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宣华夫人状告杨广非礼,杨广当上皇帝后,宣华夫人的结局如何?

宣华夫人状告杨广非礼,杨广当上皇帝后,宣华夫人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78 更新时间:2024/1/25 8:41:41

01.公主沦为奴婢

宣华夫人陈氏出身高贵,她是南陈陈宣帝的女儿,臭名昭著的陈后主陈叔宝则是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贵为公主,陈氏本可以衣食无忧过完她“朴实无华”的一生,可惜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哥哥。

杨坚代周立隋后,仅用2年时间,便解决了突厥这个大麻烦,稳固北方后,立志再造统一的隋文帝杨坚磨刀霍霍,剑指江南。而这个时候,陈氏的皇帝哥哥陈叔宝还仗着有长江天险,觉得无亡国之危,整日纵情声色,好不快活。

公元588年,杨坚一声令下,晋王杨广统帅隋朝水陆大军50余万挥师南下,不到一年时间,便平定南陈,活捉了后知后觉的陈叔宝。

可怜的陈氏,作为俘虏,至此被充入掖庭。

02.宣华夫人遭杨广非礼

昔日高高在上的公主,沦为任人使唤的宫女,这种落差感,定然不好受。好在,陈氏足够聪明伶俐,且长得花容月貌,不久后,便被选入杨坚的后宫。

不过,当时的后宫之主是善妒的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曾因杨坚宠幸了一名宫女,便打翻了醋坛子,将宫女处死。对此,杨坚也只是闹闹离开出走的戏码,可见独孤皇后绝非善茬。或许是为了笼络南方士族集团,独孤皇后竟对陈氏网开一面,让其成了后宫少有能得到杨坚宠幸的佳丽。

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陈氏被杨坚封为贵人,替代独孤皇后,掌令后宫,过起了忙碌而又充实的主妇生活。

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604年,陈氏才当了两年家,杨坚就重病不起,在仁寿宫休养。作为后宫之主,陈氏当仁不让,担起了照顾杨坚的重责。陪同她一起照顾杨坚的,还有太子杨广,仆射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

万万没想到,值此特殊时期,杨广竟然趁陈氏更衣之时,对她无礼,这才有了文中开头那一幕。

陈氏又羞又怒,一边拼命挣扎,一边怒斥杨广罔顾人伦,并扬言要告诉其父皇,杨广这才作罢。

心有余悸的陈氏顾不上更衣,连忙抚平衣裳,匆忙赶回仁寿宫。

03.仁寿宫变

杨坚恰好醒来,见陈氏双眼通红在旁伺候自己,不由满怀欣慰,可还没等来得及感动,他便发现陈氏衣衫不整,顿时生出不祥的预感,于是连忙询问陈氏发生何事。

经不起杨坚再三追问,陈氏崩溃痛哭道:“太子无礼!”

杨坚闻言,顿时怒发冲冠,他颤声道:“这个畜生如何担得起大任,独狐真是害我呀!”

原来,杨广并非长子,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杨勇。只不过,太子杨勇曾因违反礼制,惹得杨坚不高兴,加上他生性好色,喜爱奢侈,让提倡节俭,奉行“一夫一妻”的独孤皇后十分不喜。反观杨广,他不纳妾,节俭谦恭,因而深得独孤皇后的喜爱。最终,在孤皇后的建议下,杨坚改立杨广为太子。

直到此时,杨坚才看穿杨广的真面目,好在为时不晚!思前想后,他召来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命他们起草诏书,复立杨勇为太子。

为何漏掉杨素呢?杨素本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却因结党营私、作威作福遭杨坚猜忌疏离。此外,在陈氏来之前,杨坚曾误收到一封杨素送给杨广密信,信中提及一旦圣上驾崩该如何准备云云。种种迹象表明,杨素早已倒向了杨广的阵营。正因如此,杨坚才刻意遗漏杨素。

然而,杨素无时不刻关注着仁寿宫动向,杨坚的异常举动,反倒让杨素生疑,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杨素连忙派人将此事告诉了杨广。

杨广得知后,当即意识到是陈氏告了密,太子之位危矣。他苦心孤诣伪装多年,才夺得太子之位,此时皇位在望,岂能轻易拱手相让!是故,杨广当机立断,假传圣旨将柳述、元岩逮捕,然后将仁寿宫的守卫换成了自己人,并将宫内所有人赶了出去。最后,他命心腹张衡前往仁寿宫“服侍”杨坚。

几天后,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即皇帝位,是为隋炀帝

04.宣华夫人郁郁而终

一时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大家都怀疑其中有猫腻,却又无可奈何。尤其是陈氏和一众服侍过杨坚的宫人,收到消息后无不胆战心惊,生怕自己惨遭灭口。

当天晚上,陈氏收到杨广送来一个锦盒,上面还有杨广亲书的封条。

陈氏迟迟不敢打开,担心盒子中有毒药,最后,在使者的催促下,陈氏一咬牙,打开了盒子。万万没想到,盒子里装的既不是毒药,也不是毒酒,而是好几枚同心结!

