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骨文源于古埃及?考古证明汉字始于8000年前,用4000年成功蜕变

甲骨文源于古埃及?考古证明汉字始于8000年前,用4000年成功蜕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54 更新时间:2024/1/24 7:25:28

汉字的无数次构建、重组,由最初的象形走如今的简洁规范。但是在很多西方学者的眼中,甲骨是西方人带到中国的。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的时间,就是证据。

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汉字的由来,以及是如形成的?后来演变成甲骨文又经过怎样的4000年?

最远始的汉字

现代的汉字包含多种字体,如宋体、瘦金体、楷体等数不胜数,这些字体也是沿着历史长河发展出来的字体,极具各个朝代的特色与美感。

在原始时代,可以想象汉字应当是为了方便交流的工具,所以根据每件事物画出它的形态,成为最初的原始汉字。

汉字的起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并演变出各种学说,其中有种史书记载便是由仓颉所创造。

《淮南子》中曾言:“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在黄帝时期,有个人名为仓颉,他生来与常人十分不同,并且能够依靠观星跟鸟兽从而创造出文字。

据史料所记录,汉字最早还不足以称之为字,而是一些刻画的字符,距今已有8000年。

起初那只是刻画在瓷器上,一些最为简单的动作形态与实物,并不被当时的人们广泛使用,只是部分原始人为了便捷才刻下。

在河南舞阳贾湖的一处遗留陈迹便寻找到这种刻符,因在当地发现也被叫做贾湖刻符,推测应当出现在8000年之前,这种特殊符号在当时很可能是作为卦象。

此后人们又发现了其他的刻符,例如7000多年前的双墩刻符,已有6000多年的半坡陶符等,但都没有贾湖刻符来得久远。

其中双墩刻符虽然不是最早出现,但它被刻画的正确率与使用率是最高的,被人们作为表意字符所使用。正规意义上这种刻画符号并不能称作汉字,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汉字的源头是甲骨文。

西方文字的演化

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距离至今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他们保护得十分完备,也是目前来说最为成熟的古文字体系。

象形文字不再是简单地画出形状,而是学会了简化,舍弃了一些繁冗的线条后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象形字被书写在纸草上,所以同时它有另一个名字,即纸草文字。

大约同样距今5000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将简单刻画的符号第一次用在了记账方面,从此赋予这些奇怪字符不同的含义。

楔形文字作为符号被刻画在晒得坚硬的软泥板上,因为线与线间只具有最简单的指向,类似楔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这也是文字的第一次表意用法,而不只是单单作为图形使用。后来的苏美尔人逐渐意识到这种文字的可用性,开始用它们表达更加抽象的寓意,由此文字体系正式形成。

有苏美尔考古学家提出另一种假设,楔形文字有可能是来源于大约6000年前的一起船帆座事件,后来才演化出苏美尔文明,但此说法无法探究真实性,因为只是轰动一时。

也有西方学者认为,甲骨文是西方人带到中国的,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就是证据。

而且楔形文字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经能够作为他们的语言来使用。就是证据,即使无法像后来的字体那么万能,仅能够表达一些简单的词,语句之间也无法连贯。

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先后仍十分具有争议性,大多数学者认为楔形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所衍生,象形文字应当是楔形文字的始祖。

目前,西方依旧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法国学者德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而这个结论,则是他对比楔形文字和甲骨文之间的差距得来的。

至于上述所说的贾湖刻符、双墩刻符和半坡陶符,并不被这些学者所承认,他们并不认为,这些古人刻画的符号是文字。

意义重大的甲骨文

而对于中国来说,原始文字之后仍存在遗迹的是甲骨文,是目前记载最多且最成熟的中国汉字。

河南安阳的某个小村庄里,当地居民发现一种“龙骨”,并把它作为药材使用,后续人们在上面发现了文字,并考究出应当是由商朝研发的一种文字,大约出现在殷商时期。

由于这种字体是雕刻在龟或兽的骨上,所以也就把它叫做甲骨文,至今超越4000多年,据说是皇家当做占卜来使用。

甲骨文已经有了现代简体字的横、竖、撇、捺的笔划雏形,刻画有深有浅,有锋利也有圆润的拐角。

同时甲骨文也具备后人描写书道的章法与结构,更体现了不同镌刻者的刻画习惯,也可称为如今的书写习惯,即粗与细,深与浅。

即使兽骨在经历了4000多年的沙土掩埋,仍能想象出刻画字迹时的隽永与工整。

甲骨文由盛行转向凋零,曾经盛极一时,无论书生饮酒作乐,亦或者是敬神远鬼,都离不开它的功劳。

根据龟骨的完好与记载,可以看出这种作为占卜的用具被专门的官员细心保管。而甲骨文不仅可以为皇室占卜,也可以为农民揣测农作物的收成。

甲骨文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除了天文地理外,文化习俗、医学方面等都略有牵涉,可以想象得到中国汉字的用途横跨时间与空间。

后来的朝代由于掌权者的更替,甲骨文被废弃不再使用,但对于之后演化的汉字来说,甲骨文的作用远远不止那短暂的时期。

如今对于甲骨文的挖掘与研究还在进行中,并成立了相对应的考古部门,至今已经寻找到十几万的甲骨文。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的字体繁多,目前发现了四千多的单个字体,在较为稀有的甲骨出土后,更是发现了几十个从未见过的陌生字体。

小结

无论中西方国家的文字演变,都离不开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通常一种文字的简单勾勒足以反映朝代特有的文化,中国汉字的演变早已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字的根源至今世人们仍在探讨,但史料记载最初的汉字始于8000年以前,这也是文字最早出现的时候,而西方的文字目前还没有中国的汉字久远。

