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张宏杰《曾国藩传》,领悟“笨人”曾国藩成功之道

读张宏杰《曾国藩传》,领悟“笨人”曾国藩成功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72 更新时间:2024/2/7 9:24:55

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只手挽救了大清朝,却落下了“汉奸”“曾剃头”的骂名。这就是张宏杰给我们呈现的曾国藩:一生都活在矛盾与冲突中,一个有灵魂有体温有意思的“圣人”。

“圣人“其实早先就是一个“笨人”,他的成功给当今所有普通人指明了一条成功之路。近来受罗振宇先生影响,我也在读最新增补版的张宏杰《曾国藩》,确实让人感慨良多。

伟人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同样,蒋公的案头上摆放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那是因为跟宋美龄有约在先,婚后要皈依基督;另一本书就是《曾文正公全集》。可见曾国藩对后世影响之深。

这个世上遗传基因强大超乎想象,曾国藩父亲曾麟书,从孩提时开始进考场,先后考了16次,年近半百,却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

于是邻人送了他一副对联:“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都八十多岁了还是个“童生”,你算得上真能考;都到老了你五经书还没背熟,你是“书生”。但是曾麟书不抛弃不放弃,还把自己大儿子曾国藩拉上一起考。

可是他的遗传基因就是强大,儿子曾国藩随他,一连5次都没考上童生,父子双双落第,一时沦为坊间“美谈”。且不论父亲,就看曾国藩到底有多笨呢?

曾国藩天资愚钝,但绝不是那种大智若愚型的,他是真笨。据坊间传说,一次小偷光顾曾家,从太阳落山到半夜鸡叫,一直蹲在房梁上,就是下不了手。原因就出在曾国藩身上,原来曾国藩一直在背《岳阳楼记》,却怎么就背不出来。

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就这笨样,还读什么书?听我给你背一遍!”小偷从头背到尾,一字不差,最后甩门而去,让曾国藩目瞪口呆,也惭愧不已。

后来他好不容易考了5次后终于考上了童生,他又花了9年考了7次,才最终考中了秀才。对于这一痛苦的记忆,他后来就回忆道:“余……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

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人生。这句话用在曾国藩与洪秀全两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他们的选择决定了他们各自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路,没想到最后的交集是在战场上成了死敌,相比同时代的洪秀全就是另一个选择。

他比曾国藩小三岁,他也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全家也是全力以赴供他读书,要他走科举之路。但是洪秀全只考了三次秀才落第,就受到了严重刺激,晕倒在榜前,还做了一个著名的升天梦,梦到了“上帝”。

到了第四次失利,他就彻底放弃科举,转而创立“拜上帝教”,走上了与曾国藩完全相反的一条路。但是此后,曾国藩考举人和进士却是非常顺利,一次性通过,而且最后还能成为圣人,这又是为何呢?

张宏杰在《曾国藩传》分析道:艰难的科举过程塑造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而曾国藩喜欢下笨功夫,他曾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至巧。”

曾国藩科举之路能成功,最终达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其实都跟他下“笨功夫”有关。具体来说,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能睡觉。

如此“笨拙”的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让他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了下笨功夫的三大好处:

一是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虚心,更肯付出;

二是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强;

三是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埋头苦干,因此不留死角。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7次,但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下笨功夫,基础打得牢。一旦开窍后,就能一通百通。而他也深得下笨功夫的好处,待人讲究“拙诚”,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剑走偏锋”,这都与他的“尚拙”精神分不开。

但是无可否认,曾国藩也曾是一个好色之徒,见到朋友的小妾长得漂亮,就想调戏猥亵;他也曾是傲慢虚伪之人,修养极差,脾气暴躁,经常跟人破口大骂,“问候”对方先人,因而还为此大打出手。

曾国藩传(张宏杰新作)书 曾国藩传(张宏杰新作)

¥161.6领券减30

京东

购买

其实,曾经的曾国藩就跟我们现在很多普通人一样的脾性,甚至比我们还不如。那么,究竟是什么能让他脱胎换骨,成就一代圣人的呢?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示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罗锅身高达到1.90米,比武松都高 ,妥妥的“巨人”,而且还是在清朝,那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应该是宋江吧,作为梁山众多好汉的“老大哥”,身高才1.42米,这个身高当时是怎么服众的呢?个子那么小,还不会武功,如果单打独斗,那谁都可以欺负他,但宋江硬是做到了梁山老大的位置,由此看来,宋江的智商和情商确实是超高的,不然根本无法当担此大任。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只有1米53,能让皇

