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要推恩削藩,兄长生下120多个儿子,多年后才知他的高明

汉武帝要推恩削藩,兄长生下120多个儿子,多年后才知他的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35 更新时间:2024/1/16 20:44:25

起初“郡国并行”的制度的确存在其积极意义,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局面已经发生变化,为了改变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刘彻在前人的基础上实行了“推恩令”。

就这样,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地方诸侯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削藩的政策向下推行的时候,下面的地方官员又会怎样应付呢?

有一个人努力生孩子,先后生了120多个,别人都笑话他愚昧无知,岂料多年后其才此人才是最高明的。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前车之鉴,发现新策略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外缓和汉朝与匈奴、南越之间的关系,对内平定了各方叛乱,使得国家政局趋于平稳。

外部稳定以后,刘邦开始与大臣商议如何制定国家制度,以便于刘氏江山的统治。

我们知道,秦汉之前一直沿用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也就是将一些皇亲国戚、历史功臣和先皇子弟等,分封到除周王畿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分封制度有一定的好处,因为王都的周围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戚,可以保护君主的安全与统治。

但是也有弊端,分封出去的人不一定全都效忠于君主,在这个制度中贵族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里有着极大的权力。

他们除了每年回到王畿向君主述职以外,几乎不受任何的管束,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这在王权集中的大趋势下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几百年后,西周的灭亡也是因为各个诸侯的野心逐渐扩大,进而相互征伐而造成的。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嬴政就发现了分封制的坏处,他认为分封制弊大于利,不再适合继续推行,于是便采用了一种新的政策叫做郡县制。

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有所增加)。

这一制度与诸侯制最大的区别便是中央可以直接管理地方,地方只有郡和县这两层政权机构,同时地方官员的权利也被大大的缩减,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军队。

如此一来,中央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就大大增强了,内部反叛的行为也就减少了许多。

到了汉高祖刘邦时期,刘邦认为秦始皇虽然暴政,但这个郡县制确实是个好制度,于是郡县制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不过,汉初的情况比较复杂,为了稳固局势立邦把靠近长安的区域实施郡县制,远离长安的地带实施分封制,刚开始以异姓王为主,后来全部改为了同姓王。

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在听从祖制的基础上,不断的削弱藩镇势力以防不测,但依然没能避免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汉武帝的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之地依然不符合潮流,此时朝堂之上有一位官员叫做主父偃,他知道汉朝的多个君主对于削藩这件事极为看重。

汉景帝时期,因削藩不力而导致的“七王之乱”,更是让汉武帝感到不安。于是,主父偃就向刘彻进言“推恩令”的相关政策,汉武帝听后十分赞同。

按照主父偃的建议,规定最开始分封的诸侯王死后,他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的子孙也都可以分割诸侯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一管辖。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

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提出的,表明原本只有一个子孙能够分得的土地,现在可以由多个子孙分配,这些不断被划分的各个诸侯国隶属于郡来管辖,其地位也就相当于一个县的地位。

汉武帝发布这样的政令,目的就是使得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势力。

朝廷颁布了这样的政策,各个诸侯国的诸侯也知道汉武帝这样做的用意,大家内心都在暗暗盘算该如何是好。

诸侯的一些儿孙知道这样的政策对自己有利,尤其是那些不是嫡长子的人,他们认为皇帝这样的政策是对自己的照顾,让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列侯。

当时,庶子们不仅不反对汉武帝,反而还对他更加爱戴,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傻孩子。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

各诸侯国的王侯绞尽脑汁想要对付中央的政策,可后院却失了火,自己的孩子拎不清楚,还帮着汉武帝来对付自己。

当然,这也在汉武帝考虑的考虑之中,每个人最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推恩令”实施的可以说比较顺利,也被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阳谋,明知道结果却毫无办法来抵挡。

谁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不同于其他诸侯的抓耳挠腮,有这么一位诸侯听说了推恩令之后拍手叫好,甚至在以后的日子里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孩子,也就是说他本来的一块土地最后被分割成了一百二十多块。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这个诸侯的名字叫做刘胜,同样是汉景帝的孩子,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更是他的哥哥。

不过,刘胜虽说也是个皇亲国戚,但他的地位实在不高。首先,刘胜生母的地位不高,位份上只是个美人。其次,刘胜本人性格怯懦,多次面对他人奚落却始终不敢还嘴。

但也正是因为刘胜有这样的性格和背景,汉武帝才对他格外宽厚。

由于前朝“七王之乱”的影响,汉武帝即位后不断有人向他进言各个诸侯国的过失,刘胜是个好色之徒自然在被弹劾的名单里。

然而,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会示弱,以打消汉武帝的疑虑并寻求汉武帝的同情。

中山王只管奢侈淫乐,不辅佐天子安抚百姓。

某次在一场宫廷宴会中,刘胜伴随着袅袅乐声低声啜泣,引来了汉武帝的关注,刘胜就将地方官员对于自己这个诸侯的欺压全部告诉了汉武帝。

汉武帝虽然想要削藩,但是在他看来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子是不可以侮辱君王的,刘胜身为皇亲国戚遭到羞辱,实在是丢了天子的颜面。

再加上刘胜在汉武帝心里一直是个懦弱的形象,于是刘彻就决定废除官吏可以检举各诸侯的制度,还加强了对于诸侯的礼遇。

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刘胜也许不是真的怯懦,而是为了活命才展现给世人这样一个形象,推恩令出现之后,从刘胜一系列的做法更是向我们印证了这一点。

