺术长廊中不可多得的一枚古印。自战国至秦汉魏晋的古玺印中,目前所见以邯郸为氏的,约有30余枚,“甘丹子”印是年代最早的一枚。

玺印忠诚,它最应是历史的信物,邯郸的信物。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眸,依旧深情无比。邯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厚厚的一本书,在时间的封面上,它散发着淡淡的历史芳华。

乃至,当你看到一枚“甘丹”古印时,会一眼看出,这就是古赵的背影,故乡的模样。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发表于2022年11月12日《邯郸晚报·新闻周刊》版3

原文标题:“从“甘丹子”印窥见赵国历史的背影“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杜杰:《唐以来印章中“图书”词义浅说》

杜杰:新见与邯郸地名有关的金代刻款铜镜

杜杰“印说邯郸”专栏《关中侯:半城故事半城史》

韦力:游于古玺 论证文史——读《缘闲堂古玺印辑存》

孙家潭:《中古时期符合押印(1)》

孙家潭:中古时期符合押印考释(2)

孙家潭:《中古时期符合押印考释(3)》

孙家潭:辽朝立人钮押印一组

孙家潭:《秉笔游刃與硯語》

孙家潭:《飛天樂伎 望之雲表》

孙家潭:我与蔡美彪先生的忘年交

孙家潭:修得晋矦渡同船

孙家潭《“守真~刘关张”庆堂手工制三件套组印》

孙家潭:《关于新发现西汉“段宣私譣”三面穿带印相关考释》

孙家潭:我与我周旋久——庆堂铁笔

孙家潭:《庆堂藏战国时期楚系三合式官玺的释读及其它》

思接千载,与古人游:孙家潭藏战国秦汉官印撷粹

天津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展——孙家潭

天津印社篆刻作品及孙家潭官印藏品展隆重举行

孙家潭:武夷山邂逅宋代木印

孙家潭:珍稀的金代三方纸币用官印

乐艺会新春专辑:《丁酉鸡年话“吉语”押印》

孙家潭:清代端石丛星太史残砚作“书印”铭

孙家潭 : 螽斯衍庆~鸣虫雅趣

孙家潭:"清初澄泥贝叶喜蛛砚”作心经铭

孙家潭:南宋成语典故瓷印“尺素在鱼肠”

孙家潭:奇特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林儿政权官印“德义库记”

孙家潭:“念欹器”清代玉印

孙家潭 | 明清以来西藏地区佛教图形铁印浅说

《古印今观》——孙家潭藏品介绍:战国三晋双觿钮私玺孤品

既缘堂藏押印小识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朱栋梁:印中自有万千军—韩林儿“管军万户府印”赏析

汪自力:二十年玩押心语

汪自力:《民间藏历代押印图录》的读法与问题

刘春声:朱白印事

潇湘一舟:官印见证王朝兴替岁月变迁

山抱丛/东胡:《不解之谜——符咒牌上的契丹字》

战国双胞胎铜人带路:上海博物馆金铜造像系列巡礼

《镜映乾坤—罗伊德·扣岑先生捐赠中国古代铜镜展》战汉篇

懋勤轩:清代令旗、军官印与调兵令牌

懋勤轩专栏:明大理卫百户印、剿匪告示与禁种罂粟令

苏迅:玉印来伴几度春

虑得居摭拾:邺城印陶分类之浅见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毫厘锱铢:几方官印对《元史》等史书的修正

毫厘锱铢、刘卫辰谈辽代官印分期与特征探索

刘韬:一方辽代酒务官印《黄龙府酒务记》

刘韬:一方罕见的“尚书礼部造”元代八思巴文官印

刘韬:金元 “对同”铜官记小考

后羿:上京路万户印

后羿:辽代防州知判之印

后羿:稀见的上京路元帅都监府印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

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五:外国狮子在中国变温顺了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八:“八宝”和“八吉祥”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九:八仙的传说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七:三星高照福禄寿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六:奇兽通灵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西辽钱的收藏来源与性质判断: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下篇

