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兵的4条妙计,让汉朝延续了400多年,其中两条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小兵的4条妙计,让汉朝延续了400多年,其中两条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43 更新时间:2024/1/23 12:21:55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刘邦: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很多历史学家也称赞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认为他是封建时代的英雄人物。

刘邦的“英雄”之处不只是在于他从一介布衣变成一代君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更是在于他善于用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在刘邦众多的“英雄事迹”里,有一件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那就是他任用了当时还是小兵的刘敬,并听取了刘敬的4条妙计,从而促进了汉朝江山四百多年的延续。

在刘敬给出的妙计中,有两条计策,被后世沿用了2000多年,可谓影响深远。

那么刘敬到底给了刘邦哪些,让他受益匪浅的妙计呢?

以小兵身份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成功登上皇位,随即带领满朝文武到达洛阳。

刘邦正筹划着,在洛阳建都,可娄敬的出现改变了刘邦的计划。

娄敬是一名守卫边防的小兵,他本来是要随着军队,到陇西去驻守,在途径洛阳时,听说了刘邦要在这里建都的消息。

得知这一消息后,娄敬的心中万分焦急,他认为洛阳并不合适成为汉朝的都城。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同乡将军,并请他代为转达,要求拜见刘邦。

虞将军对娄敬的想法感到很诧异,可是娄敬一再坚持说自己要和刘邦聊聊与国家有利的事。

看着娄敬一身的破衣烂衫,虞将军要求他换上体面的衣着,可是娄敬却不以为然。他辩驳道:“臣衣帛,衣帛见; 衣褐,衣褐见; 终不敢易衣。”

看娄敬如此坚持,虞将军也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他便将娄敬想要觐见皇帝的想法传达给了刘邦。

当刘邦得知有一个小兵想要见自己,并想和他聊点对国家有利的事时,他非常高兴。

毕竟那时汉朝刚建立不久,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刘邦很需要可用的人才。

所以,刘邦不顾娄敬小兵的身份,直接召见了娄敬,而且还赏赐了饭菜给娄敬。

见到刘邦后,娄敬先确认了刘邦想要在洛阳建都的原因,是为了想让汉朝和周朝一样繁荣昌盛。

接下来,娄敬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和他分析了建都的问题。

娄敬认为洛阳自古以来一直是天下交通往来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皇帝统治全国,也方便各个藩国朝贡,太平盛世可以在此称王,就像当初的周朝。

周武王刚在讨伐纣王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了方便统治东部诸侯国,便令周公营建东都洛阳,可见洛阳的地位。 可是,洛阳的这一优势在战乱的时候又会转变成劣势,一旦发生战乱,则很难控制局面。

而当时的汉朝,经过了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天下已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权并不稳定,所以不能在洛阳建都,统治天下。

接着,娄敬又向刘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又依山傍水,四周都有关塞作为天然屏障。

如果爆发战乱,在紧急情况下,王室和军队可以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自保。

无论是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还是楚汉战争,主战场都在关东地区,关中一直是安全的。

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比起洛阳,汉朝在关中地区建都更合适。

听了娄敬的话,刘邦建都洛阳的想法开始动摇了,于是他召见群臣,进行商讨。

因为当时有很多大臣都是山东(崤山以东地区)人,他们并不愿意到距离家乡很远的关中去。

而且,大臣们还提出,当初周朝营建东都洛阳,王朝延续了数百年,而秦朝在关中建都,王朝只延续了两代就灭亡了。

在满天的反对声中,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想法,他提出洛阳的地理位置虽然也很好,但是地方太小,面积不过数百里,而且在战乱时可能会四面受敌。

而关中不仅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而且利于王室对关东地区进行控制。

在一番激烈地讨论后,刘邦力排众议,采纳了娄敬的意见,立即下令将汉朝的都城定为关中。

在长安建都后,刘邦对娄敬进行了嘉奖,并赐给他刘姓,娄敬正式改名刘敬,并被任命为郎中,称为奉春君。

在匈奴问题上两次献计

在古代,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强大又古老的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内地的汉族居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曾派出三十万大军将其势力赶出了河套地区,并派军防守,还修筑了长城作为防护,匈奴势力得到了压制。

秦朝末年农民战争时,为了镇压起义军,朝廷特意从戍边的大军中调回了数十万人,所以造成了长城沿线空虚。

匈奴趁此时机扩张势力,又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

公元前201年,匈奴首领挥军南下,到马邑进攻汉朝诸侯韩王信,韩王信不敌匈奴,便倒戈归降,和匈奴结盟,一起进攻汉朝。

刘邦得到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他立刻亲自率领大军,想去击破匈奴贵族的武装力量,以此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

刘邦亲征后,先是破了韩王信的大军,后又破了韩王信和匈奴的联军。

之后,刘邦发现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藏有匈奴军队,于是便想进攻。

在进攻前,刘邦先后派出数十人去探听匈奴军队的情况,得到的消息都是匈奴力量薄弱,是进攻的好时机。

之后,刘邦又派刘敬去打探敌情,可是刘敬还没有回来,刘邦就发动汉军三十二万北上。

刘敬回来以后,指出匈奴的力量雄厚,他们故意示弱是为了给刘邦设置陷阱。

但是,刘邦却不相信刘敬的话,并以扰乱军心为由,将刘敬关押起来。

之后,刘邦亲自率领军队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被匈奴的四十万精兵强将围困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此后整整七天,汉军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也没有援兵前来相助。

