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为何败给刘邦,并非他妇人之仁,司马迁不可信,真相让人意外

项羽为何败给刘邦,并非他妇人之仁,司马迁不可信,真相让人意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64 更新时间:2024/2/9 12:00:32

楚汉相争结束,刘邦一统天下创建大汉王朝!那么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农民出身的刘邦呢?司马迁说项羽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刘邦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所以项羽由于性格的缺陷所以才败给刘邦,真是这样的吗?真相让人意外。

从战略布局之初,其实项羽就败了。

楚汉相争的过程,本质上又是再一次上演了秦灭六国。汉军本来就是一群在芒砀山起义的囚犯,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除了当年追随刘邦起家的那些囚犯之外,真的的汉军其实都是秦人,汉军几乎就是秦军。

因为刘邦进入关中时候曾“约法三章”,这个政策为自己打造了良好的形象,相反而项羽坑杀24万秦军将士,并且纵兵为患,用火焚烧了咸阳宫,秦人对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自然都会去投靠归附了刘邦。之后刘邦由汉中入关中,击败项羽所封的关中三王雍、翟、塞。这再次增加了刘邦的实力,至此,刘邦的实力就是当年秦国的实力,刘邦的地盘就是当年的秦国的地盘。

韩信率军北上,逐步灭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对项羽完成了包围之势。

公元前20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在彭城败退后,留守陕西关中的韩信快速赶来荥阳,运用荥阳特殊地理,构筑坚固防御体系,数次击败楚军,击溃了持续西进的楚军,改变了战争局势,反败为胜,停止了败退,开始反攻。

韩信不但阻挡了楚军的追捕和攻击,还把握住战斗机会进行反击。肃清了这一地域的楚军及其叛汉投楚的逃兵。

韩信把前线由荥阳东向推动,帮助汉高祖刘邦,成功布置了由荥阳至成皋的坚固防线。借助这一带的有利地理条件,构建了牢固的防御力体系,提前抵御项羽新的攻击,在他构筑的防线上形成了一个纵深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戛然而止,楚汉最终在荥阳相持了下来,楚汉抗争局势由楚强汉弱,切换到相僵持的状况。

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两年多的时间,项羽并不能击败刘邦,耗费实力

楚汉僵持了一年多,项羽频繁偷袭刘邦甬道,汉军乏食,刘邦向项羽求饶,请割荥阳以西给项羽,项羽不愿意。陈平用计挑拨项羽范增君臣,项羽果真中计,范增怒而辞归中道病亡,项羽丧失臂助。

项羽围荥阳,陈平令大将纪信扮成刘邦样子,乘座汉王车驾,奔到城东投靠刘邦。刘邦上当后,一怒之下放火烧死纪信。项羽这一仗虽然获胜,实际是惨败,因为求战心切,项羽把所有兵力都压上了,结果还没有逮住刘邦。这为之后的惨败埋下祸根。

围困荥阳时候,项羽耗费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最最重要的是丧失了谋士范增。过度透支自己实力,最后导致没有实力和刘邦较量,走投无路乌江自刎也是必然。

英布彭越在南,骚扰项羽后方,使项羽疲于奔命。

彭越是在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时趁乱割据一方。而项羽犯的较大错误就是忽略了彭越的地方势力自食恶果。英布本是骊山役徒,被章邯挑中建立成一支抵抗反秦的虎狼之师,在战胜陈胜吴广后,声名鹊起,变成世人皆知的虎将。英布先是投靠项羽,然后又反叛。

英布的反叛促使项羽自断手足,整体实力急剧下降,汉高祖在获得英布后如鱼得水,整体实力猛增,汉强楚弱局势进一步加重。最后在韩信,彭越,英布的围攻下,项羽屡败屡战走向穷途末路,乌江自刎。

司马迁夸大了项羽之能,而弱化了刘邦的形象,可能是史记都是歌颂失败英雄,再加上历朝历代文人的渲染,今日我们看到的项羽更多的是一些文学形象或影视形象。

所以,项羽之败根本上是战略的短视,过度透支实力,性格缺陷只能说是最不重要的因素,而项羽性格上的残暴、妇人之仁、吝于赏赐等则加速了他的失败,而非主要原因。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对曹操是奇耻大辱,战后他又活了12年,为何从不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正史中曹操赤壁之战伤了元气了吗,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真实原因,赤壁之战曹操被打败的真正原因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独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它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

