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冷知识13则:朱棣忌日当天,竟有1118人放了皇帝鸽子

明朝冷知识13则:朱棣忌日当天,竟有1118人放了皇帝鸽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97 更新时间:2024/1/16 17:51:33

配图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局部

01

明朝工业很发达,但是因为没有打假部门,所以造假也做的很不错,有的人可以用纸伪造成皮革制品,造假技术炉火纯青,从外表看和正品一模一样,只是不能见水,一下雨就完蛋了。

02

当今打工人,不论996还是007,考勤是少不了的,指纹打卡、面部识别总有一种方式会提醒你:别睡了,打工人,起床打工吧!否则,轻则罚款无数,重则饭碗不保。

在明朝,京官的上班却自由了很多,早朝因为“睡过头”“堵路上”失朝的京官大有人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成祖忌日当天,在奉先殿祭礼,武百官竟然有1118人一起放了宪宗皇帝的鸽子。

宪宗一没罚钱二没罚跪,大笔一挥,大家去运灰!

根据官品不同,运灰数量不一,三品以上的运灰五千斤,四品以下的三千斤,九品以下的一千五白斤。

请病假?

那得让锦衣卫检查上报后再说,找了太医开假病假条的,一经查证,更得运灰!

正可谓“今有打工人,明有运灰臣”。

03

说到上班,就不得不说一说工资待遇的问题。

明朝的官员不好好上班,应该是和薪资待遇脱不了关系的,毕竟明代实行的是薄俸制,俸禄相当微薄,坊间有言:俸禄之薄,无以逾明者。

明朝官员之所以工资如此之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元代薄俸制影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另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创始人明太祖朱元璋觉得官员太有钱了无法体恤民众,所以大家要生活水平一致才行。

最关键的问题,不仅给的少,还不正常发,本来应该是要发粮食的,时常会拿贬值的钞票、过期的调料、颜料、衣服被褥等代替。

除此之外,官员辛辛苦苦干一辈子,到最后告老还乡还没有退休工资。

实在太惨了,难怪大家都不好好上班…

04

说起明朝,自然不能少了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锦衣卫建立初期,定位是“皇帝亲兵”,是皇帝的侍卫。

随着皇权统治的加强,锦衣卫的工作职责也越来越多,既要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还得充当皇帝耳目负责收集情报,同时还要负责司法案件的侦查和审讯,甚至要承担仪仗队的功能。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这些正事儿之外,锦衣卫也会负责一些“不正经”的工作,比如——养大象!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养大象。

而且,不是每一个锦衣卫都有资格获此项殊荣,锦衣卫系统中,有一个专门负责照料和训练的大象的机构,叫做“驯象所”,往往只有有背景的世家子弟才有资格在这里养大象。

为什么要驯养大象,是因为在中国人观念里,象被视为“太平”的象征,需要出席各种重大典礼和仪式。

05

明英宗时,将每月逢二日(初二、十二、二十二)设为经筵(为皇帝讲解经史特设的讲席),在经筵结束后,按照惯例要进行赐宴,这顿饭,不仅参加经筵的官员可以吃,而且还允许他们携带仆僮一起,甚至还允许仆人们带着饭盒,吃不完还能打包带回家。

不过后来,因为这项规定太过“人性化”,加上皇帝自己也越来越不重视经筵,导致参加经筵的官员们越来越懈怠,往往只看重“筵”,而忽略了“经”,给皇帝将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带着家里最大的饭盒去蹭饭!