4000年前的甲骨文对于当今的汉字仍然具有模范性,后来的文字再怎么进化也脱离不开甲骨文的作用。

对于当代人来说,我们现在研究文字就犹如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去眺望远方,但我们仍然惊叹于在古代闭塞的条件下,古人竟然能够创造出如此神奇的文字。

历史告诉我们,文字的演变是由每一代人的努力获得的成果,几千年的历史演化,最终才成就了如今的简体汉字。

更多文章

  • 妲己如何从不知名的妇人,成为祸国殃民的狐妖,钉在耻辱柱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有关妲己的历史资料,封神演义妲己变成狐妖,妖娆狐妖妲己

    引言妲己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历史上将其记录为一个蛇蝎心肠、祸国殃民的女子,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而在最近热播的电影《姜子牙》中,妲己的形象也让人记忆深刻。这不禁让人好奇,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真实面貌,真如史书以及小说中的那么坏吗?不知名的妇人是谁?最早记录妲己的文献当属《尚书》,其中有两篇是周

  • 一尊盛放了15岁少女头骨的青铜甗,却揭露了商朝最血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晚期青铜造型资料,商朝出土青铜鼎精品,商晚期青铜鼎

    殷墟出土的恐怖遗物 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中,有一件骇人的收藏品,那是一尊普通的青铜器,但当你看到它里面装了什么之后,就无法淡定了。青铜器,盛行于我国的夏朝末到秦汉时期,常见于武器、装饰和食物器皿等。博物馆里的这尊青铜器,是个青铜甗(yǎn),在古代是被用来盛食物的,有点像现在家用的蒸煮类小锅。但这个

  • 《大秦赋》:芈启无奈叛秦,为之后大秦的覆灭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芈启叛秦历史上有吗,大秦赋开启灭国之战,芈启为什么会到秦国

    芈启作为嬴政的老丈人,也是芈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其小心翼翼苦心经营数年,在就要吃到胜利果实之时竟然公然叛逃秦国,回楚国去当那看似镜花水月般的王。在这里许多观众要问一句,莫不是芈启秀逗了? 这也难怪观众不解,芈启已然成为秦国的丞相,还是嬴政的老丈人,芈华虽然不是王后,但妥妥的也是正夫人的待遇,加上还生了

  • 一文看懂商朝500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灭夏建国 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并在鸣条战胜夏,夏王朝宣告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建立了起来。 伊尹放太甲 太甲,商汤之孙。继位后,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坏了商汤法制。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于是伊尹在商汤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宫室,称为桐宫。他把太甲送入桐宫反省。

  • 为什么有人认为东晋十六国延续了“八王之乱”的派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八王之乱”后期,参加动乱的西晋藩王和大臣逐渐形成两派:一派以成都王司马颖为核心;另一派以东海王司马越为核心。因为“八王之乱”此时已经发展为北方的大规模内战,所以迁居中原和生活在西晋边境的“五胡”也参与了“八王之乱”,要在成都王与东海王之间选择站队。[var1]根据史书记载,司马颖的封号

  • 十位“李氏”名将,李存孝、李牧上榜,李靖位列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存孝正史记载的身高,李存孝简介,李存孝与邓瑞云有女儿吗

    唐朝名将,位列“武庙十哲”,与吴起、白起、韩信、孙武等名将并列。李勣出生在一个种田大户,家中条件优越,但李勣不甘心一辈子过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十几岁时,李勣就结交一些绿林豪杰,过起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李勣的主要战绩有:远征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铁勒,所向披靡,睥睨天下。李勣的一生堪称传奇,他

  • 春秋与魏晋:入世与出世,恪守与张扬,礼与乐的逐渐分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晋春秋,魏晋文人的出世与入世,魏晋诗歌300首

    [var1]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贵族最低阶层“士”既无田而食又失去了原有的职务,这使他们从沉重的宗法制和氏族血缘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流动的自由、职业选择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于是开始以独立知识分子的面貌出现在历史时期中,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接受过政治文化教育,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于是与普通人相比他们

  • 东汉风云:窦武不听陈蕃言,反使宦官逞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汉窦武最终结局,窦武,东汉陈蕃

    话说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八月,太白星出现西方,侍中刘瑜颇知天文,暗思星象示儆,危及将相,免不得瞻顾徬徨,因此即上奏窦太后道:“太白侵入房星,光冲太微,象主宫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为变,宜亟加防!”一面又致书窦武、陈蕃,略言星辰错缪不利大臣,请速决大计,毋自贻祸。于是,窦武与陈蕃再协商,筹定计

  • 春秋10大美女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文姜文姜,齐僖公次女,以才华著称,所以世称文姜,僖公曾以此女求婚于郑公子忽,郑公子没有答应,文姜在为女儿时与异母哥哥诸儿乱伦路人皆知,文姜淫于兄。后嫁给鲁桓公生子庄公,等到诸儿即位为齐襄公时邀请桓公夫妇到齐国探亲,鲁国人都知道文姜的事情,所以都劝桓公不要让文姜去齐国,桓公没有听,结果两人刚到齐国,

  • 曹丕宠爱二婚甄宓,可为何突然将其赐死,还要口中塞满污秽之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在三国时期除了涌现很多英雄豪杰之外,也有不少绝色美人出现,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传说中洛神,也就甄宓,世人皆知甄宓国色天香,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可是少有人知她后来被迫嫁给了曹丕,这倒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在乱世之中,要想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