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四次提到一个“预言”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四次提到一个“预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4/3/10 23:36:59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古词道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战乱时期的枭雄们都想一统江山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真正能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皇帝。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从他那里缔造了封建社会的开端,他不仅统一天下,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把各自为政的七分天下治理得空前的统一。不为人知的是,秦国统一天下有个不解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这个预言是什么呢?

[var1]

呕心沥血创下名著

司马迁家境还算殷实,西汉时期就有了类似于“卖官鬻爵”的政策,他的爷爷为此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相当于县令大小的官职,从此便成了官宦之家。在父亲谆谆教导之下,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尚书》《左传》《国语》不在话下,他的史学功底就是在这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赘述这么多,无非是司马迁在年轻的时候游遍大江南北,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为创作《史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var1]

司马迁在著书时,因牵连而受宫刑,仍然没有停下创作之笔,最后呕心沥血写下了历史名著《史记》。这部书从上古黄帝时期说起,至汉武帝,跨度为3000多年的历史,在书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有关秦国统一天下的神秘预言:“始周与秦和而别,别五百载而复合,合十七岁霸王者出焉”,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话要从周朝说起。

始周与秦和而别

秦国王室家族为“嬴姓”,最开始嬴姓家族在周朝时期只是一个小小的部族,负责给周朝天子养马,养马就需要地广人稀的边境,而边境就意味着要随时面临入侵的危险,嬴姓家族从这时候起就打下了英勇善战的底子,这也是秦国的铁骑为何能够纵横天下的主要原因。

[var1]

后来到了周孝王时期,嬴姓家族因养马、护国有功而得到了封王的机会,正式成为了周朝的臣子,而不再是家奴。之后靠着各位祖先战无不胜的功绩逐渐做大,到了秦襄公这里因为护驾有功而被封候,公元前778年“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这时起嬴姓家族拥有了自己的国度——秦国,并且发展苗头日盛。

从秦国这段发家史来看,就能理解“始周与秦和而别”的意思了:秦国的前身是来自于周朝,“和”字就是成为周朝的一部分,“别”就是分开,建立了秦国,而此时的周朝天子不过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因此从秦国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周朝分开了。

[var1]

别五百载而复合

春秋与战国时期,秦国都曾大放异彩,但这时候仍然是在周天子的管辖之下,只不过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周天子早已成为了傀儡天子。因此周朝太史儋与秦献公便有了这段神秘的预言: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秦献公十一年,是公元前374年,历史的时间轴为战国七雄时期,秦襄公建国为公元前778年,此时已经过去了四百年,也就是这段话预言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事情,意味着秦国会再一次遇到“合”的命运,那么在一百多年后,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var1]

公元前256年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赧王病逝,周朝灭亡,任周天子怎样也想不到,能被当初的养马手下给灭了王朝。而这段历史也恰好验证了“别五百载而复合”的预言,秦国在分离出去后又灭了周朝,相当于再一起的“合并”。接下来我们看看17年后又发生了什么?

合十七岁霸王者出焉

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的东周公国。提到吕不韦,这段历史时间轴开始逐渐清晰起来,这时候是吕不韦当权,而嬴政还是个十岁不到的小P孩,吕不韦一手遮天,而嬴政的母亲也不甘寂寞,在后宫还生下了私生子。

[var1]

嬴政不但有吕不韦这个仲父,还多了嫪毐这个假父,两位“父亲”各自把持朝廷大权,当时嬴政年幼不谙世事无法左右两位“父亲”的野心,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日渐成熟,当他成年执政那一天,就是两位“父亲”好日子到头那一天。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不甘心让出手中权力,“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但此时的嬴政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小P孩了,他早就做好了准备,最后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嬴政开始正式亲政。

[var1]

从公元前256年周朝灭亡,到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中间恰好间隔十七年。嬴政亲政之后,第二年杀了吕不韦,之后开自己的宏图霸业,最终灭六国、平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而他自己也被称为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霸王”。

也许是当初的预言非常准确,因此司马迁在写这段历史中4次提到“始周与秦和而别,别五百载而复合,合十七岁霸王者出焉”这句预言,而这句预言也成为了秦国统一天下之谜,能够预测到百年之后的事情,并且时间精确,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预言能力。

[var1]

小结

当初和秦献公预言的这位周太史儋是战国初期道家学派代表,司马迁还曾怀疑他是老子的身份:“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总之,司马迁在著书时都不能确定他的真实身份,如今的我们也无从查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太史儋确实是个人物,能够预知未来。

秦始皇建立秦朝统一天下,创建了历史的新开端,只可惜他的传千世万世的宏图之志只传了二世就灭亡了。嬴姓家族从秦国建立到最后秦朝灭亡,昌盛了五百多年的历史,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强大家族之一了。