  • 若得此人,刘备定能一统三国,他却帮孙策荡平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策与刘备有没有见过面,刘备孙策孙坚组合搭配,孙策刘备孙尚香阵容搭配

    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黄县人,少年时勤奋好学,不到弱冠之年就在郡里担任了奏曹史这一官职。而真正是他名扬四海是救了孔融,当时孔融担任北海相,他听闻太史慈的事迹以后,啧啧称奇。由于太史慈已经避祸辽东,孔融欲求一见而不可得,于是他数次派人去看望太史慈的母亲,后来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孔融出屯都昌,被义军管亥

  • 姜维本是降将,诸葛亮临终为何传授毕生所学,姜维临死泄露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整个三国,若论谁最懂得壮志难酬这个词语的真谛,应该没有人能超过姜维姜伯约了,这只孔明眼中的凤凰,在陇上的第一次起飞,就已经注定了其奔波一生的宿命,这个以一己之才,一隅之力震慑天下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忠诚书写了后三国仅有的那一点点辉煌!姜维的命运十分悲壮,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将一切承担了起来,姜维

  • 刘邦能凭借蜀地一统江山,刘备为什么不能,他俩差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什么刘邦可以走出蜀地刘备不行,刘备是怎么一步步拿下蜀地,刘邦进蜀地时有多少军队

    最先,刘邦属下优秀人才比三国刘备的总数大量、能力更强。刘邦那里关键谋臣有张良、萧何、陈公平。三国刘备那里主要是三国诸葛亮、庞统、法正。这些方面原本相距并不大。可是三国刘备那里庞统、法正都过世很早以前,相当于仅有三国诸葛亮一个人。三国刘备这里是弱于刘邦的。将领层面,刘邦就更强了。关键是由于刘邦有战神韩

  • 她是唐玄宗宠妃,后被杨贵妃打压;她不如杨贵妃有名,却比她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江采萍出身儒医世家,家里都是行医的。江采萍的父亲在中年之时才有了这么一个女儿,所以从小便非常宠爱她,对她也是大加培养。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江采萍却非常有才,九岁之时便能《周南篇》和《召南篇》;十四岁便善琴棋书画,更是偏爱高洁的梅花。她父亲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重金寻求天下珍贵的梅花,为江采

  • 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最后一个原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王朝,那就不得不提及大唐盛世,曾经的唐朝可谓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帝国,堪称霸主级别的国家,可是这样的辉煌和繁荣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后来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被终结,这场叛乱的爆发直接让唐朝跌落神坛,自此之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重现往日的风采。按理说这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应该会很快走

  • 汉朝孝惠皇后,死时方知还是处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的孝惠皇后,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少年天子孝惠皇后

    皇帝乃天下至尊,无人能与之平起平坐,所以,皇帝的妻子便不能取“齐”的谐音“妻”,以皇后相称更能表现皇帝的至高无上。一般来说,皇后作为后宫之主,陛下最宠爱的妃子,本应集三千宠爱于一生,富贵至极,但自古后宫如战场,郁郁而终的妃子极多,连皇后也不能幸免。汉朝孝惠皇后张嫣是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和宣平侯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那么先进,为何却失传了,其实并不是独轮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困扰诸葛亮的除开强劲的曹军骑兵队,还有那艰险的蜀道。因为战事进入了僵持环节,诸葛亮之后的4次北伐都受困于粮草不济。以便摆脱蜀汉人力资源畜力不够、路面艰险的实际艰难,诸葛亮将期待寄于运载工具的更新改造上。建兴九年(231年),“亮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建兴十二年(234年),“亮悉大众由斜

  • 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此人,实力不输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先来看看《三国》是如何描写: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寓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

  • 李白只做了2年的皇家御用诗人就被辞,原因是与杨贵妃有关还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他在成为皇家御用诗人之前,一直是作行呤诗人,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锦绣河山的诗赋,也结交了很多文朋诗友,自然也有些是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诗人。特别中结识了时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的大诗人贺知章,并得到了他的赏识和推荐,才让李白得以进入皇家体制内。那时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