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芈启无奈叛秦,为之后大秦的覆灭埋下伏笔

《大秦赋》:芈启无奈叛秦,为之后大秦的覆灭埋下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4/1/23 10:58:49

作为嬴政的老丈人,也是芈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其小心翼翼苦心经营数年,在就要吃到胜利果实之时竟然公然叛逃秦国,回楚国去当那看似镜花水月般的王。在这里许多观众要问一句,莫不是芈启秀逗了?

这也难怪观众不解,芈启已然成为秦国的丞相,还是嬴政的老丈人,芈华虽然不是王后,但妥妥的也是正夫人的待遇,加上还生了长子扶苏,芈启可以算得上是人生赢家。

拥有如此资源,芈启却在最后的时刻选择勾结楚国的公子景涵,楚国在芈启的里应外合之下,一下子折了二十万秦国士兵。若不是秦国国力雄厚,此战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芈启的这次被判,终结了芈氏在大秦苦苦经营几代人所取得的优势,还为秦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芈启为何要叛逃秦国

芈启叛逃秦国,最为直观的因素,那便是他中了楚国的圈套,导致原本计划中的十万石粮食,只有八万石装车运往前线,剩余的粮食也被楚国人烧毁在仓库中。作为运粮总负责人的芈启来说难辞其咎。

秦自孝公以来,实施商君之法,秦法历来严酷,芈启之最,按照秦法来说,当诛灭全族。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芈启回到秦国必死,于是他决定赌一把,回归楚国本宗,作困兽之斗,以期望能够取得突破。

除了芈启之外,当年的樊於期也是担心受秦法的责罚,而出逃燕国。在剧中,冬儿虽然已死,但樊於期也是拼了性命保护了扶苏,或许他不跑,嬴政会饶他一命,但在秦法之中,他难逃一死。人求生的本能促使樊於期出逃燕国,才有了后来荆轲刺秦的故事。

由此可见,秦法严酷早已深入人心,严酷的秦法曾挽救了羸弱的秦国,并一直延续了下来。凡事有利就有弊,严酷的秦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将犯法之人逼上了反叛的道路。当一个人明知必死,如果前面还有机会,我想任何人都会选择去试一试。

于是,樊於期试了一试,芈启试了一试,而在几十年后,困于大雨之中的陈胜吴广等人也试了一试。他们振臂一呼,天下群雄相应,诺大的秦国最终二世而亡,为天下笑。

为何芈启反叛为大秦覆灭埋下了伏笔

芈启假如归秦,最重的惩罚,无非是芈启个人身首异处。但考虑到芈启的身份,嬴政网开一面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除了回秦国受罚,自尽以谢皇恩的做法,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以一人之生命,必然不必牵连全族。但他都没有,他选择了与楚国里外勾结,做出了有损大秦之事。

过程很波澜,结局很平淡,芈启失败了,最终难逃一死。虽然嬴政极力维护,将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并且承诺不追究芈氏的责任,但芈华还是选择自闭于深宫之中,而芈颠也自杀谢罪,芈氏在秦国的势力烟消云散。那为何说此事为大秦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呢?

根源就在于,动摇了扶苏在秦国的根基。倘若芈启没有被判秦国,芈氏就不会受到这么残酷的处罚,而扶苏便会拥有芈氏一族的支持。除此之外,扶苏在自己的母亲的陪伴教育下,即便是收到了秦王令其自尽的诏书,素来以孝道仁义著称的扶苏,自然也会回宫中见他母亲最后一面。

而他身后的芈姓一族,必然不会同意他自尽,甚至还会以扶苏为旗帜,抗衡赵高胡亥等人。扶苏只要是不死,并且取得了芈氏的支持。而蒙恬蒙毅两兄弟本来就不想盲目自尽,扶苏在有蒙氏兄弟的支持,以及芈氏支持的情况下,重掌秦国朝政的可能性极大。

?而胡亥,仅仅依靠一封假的诏书以及李斯的支持,断然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扶苏上位之后,行仁政,休养生息。他只要是不乱杀朝中大臣,维护好秦国的稳定即可。再发展个几十年,老六国之人慢慢消除内心的仇恨,大秦传递万世也未尝不可。

后记

一千个人的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芈启一族的迅速衰落,使得扶苏在以后的日子里,少了颇多依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更多文章

  • 一文看懂商朝500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灭夏建国 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并在鸣条战胜夏,夏王朝宣告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建立了起来。 伊尹放太甲 太甲,商汤之孙。继位后,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坏了商汤法制。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于是伊尹在商汤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宫室,称为桐宫。他把太甲送入桐宫反省。

