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320年历史上的五大名将,没有狄青韩世忠,岳飞排第二

宋朝320年历史上的五大名将,没有狄青韩世忠,岳飞排第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60 更新时间:2024/2/16 19:50:09

先排一下320年历史上的五大功勋将领,不看名气,只看战功和贡献。

第五位:王韶

[var1]

宋朝能跟“开疆拓土”四个字联系起来吗?还真能,这要归功于宋神宗时期的名将王韶,他献上的《平戎策》深受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并出任北宋开拓西北疆域的军事总指挥。

作为西北前线总指挥,王韶率军征讨羌部,征战数年,屡战屡胜,收复熙州、洮、岷、迭、宕等州,北宋西北边境因此向外延伸两千里,斩获不顺从的蕃部199000余人,招抚大小蕃族30余万帐。这是宋朝在结束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后,在军事层面取得的最大胜利,史称“熙河开边”。

史书记载:

“辛巳,宰臣王安石等以修复熙州、洮、岷、迭、宕等州,幅员二千余里,斩获不順蕃部万九千余人,招抚小大蕃族三十余万帐,各已降附,上表称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七》

王韶虽为文人出身,却能亲自上阵杀敌,谋必胜,攻必克,可谓不世之材。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王韶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二岁,谥号“襄敏”。

第四位:吴玠

[var1]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继位建立南宋后,金军不断发兵南下,“搜山检海捉赵构”,企图彻底灭亡赵宋政权。

在中原战场阻挡金军的有岳飞、韩世忠、刘锜等名将,而在川陕战场,

阻挡金军进入四川的首功之人,当属吴玠。

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试图入侵泾原(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浦河以西地区),吴玠率部大破金军,追击三十里。

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撒离喝率兵入寇,吴玠在彭原店大败金军,《宋史》记载此战打得撒离喝“惧而泣”,这位金国将领因为被吴玠打哭,得了一个绰号:"啼哭郎君"。

绍兴元年(1131年),完颜兀术亲率十多万金军攻打和尚原。吴玠先以强弓硬弩打退金军骑兵,随后派骑兵断其粮道,还在金军撤退的路上埋下伏兵,金军大败,完颜兀术被箭矢射中,只身一人逃了出来。

绍兴二年(1132年),吴玠的老对手撒离喝再次率军来袭,双方在饶凤关展开激战。金军士兵身披重甲,持续攻打六昼夜,吴玠率军誓死抵抗,金军死尸堆积如山。由于叛徒出卖,金军从背后小路绕道夹击,吴玠只好撤退。

绍兴四年(1134年),完颜兀术、韩常、撒离喝率领十万金军攻打仙人关,而吴玠仅以一万人扼守此地。此战,金军士兵不仅身披重甲,每个人的铠甲还都用铁钩相连,因此在攻城时鱼贯而上;吴玠率部死战,在防守之余,还组织“死士”手持长刀大斧冲入金营与敌厮杀,混战中金国大将韩常的左眼被箭射中。此次金国人以攻入四川为目的,但无奈再次被吴玠击退。

吴玠在西北前线驻守十年,金军始终无法踏入四川一步,可以说南宋的半壁江山能得以保全,吴玠功不可没。

绍兴九年,宋高宗授吴玠四川宣抚使、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六月,吴玠病死在仙人关的任上,年仅四十七岁,谥号“武安”。

第三位:李继隆

[var1]

不要以为北宋和契丹达成澶渊之盟是顺理成章的事,契丹能灭掉后唐和后晋,五代时期数次踏入开封城,为啥不能灭掉北宋?

宋辽战争打了25年之久,之所以契丹没能灭宋,显然还是因为北宋当时的军力足够强硬,

像李继隆、潘美、杨业、杨延昭、范廷召、荆嗣、李继宣、田敏等将领,都有过多次击败辽军的记录。

而如果要评选对辽作战的首功之人,当属李继隆。李继隆几乎参加了宋辽两国间所有大的战役,到宋太宗后期成为北宋最为倚仗的统军将领,多次击败辽军,堪称

北宋抗辽第一名将

太平兴国四年,辽军南下,宋太宗派李继隆等将领前往迎战,双方在满城展开激战,李继隆指挥宋军及时改变阵型,宋军大败辽军,杀敌一万多人,俘虏三万人。

满城之战后,李继隆转战山西战场,还是在太平兴国四年,他跟随潘美主动出击,攻下了辽国境内的灵丘县,将灵丘百姓全部俘虏,带回宋境。随后被任命为定州驻泊都监,驻守在河北前线,《宋史》记载,他多次领兵出击,到辽国境内与辽军交战,俘获牛羊、车帐甚众。

