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想成大器,学会雍正的处世之道,悟通此道,一定大逆袭

雍正王朝:想成大器,学会雍正的处世之道,悟通此道,一定大逆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4/2/9 20:31:09

雍正皇帝靠什么处世之道,能够实现大逆袭,成功继承皇位的呢?

在九位皇子中,要说实力,胤禛排不上名次。大阿哥胤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早年得到权臣纳兰明珠的支持,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大阿哥就是先锋大将。太子胤礽是嫡长子,排名是二阿哥,胤礽出生就被立为太子,有外公索额图的支持。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根基很深。

三阿哥胤祉是个读书人,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召集一大批文人雅士编撰书籍。还有八阿哥胤禩,人送绰号“八贤王”,善于拉拢人心,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都聚拢在他的身边。

四阿哥胤禛的绰号是“冷面王”,看到这个名字,就能让人联想到胤禛做事不讲情面,是个容易得罪别人的角色。因此,胤禛在九位皇子中,实力较弱。

胤禛的脱颖而出,我总结胤禛有三个处世之道,如果我们悟通这三个道理,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会实现大逆袭。

第一个处世之道:诚心为国家办事,一心为民着想,赢得人心

胤禛是真心为国家办事,为康熙分忧,为百姓排忧解难。江南发生大水,百姓受灾,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太子胤礽躺在温柔之乡,八贤王胤禩在朝堂高谈阔论,只有冷面王胤禛放下架子,了解实际情况。

胤禛从大局上看出国库财力的短缺,又参与到具体的赈灾事务中,江南赈灾实现圆满成功,与胤禛的付出密不可分。后来胤禛接手了追讨国库欠款的重任,他不怕得罪权贵,任何人都要按期还款。

胤禛的表现处处都是在为整个大局着想,这样就能赢得人心。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是要为人正,走正道,才有赢得人心支持。

第二个处世之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对自己毫不客气

胤禛在争夺皇位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既要站好自己的位置,又要时时刻刻防备别人的陷阱。在追查刑部冤案的事情上,胤禛就变现出了狠毒的一面。

因为刑部冤案可能牵扯到太子胤礽,如果太子出了问题,众位皇子就多了一个机会。胤禛开始变现的很积极,想要接手追查刑部冤案的事情,但是这是胤禛的计谋,他想把这件事甩给八阿哥胤禩去做。

胤禛对自己毫不客气,一会用火烤自己,一会把自己浸在冷水中,胤禛在一夜之间就病倒了。康熙只得让胤禩追查刑部冤案,胤禩是把事情办好了,却失去了康熙的好感。

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定要迅速果断,不给自己留下后路。

第三个处世之道:善于利用人才,最后为我所用

胤禛虽然是一个冷面王,但是他的身边却积累了一批人才。大谋士邬思道,胤禛经过寻访知道邬思道的才华,亲自向邬思道施礼,聘为教书先生。

李卫本来是一个叫花子,胤禛却能发现他的才华,最终李卫成为封疆大吏。还有田文镜,一个被人抛弃的官员,是胤禛发现并重用了他,让田文镜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十三阿哥胤祥,绰号是“侠王”。胤祥原来在军中多年,资历很深,有很多部下。原来胤祥是支持太子胤礽的,虽然跟胤禛关系不错,但是没有主动提出支持胤禛。在胤禛的影响下,十三阿哥胤祥开始坚定不移的支持胤禛争夺皇位。

胤禛的这三点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果一个人为人正派,肯为他人着想,又善于发现并任用人才,相信总会成功。

更多文章

  • 东晋十大名将,刘裕仅排第二,第一曾挽救东晋于生死存亡之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TOP、10 沈田子 沈田子在刘裕起兵时参刘裕军事,409年,沈田子随刘裕北伐南燕,其时他率偏师与龙骧将军孟龙符担当前锋,并于临朐四十里外的巨蔑水与公孙五楼所率的南燕军作战。当时孟龙符初战即击退燕军,夺得水源,但不等上随行骑兵就轻率追击,最终战死。由于沈田子力战,终击破南燕军。410年,刘裕成功灭南

