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位列“武庙十哲”,与吴起、白起、韩信、孙武等名将并列。
李勣出生在一个种田大户,家中条件优越,但李勣不甘心一辈子过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
十几岁时,李勣就结交一些绿林豪杰,过起了刀口舔血的日子。
李勣的主要战绩有:远征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铁勒,所向披靡,睥睨天下。
李勣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var1]
9、李光弼
唐朝名将,与郭子仪并列,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高仙芝和哥舒翰都是成名于安史之乱之前,他们对大唐的功绩主要是在开疆僻壤、镇守边境中所立下的战功。
而李光弼则主要是在平定安禄山、史思明这次举世罕见的“安史之乱”居功至伟。
他在这长达8年的战乱中,率领唐军打下了无数次战役。
比如赫赫有名的常山之战、太原之战、河阳之战、怀州之战以及邺城之战的局部会战。
在坚守河阳的战役中,李光弼以两万兵力击退了史思明的十几万大军。
[var1]
8、李存孝
俗话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称王的枭雄里,没有人比楚霸王项羽更厉害。
在做武将的猛人里,没有人能超过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头号猛将,是晋王李克用的众多义子之一。
因他排行十三,故称“十三太保”。
抛开稗官野史、小说演义,只按正史记载,李存孝也是骁勇绝伦。
在当时,李存孝算得上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
李存孝一生跟随李克用南征北讨,剿黄巢、取长安、攻关中军阀,每战必为先锋,且百战百胜,从无败绩。
[var1]
7、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何李广难封?你看看李广都有哪些功劳,就能明白。
(1)汉文帝时,斩杀匈奴首级甚多,升中郎。
(2)随汉文帝狩猎,格杀猛兽被点赞。
(3)七国之乱,昌邑城下夺旗,这确实是顶级大功。
(4)贸然追击匈奴被围,巧妙脱身。
(5)出击匈奴被俘,巧妙逃脱。
(6)又是出击匈奴,苦战不敌,侥幸逃脱。
(7)治军散漫,因此士兵喜欢跟着他混。大漠中行军迷路,羞愤自杀。
[var1]
6、李成梁
明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李成梁、马芳是“三大名将”。
镇守辽东30年期间,组织辽东铁骑,先后十次奏大捷。
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
李成梁多子,长子李如松曾威震朝鲜,击败小西行长,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
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骁勇善战,有父兄之风,时人誉“李家九虎将”。
[var1]
5、李定国
明朝名将,骁勇善战,很有谋略。
作为南明军神,李定国打败了孔有德,击败满清十万大军,阵斩理政三王之一的尼堪。
李定国之于南明,正如岳飞之于南宋。
可惜的是崇祯死后,皇子也自刎,南明不像南宋有正当的法统。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干儿子,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而朝纲的紊乱也注定好南明的破灭。
南明覆灭后,李定国依旧坚守勐腊,于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拢共17年之久。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定国绝对是古代战神之一。
[var1]
4、李文忠
明朝名将,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李文忠的作战模式,跟汉朝的霍去病类似,喜欢长途奔袭,深入敌军内地作战。
1372年的北伐是一次不成功的远征,徐达,蓝玉在岭北被王保保击败。
冯胜,傅友德战绩很好,收复了整个河西。
李文忠这一路穷追猛打战绩却不大,因而被遗忘的比较严重。
但是不应忘记的是,他是最为深入北元的一路。
更重要的是,他攻陷并毁灭了哈拉和林,这个曾经让整个亚欧大陆颤抖的地方。
[var1]
3、李牧
李牧作为战国名将,战国后期大破过秦军无败绩的将领,其出色的指挥能力也是不需被质疑。
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
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在宜安大破秦军,桓齮只以身走,所率秦军基本被全歼。
长平之战赵国的精锐士卒悉数阵亡,李牧带领残兵败将先灭匈奴,后在赵将扈辄折兵十万的危境下,硬是全歼入侵的秦军,其超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var1]
2、李靖
韩擒虎外甥,唐朝名将,位列“武庙十哲”,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唐朝铁骑向恶阳岭挺进。
突厥颉利可汗根本想不到唐军会突然出现,朝野上下无不大惊失色。
他们认为唐军太弱,李靖不敢孤军深入。
但李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定襄,颉利可汗仓皇逃跑。
定襄之战后,突厥的颉利可汗向阴山撤退,在白道与李勣军遭遇,大败而逃。
李靖率唐军追杀至阴山,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人,前后仅三个月,突厥彻底灭亡。
[var1]
1、李世民
“天策上将”,先是名将,后才是皇帝。
“自古帝王将兵,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尔。”
如果把崇祯的位置给了李世民,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