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少年天子顺治,为什么恨透了对自己视若己出的叔叔多尔衮?

少年天子顺治,为什么恨透了对自己视若己出的叔叔多尔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87 更新时间:2024/1/15 21:19:45

但是仅仅一个月后,顺治就宣布了多尔衮的14条罪状,下令剥夺多尔衮的一切封号,还毁墓鞭尸,丝毫不念及多尔衮昔日的功劳。

论翻脸不认人程度哪家强,还得是爱新觉罗小福临。

那么问题来了,对清朝居功至伟的多尔衮为什么让顺治恨得如此咬牙切齿呢?

1.帮自己称帝的叔叔却是人生最大的阴影

顺治原名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1643年皇太极驾崩时,顺治年仅6岁,还是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

清朝和明朝在继承人方面的规矩不同,他们不重视立嫡立长,只看谁的拳头最硬,实力最强。6岁的小娃娃想当皇帝,门儿都没有。

但是顺治幸运就幸运在,他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那个“黄雀”。

当时,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一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二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豪格有正黄、正蓝和镶黄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支持,两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多尔衮知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和豪格,无论谁当皇帝,另一方必将搅个天翻地覆。

为了不闹出大的乱子,让大清江山伤筋动骨,多尔衮主动提出:可以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由自己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这样一来,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就主动站在了多尔衮一边,支持豪格的正黄旗、镶蓝旗也表示可以接受这个安排,因为他们的诉求,只是让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具体选哪个儿子,并没有明确要求。

多尔衮这一招“以退为进”确实走得高明,他不仅排挤掉了豪格,自己也成功上位,成为清朝的实际掌舵人。同时,他还是顺治的大恩人,因为没有他,就没有顺治啊。

但是,多尔衮实在太狂了。为了巩固势力,他先是取消了军政大事由八旗贝勒共同商议的制度,改由摄政王独断。

接着,他又捏造罪名剥夺了济尔哈朗的摄政大权,最后多尔衮将豪格定罪下狱,并很快处死。

多尔衮的一通操作让顺治敢怒不敢言,埋下了恐惧的种子。

当然对于多尔衮而言,他只是在正常的清除异己,碍不着顺治什么事儿,顺治由此对多尔衮产生不满,多尔衮其实是有点儿冤的。

2.想把顺治“养废”。

顺治恨多尔衮的第二大原因是,他认为多尔衮想把自己“养废”。

随着顺治的一天天长大,读书上学成为硬性任务。作为满族人,顺治当然少不了要学满语,而作为中原皇帝,掌握汉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该怎么安排课程呢?是先学满语,还是先学汉语?还是两个语言并重?多尔衮对此采取的方案是:尊重顺治的喜好,顺其自然。

通俗点儿说,就是顺治想学什么,那就学什么。你想学骑马,射箭,没问题啊,咱们满人马上得天下,你想学啥,都紧着你的需求安排。

这一点呢,多尔衮其实也是吸取大明首辅张居正的教训,想当年,张居正对万历小皇帝,那叫一个严格教育、系统教育。结果,万历该学的倒是都学了,但对张居正的恨也是恨到骨子里的。

十年后,张居正一死,万历就立刻对张居正扒坟掘墓,将张居正一家人活活饿死,穷尽报复之能事。

多尔衮觉得,我尊重你的喜好,不逼迫你,不惹怒你,你总不至于恨我吧?

没想到的是,顺治13岁亲政后,面对群臣的上奏,常常听得一头雾水,茫然不解。

这也让他对多尔衮的怨恨之情直线上升:“不好好教育我,天天让我玩儿,绝对是打准了主意想把我养废!”

3、太把自己当长辈。

多尔衮是顺治皇帝亲叔叔,他自己也没儿子,对顺治那是视若己出,挖空心思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帝国统治者。

这就像我们普通家庭的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时候会干什么?

严要求勤管教呗。多尔衮对顺治,用的也是这一套,该训斥训斥,该批评批评。

如果是普通家庭的叔侄,这种做法倒也没问题。可问题是,顺治毕竟是清朝的皇帝啊。

多尔衮再厉害,和顺治也是君臣有别,如果太把自己的叔叔身份当回事,能不让顺治产生不满情绪吗?

与此同时,多尔衮经常自由出入皇宫,和孝庄太后绯闻满天飞,对宫中的所有物件和财帛,也是想拿就拿,想动就动。

遇到庆贺大礼时,多尔衮更是毫不客气地和顺治坐在一起,接受百官的跪拜。外国使臣前来朝拜,也需要准备两份礼物,一份送给顺治,一份送给多尔衮。

多尔衮还改称“皇父摄政王”,逼着顺治给自己当儿子。

桩桩件件,经年累月,顺治对多尔衮的恨越积越深。

1650年,多尔衮在围猎时不慎摔落马下,很快不治,死时年仅38岁。顺治长年积攒的这口恶气终于找到了出口。

亲政之后,顺治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宣布了多尔衮的14条罪状,下令剥夺多尔衮的一切封号,还毁墓鞭尸,丝毫不念及多尔衮昔日的功劳。

顺治的行为,连他的曾孙乾隆都看不过去,登基后特地为多尔衮平反,说清朝能够一统天下,多尔衮的功劳最大。

乾隆能明白的道理,作为最直接受益人的顺治却不懂。或者说,他不是不懂,只是内心太恨,太恨了。

顺治亲政后,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鼓励垦荒,免除各地的贡礼,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还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

顺治也非常刻苦,在亲政后的九年多的时间里,日日读书、学习,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均有涉猎,还读了明朝以来的200多篇会试卷子,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可是顺治的内心,似乎从来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

