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累世同居”到“割肉疗亲”,为何宋朝的孝道观念趋于极端化?

“累世同居”到“割肉疗亲”,为何宋朝的孝道观念趋于极端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30 更新时间:2024/2/20 2:52:49

回顾历史,若说唐朝是一个着盛装戴金银的丰腴女子,那么宋朝必然就是一个着素衣戴荆钗的弱质女流。唐朝的文人感觉像是豪放不羁的侠客,然而宋朝的文人则是一派文质彬彬。

因而相对于开放的唐朝,宋朝则要严谨、恪守本分的多,再加上受儒家思想熏陶,深受理学思想的教导,因此宋朝对于孝道乃是极为看重的。宋朝以孝道治天下,宋朝政府重视对于孝道行为的表彰,因此累世同居这种现象频繁多见,甚至就连割肉疗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守丧行为也并不罕见。

《尔雅》中就曾对什么是孝下了定义:

“善事父母为孝”

虽然这种对于孝道的极端倡议的确存在积极的一面,比如它对于弘扬社会良好风气和维护封建统治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但是任何行为都具有两面性,这类行为也不例外,它也能破坏社会风气,助长虚假之风。

在宋朝,政府开始表彰和奖励各式各样的孝行。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出现“孝”的观念,从此可以看出孝道文化在中原大陆上扎根已深,几千年来孝道一直都是中国伦理道德中的核心元素。

宋为弘扬孝文化,主张”累世同居“,对”父子异居“提出批评,对累世同居者进行奖励和表彰行为,促进孝道思潮的兴盛

在两宋时期,因为其特殊文化社会背景,孝道文化在这一朝代更加盛行。在宋史中有所记载,当时的礼部的职责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为朝廷表彰和奖励身具孝德的人。中央也一直要求地方政府在地方选举孝行突出的人,奖励他们甚至授予官职,就此来在全天下推行孝道。

在宋朝衡量孝行的标准中,有一项就是累世同居,宋朝认为一家几世同堂就是孝行的最好表现。其实这项标准并不是宋朝独创,而是早在汉朝起,累世同居者就会受到朝廷多方面的表彰,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孝行,弘扬孝道文化。而宋朝又是极度推崇孝道,因此也很重视家庭关系,注重血脉亲情的延续。

宋太祖时期,在《宋会要辑稿》中曾经记录了皇帝颁布的诏令,赞扬累世同居这种和睦行为:“厚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于敦睦。”同时在文献中也记载了皇帝对于父子异居这种现象的批评,认为父子异居有伤风化,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昭告天下命令各地官员对于这种行为作出惩处。这就是用法令的形式来制止父子异居这种行为。

相反,政府会对累世同居者进行奖励和表彰行为,会赐下米、油、布匹等物资,也会赐予一些不具有实权的封号,或者减免赋税等来表扬数世同居。比如在宋仁宗在位期间,在开封府就有一家五世同堂,家中获得了奖励五十石粮米和五十匹绢布,并且当地政府对于这一家也就多加照顾和优待。

在南宋,同样会对数世同居进行奖励,但是这时的奖励大多都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会表彰家庭,以示其忠义,但是却少有物质方面的奖赏。但是这种奖励累世同居却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国家确定的法令和规定,因此对于孝道弘扬具有重大的作用,为社会伦理道德指明导向,成功地营造了宋朝孝道盛行的文化。

宋朝将”奉养亲人“和为”亲人送葬“视为孝道的重要参考,希望借助弘扬孝道来培育忠君思想,维护君主统治。统治者过度宣传表彰典型榜样,为后期出现弊端埋下了伏笔

奉养亲人是孝道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同时为亲人送葬也是孝道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在宋朝,如果守丧者可以在守丧期间极力地表达出他的哀思和孝道,就很容易得到朝廷的表彰,尤其是在守丧期间出现异象,就更容易得到名誉和利益。

在咸平元年,张岫家族历经十七代,但是坚持守护祖坟,因此天降甘露,因此朝廷昭告天下对这个家族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因为朝廷对于这种孝行的推行,甚至出现了幼童自残守丧者。甚至在父母丧期,如果子女因为过度伤心而受伤或者死亡,家族会得到尤其丰厚的表彰,但是这种大多是官宦人家。

宋朝对于孝行的倡议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忠义社会的形成。本身孝道文化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得以很好的生存,在传统社会也不例外。宋朝这种对于孝行的倡议,能够很好地弘扬孝道,有利于维护社会积极的价值观,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宋会要辑稿》中曾经记载了百姓对于朝廷施行孝道行为的观点:

“仰惟朝廷孝治均被天下,虽在遐陬,民知观感。”