雍熙北伐时,他听命于曹彬帐下,与当时的先锋官薛继昭配合作战,在固安以南击败数千辽军,接连拿下固安、新城和涿州。交战过程中李继隆腿部中箭,血流不止,仍率部与敌厮杀。此次北伐作战,东路军其他将领均惨败而归,只有李继隆部在取胜后安全撤回宋境。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李继隆被授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的职位,统领北宋禁军的骑兵部队。当年,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一路过关斩将,兵锋逼近定州。李继隆率领当时北宋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静塞军向辽军发起冲锋,彻底摧毁了辽军的阵型,一阵砍杀,斩首一万五千人,辽军仓皇向北逃窜,遗弃下的战马多达上万匹。

端拱二年(公元988年)冬天,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率领八万骑兵入寇,北宋边将尹继伦偷袭成功,李继隆趁机挥师掩杀,辽军大败。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20万骑兵南下,很快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李继隆在澶州城下列阵,毁车为营,数万辽国骑兵如暴风骤雨般向宋军进攻,李继隆镇定自若,指挥宋军顽强抵抗,不仅打退了辽军,还追击数里。

景德二年(1005年)二月初五,李继隆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忠武”。

第二位:岳飞

[var1]

作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可以说是最为大家熟知的宋朝将领了。

虽然与他同时期的名将还有吴玠、韩世忠、吴璘、刘锜等人,但毫无疑问岳飞是其中最为耀眼的那一个。在岳飞的率领下,岳家军进可攻、退可守,战斗力之强悍,令金军闻风丧胆,成为金国人无法逾越的屏障。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怀念岳飞时说:“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可见在文天祥心里,岳飞就是宋朝的姜子牙

文天祥的这个比喻毫不为过,宋高宗赵构之所以能保有南宋半壁江山,岳飞在中原的赫赫战功是关键。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进攻常州,岳飞四战四捷,多次击败完颜兀术;岳家军掩护百姓撤退,金军来袭,岳飞只率领200精骑殿后,金军竟然不敢靠近。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提师北伐,收复襄阳六郡,大败伪齐军队和金军,随后驰援庐州。岳飞命令将士手持"岳"字旗与"精忠"旗,岳家军赶到庐州后,金军望风披靡,一触即溃。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率领“铁浮屠”和“拐子马”来袭,岳飞挑选精装步兵,手持麻札刀专砍马蹄,金国重甲骑兵一败涂地,岳飞取得郾城大捷。随后岳飞派岳云支援颍昌,岳云率800背嵬军出阵与金人鏖战,杀死了完颜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和金军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完颜兀术败逃。

岳飞进军至朱仙镇,再次大败完颜兀术。正当金军斗志全无,岳家军势不可挡时,宋高宗赵构却令其班师,岳飞悲愤落泪,感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莫须有”罪名遇害,年仅三十九岁,初谥“武穆”,后改谥“忠武”。

第一位:孟珙

[var1]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昭雪靖康之耻的愿望至死没能实现,但在他去世92年之后,另一位南宋的战神级人物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此人就是南宋著名将领孟珙。

宋理宗时期,蒙古帝国攻打金国,金国形势岌岌可危。金国名将武仙认为金国应该南下攻打宋朝,夺取宋朝的四川作为落脚之地,于是在绍定六年(1233年),金军入侵南宋,企图进入蜀地。

当时驻守在前线的孟珙率军迎战。孟珙用兵如神,屡战屡胜,金军一万多人被斩杀,八万多人向孟珙投降,金将武仙换上士兵的衣服,只带着五六个人狼狈逃走。

面对金人的再次入侵,联想到靖康年间的血海深仇,南宋朝廷决定联合蒙古,灭掉金国。绍定六年十月,孟珙率领两万人北上,击溃了前来阻击的两万金军后,与蒙古军都元帅塔察儿会师于金哀宗所在的蔡州城下。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两军开始攻城,孟珙率领宋军率先杀入蔡州城,杀死了包括金国元帅兀林达在内的200多个金国将领,金哀宗自杀,孟珙将金哀宗的尸体一分为二,将其中一半带回了南宋。金国自此灭亡,宋朝的靖康之耻终于得报。

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奔赴抗蒙战场。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将领塔察儿率军南下,孟珙前往迎战,塔察儿和孟珙曾在灭金战役中联合作战,塔察儿深知孟珙的能力,于是在尚未交战的情况下就率军撤退,转攻江陵。孟珙同样率部赶至江陵,一场大战下来,

连破蒙古营寨二十四座

,蒙军大败,只能撤退。

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军队进攻黄州,黄州守军士气低落,几近绝望,孟珙率军赶到后,当地军民为之大振,高呼“吾父来矣!”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屡战屡胜,蒙古军队死伤“十之七八”,只能再次撤退。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指挥军队收复荆襄地区,京湖战场的局势趋于稳定。随后他立即前往四川战场,抵御从四川进军的蒙古军队。孟珙抵达四川后,与兄长孟璟,弟弟孟瑛、孟璋联合作战,在大垭寨之战中大获全胜,四川战局焕然一新。

孟珙以一人之力,统领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鞠躬尽瘁,收复失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对南宋的功劳,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淳祐六年(1246年),受到宋理宗猜忌的孟珙请辞致仕,同年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二岁,谥号“忠襄”。