所以明后期就有了“吃经筵”一说。

06

当今社会,骂人是个常见的事儿,看谁不顺眼可能张口就来骂上几句。

但是,在明朝,政府为了扭转元朝遗留下来的不良社会风气,在大明律中规定不可随意辱骂他人,否则会被判“骂詈(lì)”罪,是会吃牢饭滴~

不过明朝政府认为读书人的素质都比较高,即便骂人也不会脏话连篇,所以读书人并不受这条罪责的限制。

所以读书人不仅可以骂人,能骂普通人,还可以骂政府官员。

07

太祖朱元璋痴迷五行,甚至规定朱家子孙名字里必须带五行的偏旁,因为朱家子孙太多,“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汉字不够用,甚至为此还发明了很多新字,例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安汞、朱均铁、朱在钠、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铜、朱恩钠、朱恩钾、朱恩铈、朱帅锌、朱寘镧”等,有没有一种在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感觉?

确实,元素周期表在翻译时,真的有充分参考借鉴朱家子孙的名字。

08

说起饮酒,很多人会想到酒文化久负盛名的大唐。

但是真要论喝酒,其实明朝才是历史第一。

明朝时酿酒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不论酒的品类还是酒的口味都是非常的丰富,朝廷不仅不征收酒税,还没有关于饮酒的禁令,甚至还有严格的酒制度,会给一些特殊的就以身份和荣耀,并设有专门给宫廷造酒的皇家酒坊——御酒房和光禄寺。

09

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有个算命先生拉住你说以后会是个衣冠禽兽,你肯定会气的胖揍他一顿(当然,打人是不对的!)。

不过这事儿如果放在明代,你可能就乐坏了,毕竟那会儿成为衣冠禽兽应该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因为,在明朝,文官官服上会绣象征祥瑞的飞禽,如仙鹤、锦鸡、孔雀等,;

武官官服会绣“能打”的走兽,如狮子、老虎等。

衣冠禽兽是官员的代表,是尊贵的象征,是一种褒奖。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官员贪污腐败、压榨百姓,衣冠禽兽变成了贪官污吏的代名词,逐渐变成了贬义词。

//i1.go2yd.com/image.php?url=0SpbsM4opF

10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人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了痘接种法,以此来预防天花,自此天花这种疾病被克服,后来还传入了欧洲,让世人恐慌数十年的天花有了根治方法。

11

外号应该是很多小朋友童年时的阴影,其实这个事儿在明朝官场也挺常见。

明朝的士大夫之间会从籍贯入手给别人起外号,比如畿辅人是“响马”,,陕西人是“豹”,山东人是“胯”,,河南人是“板肠”或“偷驴贼”,山西人是“瓜”,苏浙及徽州人是“盐豆”,江南人是“水蟹”,湖广人是“干鱼”,四川人是“鼠”,江西人是“腊鸡”,两广人是“蛇”,福建人是“癞”,云贵人是“象”,这如果吵起架来,应该相当精彩。

12

明朝从朱棣时期开始设立内书堂,专门用于教导太监学习文化知识,进入内书堂的太监相当于普通文人进入了翰林院,称之为“内翰林”,由朝廷中学识渊博的大臣来教授儒家经典及诗词,完全是按照科举制度来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学识见解与通过科举考试提拔的官员旗鼓相当。甚至部分特别优秀的会进到一个叫“司礼监”的部门,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辅助皇帝阅览奏报文书、批示奏章等。

13

在明朝,宦官管理机构统称“二十四衙门”,除了前面说的“司礼监”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由太监组成的部门,其中有一个叫“宝钞司”,虽然名字挺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是实际上就是一个给皇帝造草纸的,不是算题的那个草纸,是上厕所用的那个,我们现在称之为——卫生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都是清朝割出去的地,为何香港可以回归,海参崴却难以收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在时间的磨砺之下,往往会经历建立或者是灭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也往往会丢失掉自己的一些国土。比如古代再强大的中国在近代面临西方国家的时候,也免不了被他们宰割一番的厄运。不过虽然当时的中国丢失掉了不少的国土,但是好在现在我们的国家十分的争气,在近几十年的时间中一直为收复我国领