花开中亚分外妍: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上篇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 器物简介衣镜在海昏侯墓中的位置位于主槨室的西室。主槨室分为东西两室,东室放置棺柩、床榻及大量的青铜鼎、壶等礼器;西室被用隔板和主槨室的其它部分分隔开来,在西室中主要放置了床榻、漆器如耳杯、漆案、漆盘等,在西室中部还出土了二百余枚金饼、马蹄金等。这面衣镜位于主槨室西室中部靠近西壁的位置(图一),

  • 吴王故意刁难孙子,让他操练180名美女,出一成语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故事大全弹冠相庆,关于吴王夫差的四字成语,胡服骑射经典成语典故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人们尊称为兵圣、孙子。其所著《孙子兵法》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即使是传到了现代,也让许多人对其爱不释手。[var1]《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说的是孙武曾带着他所著作的《孙子兵法》去面见吴王,吴王看后虽然是赞不

  • 魏晋南北朝历史梳理 十六国北朝皇帝权威正统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夹在秦汉第一帝国和唐宋第二帝国中间存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国在汉末王朝正统性愈发模糊的背景下,以大片试验田的方式,在重塑正统性的实践方面做出的集中探索,它包括新的战略愿景、组织体系设计,重新梳理的企业文化,重新设计的上至皇帝,下至行政官员的胜任力模型和选拔制度等等。[var1]介于秦汉、隋唐之间的

  • 秦始皇的父亲公子异人,如果没有吕不韦能成为秦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子异人虽然是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可是他的身份很是尴尬。安国君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而且公子异人母子都不受安国君的喜欢。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赵国当人质。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继承秦王的位置的。可是这时候大商人吕不韦认为他“奇货可居”故意和他结交,又是送钱,又是送女人,在他的一番运作下,让他成

  • 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葬 正在揭示商丘古城“城摞城”奇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正在揭示商丘古城“城摞城”奇观[var1] 发掘现场 记者 白鹏 摄3月20日下午,记者在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采访了解到,宋国故城南城墙北坡处已考古发现6座唐代墓葬。宋国故城南城墙北坡之上为睢阳城西城墙。宋国故城考古正在揭示商丘古城“城摞城”奇观。商丘日报,赞46[var1]“这段时间一直在发

  • 登陆海南韩先楚看全是副职,政工干部比指挥干部还多,怒道我先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解放战争初期,韩先楚担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第三纵队副司令等职务,但是由于军事才能出色,很快升任第三纵队司令。解放战争期间,韩先楚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被国民党军称之为是旋风部队,这支部队一路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到海南岛,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至今还对中

  • 此战结束后,悍将韩先楚特意表扬一名部下:关键时刻就得这么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先楚将军故居简介,战将韩先楚电视剧简介,金一南评价韩先楚全集

    蒋军一级上将、东北行辕主任陈诚急调新一军、新六军等部兼程驰援新五军至此,敌我双方精锐尽出,一场殊死大战在所难免。东北联军三纵七师进奉命至文家台村,围住了新五军军部、直属队和一九五师残部。“东总”首长电令三纵司令员韩先楚,要他等待二纵和炮纵到达,共同发起进攻。[var1]但韩先楚考虑,新五军军长陈林达

  • 宋朝320年历史上的五大名将,没有狄青韩世忠,岳飞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先排一下320年历史上的五大功勋将领,不看名气,只看战功和贡献。第五位:王韶[var1]宋朝能跟“开疆拓土”四个字联系起来吗?还真能,这要归功于宋神宗时期的名将王韶,他献上的《平戎策》深受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并出任北宋开拓西北疆域的军事总指挥。作为西北前线总指挥,王韶率军征讨羌部,征战数年,屡战屡

  • 宋襄公这么注重礼法,为什么会被人说愚蠢,最后结局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襄公有什么忌讳,春秋礼法图片,礼法仁爱并重

    可是宋襄公显然没有意识到他所处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直都坚守自己的底线。他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品德高尚,可是在很多人眼里却是愚蠢。可是他却不管外界对他的看法,执意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底线。[var1]也许是群主本身就很守礼,宋国的文化氛围很好,被称作是礼仪之邦。可就是因为他太执着于仁义道德,最后

  • 春秋战国古今谈:世界正在进入“新春秋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关于目前的世界局势,人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修昔底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