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结束,刘邦一统天下创建大汉王朝!那么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农民出身的刘邦呢?司马迁说项羽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刘邦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所以项羽由于性格的缺陷所以才败给刘邦,真是这样的吗?真相让人意外。
从战略布局之初,其实项羽就败了。
楚汉相争的过程,本质上又是再一次上演了秦灭六国。汉军本来就是一群在芒砀山起义的囚犯,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除了当年追随刘邦起家的那些囚犯之外,真的的汉军其实都是秦人,汉军几乎就是秦军。
因为刘邦进入关中时候曾“约法三章”,这个政策为自己打造了良好的形象,相反而项羽坑杀24万秦军将士,并且纵兵为患,用火焚烧了咸阳宫,秦人对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自然都会去投靠归附了刘邦。之后刘邦由汉中入关中,击败项羽所封的关中三王雍、翟、塞。这再次增加了刘邦的实力,至此,刘邦的实力就是当年秦国的实力,刘邦的地盘就是当年的秦国的地盘。
韩信率军北上,逐步灭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对项羽完成了包围之势。
公元前20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在彭城败退后,留守陕西关中的韩信快速赶来荥阳,运用荥阳特殊地理,构筑坚固防御体系,数次击败楚军,击溃了持续西进的楚军,改变了战争局势,反败为胜,停止了败退,开始反攻。
韩信不但阻挡了楚军的追捕和攻击,还把握住战斗机会进行反击。肃清了这一地域的楚军及其叛汉投楚的逃兵。
韩信把前线由荥阳东向推动,帮助汉高祖刘邦,成功布置了由荥阳至成皋的坚固防线。借助这一带的有利地理条件,构建了牢固的防御力体系,提前抵御项羽新的攻击,在他构筑的防线上形成了一个纵深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戛然而止,楚汉最终在荥阳相持了下来,楚汉抗争局势由楚强汉弱,切换到相僵持的状况。
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两年多的时间,项羽并不能击败刘邦,耗费实力
楚汉僵持了一年多,项羽频繁偷袭刘邦甬道,汉军乏食,刘邦向项羽求饶,请割荥阳以西给项羽,项羽不愿意。陈平用计挑拨项羽范增君臣,项羽果真中计,范增怒而辞归中道病亡,项羽丧失臂助。
项羽围荥阳,陈平令大将纪信扮成刘邦样子,乘座汉王车驾,奔到城东投靠刘邦。刘邦上当后,一怒之下放火烧死纪信。项羽这一仗虽然获胜,实际是惨败,因为求战心切,项羽把所有兵力都压上了,结果还没有逮住刘邦。这为之后的惨败埋下祸根。
围困荥阳时候,项羽耗费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最最重要的是丧失了谋士范增。过度透支自己实力,最后导致没有实力和刘邦较量,走投无路乌江自刎也是必然。
彭越是在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时趁乱割据一方。而项羽犯的较大错误就是忽略了彭越的地方势力自食恶果。英布本是骊山役徒,被章邯挑中建立成一支抵抗反秦的虎狼之师,在战胜陈胜吴广后,声名鹊起,变成世人皆知的虎将。英布先是投靠项羽,然后又反叛。
英布的反叛促使项羽自断手足,整体实力急剧下降,汉高祖在获得英布后如鱼得水,整体实力猛增,汉强楚弱局势进一步加重。最后在韩信,彭越,英布的围攻下,项羽屡败屡战走向穷途末路,乌江自刎。
司马迁夸大了项羽之能,而弱化了刘邦的形象,可能是史记都是歌颂失败英雄,再加上历朝历代文人的渲染,今日我们看到的项羽更多的是一些文学形象或影视形象。
所以,项羽之败根本上是战略的短视,过度透支实力,性格缺陷只能说是最不重要的因素,而项羽性格上的残暴、妇人之仁、吝于赏赐等则加速了他的失败,而非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