他坚持要废掉皇后,因为他认为皇后是多尔衮为他指定的妻子。

他和母亲孝庄太后的关系非常不好,因为他认为是母亲纵容了多尔衮的跋扈行为,和多尔衮还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

他经常罔顾群臣意见,独断专行,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策,后来又后悔不已。

他常年处于压抑状态,极大地损伤了自己的健康,最终带着遗憾英年早逝。

顺治的人生经历正应了那句话: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剥夺孩子安全感、幸福感、被支持的力量和被需要的感觉。

他们会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与美好。这是一个人拥有积极、健康又自信的心理的根基。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要努力走出童年的不快,放弃偏激的想法,提升自身的格局和视野,这才是真正为自己负责的行为。

无论怎样的绝境,熬过去,就一定会春暖花开。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乾隆御赐的黄缎绣金龙袍,看古代君王对泰山神的尊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龙袍简介分析,泰山穿龙袍的女的,国宝档案泰山龙袍

    泰安市博物馆现收藏有一件珍贵的黄缎绣金龙袍,系清乾隆四十二年御赐之品,在做工、纹饰等方面非常精美、细致。此件龙袍身长2.20米、袖长4.40米,袖肥1.10米,下襟宽2.30米;黄色的缎面上用金线绣织了十团龙,前胸、后背与两肩各绣一正面升龙,前后襟各绣有升龙两团,两袖各绣升龙一团。在龙的周围还绣有五

  • 朱棣称帝后,怎么对待建文帝的母亲?赶出皇宫,令其独守孤坟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建文帝简介,朱棣为什么找建文帝,建文帝怎么看待朱棣的

    得到了皇位就意味着拥有了掌握天下的力量。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热衷于争夺王位,更不用说朱棣本就是朱元璋最有能力的儿子。明朝这个九五之尊的龙椅,本应该是属于朱棣的,而他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却把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给别人了。他如何承受这种失去权力的痛苦?因此他便私下密谋起兵造反夺取皇位。建文元年,朱棣率领大军从

  • 揭秘大清朝的统治阶级:权力、财富与豪华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大清朝的统治阶级以满洲人为主体,他们建立了满洲八旗军作为主要军事力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掌握着政治的实际控制权。这个官僚体系由满洲人和汉族人组成,其中以满洲人为主导。他们不仅掌控了国家的行政、财政和司法权力,还管理着各种资源和领土。在经济方面,大清朝的统治阶级通过对贸易、税

  • 一个太监之死:李闯让他陪葬崇祯,康熙亲自祭奠,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开讲# 东方不败明朝的太监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如果按照一般认知的标准分个好坏的话,好的是真好,坏的是真坏。坏太监代表自然是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好太监代表是郑和。到了明末,这种分化更加明显,比如害死卢象升的高起潜,不战而降李闯的宣府监军太监杜勋,但同时明末更有许多忠义太监,比如陪崇祯帝赴死的

  • 宋代汝窑瓷器真的是稀少罕见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宋代汝窑瓷器的保存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很多汝窑瓷器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消失殆尽,现今市场上能够找到的汝窑瓷器数量更是非常有限。因此,从数量上来说,宋代汝窑瓷器可以被认为是稀少罕见的,但是并不是市场所说的那样非常罕见,甚至到几乎找不到的程度。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汝

  • 70岁大臣被赐死,行刑前喝了3杯酒吃2片肉,乾隆:可以放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狱卒看他吃饭时,毫无临死时的畏惧,反而自言自语,自责没为皇上效好力,有负圣恩。狱卒便将此事报告给了乾隆。乾隆召见其后,他一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后就轻松回了家。听起来很是玄幻,俗话说君无戏言,这怎么到了这个70岁的大臣身上转变就这么大呢?他是有什么特权吗?仅仅就因为拍马屁就让他回家,这显然很

  • 袁崇焕是哪里人?新的观点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崇焕之子简介,悲袁崇焕全文,马未都讲袁崇焕完整版

    从袁崇焕简介的情况看,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又字自如,明末抗后金(清)名将。祖籍广东东莞,广西平南人。少年时曾在平南考童子试,受人攻讦,因此改籍藤县,以藤县籍补弟子员(秀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到桂林应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到北京考中进士,在福建邵武做过知县。他为

  • 乾隆为何要将颇有才华的皇六子永瑢过继给他叔叔,把自己亲儿子变成了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乾隆第六皇子永瑢,生于乾隆八年,生母是纯惠皇贵妃,在《延禧宫略》和《如懿传》里,都有不少戏份的纯妃。历史上的纯妃,纯妃是一个颇有才情、温良恭顺的人,颇为受宠,一路升到皇贵妃之位,惠贵妃又给乾隆生下了三个孩子,永璋和永瑢,还有一个和硕和嘉公主。纯妃去世这一年儿女发生重大的转变乾隆二十四年时,有一次

  • 朱棣登基后,如何处理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残忍的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此明朝政风向权就从柔政转换为强压的铁血政权!朱允炆燕王朱棣上台之后,强力镇压了不少反对他的大臣。凶残、血腥已经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场面了。而他对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做的事情,更是让人心生恶寒。靖难之役朱元璋坚信血缘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于是他诛杀功盖高柱的外姓功臣后又将自己的十几个儿子派去边疆,这样就完

  • 曾国藩大婚前,新娘子悔婚跑了,媒人:娶我女儿吧!结果选中了最牛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像曾国藩的老师欧阳凝祉就是出于好心,为曾国藩做了一次媒人,结果大婚前新娘子却悔婚跑了,欧阳凝祉觉得没法向曾家交代,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过去,结果选了个最牛的女婿!-1-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兄弟姐妹九人,家境还算殷实,曾国藩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孙自然被寄予厚望,六岁进入私塾读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