宫人们看到同心结,顿时欢呼起来。他们明白,杨广抛出了善意,一旦陈氏选择接受同心结,就意味着众人皆可保命。然而,陈氏却满脸复杂地看着这几枚同心结,全然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反倒是一股屈辱感涌上心头,以致迟迟不肯答谢。

宫人们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线生机,岂能轻易放弃,于是一起逼着陈氏向使者答谢,收下了这几枚代表共结连理的同心结。

是夜,踌躇满志的杨广来到陈氏的寝宫,看着蛾眉紧蹙,却艳丽不减的陈氏,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燥热,猛然扑了上去……

05.仁寿宫变漏洞颇多

这起事件被称之为“仁寿宫变”,陈氏受辱是“仁寿宫变”的导火索,加速了杨坚的死亡。而杨广不仅背负上了弑父篡位的嫌疑,还因染指陈氏,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过,细细推敲,此事漏洞颇多。首先,杨广能隐忍多年,成功夺嫡,证明他城府颇深,断然不会因为荷尔蒙爆发,就等不了那几天,不管不顾非礼陈氏;其次,陈氏即便受辱,在杨坚将死之际,也不太可能选择告密,将自己置于险境。

我推测,当杨广发现杨坚时日无多之时,为了防止断绝杨勇兵变的可能性,连忙与杨素控制住了仁寿宫,再通过宣华夫人刺激杨坚,试图让其气急攻心而死。一计不成,才选择让张衡前去“便宜行事”。

那么,陈氏为何答应杨广刺激杨坚呢?无非是利益。

06.结语

首先,宣华夫人早就和杨广有过交集,杨广夺嫡也有她的一份功劳。《隋书》有言:“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大意是,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有了夺嫡的计划,为此经常给陈氏送礼讨好陈氏,让陈氏在杨坚面前吹枕头风,为杨广夺嫡出了不少力气。

其次,陈氏在后宫看似风光,可实际上,哪怕她被封为贵人,她的两位兄长及家人仍在边远地区种地,并没有一荣俱荣。一直到杨坚身染重病,陈氏才被封为夫人,可即便如此,杨坚仍未将陈氏的兄弟调回京城。

反观杨广,当他成为皇帝后的第三年,即公元606年,他便下旨命陈氏的两个兄长和家人随着陈国皇室集体回京,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安排工作,其中不乏守、宰等重要职位。

在我看来,与其说仁寿宫变是一场狗血的宫变,还不如说这是里应外合的阴谋。杨广的目的,无非是扫清一切可能发生的隐患,让自己顺利即皇帝位。至于史学家为何如此记载,不排除是为了抹黑杨广。毕竟,杨广这人争议太大了。

至于陈氏,她的结局并不好。杨广登基后,作为先帝的妃嫔,宣华夫人遵循嫔妃守节的制度,前往仙都宫居住,谁知没过多久,又被杨广召回。一年多后,陈氏郁郁而终,终年约二十九岁。杨广极为悲痛,为此写了《神伤赋》,悼念这位绝世佳人。

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陈氏先是纵容杨广,后又贪生怕死,得此结局是自作自受。这个评价,我觉得不太尊重人。

陈氏从亡国公主沦为奴婢,从云端跌落凡尘,不可谓不悲苦。更悲哀的是,身负家国仇恨的她,不仅无法报仇,反而因貌美成为仇人的嫔妃,想必那一刻,她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杨坚死后,陈氏被杨广侵占,没有选择以死明志,以致后人诟病。我倒觉得,蝼蚁尚且偷生,陈氏的选择无可厚非。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陈氏利用了自己最后一丝的价值,赢得了家人的归来,让他们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也正是这段时间,年纪轻轻的她便香消玉殒,我想,或许是陈氏心中的执念散去,这才放心离去。她对得起家人,唯独对不起自己。

卿本佳人,奈何生在帝王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奇女子李清照,离婚后用了一招成功拿回自己的财产,令人十分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清照如梦令三首,李清照活了多少岁,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在青春正茂的时候遇到了心爱的丈夫赵明诚,两个人过完了美满幸福的28年,成为了别人眼里羡慕的夫妻。但不幸的是,赵明诚在李清照48岁时因病过世,而李清照一生的幸福也就到此结束,心爱的丈夫离世之后,李清照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就在她心力交瘁的时候,她