刘胜得知推恩令颁布后,稍加思索就决定了自己以后的道路,他力支持汉武帝的举措,天天流连在后院嫔妃身边,后来一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孩子。

这件事在当时很不受其他各个诸侯的赞同和理解,甚至还经常被吐槽,可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就能明白刘胜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因为只有跟随汉武帝的步伐,只有听从汉武帝的圣旨,他才能够好好活下来。刘胜终年五十三岁,一共在王位做了四十三年,死后谥号为靖、史称中山靖王,也就是刘备的祖上。

总的来说,史书评价“胜为人乐酒好内”,但刘胜又怎么会是一个只知道贪图美色的王侯呢,他如何不知道汉武帝的小心思,所谓大智若愚就是指刘胜这样的人,而他也成为了诸多藩王中得以善终的人。

更多文章

  • 深刻剖析唐代球场建成与应用,以及对后世体育事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十大古老球场在哪里,唐代马球场遗址,唐朝体育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文|依壹Talk编辑|依壹Talk有关唐人马球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正史、笔记和诗歌的记载,并通过陕西乾县张淮王墓《马球图》的出土,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球场的情况,由于史料的残缺不全,且没有图画作为佐证,人们对唐人球场的了解还很有限。球场不仅是马球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风土

  • 一名汉军将士,项羽被分尸时抢到一块而被封侯,后代出了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杨喜生年和出身不详,楚汉战争爆发后,他投靠刘邦一方,被任命为郎中骑(一类武官),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了一些战功。根据史料记载,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边自杀后,并没有留下全尸,而是死无全尸,因为刘邦曾经下令,谁能取得项羽的首级带到他面前,赏赐千金,加封万户,所以每个汉军将士在跟项羽交战时,都像不要命

  • 每天一个围棋小故事(刮骨疗毒---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叫华佗,一直仰慕君侯的英雄气概,今天特地来帮君侯治伤。来人报上姓名。众将士连忙把他接到中军帐内,华佗仔细地检查关羽的伤口,时而摇头,时而蹙眉。“先生有什么方法能医好我的伤吗?”关羽问道。华佗回答道:“君侯的伤口,只有割开皮肉,用刀子刮去骨头上的毒才可以治愈。我需要立一根柱子,在柱子上吊个环,把君侯

  • 孙权沦为守门将,刘备墓貌似衣冠冢,唯有曹操墓至今仍未真正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孙权的墓;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 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王坟”,上世纪四十年代,孙陵岗改叫“梅花山”,但孙权是否真的就葬在梅花山,学术界尚无定论。 蒋陵

  • 黄梅蔡山的传说(四)李世民巡游江心古寺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山简介,黄梅县蔡山李定娥,黄梅县中山寺的故事

    (梅亚东、梅学书根据民间传说搜集整理)供稿:梅学书 责编:秋歌

  • 郡县制今天看来顺理成章,其实在当时,对于秦朝来说脑洞是很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的郡县制内容,秦朝实行郡县制是为了什么,秦朝的郡县制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实野心并不大,刘邦才是秦始皇式的人物。华夏文明延续了千年的分封制,老百姓已经惯了独立,突然有一天说要实行中央,是逆大众思维的,“始”皇名副其实。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朝廷实际上发生过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议,王绾与时任廷尉李斯各执一词。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守、尉、监,这在当时都是创新,组

  • 浅聊秦始皇的功绩,他对规则最大的贡献,就是采用了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始皇帝统一六国的过程,相当于解决分封制缺陷的过程。郡县制很容易理解,就是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其他都是分支机构,要论其意义,它应该是工业文明来临之前,最先进的制度,这是始皇帝在制度建设上的最大贡献。只是两千年的中华帝国,秦之后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完整地推广郡县制,这个郡县制,犹如中华帝国体制的开源。这就好

  • 历史上竟然还有一个魏高帝?此人是曹操的爷爷,也是曹氏发家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又在曹嵩的头上新增了一个,魏高帝,魏高帝是谁?是曹嵩的养父曹腾,那这个曹腾又是何许人也? 在《三国志》中,有一小段关于曹腾的介绍,曹腾本是西汉丞相曹参之后,是东汉的一名宦官;在汉安帝时期,曹腾任黄门从官。后来在汉顺帝做皇太子的时候,因受邓太后赏识,做了太子伴读,深受汉顺

  • 历史上的飞毛腿杨大眼快过战马!赫赫武功盖过三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杨大眼,名字比较粗俗,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寒门就是胡人。确实如此,杨大眼是氐族人,他的祖上曾经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叫做后仇池国。杨大眼有个比较厉害的祖父,名字相当霸气,叫杨难当,是后仇池国的权臣。后来因为招惹了正如日中天的刘宋王朝,杨难当在故地混不下去了,只能到陇右投靠北魏。到了北魏太和中

  • 马鸣谦:杜甫、马勒与《第九交响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历元年(766年)暮春,自云安来到夔州。 客居夔州将近两年,健康状况堪忧,又要为生计辛劳,杜甫却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前后两个秋天,他在创作上都很高产,几乎一天一首的频度。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登舟出峡,先至江陵,过后漂泊湖湘。 大历五年(770年)冬,在由潭州往岳州的舟船上病逝。 时间切换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