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酷刑有多恐怖?最残忍1招曝光:不见血,却无法忍受

朱元璋的酷刑有多恐怖?最残忍1招曝光:不见血,却无法忍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4/2/29 21:17:08

朱元璋发明1种刑罚,不会溅血却能把犯人吓坏。(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图库)

明朝时代著名的刑罚就是“贴加官”那是什么呢?“贴加官”据说是朱元璋发明的,这种刑罚不会在受刑者身上留下任痕迹,一般用于审问官员,不对外开放。《雍正朝》原班人马打造的电视剧《卫当官》中,那个县捕头就对李卫的老妈使用了“贴加官”刑罚。

犯人的手脚被固定后,行刑者会用一张桑皮纸覆盖住犯人的面部,桑皮纸是一种以桑树皮为原材料的一种纸张,当时的很多书籍都是用桑皮纸做的。

接着行刑者会往桑皮纸之上喷上一口烧酒,纸张遇水就会变软,覆盖住犯人口鼻,犯人会变得呼吸困难,接着如果不招供,就会继续贴下一张纸。行刑者把第一张纸叫做“九品官”,两张纸就是“八品官”,一般犯人经不住五品就可能窒息而死

如果犯人要招供,可以用蹬腿来表示,这种行刑罚和水刑类似,看起来比较温和,实际上却令受刑者痛苦不堪。

“贴加官”的行刑过程十分简单,将罪犯的双手双脚绑起来后,用一张纸或纱布大致盖住脸部,接着,拿出盛满水的杯子,往受刑人的脸上不断倒水,做出不见血却能把人活活吓死的效果。

除了呛死危机外,还有一点可怕的就是,盖上去的纸或纱布碰到水后,会紧紧贴在脸部,使得罪犯呼吸变得困难。此时,人基于本能想要呼吸求救却马上被水呛个正着,形成一项恐怖的循环。

▲个性多疑的朱元璋,流传许多残忍刑罚。(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就经验来看,“贴加官”光是一层遮挡,还不会到活不下去的程度,如果犯人不肯吐实,行刑的人就会一层一层叠加,直到受刑人再也无法呼吸不停的抽搐。巧妙的是,行刑者非能掌握其中的力度,发挥出最大的恐吓效果却不会弄死人,何况成本极低,还不会留下施刑痕迹,堪称明朝残忍的一页历史。

那么为何朱元璋要用“贴加官”这么残酷的刑罚,对待官员呢?

在封建王朝中,贪腐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如果不加制止,这种风气蔓延开来,那就是会变得极为可怕。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大规模、大力度整治贪腐,效果还是很明显,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贪腐有很多种表现,比如兼并土地、强征暴敛、吃喝玩乐、滥用职权等等,这些行为很可能动摇国家的根基,长此以往,必定会危及到皇权的稳固。

除此之外,官员对百姓的剥削和搜刮,必定会招来百姓的反抗,元朝的经验就摆在那里。而且朱元璋本人就是元朝暴政的受害者,所以为了百姓利益、为了政权的稳固,他必须要严惩贪腐,朱元璋曾说:

“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如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蠢害吾民者,罪之不恕!”

利用酷刑惩治贪官污吏,这只是手段,其中一个重要目的那便是保证民生。朱元璋在他在任期间,不遗力地鼓励生产,恢复经济,但贪官会与民争利,这是朱元璋绝不允许的。

于是朱元璋想出各种残酷刑罚,针对贪官污吏,但不可否认,朱元璋在整治贪腐这方面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正是出于以上这些原因,朱元璋“贴加官”这么残酷的刑罚,用来惩治贪官污吏,也就说得过去了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曾发明“卒妻制”,非常残忍,1800年后才被朱元璋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士兵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考验着历代君主的智慧。(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然而大家都知道勾践静待时机复国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想出一方法来解决士兵生理需求,这方法一直被沿用千年,直至朱元璋时期才被废除。▲勾践“