在危急时刻,刘邦采用大臣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匈奴的阏氏(匈奴首领的正妻),让她劝说匈奴首领撤下部分士兵,汉军才得以突围出去,刘邦因此获救。

白登之围后,刘邦意识到刘敬的建议是正确的,于是他释放了刘敬,并亲自向他道歉,还对他进行了嘉奖。

这件事之后,刘邦意识到匈奴力量强大,而当时的汉朝力量相对薄弱,和匈奴进行武力对抗是行不通的。

于是,刘邦开始寻求其它解决匈奴问题的办法,刘敬在对局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又献上计策。

刘敬建议汉朝将长公主嫁于匈奴首领为妻,这样匈奴首领就成了刘邦的女婿,自然不会侵扰作为“岳父”的汉朝。

而且,如果长公主为匈奴首领生下儿子,在匈奴首领死后,刘邦的外孙就可以继承首领的位置,自然就会归顺汉朝。

在刘敬提出的关于“和亲”的建议里,除了外嫁公主,还包括了两方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改变匈奴人的生活方式,慢慢将其“同化”,使其臣服于汉朝。

所以,刘敬关于“和亲”的建议,并不是盲目的妥协,而是深谋远虑,在做长远的打算。

最后,刘邦采取了刘敬的建议,虽然没有外嫁长公主,但是他将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了匈奴的首领,也加强了和匈奴的交流。

后来,从匈奴族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房屋、砖瓦,以及各种丝织品都可以看出,在汉朝和匈奴的交往中,汉朝的打井、修建房屋以及农业和手工业技术,都传到了匈奴,对匈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与此同时,匈奴的马匹和畜牧技术也传到了内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从公元前199年到公元前133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对汉朝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这一政策被后世历朝历代沿用到了边疆民族政策中,对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出西迁豪族,强本弱末

刘敬作为使臣,在护送公主和亲的途中,对沿线的环境进行了仔细地观察,也对边疆地区和匈奴的实际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刘敬发现匈奴地区有两个部落,距离长安只有七百里,这么短的距离,精锐的骑兵骑马一天一夜就能到达秦中(现在陕西省内的中部平原地区)。

而秦中地区发展落后,居民稀少,根本没有防御的能力,但是这里却土地肥沃,很适合居住,所以刘敬建议往秦中地区移民,以增加防守力量。

而且,刘敬指出虽然汉朝已经在长安建都,但是经过连年战争,关中地区人烟稀少,防守力量也不足。

但是,汉朝的北边有匈奴,东边又有六国的旧部,虎视眈眈地盯着汉朝王室,很容易产生变故。

如果这些问题一日得不到解决,刘邦就得提心吊胆,不能安枕无忧。

所以,刘敬建议将六国的贵族后迁,以及世家大族迁到关中地区。

如此以来,在关中局势平稳时,这些人就可以预防匈奴来犯。

此外,如果有诸侯叛变,挑起战争,皇室还可以及时镇压,迅速掌握局势。

这便是刘敬献出的妙计——“强本弱末之术”,一举两得,可谓高明。

在听了刘敬的分析后,刘邦深以为然,随即下令:“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

首先,迁十万余口人力到关中,弥补了关中地区劳动力的不足,同时,六国豪族也为关中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关中经济的发展。

此外,虽然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可是六国的旧贵族势力却依然存在,并在不断增强。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他们招兵买马,割据一方,一直企图推翻秦朝统治,争夺权力,那时的农民战争也与旧六国的势力有关。

刘邦将旧六国豪族迁到关中,就可以将其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下,削弱了关东六国的豪强势力,对预防诸侯叛变,加强中央集团,巩固汉朝统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虽然汉朝和匈奴已经采取了和亲的政策,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匈奴强大的军事力量依然不容小觑,汉朝必须时刻提防。

所以,旧六国豪族的迁入,也大大增加了关中地区的防御力量,对匈奴有着一定的牵制作用。

这一重大措施对汉朝的发展,以及后世封建王朝的延续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结语:

刘敬的计策,对汉朝400年的江山,以及后世封建王朝的延续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他献出的四个妙计中,“和亲政策”和“强本弱末之术”一直为后世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虽然,很多人对汉初的和亲政策贬褒不一,有人认为这一政策是用弱势的女子作为筹码,换取汉朝的苟且偷生。

但是关于这一政策的正向作用,也是被很多人所认可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司马迁对刘敬有着高度的评价,在史记中,他称赞道:“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从一个小兵成为刘邦身边的宠臣,再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不只是因为刘敬有着聪慧的头脑和超前的大局意识,更因为刘邦有着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天下,灭齐的时候,齐国为何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是怎样灭齐国的,五国伐齐前齐国有多强,秦始皇夫人齐国公主