  • 明朝哪一位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国人答案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后人邹启贵,崇祯哥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在分析开始之前咱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年的崇祯帝面临着怎样的烂摊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定然是“内忧外患”,而且还是典型的那种,此话从何说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是东林党的问题,崇祯帝在位期间,东林党一家独大,皇室对他们竟然只能起到压制性的作用,根本无法去除这块顽疾。你可能就要问了,明太祖朱元璋都

  • 嘉庆皇帝虽然很努力,但是却失败了,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大清皇帝里面谁比较勤快一些,相信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嘉庆皇帝。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勤快的皇帝,而且他把所有的内容都想进去了。他在皇帝这个位置里面待了25年的时间,几乎是把所有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一直希望大清能够继续发展下去,而且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直繁荣下去。可是现实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 明朝凤阳守备太监,敢在朱元璋龙兴之地放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包揽词讼压迫军伍成化十八年,“中都留守指挥郭玉,亦上言:‘(凤阳)守备中官,徇奴隶之言,掣诸司之肘,决狱惟货,多不以情,请罢勿设。’”却被“下巡按御史,逮问妄奏之罪,”理由是“临濠乃祖宗根本之地,特命中官往镇,寄以守备之权,循祖制也。玉何人,敢议罢革”《明宪宗实录》对该事亦有登载,内容稍有异同:

  • 大清一等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一刀毙命,佩刀是宫廷特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是奉旨办事,陌生人一旦靠近存在对皇帝造成危险之人,果断出手;一刀毙命是他们的特点,腰板挺直是他们的作风,他们就是御前带刀侍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保证首脑的人身安全都是安保的一等大事,尤其在古代集权社会,皇权更替无不血雨腥风,所以他们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连佩刀都是宫廷特制。如何去做一个带刀侍卫?

  • 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投降名将一览表,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明朝开国最惨战役

    1368年,明军北伐,燕京之战、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兰州之战,王保保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敢再来招惹徐达。明军连战连胜,北方边境比较安定,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而西南地区还没纳入版图,对朱元璋远征漠北造成极大的困扰。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有两个“政权”存在。一个是忠于元朝的梁王,麾下兵马十几

  • 工业革命:对清朝的续命还是催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工业革命对清朝产生了一定的催命作用。清朝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已经渐渐陷入了一个衰落的状态。由于封建经济的落后和农业生产的低效,国家财政一蹶不振,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严重不足,国防能力大幅下降,这也让外国势力开始向中国领土发起侵略。#工业革命#此时,工业革命的到来给予了清朝一次重大的机

  • 明朝大厦将倾,崇祯皇帝找算命先生测字,连测三字后,失魂落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时,内有闯王李自成反叛,外有满洲女真侵略,大明朝内忧外患,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眼看大厦将倾,实在有说不出的苦闷和无能为力。一日他乔装出宫,碰见一个算命先生,心里念着明朝的将来,想自己的江山到底前途如何,不如问一问神仙。于是崇祯对算命先生说:“你帮我测个字。”先生:“测什么字呢?”崇祯皇帝本命朱

  • 她是“魏璎珞”的儿媳妇,与嘉庆是姐弟恋,被封皇后,死后葬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是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但毕竟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清朝的辉煌也为中华民族争夺了荣光。清王朝一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国力雄厚,万国来朝,她殷实的国力在康乾盛世的时候达到了顶点。然而在乾隆皇帝死后,清朝由盛转衰,嘉庆皇帝是清朝发展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 明朝封的武圣是岳飞,为何清军入主中原后,让关羽顶替这个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怎么评价岳飞,拜关羽敬岳飞背景音乐,徐静雨谈岳飞关羽战斗力

    唐肃宗武庙的修建中国古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儒家先贤,特地修建了“文庙”。而在唐朝时期,唐肃宗开始修建“武庙”,祭奠历代名将。当时武庙的祭奠者是姜子牙,他被唐肃宗封为武成王,亚圣则是张良。诸葛亮与韩信、孙武、白起等名将位列武庙十哲,是武庙中的第二等级。至于关羽,是在唐德宗时期被列为武庙六十四将,和张辽、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