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拥兵80万的左良玉是被李自成败退千里的残兵吓跑的吗?真相不尽然

拥兵80万的左良玉是被李自成败退千里的残兵吓跑的吗?真相不尽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67 更新时间:2024/1/25 20:11:58

原来这个左良玉在明末还真是一号人物,早前在辽东一带任职,同后金作战。崇祯五年(1632年),被调取关内,从此开始了他同内地农民军作战的生涯。在同农民军的作战中,左良玉转战各地,屡立战功,每每都是胜多败少。特别是后来打得张献忠几乎亡命不可脱身,但在后来却被李自成屡次击败,朱仙镇一战,左良玉几乎精锐殆尽。后来通过再次击败张献忠和收编各种杂牌军才得以重振旗鼓,下九江、战武昌,拥兵80万,号称百万。但是在多年的作战中左良玉逐渐养成拥兵自重的习性,痞气十足,军队纪律败坏,到处烧杀抢夺,完全的一副军阀做派。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被封为宁南伯,及至李自成围攻北京,左良玉故意拖延时间,不及时去救援。北京失陷后,明朝灭亡,福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年号弘光。可是这位傲气十足的左良玉虽然被新朝封为宁南侯,但却因为没有参与拥立之功,对朝廷没有什么影响力,并不买弘光朝廷的账。与弘光朝廷的马士英、阮大铖集团矛盾颇深,与东部江北四镇也隐隐有着隔阂。终于矛盾爆发了,1645年三月下旬,左良玉带领80万大军顺江东下,浩浩荡荡,打着“奉太子密诏清君侧”的名义朝南京的弘光朝廷一路杀奔而来。

不过有人却说不对,一切完全不是左良玉自己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其实他不过是在武昌待不下去了,因为有人要鸠占鹊巢。而这个“胆大包天”的人还不是别人,就是几年前的老对手,如今的大顺皇帝李自成,而且还是一溃千里的李自成,因此出现了左良玉80万大军面对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大顺败军选择退避东下的吊诡现象。那么事实果真是因为害怕大顺军李自成而选择避让吗,不尽然。我们先从这个“突然”出现的大顺军说起。

其实在此之前1645年正月,李自成已经在陕西屡战屡败,清军一举占领潼关,并且另一路清军沿着榆林南下,两路合击西安。眼看陕西不保,李自成的大顺军仓皇撤退,沿着商洛翻越秦岭沿着河南西南端逃往湖北。在1645年三月的时候已经进入了襄阳地区,离左良玉的大本营武昌近在咫尺。这时的左良玉就面临着重大选择了,是与李自成“迎头相撞”,鱼死网破,还是避其锋芒,另寻他处。当然最后左良玉选择了后者,但有个问题出来了,这就是左良玉东进的主要原因吗,其实如果综合分析这还真不是左良玉挥师东进的最主要原因。

首先,左良玉确实比较担心李自成的大顺军。左良玉不但之前与李自成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军队全都是烧杀抢夺的散漫货色,自己尽管号称拥兵80万甚至是百万大军,可是自己的嫡系亲兵却少得可怜,真正的“主力”不是一些投奔的杂牌小势力,就是地痞流氓与大量流民,这样的“军队”自己甚至都不能有效掌控,还能指望他们能有什么作为,左良玉应该内心还是很清楚的。所谓80万大军不过是为其政治上谋取超然地位的工具罢了。

此时的李自成确实也好不到哪去,自从1644年4月山海关大战惨败后,一路溃逃,从北京到山西、陕西、湖北,近一年的时间里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一路如惊弓之鸟的大顺军到湖北襄阳附近时,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所向披靡富有蓬勃朝气的大顺军。虽然如此,但毕竟此时的大顺军除了撤退的过程中带出来的十几万人马,还有白旺在湖北经营许久的七万精锐部队,总共加起来基本上也有二十万左右人的队伍,可以说这支部队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制清军不足制左良玉则有余。如果左良玉成为拦路虎,那么处境艰难的李自成在后有清军紧追不舍的情况下估计还是不惜与左良玉一战的。而左良玉虽然80万大军很唬人,但真正能拉得出去能在战场上拼杀的估计却是屈指可数的,况且还有对方置之死地的决心以及自己与这一老对手屡屡战败被压制的心理状态,左良玉的确不想惹上这个大麻烦。

但是真正令左良玉担心的却是另一个更大的麻烦,那就是清军。此时紧紧咬住李自成不放的就是后面的清军,1645年三月的时候,清军也已经进入了湖北境内的长江流域上游。试想左良玉如果连屡败屡战的大顺军都打不过,怎么能打的过连年征战精锐的八旗大军呢。况且就算左良玉能打的过李自成的主力,接下来怎么处理和清军的关系呢。对于清军来说左良玉在他们的眼中依然是障碍,对待左良玉,要么是改编,要么是消灭,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不光是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更是要来夺地盘来,进而东进配合东路南下的部队灭亡弘光朝廷。

而左良玉也不傻,自己的能力如何和部队多少水分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堵截李自成,恶战八旗军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旦如此选择届时将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的确左良玉确实是在武昌没法待了,不是仅仅因为大顺军,更是因为气势汹汹的清军。因为李自成是来逃命的,而清军却是来要命的,但是自己却不能拼死玩命,因为一盘散沙的杂牌军门没人陪他玩命,此时除了东下“清君侧”还真没有别的好选择。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左良玉因为害怕李自成的到来而选择率兵东进同室操戈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真正让他担心并且逼走他的正是一路转战千里气势汹汹而来的清朝八旗大军,所谓“奉太子密诏”清君侧,讨伐马士英只是逃避清军的借口罢了。而且后来他的军队在板子矶遭到了来自黄得功军队的阻击而大败,以及他的部队在日后投降清军后南下并未体现多大作用的情况来看也从侧面说明了左良玉部队战斗力确实很渣很渣,不堪一击。