  • 从“尚俭”到“崇奢”,试论唐代时期,古人的消费观念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唐朝国力在周围几个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且大唐国力日益上升,各个国家皆来朝拜、称臣。还被北方草原部落尊称为“天可汗”,所以这时期的大唐人民族自豪感极强,为自己是唐人而自豪。在古代娱乐设施极少的情况下,大唐发展强大,不需要为温饱而顾虑。因此,人们就开始为享受的物质资料而动脑筋。只不过在人们能为了名利

  • 金国围攻开封,提了两个撤军的条件,宋朝就是办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反击金国屠杀,宋朝 抗金时机,金国蒙古宋朝地图

    如此屈辱性的条件不次于清末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但宋人也只能同意,你不同意签条约,人家就打进开封城了,这割地赔款总比亡国要好吧。宋朝谈判代表只好签字画押,随即金军心满意足的退回了北方。回到老家后,金人眼巴巴的等着宋人来交割城池,赔偿巨款,但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宋朝人的影子都没看见,金人顿时有一种被耍了的

  • 东晋为何能在江左偏安百年内部畸形平衡、外部频繁乱斗共同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东晋偏安尚能北伐,南宋偏安的资料,东晋偏安是什么意思

    而提到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一个朝代就不得不单独拎出来说道说道,这个朝代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不齿,当代史学家看了也要摇头,但其历史地位还真就非常重要,这就是南北朝南方重要组成部分的偏安王朝——东晋。了解了当时特殊的内外环境,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东晋这个弱不禁风的朝代,能够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在江左一隅

  • 李自成主动求和助明朝抵抗清军,崇祯帝有没有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对待崇祯,崇祯和李自成历史故事,李自成投降明朝几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临北京城,后派杜勋与崇祯帝谈判,企图制定和约,杜勋在太监王承恩的带领下见了崇祯帝,并向他说李自成的要求:大明向大顺割让西北,并犒赏大顺军银百万,从此分国而王,大顺军可帮明廷剿灭群寇和清剿清军。此事事关国体,崇祯一时拿不了注意,便问魏藻德,魏藻德只是个溜须拍马的人

  • 16岁李世民,沉迷博戏、打猎,不务正业,李渊:娶个媳妇就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登基后李渊共生了多少孩子,李世民李渊性格,李世民与李渊晚年

    他文韬武略,英姿盖世,和父兄一起,推倒了暴虐的隋朝,完成大一统,建立了唐朝。他任用贤臣,虚怀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大唐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然而,这样的英雄人物李世民,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少年时,他曾一度沦为纨绔子弟,差一点就陷入迷途。那么,李世民为什么陷入迷途,后来又是怎样改好的呢

  • 刘伯温死前留奇书,给朱元璋留下暗示,被一农民破解差点造反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哭了,刘伯温回乡朱元璋不断送东西,朱元璋厚葬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人物,有人将他跟诸葛亮相比,其实刘伯温留给人最多的印象不是辅佐皇帝的才能,而是“神算子”,而刘伯温辅助的朱元璋是一位农民出生的皇帝,他称帝之后开始大肆杀戮开国功臣,虽然刘伯温不是直接死于朱元璋之手,但跟他有着很深联系,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刘伯温所著的旷古绝今的兵

  • 明朝称得上贤君的4位皇帝,朱元璋未上榜,第4位无可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皇帝评价朱元璋,明代皇帝朱元璋的主要事迹,明朝皇帝朱元璋背后的心酸史

    第一位是被叔叔夺走帝位的明惠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其父懿文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允炆悲痛欲绝,感动了朱元璋和周围的人。朱允炆因此博得其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久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登基。朱允炆是一位温文尔雅,好学柔仁尚儒之人。且不论他是如何被明成祖朱棣夺去皇位的,单

  • 立侄子还是立儿子?武则天犹豫时,狄仁杰指出关键,让她茅塞顿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错怪狄仁杰恢复官职,神探狄仁杰武则天演技炸裂,武则天信任狄仁杰

    史上记载武则天果敢坚毅,从来没有为任何事情和人而伤怀苦恼。可是,在她年事已高之际,她却因为一件事而犹豫不决。这就是自古以来关系国祚兴亡的皇位继承制。武则天可以从自己的儿子中选择,也可以传位于女儿太平公主,当然也可以传给与自己血脉同枝的侄子武承嗣。武则天为选择继承者为难时,狄仁杰指出要领,让她顿然醒悟

  • 历史上最会打仗的3位皇帝,朱元璋垫底,第1位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位、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之前,唯一给地主放过牛、做过游方和尚的开国皇帝。皇帝对于饭都吃不饱的人来说,想都不敢想的。然而,朱元璋靠着自己的不世天赋和努力,从小兵开始,奇迹般逆袭成为开国皇帝。毛爷爷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多谋善断非常欣赏,曾说过军事方面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