表明虽然百姓身处偏远地区,但是因为朝廷各种孝道文化的熏陶,百姓也深受这种忠义思想的教育。同样因为朝廷对于各种典型榜样的宣传,这些典型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也在不断向人们灌输封建社会下的正确伦理观,可以让人们比照自己的行为,激励人们奉行孝道,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

再者宋朝的孝道思想的推崇,同样有助于宋朝的封建统治。古代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忠君思想是联合在一起的,因为家族是国家统治的单位,而家族中的血脉联系紧密就会产生一个团结的社会组织,这样就有助于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同时在历朝历代大儒的努力下,家国思想逐渐融合,因此孝道和忠君思想也逐渐融合,因此推行孝道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最有力的武器。在《宋史》中就曾经记录了靖康之变之后,各路爱国人士的英勇行为:

“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

由此可以看出宋朝孝道思想对于忠君思想的推动作用。

随着宋朝孝道的推行,民间兴起虚假逐利之风,”割肉疗亲“的偏激行为盛极一时。王室贵族也争相模仿,虽然官员上书对此种行为进行批判,但统治者依旧奖励割肉疗亲的行为,助长了孝道观念的扭曲。

孝子表达自己对于亲人情感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是有些情感过于深重,加上宋朝孝道的大力推行,因此难免就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同样虽然朝廷在推行孝道,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孝行都能够得到嘉奖,因此相应的一些过激的或者吸引眼球的异常行为就更加容易得到官府的注意。

也更加容易成为官府宣传孝道的榜样,因此有些为名为利的人也会做出一些偏激行为,来获得官府的表彰奖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割肉疗亲这种极端行为在两宋也是盛行一时。

在宋仁宗初期,曾有王室宗亲因为其兄长生重病而割肉疗亲,因此感动了皇帝,认为他品德高尚、有孝行,想要提拔他升官,但是这时户部尚书却予以反对。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记载,户部尚书王曾辩驳:

“此闾巷细民之所为,若奖及宗室,则恐浸以成俗而不可禁。”

他的意思是这不过是贫民百姓所为,如果王室宗亲也这样做,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会成为习俗而不能禁止。因为在宋仁宗在位之前,这类行为大多也是民间所为,最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但是因为宋仁宗时期这一例,自此开始出现官宦人家作出割肉疗亲的极端孝行。比如在绍熙元年武举进士张伯威与其妹就曾作出割肉疗亲的极端行为,并且在之后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因此割肉疗亲开始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孝行风尚,并一度流行开来。

而与此同时,宋朝政府对于割肉疗亲作出的规定也助长了这一风气。宋朝政府对于割肉疗亲者割肉部位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奖励规定,分别颁布了“割股”和“割肝”的赏格。

比如在崇宁年间,周姓人家的妻子久病卧床,其次子割肝疗亲,而朝廷在听闻这一事迹之后,决定对周家予以奖励,但是当时并没有对于割肝疗亲行为的表彰赏格,因此朝廷下达规定,命令各路政府如果各地再次出现此类割肝疗亲行为,则按照割股疗亲的赏格来进行赏赐。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此时早有割股疗亲的赏格,但是还没有割肝疗亲的赏格。在之后,官员上报王坚的割肝救父的孝行,朝廷下诏令赏赐米面、酒、绢若干,同时规定这就是以后割肝疗亲的赏格。

因为朝廷对于此类行为的奖励表彰,及至宋徽宗在位期间,割肉疗亲者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并且有许多人弄虚作假。因此之后有官员上书,请求皇帝制止割肉疗亲行为,于是不再赐予赏赐来激励割肉疗亲的孝行。但是在南宋时期,朝廷依旧奖励割肉疗亲的行为。

但是宋朝这种对于孝行的大力推崇并不是没有任何负面作用的,它助长了民间的虚假之风。在宋朝民间各种谎报孝行祥瑞的事件不计其数,更别说割肉疗亲的事件。因为割肉疗亲需要承受巨大的身体上的痛楚甚至严重的可能会丢到性命,但是人们对于名利的渴望是无穷的,因此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就没有办法断绝。

宋朝极度推崇孝行,通过各种奖励和表彰来推动孝道思想,虽然有负面的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下,这种推崇造成的积极影响也是清晰可见的,并且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历史文献:

《宋史》

《宋会要辑稿》

《续资治通鉴长编》

《尔雅》

更多文章

  • 黎明前的黑暗:清朝的女性抗争——拯救自己,也在拯救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黑暗王朝,黎明前的黑暗1-40集全,黎明前的黑暗完整版原唱

    人类的文明进程,就是一条追求平等的征途。我们追求平等就是为了有尊严,有自由地活着。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却是过去的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妇女作为人类成员的一半群体,她们承受的荼毒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多。纵观全球各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历史有着惊人

  •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朱明之世:明朝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明简介,明朝服饰的特点,易中天讲朱明皇朝