那么事情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结果也很简单,左良玉身死,儿子左梦庚继承帅位,在途中被黄得功击败,进而投降清军。“清君侧”终成黄粱一梦,但是左良玉的行动对弘光朝廷却是百害而无一利,间接导致了弘光朝廷的灭亡。

更多文章

  • 别被电视雷剧所迷惑了,清朝官员的顶戴极为讲究,应该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雷州雷剧黄雪荣主演,雷州雷剧胡山传奇下集,雷州雷剧姐妹争夫

    闲暇时,我们经常会聊到胡雪岩这个人,大家都习惯性的称他为“红顶商人”,那么泛义上指,这个“红顶商人”,究竟是何意思呢?可能不少人都读过高阳先生的那部《红顶商人》,这本书,基本描述了胡雪岩一生的兴衰史。从他白手起家到后来的富可敌国家财万贯,再到末尾的悄然陨落,胡雪岩的一生,可谓波澜不已跌宕起伏!而时下

  • 康熙一儿子残废还没背景,长大后却手握兵权,雍正上位都没敢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手握兵权的儿子,雍正兵权,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兵权去救雍正

    康熙帝这一生的作为都很多。毕竟当时清朝刚刚建立,朝政还不是很安稳,许多明朝余还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在民间兴风作浪,这从《鹿鼎记》中就可以看出来,朝中还有一个鳌拜整天想着造反。康熙当然急切地想要除掉这些祸患,那就得先拉拢朝中大臣,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纳妃,将大臣们的女儿都纳到后官,就相当于和皇上有了关系

  • 朱元璋:昨晚干了什么?大臣:设宴吃饭!朱元璋大喜重赏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胡军版朱元璋训斥太子,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请客设宴完整版

    要说古代最倒霉的开国大将,就属于明朝的开国之臣了。朱元璋在晚年时生性多疑,蓝玉将军就是朱元璋大肆杀戮的开端。朱元璋及其重视自己的儿子朱标,在洪武后期,朱标也非常倚重蓝玉,导致蓝玉恃宠生骄,学习朱元璋广收义子,但这在朱元璋眼里可是结党营私啊,后来朱标早逝,蓝玉不把朱标之子放在眼里,朱元璋害怕大权旁落,

  • 努尔哈赤在贸易等各方面极力打压,招致叶赫等九部联军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赫族,努尔哈赤攻打叶赫,皇太极攻打叶赫

    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古勒山之战,是明朝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重要一战。这一战虽然以海西女真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合攻打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为开端,最终却让努尔哈赤取得了胜利,彻底改变了建州和海西两大部的力量对比,也加速了努尔哈赤崛起的步伐。那么,本身内部就矛盾重重的海西女真四部为何会

  • 北宋国都汴京,为何能成为传统休闲娱乐活动的发源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的汴京是什么城市,北宋汴京地图,北宋汴京的特点

    北宋是我国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发展的一大巅峰,而汴京作为北宋的国都,成为我国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发源地。北宋汴京直接孕育出了以"勾栏瓦子"为代表的中国市民文学,其中所蕴含的商业性和文艺性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人们,还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巨大的变革时期,在宽松的政治条件以及经济

  • 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常遇春,为何年仅40岁就暴毙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常遇春不死朱元璋会杀他么,常遇春对朱元璋的影响,常遇春朱元璋的关系

    明朝81位开国大臣里善终的只有汤和、耿炳文、沐英、李文忠等几人,为何百战百胜的常遇春在40岁时就暴病而亡?元朝末年,人民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都无法生存下去,于是大家都纷纷举杆起义,抵抗元朝黑暗的统治。想必熟悉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最后朱元璋拿下了天下,在朱元璋的诸多开国元

  • 权倾朝野的多尔衮为何不篡位,道士说了一番话,和一对母子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死后,只留下了孝庄皇后和顺治皇帝,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一个战神,但是历史学家对于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篡位,自己称帝一直在探究,有很多关于他为什么不篡位的说法,有说他和孝庄有私情,顾虑到孝庄的面子,所以没有篡位,但是历史上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多尔衮已经拥有了很高的

  • 李自成失败后百万大顺军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水煮活人的真相,李自成与陈圆圆图片,李自成怎么被杀的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李自成击败三边总督孙传庭统率的陕西官军后,麾下大军发展到百万规模。次年,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掌握政权,但短短的42天后就被多尔衮、吴三桂联手赶了出来,一路从陕西败退到湖北,最后消失在九宫山的崇山峻岭中。那么曾经跟随他征伐天下的大顺军又去了哪里呢?受不了经济盘剥,投降了一批

  • 清朝三大宝刀,乾隆咸丰用的刀加起来比不上民间“土豪”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4000万咸丰重宝图片,乾隆90把腰刀全图,咸丰皇帝有多荒唐

    乾隆银刻龙纹御用佩刀,这把刀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所用的刀子,这把刀市场估价不是很高,因为这把刀虽然是乾隆亲自用的刀,但是它的用途却不是那么多,只是当时乾隆皇帝用来狩猎的一把刀,但是因为毕竟是皇家所用的东西,所以做工不会差,而且这把刀上也是刻有代表着乾隆皇帝地位的龙纹,这把刀所有的地方都是用银制造的,刀

  • 兵临北京城下的李自成,主动发起谈判仅仅是为了给大明一线生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水煮活人的真相,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李自成下落之谜

    然而就在看似276年的正统王气在这短短的几日之间便即将烟消云散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给这个看似风雨飘摇的危局带来了一丝丝的转机。那就是李闯王派人来讲和了,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