  • 少年天子顺治,为什么恨透了对自己视若己出的叔叔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仅仅一个月后,顺治就宣布了多尔衮的14条罪状,下令剥夺多尔衮的一切封号,还毁墓鞭尸,丝毫不念及多尔衮昔日的功劳。论翻脸不认人程度哪家强,还得是爱新觉罗小福临。那么问题来了,对清朝居功至伟的多尔衮为什么让顺治恨得如此咬牙切齿呢?1.帮自己称帝的叔叔却是人生最大的阴影顺治原名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

  • 从乾隆御赐的黄缎绣金龙袍,看古代君王对泰山神的尊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龙袍简介分析,泰山穿龙袍的女的,国宝档案泰山龙袍

    泰安市博物馆现收藏有一件珍贵的黄缎绣金龙袍,系清乾隆四十二年御赐之品,在做工、纹饰等方面非常精美、细致。此件龙袍身长2.20米、袖长4.40米,袖肥1.10米,下襟宽2.30米;黄色的缎面上用金线绣织了十团龙,前胸、后背与两肩各绣一正面升龙,前后襟各绣有升龙两团,两袖各绣升龙一团。在龙的周围还绣有五

  • 朱棣称帝后,怎么对待建文帝的母亲?赶出皇宫,令其独守孤坟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建文帝简介,朱棣为什么找建文帝,建文帝怎么看待朱棣的

    得到了皇位就意味着拥有了掌握天下的力量。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热衷于争夺王位,更不用说朱棣本就是朱元璋最有能力的儿子。明朝这个九五之尊的龙椅,本应该是属于朱棣的,而他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却把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给别人了。他如何承受这种失去权力的痛苦?因此他便私下密谋起兵造反夺取皇位。建文元年,朱棣率领大军从

  • 揭秘大清朝的统治阶级:权力、财富与豪华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大清朝的统治阶级以满洲人为主体,他们建立了满洲八旗军作为主要军事力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掌握着政治的实际控制权。这个官僚体系由满洲人和汉族人组成,其中以满洲人为主导。他们不仅掌控了国家的行政、财政和司法权力,还管理着各种资源和领土。在经济方面,大清朝的统治阶级通过对贸易、税

  • 一个太监之死:李闯让他陪葬崇祯,康熙亲自祭奠,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开讲# 东方不败明朝的太监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如果按照一般认知的标准分个好坏的话,好的是真好,坏的是真坏。坏太监代表自然是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好太监代表是郑和。到了明末,这种分化更加明显,比如害死卢象升的高起潜,不战而降李闯的宣府监军太监杜勋,但同时明末更有许多忠义太监,比如陪崇祯帝赴死的

  • 宋代汝窑瓷器真的是稀少罕见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宋代汝窑瓷器的保存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很多汝窑瓷器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消失殆尽,现今市场上能够找到的汝窑瓷器数量更是非常有限。因此,从数量上来说,宋代汝窑瓷器可以被认为是稀少罕见的,但是并不是市场所说的那样非常罕见,甚至到几乎找不到的程度。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汝

  • 70岁大臣被赐死,行刑前喝了3杯酒吃2片肉,乾隆:可以放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狱卒看他吃饭时,毫无临死时的畏惧,反而自言自语,自责没为皇上效好力,有负圣恩。狱卒便将此事报告给了乾隆。乾隆召见其后,他一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后就轻松回了家。听起来很是玄幻,俗话说君无戏言,这怎么到了这个70岁的大臣身上转变就这么大呢?他是有什么特权吗?仅仅就因为拍马屁就让他回家,这显然很

  • 袁崇焕是哪里人?新的观点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崇焕之子简介,悲袁崇焕全文,马未都讲袁崇焕完整版

    从袁崇焕简介的情况看,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又字自如,明末抗后金(清)名将。祖籍广东东莞,广西平南人。少年时曾在平南考童子试,受人攻讦,因此改籍藤县,以藤县籍补弟子员(秀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到桂林应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到北京考中进士,在福建邵武做过知县。他为

  • 乾隆为何要将颇有才华的皇六子永瑢过继给他叔叔,把自己亲儿子变成了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乾隆第六皇子永瑢,生于乾隆八年,生母是纯惠皇贵妃,在《延禧宫略》和《如懿传》里,都有不少戏份的纯妃。历史上的纯妃,纯妃是一个颇有才情、温良恭顺的人,颇为受宠,一路升到皇贵妃之位,惠贵妃又给乾隆生下了三个孩子,永璋和永瑢,还有一个和硕和嘉公主。纯妃去世这一年儿女发生重大的转变乾隆二十四年时,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