  • 为什么有人认为东晋十六国延续了“八王之乱”的派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八王之乱”后期,参加动乱的西晋藩王和大臣逐渐形成两派:一派以成都王司马颖为核心;另一派以东海王司马越为核心。因为“八王之乱”此时已经发展为北方的大规模内战,所以迁居中原和生活在西晋边境的“五胡”也参与了“八王之乱”,要在成都王与东海王之间选择站队。[var1]根据史书记载,司马颖的封号

  • 十位“李氏”名将,李存孝、李牧上榜,李靖位列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存孝正史记载的身高,李存孝简介,李存孝与邓瑞云有女儿吗

    唐朝名将,位列“武庙十哲”,与吴起、白起、韩信、孙武等名将并列。李勣出生在一个种田大户,家中条件优越,但李勣不甘心一辈子过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十几岁时,李勣就结交一些绿林豪杰,过起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李勣的主要战绩有:远征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铁勒,所向披靡,睥睨天下。李勣的一生堪称传奇,他

  • 春秋与魏晋:入世与出世,恪守与张扬,礼与乐的逐渐分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晋春秋,魏晋文人的出世与入世,魏晋诗歌300首

    [var1]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贵族最低阶层“士”既无田而食又失去了原有的职务,这使他们从沉重的宗法制和氏族血缘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流动的自由、职业选择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于是开始以独立知识分子的面貌出现在历史时期中,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接受过政治文化教育,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于是与普通人相比他们

  • 东汉风云:窦武不听陈蕃言,反使宦官逞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汉窦武最终结局,窦武,东汉陈蕃

    话说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八月,太白星出现西方,侍中刘瑜颇知天文,暗思星象示儆,危及将相,免不得瞻顾徬徨,因此即上奏窦太后道:“太白侵入房星,光冲太微,象主宫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为变,宜亟加防!”一面又致书窦武、陈蕃,略言星辰错缪不利大臣,请速决大计,毋自贻祸。于是,窦武与陈蕃再协商,筹定计

  • 春秋10大美女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文姜文姜,齐僖公次女,以才华著称,所以世称文姜,僖公曾以此女求婚于郑公子忽,郑公子没有答应,文姜在为女儿时与异母哥哥诸儿乱伦路人皆知,文姜淫于兄。后嫁给鲁桓公生子庄公,等到诸儿即位为齐襄公时邀请桓公夫妇到齐国探亲,鲁国人都知道文姜的事情,所以都劝桓公不要让文姜去齐国,桓公没有听,结果两人刚到齐国,

  • 曹丕宠爱二婚甄宓,可为何突然将其赐死,还要口中塞满污秽之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在三国时期除了涌现很多英雄豪杰之外,也有不少绝色美人出现,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传说中洛神,也就甄宓,世人皆知甄宓国色天香,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可是少有人知她后来被迫嫁给了曹丕,这倒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在乱世之中,要想好好的活下去,

  • 春申君是怎么死的?他在楚国树大根深,竟然被一夜之间连根铲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国春申君被谁杀了,春申君活了多少岁,春申君黄歇个人资料

    上一讲谈到,就在楚考烈王病危,楚国即将发生权力交接的当口,朱英去找春申君进言,说了一堆“无望之福”、“无望之祸”、“无望之人”的怪话。一连串的福、祸、人都是不期而至的,特别显得世事无常,人心难测。但是,从各个角度来看,局面明明对春申君有利,原先存在的隐患会自然消弭于无形,那么,朱英又何必危言耸听呢?

  • 杀神白起和战神韩信到底谁更厉害?有两个方面,韩信略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跟白起谁强,韩信碰上白起能胜吗,韩信和白起谁带兵厉害

    白起是战国时候的名将,也被称为是当时四大名将之首。而白起的军事能力也一直被人推崇,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天才将领死后,却被后世贬低,这是怎么回事呢?说白起不配称为名将的人,正是汉朝的大将韩信。如果别人说这话,估计会被人嘲笑,但是韩信军事能力不在白起之下,而且立下的战功也未必不如白起。那么,韩信为什么这么

  • 吕后的人彘算什么?武则天的醉骨比她更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宫的血腥争端中,最为著名和典型的就要属吕雉皇后的“人彘”之刑法了。刘邦晚年时,宠爱戚夫人,很少搭理吕后。刘邦甚至还准备废掉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位,转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可彻底把本来就善妒的吕雉惹毛了,刘邦一死,吕雉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吕雉首先毒死了刘如意,然后把戚夫人抓起来,剪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