  • 历史真相:李自成并不是汉人,上位就追封蛮族为太祖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回族为啥要给李自成开门,粤语版李自成,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所以很可笑的是到最后,唐朝被继承人并不是真正的汉人,而是西夏王朝的后代。而且吴三桂当时投降的时候还被人所耻笑,因为他是一个汉奸。其实李自成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皇位继承人的,他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娃,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生活实在是生活不下去的,百姓剥削的太严重,所以他就拨杆起义了。其实李自成他的这一生可

  • 国家图书馆藏周叔弢所捐宋元明清古籍善本说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周叔弢(1891-1984),原名明扬,后改名暹,字叔弢,晚号弢翁,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和古籍文物收藏家,曾任天津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周叔弢素笃典籍,其“自庄严堪”书斋藏书达4万余册。1952年8月,周叔弢将其中715种2672册善本无偿捐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本文便对这

  • 明朝有资格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这3位,其余都是浮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有庙号的皇帝,明朝杰出的三位皇帝,明朝末期的三位皇帝

    第一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般来说开国之君是最有资格拥有庙号的帝王,朱元璋起自布衣,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收天下最顶尖人才于麾下,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战终成帝业,建立了近三百年国祚的大明王朝。朱元璋驱除蒙元势力,恢复和延续汉文化,重新确立了中国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堪称不世之功,

  • 南宋灭亡后,流亡政权英勇抵抗3年,力图保住国祚,可惜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输了,就是输了,不能找借口,而是要找原因。不是某个人或某个事能导致南宋的灭亡,而是某种文化、某种精神的缺失。其实我很喜欢南宋史,因为它给了我们一次从未有过的深痛教训。南宋灭亡后,南宋人的精神和信仰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组织起了英勇的抵抗,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他们的名字深深地融入进

  • 明朝想做太监还得走流程,不但丢了尊严,还得受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太监并不能参与朝政,只有少不部分的太监能够受到皇上的允许,做出一些主观上的有利于皇上利益和正义的行为权利。太监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皇后的生活起居,有的负责嫔妃的生活起居,有的负责皇上的生活起居,时刻准备着传达皇上的命令,还有生活上的事情,比如敬事房的人负责皇上的房事。明朝时候想要做太监还要

  • 明朝强奸案:女子告男子强奸,官员下令扒光女子,最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人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等级制度社会中,在这样的社会里,早已经让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了阶层,如果再因为官员断错案,直接让一个好人被迫的打上了“坏人”的标签的话,那么他终身翻身无望。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他断案无数,但是从未冤枉过一个好人,也从未放过一个坏人,这位官员的名字叫做

  • 网友说莘县不大房价高得离谱,我说莘县历史谁敢比,燕塔建于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莘县古城谁最厉害,莘县燕塔街道杨马厂规划,莘县未来三年的房价

    提到莘县,好多外地人,包括省内人士也感到陌生。莘县的县名有点绕口,近观其名也不知其义,其实,莘县县名也别无它意,却有历史,莘县古为莘地或“有莘之野”,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隋始称莘县。说话“有莘之野”的历史久远,商汤娶有莘氏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旧陈留县东。一说,在今山东省曹县北

  • 古代的三大“奇士”,王安石上榜,最后一位给树洗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安石简介个人资料,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王安石40首诗

    他曾经是一介宰相,被人称为“拗相公”。年轻的时候,他不苟言笑,喜欢钻研书籍。巧的是,他和司马光是同事,都为包拯效劳。当时包拯请两个人来吃饭,犒劳他们的功劳,也借此机会让大家都放松一下。到了敬酒的环节,作为老大的包大人自然要敬两个人酒喝,以表感谢。但是,不怎么喝酒的司马光都把酒全喝了,这王安石不知怎么

  • 古代开国皇帝对比,成吉思汗被神化,军事才能并非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皇帝顺序表,成吉思汗是内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开国皇帝和成吉思汗哪个厉害

    看看历史记载,成吉思汗想灭人(发动战争)时,至少要有一个借口,说明成吉思汗还是讲究名正言顺的。而刘裕则是根本不需要策划、找不到借口也懒的找借口,谁挡路就灭谁。这是刘裕比成吉思汗强的根据之一,说起脸皮,刘裕比成吉思汗要厚上不少。第二个根据,刘裕带的兵将,非常腐败、身体又弱,但能把强悍骑马民族打的落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