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襄公这么注重礼法,为什么会被人说愚蠢,最后结局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襄公有什么忌讳,春秋礼法图片,礼法仁爱并重

    可是宋襄公显然没有意识到他所处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直都坚守自己的底线。他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品德高尚,可是在很多人眼里却是愚蠢。可是他却不管外界对他的看法,执意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底线。[var1]也许是群主本身就很守礼,宋国的文化氛围很好,被称作是礼仪之邦。可就是因为他太执着于仁义道德,最后

  • 春秋战国古今谈:世界正在进入“新春秋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关于目前的世界局势,人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修昔底德陷阱

  • 学生问孔子:黄帝是人吗?孔子的答案出人意料!黄帝真实身份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简介和意义,轩辕黄帝简介是黄帝吗,黄帝大战蚩尤的黄帝怎么画

    [var1]一天,宰我毛病又犯了,他向老师孔子提了一个问题: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意思是说:我从荣伊那里听说,黄帝活了三百年,那么,皇帝究竟是不是人呢?什么人能活三百岁?孔子一听,这个问题再怪诞就有些不高兴,他就说宰予啊,较近的伟大人物很多,还不

  • 山西挖出两把铜戈,铭文填充历史空白:难怪秦王必须逼迫白起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白起为何会自杀?就让我们结合史料和出土文物,来谈一谈吧。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长平之战的起因。公元前262年,秦军大举进攻韩国的野王,将其国都与位于今天山西长治的上党郡分割开来。面对秦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韩国施展毒计,祸水东引,将孤立无援的上党郡“送”给了赵国。由此,秦赵两国的百万大军在上党

  • 宋襄公的“仁义”:不被人们所接受,究竟是作秀还是高风亮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襄公七年是什么年号,襄公提马灯,宋襄公的蠢猪式仁义

    对于儒家学说和思想中崇尚和宣扬的"仁义",人们虽然都有各自的理解,但基本上都有相同的认可和倾向,而提到宋襄公的"仁义",甚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虚伪",因为在他高风亮节的仁义的背后,掩藏的是一个充满野心的、虚伪狂妄的灵魂。而这些也是大多数人基于宋襄公的言行不一进行的一种"充满恶意"的推测,因为宋襄公

  • 此人因一次战斗被连升四级,名将韩先楚称赞:打仗很有头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先楚将军故居简介,战将韩先楚电视剧简介,上将韩先楚精彩抢人片段

    这支部队势如破竹,控制了沈吉路梅河口到清源段一百多华里的铁路线,歼敌共约二个团。敌军为挽回颓势,迅速调集了六个团的兵力,在廖耀湘指挥下发起大举反击。5月16日下午,三纵十师二十八团将士在占领大华山侧翼阵地后,奉命在二道河子村一线阻击敌人。战斗打响后不久,二十八团二营四连二班长薛德国第一次与坦克有了近

  • 大明第一恶奶娘:残害后宫,毒杀妃嫔,还想学吕不韦“偷天换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奶娘给王爷当药引,古代的奶娘如何喂养皇子,明朝奶娘

    保姆是一份不太讨喜的职业,不仅需要洗衣做饭,还可能需要照顾老人或者孩子,报酬不一定高,但十分辛苦。然而在明朝,却有一位顶级保姆,她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呼百应的地步,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客氏。客氏18岁入宫,成为朱由校乳母,随即得到朱由校信任,朱由校即位后,客氏逐步成为后宫主宰,接着,客氏

  • 孔子的爸爸不姓孔,其实孔子也不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不姓孔为什么他的后代姓孔,衢州孔与曲阜孔哪个正宗,为什么孔子不和他父亲一个姓

    [var1]孔子先秦时人的姓名不同于秦汉以后人的姓名,它可以分为姓、氏、名、字四个部分。姓是大的血缘族群的共名,氏是从姓中分化出来的小的血缘族群的共名。周族的姓是姬,周王族与它所分封的五十多个诸侯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都是姬姓。姬姓征服商朝的主要盟友是姜姓部族,它被分封为吕、申、齐等国。这些国家的公族

  • 嬴政为何仅10年就实现问鼎中原、统一六国战略?SWOT分析窥豹一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59年,秦嬴政出生,作为赵国人质(秦庄襄王曾在赵国当人质)的儿子,每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秦嬴政被立为秦王,小时候的种种经历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统一中原,一雪前耻。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击败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亲政,此后联合尉缭、李斯二人一同制定了问

  • 堂堂楚国为何没有人才?“多淫刑”和仕途天花板,不能令人尽其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然而,也有例外。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个国家。早期的分封制改革,使国家得以迅速发展;但春秋中期以后,虽然仍很强大,但人才大量外流,使其在春秋中后期步步向前。走向衰落。这个国家就是创造了“楚彩金用”成语的楚国。春秋中期以后,楚国被认为是东周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外来人才的流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