    [var1]至于说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齐国灭亡数十年之前,齐国曾经遭遇过‘五国伐齐’的惨剧,被其他诸侯国围殴过一次。在那一战当中,齐国最后虽然成功复国,但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对外扩张的欲望了。而且,对于其他诸侯国,齐国也严重缺乏好感,所以才会在秦国进攻其他国家的时候,见死不救

  • 描绘真实的历史,传承千年的文化,《大秦帝国之崛起》值得一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秦帝国的历史,大秦崛起纪录片,秦赵争锋大秦崛起和衰落

    故事开始于公元前305年,在那一年,秦国历史上执政最长的帝王,秦昭襄王羸稷继位。虽然羸稷在刚刚成为一国之主时还是一位稚美的少年,未经世事,对处理政务也没什么经验,但是羸稷的母亲宣太后与舅舅魏冉却是秦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政治大家,在这两位贵人的帮助下,羸稷也慢慢变成了一位政治老手,成为了可以威慑天下的王

  • 当逃兵、坑朋友、偷朋友钱,没想到千古贤相管仲是这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管仲个人简历,青楼女子拜管仲,管仲经典名言100句

    齐桓公引言:提起春秋时期,人们时常会想到闻名于世的"春秋五霸"。而这"春秋五霸"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而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主要是因为他有一得力助手。而这个得力助手就是管仲了,管仲在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千古贤相"。但是管仲的经历也并不总是辉煌的,

  • 先秦时期的“背锅侠”,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括真的只会在纸上谈兵吗,大秦帝国赵括纸上谈兵完整版,赵括纸上谈兵原文版

    战争,总是伴随着王朝的更迭,作为拥有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大地,自然缺少不了战争,从先秦时期的诸侯混战,到汉末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再到唐宋时期的远征北方,这其中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是数不胜数,每一场著名的战役,都能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而作为百万军中的最重要的那个——主帅。他

  • 秦始皇之所以成为暴君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因应该有这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何被称为暴君,秦始皇是不是暴君,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

    他最著名的劣迹焚书坑儒,只不过杀了几百个儒生,烧了几万或几十万卷书;他杀的人实在不算多,自统一中国直至他死亡,没听说秦朝人口有什么减少;他实在不够残忍,当初他若能杀尽六国贵族,就像朱元璋杀尽功臣一样,即使后来靠象赵高、胡亥这种猪狗搭档也是能够保住大秦江山的;他的残暴主要是体现在暴政方面,即严刑峻法和

  • 战国四公子都很厉害,为何汉朝开国之后,刘邦却只祭拜信陵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刘邦为信陵君守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感悟,日本人评价信陵君

    [var1]但即便如此,后来刘邦还是外出游历,追随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游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刘邦自然受信陵君的影响更大,崇拜信陵君自然也就不奇怪了。除此之外,相比战国四公子当中的其他三个人,信陵君确实也更值得大家钦佩。信陵君本人的个人品性很好,几乎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个人声誉特别好。反观其他三位公

  • 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后,原来的西汉皇族近支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称帝时西汉皇室还有人吗,刘秀西汉末年照片,东汉初年刘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人,秦末聚众起军取胜,树立了西汉。至平帝刘衎即位时,王莽夺权;儒子刘婴即位时因才两岁,王莽自立。在南阳种地的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景帝第七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父刘钦,母樊娴都,他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而起,从者如云,一呼百应。昆阳之战,标志着王莽新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号称百万的军事力量,

  • 当年在华容道上,关羽若真杀了曹操会如何?这3大后果他担当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关羽华容道能杀掉曹操吗,关羽当年为何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不过,毕竟一将不事二主,尤其是关羽这种义字当头的将领。他和刘备摆了把子后,必不可能在曹操麾下待多长时间。曹操也明白这点,所以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曹操见实在无法留他,才会对手下人说“大家都是各为其主,不要追杀他了。”可见,曹操和关羽两人其实是对脾气的,可惜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是让孙权给抓了,要是落在曹操

  • 最坎坷的皇太子,当30年太子却死于非命,孙子登基创造西汉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最悲惨的皇太子,历史上哪个时期的太子继位最困难,历史最有权势的三个太子

    那么,太子刘据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生?上图_ 刘据之墓(今河南省灵宝市底董村)第一,刘据出生后稳固了汉武帝的皇位,汉武帝对刘据的教育非常重视,期望值非常高。汉武帝16岁登基,陈阿娇为皇后。但直至陈阿娇被废都没有给汉武帝生下皇子,这使得汉武帝的皇位出现了较大的不稳定因素。淮南王刘安就曾对汉武帝的皇位

  • 和珅把赈灾粮食换成牲口吃的糠麸,纪晓岚听完理由后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我们明显可以在记录中感觉到,纪晓岚已经对和珅的做法认同了,可他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他问和珅:“赈灾中,有人趁机贪污赈灾款,你知道吗?”和珅淡然地回答:“知道,可这也是无奈之举,救灾民必须先稳官,如果不把他们稳住,谁来去执行救灾,光靠我和珅,分身术也不够呀。”这个故事我最开始是在一个小视频里面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