参考资料:《卖花声·怀古》《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三国疑云:到底是司马昭误会了邓艾,还是他本来就不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时期历史的人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知道,形容曹操的一个词语,经常会用多疑。其实另一个多疑之人,是司马昭。他生性狡诈,有很高的野心和欲望,所以有句俗话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中有一件事可以明显表现出他的多疑,那就是功臣邓艾被杀害一事。邓艾是是魏国击败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但是在攻破蜀国

  • 小兵的4条妙计,让汉朝延续了400多年,其中两条被后世王朝所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刘邦: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很多历史学家也称赞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认为他是封建时代的英雄人物。刘邦的“英雄”之处不只是在于他从一介布衣变成一代君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更是在于他善于用人,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在刘邦

  • 秦始皇统一天下,灭齐的时候,齐国为何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是怎样灭齐国的,五国伐齐前齐国有多强,秦始皇夫人齐国公主

    [var1]至于说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齐国灭亡数十年之前,齐国曾经遭遇过‘五国伐齐’的惨剧,被其他诸侯国围殴过一次。在那一战当中,齐国最后虽然成功复国,但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对外扩张的欲望了。而且,对于其他诸侯国,齐国也严重缺乏好感,所以才会在秦国进攻其他国家的时候,见死不救

  • 描绘真实的历史,传承千年的文化,《大秦帝国之崛起》值得一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秦帝国的历史,大秦崛起纪录片,秦赵争锋大秦崛起和衰落

    故事开始于公元前305年,在那一年,秦国历史上执政最长的帝王,秦昭襄王羸稷继位。虽然羸稷在刚刚成为一国之主时还是一位稚美的少年,未经世事,对处理政务也没什么经验,但是羸稷的母亲宣太后与舅舅魏冉却是秦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政治大家,在这两位贵人的帮助下,羸稷也慢慢变成了一位政治老手,成为了可以威慑天下的王

  • 当逃兵、坑朋友、偷朋友钱,没想到千古贤相管仲是这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管仲个人简历,青楼女子拜管仲,管仲经典名言100句

    齐桓公引言:提起春秋时期,人们时常会想到闻名于世的"春秋五霸"。而这"春秋五霸"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而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主要是因为他有一得力助手。而这个得力助手就是管仲了,管仲在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千古贤相"。但是管仲的经历也并不总是辉煌的,

  • 先秦时期的“背锅侠”,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括真的只会在纸上谈兵吗,大秦帝国赵括纸上谈兵完整版,赵括纸上谈兵原文版

    战争,总是伴随着王朝的更迭,作为拥有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大地,自然缺少不了战争,从先秦时期的诸侯混战,到汉末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再到唐宋时期的远征北方,这其中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是数不胜数,每一场著名的战役,都能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而作为百万军中的最重要的那个——主帅。他

  • 秦始皇之所以成为暴君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因应该有这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何被称为暴君,秦始皇是不是暴君,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

    他最著名的劣迹焚书坑儒,只不过杀了几百个儒生,烧了几万或几十万卷书;他杀的人实在不算多,自统一中国直至他死亡,没听说秦朝人口有什么减少;他实在不够残忍,当初他若能杀尽六国贵族,就像朱元璋杀尽功臣一样,即使后来靠象赵高、胡亥这种猪狗搭档也是能够保住大秦江山的;他的残暴主要是体现在暴政方面,即严刑峻法和

  • 战国四公子都很厉害,为何汉朝开国之后,刘邦却只祭拜信陵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刘邦为信陵君守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感悟,日本人评价信陵君

    [var1]但即便如此,后来刘邦还是外出游历,追随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游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刘邦自然受信陵君的影响更大,崇拜信陵君自然也就不奇怪了。除此之外,相比战国四公子当中的其他三个人,信陵君确实也更值得大家钦佩。信陵君本人的个人品性很好,几乎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个人声誉特别好。反观其他三位公

  • 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后,原来的西汉皇族近支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称帝时西汉皇室还有人吗,刘秀西汉末年照片,东汉初年刘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人,秦末聚众起军取胜,树立了西汉。至平帝刘衎即位时,王莽夺权;儒子刘婴即位时因才两岁,王莽自立。在南阳种地的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景帝第七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父刘钦,母樊娴都,他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而起,从者如云,一呼百应。昆阳之战,标志着王莽新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号称百万的军事力量,

  • 当年在华容道上,关羽若真杀了曹操会如何?这3大后果他担当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真实历史吗,关羽华容道能杀掉曹操吗,关羽当年为何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不过,毕竟一将不事二主,尤其是关羽这种义字当头的将领。他和刘备摆了把子后,必不可能在曹操麾下待多长时间。曹操也明白这点,所以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曹操见实在无法留他,才会对手下人说“大家都是各为其主,不要追杀他了。”可见,曹操和关羽两人其实是对脾气的,可惜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是让孙权给抓了,要是落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