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窑瓷器 PK 官窑瓷器,别再说它不值钱了!

民窑瓷器 PK 官窑瓷器,别再说它不值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3/12/17 6:29:34

官窑与民窑的定义

官窑,有两个概念,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早在唐代晚期就出现了贡瓷,当时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南青北白”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贡器。

“官监民烧”的贡瓷一直延续到宋元和明早期。而由朝廷(官方)直接出资建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出现在北宋,一直延续到明清。

▲明 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那么,什么是民窑呢?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以外,都属于民窑范畴。

官窑与民窑瓷器的区别

民窑是指民间经营的窑口,是相对于官府兴办的官窑(御窑)而言的,主要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也都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

民窑的历史远比官窑早得多,早期陶瓷器均产生于民间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

据考证,在这些地区都发掘有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等。

▲唐五代 越窑秘色瓷高足海棠杯

高6.6cm;长14cm;宽8cm

▲五代 邢窑系刻莲瓣盖罐

而官窑瓷器是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比较庄重、严谨,多按颁发式样承做,不计工本追求完美,所以很多官窑器代表着的是那个时代制瓷业最高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成果。

▲宋代黑剔花熊戏纹荷叶形枕

官窑与民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像是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一驾直接通往宫廷,一驾通往广大的民间市场,它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相互影响着,相互促进着。

▲清康熙 五彩郭子仪祝寿图棒槌瓶 尺寸:高46cm

▲清康熙 绿地素三彩喜上眉梢图凤尾尊 尺寸:高42.8cm

那么,历代民窑瓷器中,

哪些属于民窑精品?

大体应该有这么几条标准:

型制优美,单色釉瓷器要釉水肥润,色泽均匀,刻划印纹饰清晰优美。

彩瓷,尤其是明清彩瓷,要画工精到,颜色饱满,各方面已接近或不逊官窑的作品。

▲清康熙 五彩花卉蝴蝶纹花浇 尺寸:高23.4cm

▲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瓶 尺寸:高29.1cm

▲清康熙 绿地素三彩花鸟纹瓶 尺寸:高44.7cm

▲清 康熙 五彩「饮中八仙」卧足杯两双

▲清代道光粉彩无双谱

明清瓷器中民窑精品,

其实相当于亚官窑,

也就是相当于次一等的官窑瓷器。

01明清民窑精品瓷器,从制作来看;工艺考究,形制精美,有的不输官窑。 02从装饰来看,画风活泼,表现技法大胆随意,笔法传神,很有欣赏趣味。 03从题材来看,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民俗特点突出,传统化内容丰厚。

▲清乾隆 粉彩山水花卉纹八方花觚一对 尺寸:高49.3cm

▲清康熙 五彩花篮图大盘

▲清康熙 五彩镂空花果纹带盖提篮 尺寸:宽10.7cm

▲清康熙 五彩开光人物花鸟博古图将军罐 尺寸:高67cm

▲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八方盘 直径25.6cm

他们烧造的瓷器型制基本相同:

一是生活日用瓷器,如盘、碟、盅、碗、罐、壶等;

二是陈设玩赏器,如瓶、樽、花盆、香炉等;

三是文房用器,如笔架、笔筒、笔洗、水盂、印盒等。

▲明代晚期五彩人物纹盘

▲清康熙 青花山水纹罐

但民窑烧造瓷器的量比官窑大,官窑瓷器相对来说更金贵。

在民窑瓷器中,有很多画工朴素流畅,器型优美,釉色晶莹,泪痕满面的精品。虽是民窑瓷器,但年份早,品位高,具有浓郁的时代风格,又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及市场潜力。

这些年,随着整个古玩艺术品市场发展成熟,收藏也逐渐趋于理性化,官窑瓷器价位如日中天,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官窑瓷器价位也带动民窑瓷器的水涨船高,尤其是民窑精品。

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动向也证实了这一点,早在2010年,国际“三大拍卖行”,苏富比拍卖行“亚洲艺术品专场”,一只品相普通的34厘米“明代青花一把莲”民窑大盘也拍出380万元人民币,在此之前的伦敦佳士得秋拍会,一件15世纪民窑“绿釉甘露瓶”,也以750万元人民币成交。

▲清乾隆 民窑青花瓷碗

一些明代万历时期到清代康熙早期官搭民烧的民窑精品瓷器,还有晚清民国的一些名家制瓷等。在国内市场上也屡有精品被推出,价格都十分昂贵,有的甚至超过了官窑瓷器。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s: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行业新知识、新资讯,关注“域鉴公众号”或下载“域鉴APP”,俯仰古今 共鉴时代藏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渭南好男儿,随朱元璋打天下,功成后家乡因他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结拜兄弟排行,朱元璋身边的真实人物,最信任朱元璋的人

