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让全国人口增长近一倍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让全国人口增长近一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92 更新时间:2024/1/16 20:19:22

隋末唐初,因为连年战乱和饥荒,造成了人口锐减。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全国人口仅有约200万户2500万人,不及隋朝开皇之治时近(890万户)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如隋炀帝统治期的大业五年(超过6000万人)的二分之一。唐太宗世民即位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所以积极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

从北方草原下手,召开或赎回人口

史称:“隋末,中国人多没于突厥。”一方面,突厥内扰俘掠汉民;另一方面,汉民避乱而入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大将张公谨建议攻取突厥时,特别提到“华人在北者甚众,比闻屯聚,保据山险,师之出,当有应者”。可见,当时在突厥的汉人数目巨大,这也是唐初户口耗减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从即位开始,就高度重视归还人口问题。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突厥劼利可汗献马3千匹,羊1万只,作为两国交好的礼物。唐太宗尽管急需马匹、牲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而改“令额利归所掠中国户口”。由于采取鼓励人口回流的措施,贞观三年,仅户部统计,“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120万口”。其中,就有不少逃亡突厥或被掳走的汉人。贞观五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以金帛购中国人因隋乱没突厥者男女8万人,尽还其家属”。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原来以鄂尔浑河流域为活动中心的铁勒诸部内附为州县,唐太宗下诏日:“隋末丧乱,边民多为戎狄所掠,今铁勒归化,宜遣使诣燕然等州,与都督相知,访求没落之人,赎以货财,给粮递还本贯;其室韦、乌罗护、三部人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赎还。”

这些赎买和召还等措施,使得流落北方草原地区的近200万人回归,这对于解决中原地区劳动力缺乏,起了一定的作用。

从内部下手,奖励嫁婚,生育人口

贞观元年,唐太宗颁布“动勉民间嫁娶诏”,规定以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作为法定的婚龄,“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凡是鳏夫、寡妇丧期已过的,“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为了保证育龄期内男女的婚配,责成乡里亲戚或“富有之家”对贫乏不能嫁娶者,采取“资送”办法:贫窭之徒,将迎既乏者,仰于其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哀多益算,使得资送以济”。

唐太宗还把婚姻及时与户口增加,作为地方官员的职责,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烟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这说明唐太宗以婚数与户口增减作为考核官员,决定升降的重要依据。此外,还以物质鼓励男口的生育。如颁布《赐孝义高年粟帛诏》,规定:“妇人正月以来生男者,粟一石。

总之,由于唐太宗采取了一些措施,人口迅速增长。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全国户数接近三百八十万户,几乎净增一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墓挖出“免死金牌”,墓主人号称秦王,专家:不是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为啥是秦王,挖出金子最多的古墓,古墓发现古代大墓

    陕西宝鸡,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古墓,征求文物局的许可,考古队进行了保护性发掘,经过几周的清理,考古队终于来到了主墓室,随着石门被打开,考古队居然挖出一块黑漆漆的文物。专家马上对此文物进行专业,随后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清理。经过对这个漆黑文物进行对比,专家发现这是古代的丹书铁券,也俗称“免死金牌”。获得这个消

  • 长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为何会因谋反罪自缢身亡,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孙无忌简介,长孙皇后身中奇毒双目失明,贞观之治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晋阳起兵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颇有功勋,受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唐高宗即位,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中书令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长孙

  • “初置八驮,后改为六”,唐代府兵制下为何将“八驮改为六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人当马骑能驮多重,开元之治时府兵制和募兵制,唐朝租庸调制与府兵制

    “六驮”是唐代特有的一种体制,存在于唐府兵制之中,府兵制始创于西魏,完备于唐朝,唐朝时的府兵制已经发展完备,趋向成熟。府兵的武器和马匹需士兵自己准备,国家不提供,这就给士兵增加了无形的经济负担,大部分人认为唐府兵一火十人需配六匹马,这就被称为“六驮”,但是如果根据当时的马匹的价格来计算,应该是五十人

  • 李靖攻灭东突厥:太上皇李渊弹琵琶,唐太宗跳舞庆祝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一份捷报送到长安,唐太宗览毕大喜,召集宗室、勋贵、大臣饮宴庆祝,宴会上,久不露面的太上皇李渊亲自弹起琵琶,唐太宗起舞助兴,君臣其乐融融,共同庆祝唐军取得的巨大胜利。什么胜仗能让唐朝君臣如此兴奋呢?原来唐朝的宿敌东突厥被消灭了,而创造这一辉煌战绩的正是唐朝名将李靖。李靖,

  • 武则天临死前办了两件事,第一件立无字碑,第二件后人赞扬明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个只有男人具有话语权而女人通常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的社会中,女人当官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坐上龙位。武则天为了不让后人诟病,同时,也是为了在她离世后李氏家族重新执掌天下之时不至于被全盘否定。于是,她在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办了两件事,第一立了一块无字碑,什么都没写,可能不希望自己被后人记住。第二

  • 李世民问:你若登基,如何待你弟弟?李泰答:杀了我儿,传位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李泰,李泰是怎样死的,唐魏王李泰的资料

    除了李承乾,长孙皇后还有两个嫡出皇子。一个是魏王李泰,另一个是晋王李治。太子的人选,必将在这两位中产生。晋王李治年纪幼小,尽管他宅心仁厚,但是也生性懦弱,如果让他做皇帝,将来有很大可能出现朝中重臣、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出现。所以在李世民看来,李治并非皇位的第一人选。相反,他更喜欢文韬武略的魏王李泰。李

  • 陕西出土一座唐代女官碑文,内容泄露李世民的一个不良嗜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无论是兵法还是政事,都是古代皇帝中的翘楚,而且识人善用,手下人才济济,虚怀若谷,能够及时地听取大臣的劝谏。但是人无完人,作为古代帝王的眼界和见识自然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其它帝王身上有的缺点在李世民身上或多或少也有。陕西出土的一座墓碑泄露了其不良嗜好。这块墓碑全名为“太尉秦王刀人高墓志铭

  • 五胡十六国为什么只有北魏能够笑到最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五胡十六国和北魏的关系,北魏殇帝,北魏前后是什么朝代

    那个时段的北方各族人民盼星星、盼月亮,可就是盼不来统一,不仅年年南望盼不来东晋王师来救苦救难,哪怕就是盼着眼下能有这么一个政权,只要能拯救黎民,一统河山,管他是胡是汉,哪个能行哪个就是活菩萨。可是放眼望去,即便是这种最最朴素的要求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大家望穿了眼,等白了头,等了一年又一年结果还是等得望

  •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务”监察制度,看中国古代特务政治的滥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评析明朝的特务监察,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古代历朝特务机构

    从最初秦汉"三公九卿"制之中的御史大夫,到唐宋时期的三省六部之下的台谏制度,甚至明清时期突出的锦衣卫等,都是皇权为了监察百官而设。在这些监察制度之中,御史大夫和台谏制度,是以国家机构的形式监察百官施政得失,正大光明,按照法家学说来说,属于法制。即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保证治理。而以锦衣卫为代表的"特务"

  • 唐朝以前中国就有葡萄酒,为何直到唐朝,葡萄酒才风行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 葡萄酒,唐朝的酒文化简介,唐代葡萄酒叫什么

    一、唐朝盛行葡萄酒主要是上流阶层带起来的,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极度嗜好葡萄酒唐朝的葡萄酒热潮主要是上流贵族带起来的,早在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就对葡萄酒极为痴迷。那个时候,唐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国力微弱,连葡萄都只能通过丝绸之路的途径贸易而来。但唐高祖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将葡萄榨汁,酿成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