  • 它是清朝时期最大的监狱,里面的酷刑让人闻风色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最大的监狱叫做道里监狱,位于哈尔滨市。跟其他监狱不同的是,这个监狱是由俄国人设计建造的,建于光绪年间。道里监狱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最多的时候关押了三千多名犯人。事实上,监狱里的犯人不光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然而中国囚犯和外国囚犯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外国囚犯在监狱里吃的是大米,而中国囚犯吃的则是

  • 唐太宗死于韩国人还是印度人?闻听两国开吵,李世民的棺材板发出了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去世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张丽华跳舞片段,唐太宗李世民高清版手机在线

    朝鲜半岛的人民一致认定,唐太宗是死于外伤,具体就是箭伤复发。箭伤是怎么来的?朝鲜半岛历史专家也好,普通百姓也罢,均认为是当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时,由渊盖苏文亲手射伤的。朝鲜中学历史书对外翻译版唐朝历史当时只记载了太宗首度征高丽时,确实是染病而回,并无病情具体记录,来自朝鲜半岛的传说听上去似乎是有几

  • 光绪为什么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一个老宫女回忆光绪,档案光绪之死完整版,光绪墓谁盗的

    这一篇介绍一下光绪为什么必须死。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死在瀛台,而折磨了他二十几年的慈禧太后就比他多活了一天。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在历史上是有争论的。在近代,特别是一些亲历者(包括当时的太监、御医)都还在世的时候,都怀疑光绪是慈禧太后害死的,但是都拿不出切实的证据。所以现代的史学家普遍认为光

  • 白居易名气最高的六首诗,一直被世人借鉴,从未被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极度发达的时代,广袤得疆土,先进的科技,强盛的国力,富裕的生活几乎在各个领域都保持世界最一流水平。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绚丽的一颗明珠。提起唐诗,唐朝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王勃,杜牧,李商隐,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王之涣等等数不胜数。其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是公认

  • 甄嬛传:知道雍正临死时为什么用力拉扯黄色帘子吗?赶紧来看看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是一国之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然而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想打最后竟是被甄嬛和夜阑两个弱女子联手害死的,如果你是皇帝,你能够甘心吗?所以,在皇帝临死前,拉扯帘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华妃死后,皇后一直看不惯甄嬛,一直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更是利用纯元公主加害甄嬛,被蒙在鼓里的皇帝知道

  • 为什么李隆基才死几十年,白居易就敢在《长恨歌》里指桑骂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就是这样一个开放宽容的时代。你们文人哼哼唧唧地写一些怪话酸文,是你们骨子里带着的臭毛病,你们忧国忧民的态度,多半只是为了一点混吃混喝的稿费,并不影响我们的统治,管得越宽,越糜费政府宝贵的精力与财力,不妨大度一点。统治者越是大度,奇哉怪哉,这些文人却越是收敛,倒是不知觉地形成了双方的良性互动。其实

  • 只要此人活着努尔哈赤就是个家奴,他一死立马兴兵,辽东全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努尔哈赤个人武力,帝王的家奴,努尔哈赤不解之谜

    李成梁也是大器晚成的军事奇才,四十岁,虽是壮年但才当上险山参将实在是有些迟了。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从军后军事实力得以发挥,后来便升职加薪平步青云,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明朝后期,他便当上了副总官兵,镇守辽阳,离老家也不远。后来,蒙古军队进攻明朝边境,李成梁奉命镇压。李成梁善作战,不仅率军击败滋事的蒙

  • 白居易诗歌关于“闲”的美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居易的重赋的美学价值,官舍小亭闲望白居易,白居易爱鸟的句子

    至于妙在何处,千百年来,各代迁客骚人各有理解,大抵分为两种,一是被贬壮志未酬,自嘲“闲”人一个,二是“闲”里偷得人间至味,风景属闲人,颇有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对“闲”深得其意,在他的诗歌里体现了“闲”的极致美学。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人生历程主要由避难江南、初入仕

  • 甄嬛一生也想不明白,雍正为何在眉庄快死时打死个宫女,太绝情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甄嬛传中的甄嬛和沈眉庄两个人刚开始都是对皇上付出过真心的,但是后来因为皇上的做法让她们两个都彻底的伤透了心,到最后她们对皇上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又各自爱上了自己生命中真正的那个人,甄嬛爱上了果郡王,沈眉庄爱上了温实初。两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华妃这个人就是非常的爱皇上,但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