    公元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任命其侄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外诸军事,前去镇守洪都,当时洪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不多时日,陈友谅结集60万大军,把洪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势在必得。朱文正接到的是死守命令,他与张子明“城亡与亡,我等死守保卫洪都城”。守城期间历经恶战,虽多次摧陈友谅锋

  • 隋文帝杨坚:智商和情商在线,夺取女婿天下,却逃不过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阶段。几百年的互相攻伐、几百年的分裂合并,中国内部一直处于战乱的境地。但也幸亏,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早就深入人心,一直以来也都是各位有为帝王的最终目标。杨坚作为当时的天降猛男,自然也继承了这一志向,并且还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伟大任务,从而开创了一代盛世。当然,也

  • 1951年,考古队在明朝妃嫔墓,发现一个奇怪金瓶,为何装着粪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实也不能完全怪郭沫若,毕竟人都有好奇心,不知道多少人想着刨开秦始皇的墓看看里面到底有多神奇呢。秦始皇要是想骂人,就让他去骂司马迁吧。郭沫若本来是想开发永乐皇帝的长陵的,只是因为长陵太大了,大家伙有点拿不准,所以挑了万历的定陵。也算是万历倒霉吧,不过能替祖宗挡灾,也算他积阴德了。但话可说回来,这可

  • 唐太宗李世民建凌烟阁,为什么秦琼只排在最后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琼凌烟阁大结局,李世民是怎么对待秦琼的,凌烟阁为啥秦琼排最后

    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对于凌烟阁的建立李世民有自己的理念和规则:那就是这个名单既要涵盖大多数的功臣,又不能辜负跟着自己忠心耿耿的老伙计,还要兼顾那些为国出力不是自己心腹的人。依据这个原则,李世民将凌烟阁

  • 建文帝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道: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给朱元璋立的规矩,建文和朱棣大结局,朱棣杀了多少建文旧臣

    比如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他的性格柔弱,缺少那种杀伐果断狠辣和远见卓识的眼光。其次朱允炆自己并没有主见,朱元璋生前多次询问他,日后他的藩王叔叔们如果有异心该如何对待?朱允炆信誓旦旦的说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

  • 《明朝那些事儿》|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评价,因为另外两位仁兄的名声比他要大得多,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与他同一时代,但刚出生不久。已经去世的人就是《永乐大典》的总编,永乐第一才子解缙,而尚未出场的那位叫做徐渭,通常人们叫他徐文长。能够位居这两位仁兄之上,可见杨慎之厉害。其实读书读到这个份儿上,杨慎先生也有些迫不得已,毕

  • 元朝大败局:陈朱争霸,帝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的两城之战后衰落了,元朝十大美女照片,老梁说元朝的恐怖

    刘基指出,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先翦灭江南各路诸侯,稳定好大后方,才可北上灭元。他特别强调,元朝内部虽然乱成一锅粥,但此时的朱元璋还不是元军的对手。不过,元朝官军各怀鬼胎,朝廷难以集中兵力南下围剿群雄。而江南群雄都有兼并同盟、谋夺天下的雄心,方今之计,唯有先拿实力最强的陈友谅开刀,再趁机吞下张士诚、方国

  • 历史上有6位高宗皇帝,除了唐高宗,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宗下一位皇帝,唐高宗皇帝最新消息,历史上著名的高宗皇帝

    一、北魏高宗拓跋濬拓跋濬(440年~465年),字乌雷,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拓跋濬是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郁久闾氏。 拓跋濬聪明敏达,风仪异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同年十月,拓跋余遇弑后,拓跋濬即位为帝

  • 《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宋朝人的夜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交易区。两者在空间上是分隔开来的。居民区的坊之间也是互相隔离的,围有围墙,各有坊门;而所有的商业活动只能集中在“市”里进行。每天早上和晚上,以鼓声为号,坊门和市门都定时开启和关闭。到了宋代,“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封闭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城市

  • 唐代商人成军是为报效朝廷吗?并不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才是根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成军,唐朝的经济制度有哪些,唐朝商人群体分析

    开元天宝为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禁军作为该封建王朝的天子亲军,担负着卫戍京师、维持皇权的重要任务,这原本应是一支精兵强将组成的队伍,然而在开元天宝后,禁军里却混杂着很多商贩之徒;安史之乱后,作为禁军主力的神策军,虽曾强盛一时,但后来亦变得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其原因何在?以通财鬻货为天职的长安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