    明朝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服饰发展的重要朝代,在对前朝的服饰文化进行吸收的同时不忘创新。明朝人民用令人惊叹的勇气和魄力,造就了明朝各式各样绚丽多彩的独特服饰文化。明代服饰在整个中国服饰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明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民族掌权的王朝,服饰汇集了从商朝一直到元朝的风格和特点,并在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成就,

  • 自筹经费的湘军和淮军保持忠心家生家养的北洋军为何成了私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晚期曾经出现三大军政集团,即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这三大集团赖以起家的军队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军、淮军和北洋军。其中,自筹经费起家的湘军和淮军始终都是忠实鹰犬,为了清王朝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反而是完全由清王朝出钱出枪建立的北洋军,在袁世凯的指挥

  • 时下势头正猛的外卖产业,早在宋朝就已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外卖发展前景,宋朝就有外卖了吗,中国的外卖行业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商业繁盛下的外卖营生提到宋朝,宋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状态,纺织业以及造纸和制瓷业达到了饱和器,满足百姓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开始大量出口。出口的同时还积极的引入入时的新式产品,百姓经常可以在市场上接触到各式的新鲜玩意。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背后,很大原因在于朝廷对于商业的政策扶持,相比于以

  • 清朝时期,山东省三大直隶州,现在一为地级市二为县级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山东行政区划,清末直隶地图,直隶是哪里

    清朝初期,山东省区划基本承袭明制,经过近三百年区划调整,至清末山东共辖济南府、东昌府、泰安府、武定府、兖州府、沂州府、曹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及临清直隶州、济宁直隶州、胶州直隶州共十府三直隶州。临清,明朝时期为临清州,隶属于东昌府,清初承袭明制仍隶属于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临清

  • 拥兵80万的左良玉是被李自成败退千里的残兵吓跑的吗?真相不尽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左良玉,秦良玉打过李自成吗,李自成在山海关损失多少人马

    原来这个左良玉在明末还真是一号人物,早前在辽东一带任职,同后金作战。崇祯五年(1632年),被调取关内,从此开始了他同内地农民军作战的生涯。在同农民军的作战中,左良玉转战各地,屡立战功,每每都是胜多败少。特别是后来打得张献忠几乎亡命不可脱身,但在后来却被李自成屡次击败,朱仙镇一战,左良玉几乎精锐殆尽

  • 别被电视雷剧所迷惑了,清朝官员的顶戴极为讲究,应该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雷州雷剧黄雪荣主演,雷州雷剧胡山传奇下集,雷州雷剧姐妹争夫

    闲暇时,我们经常会聊到胡雪岩这个人,大家都习惯性的称他为“红顶商人”,那么泛义上指,这个“红顶商人”,究竟是何意思呢?可能不少人都读过高阳先生的那部《红顶商人》,这本书,基本描述了胡雪岩一生的兴衰史。从他白手起家到后来的富可敌国家财万贯,再到末尾的悄然陨落,胡雪岩的一生,可谓波澜不已跌宕起伏!而时下

  • 康熙一儿子残废还没背景,长大后却手握兵权,雍正上位都没敢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手握兵权的儿子,雍正兵权,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兵权去救雍正

    康熙帝这一生的作为都很多。毕竟当时清朝刚刚建立,朝政还不是很安稳,许多明朝余还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在民间兴风作浪,这从《鹿鼎记》中就可以看出来,朝中还有一个鳌拜整天想着造反。康熙当然急切地想要除掉这些祸患,那就得先拉拢朝中大臣,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纳妃,将大臣们的女儿都纳到后官,就相当于和皇上有了关系

  • 朱元璋:昨晚干了什么?大臣:设宴吃饭!朱元璋大喜重赏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胡军版朱元璋训斥太子,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请客设宴完整版

    要说古代最倒霉的开国大将,就属于明朝的开国之臣了。朱元璋在晚年时生性多疑,蓝玉将军就是朱元璋大肆杀戮的开端。朱元璋及其重视自己的儿子朱标,在洪武后期,朱标也非常倚重蓝玉,导致蓝玉恃宠生骄,学习朱元璋广收义子,但这在朱元璋眼里可是结党营私啊,后来朱标早逝,蓝玉不把朱标之子放在眼里,朱元璋害怕大权旁落,

  • 努尔哈赤在贸易等各方面极力打压,招致叶赫等九部联军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赫族,努尔哈赤攻打叶赫,皇太极攻打叶赫

    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古勒山之战,是明朝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重要一战。这一战虽然以海西女真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合攻打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为开端,最终却让努尔哈赤取得了胜利,彻底改变了建州和海西两大部的力量对比,也加速了努尔哈赤崛起的步伐。那么,本身内部就矛盾重重的海西女真四部为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