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明朝皇帝普遍表现平庸,却能够维持近300年的国祚?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表现平庸,却能够维持近300年的国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4/1/26 5:14:58

但是,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皇帝普遍平庸,却仍然能够维持近300年的统治呢?要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巅峰的盛唐也不过三百年而已。明朝这么一个基本不产明君的王朝为何国祚如此悠长?

一、终明一朝对外战争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国内的矛盾大幅度被转移向了国外,使得国内形势整体趋于平缓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贪官横行,加之天灾不断,百姓根本没有活路可言。终于在公元1325年,赵丑厮、郭菩萨等人借宗教迷信煽动群众起义,成为了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索。此后的十几年里,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动摇了元朝的根基,最终将元朝统治阶级赶出了中原。

明朝的建立,其实就是广大底层农民反抗元朝统治者的成果。但也正因如此,明朝直接成为了元朝残余势力眼中最大的仇敌。明朝建立之初,元朝残党就几度兴兵犯境,意欲覆灭刚刚建立的明朝政权。

明北伐灭元决战要图

不过,由于明初一大批优秀武将和精锐士兵的存在,明太祖朱元璋先后发起八次北伐,其后的明成祖朱棣也曾三次出塞,将元朝残党打得元气大伤,并在此后的日子里慢慢消亡。

但是,虽然元朝覆灭。但是构成元朝主要的统治阶级的蒙古却没有覆灭。蒙古本就是游牧民族,虽然在中原过了一百多年的好日子,但毕竟没有把看家本事弄丢,很快就恢复了游牧民族的本性。

褪去元朝外衣,重新恢复游牧的蒙古人渐渐觉醒了战斗力,他们盘踞大漠,不断侵扰明朝边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明朝最大的边患。

除了北方的蒙古以外,明朝南方的安南也一度是成为明朝的劲敌。在明朝建立之前,安南就趁着当时天下大乱的局势侵占了南方好几个郡县。

直到明朝建立,朱元璋要求其送回所侵占的土地,但却遭到安南统治者的拒绝。因为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朱元璋不愿再起兵戈,所以对此事置之不理。

但朱元璋可以忍下这口恶气,可不意味着朱棣也能忍受。公元1406年,朱棣借安南政治混乱之机,以帮助陈朝后人复位为由介入安南局势。

安南

很快,装备领先安南人一个时代的明朝官军就覆灭了安南的主导政权,胡朝。然而,此后的时间里,由于明朝在安南的驻军肆意欺凌当地百姓,很快就激起了民变。安南各地军阀纷纷起兵,反抗明朝,明朝在安南的势力受到重大打击。

此后,朱棣又发动了两次南征,但因为同时也在进行北伐,两线作战给国库造成了巨大压力。所以对安南的战争在取得了初步成果后就立刻停止了。安南人再度发起反抗,与明朝反反复复打了十几年,直到朱棣死后才停战。

除却北伐蒙古和南征安南外,明朝还和日本,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甚至荷兰等西方殖民者交过手。可以说,有明一朝,对外战争数不胜数。但也正因对外战争的频繁,使得国内的矛盾得到缓解,这一点对明朝的存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明朝文官集团十分强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内阁制度完全有能力撑起国家的日常运转

明朝能够存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明朝内阁制度在洪武年间和建文年间就已经初具雏形。但直到永乐年间才正式形成。

永乐年间,一代雄主朱棣由于痴迷于北伐蒙古,多次御驾亲征,根本没有时间仔细批阅奏章。但朱棣又是一个喜欢独揽大权的帝王,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朱棣召集解缙、胡广等人组成专门机构以咨询政事,减轻自己的负担,这就是内阁创立的原因。

在内阁初创之际,其实很像我们现代的秘书一职,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自身并没有多少权力。不过后来朱棣越来越倚重内阁,内阁权力就开始慢慢上升,能够插手六部事宜。

四朝元老:三杨

不过内阁的质变是在仁、宣二朝三杨辅政政治局面形成之后。明成祖朱棣驾崩后,仁宗朱高炽登基,大力提拔其亲信,将三杨等人陆续引入内阁。此后,借着皇帝的恩宠,内阁权力逐渐增大,最后甚至能给全国的奏章草拟意见。

不过,此时的内阁虽然已经掌权,但还不足以对抗皇权。因为朝中还有大量元勋武将,他们是最忠于皇帝的政治集团,同时也有足够的实力同内阁的基础——文官阶层抗衡。

但是,这种局面随着明英宗的即位而粉碎。公元1449年,刚刚即位的明英宗朱祁镇惊闻瓦剌大军犯边。年轻的朱祁镇顿时热血沸腾,想要成就太爷爷朱棣那样的赫赫武功。亲信太监王振领会了朱祁镇的意愿,不顾群臣弹劾的奏请朱祁镇御驾亲征,率领精锐大军正面迎战瓦剌。

年轻的朱祁镇自然欣然采纳了王振的“忠贞直谏”,将满朝文武的反对声置若罔闻,亲自率领大军远征塞外。

朱祁镇

然而,事实证明朱祁镇确实不是统兵的料。这一战,二十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靖难武勋被一网打尽。其后,又是文官于谦挺身而出,誓死保卫了北京城。从此明朝的政治局面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文官集团彻底掌控朝中的话语权,内阁权力空前强大。

成化、弘治以后,内阁甚至可以对抗皇权。对于皇帝的旨意,内阁大臣们除了可以通过各种文字游戏断章取义来改变皇帝原意外,还可以通过封还诏旨等方式直接正面对抗皇帝。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明朝,实际掌权者其实是内阁大臣。

正因为内阁大臣掌握国家的主要行政权力,使得国家的日常决策不至于偏离百姓太远,在很大程度上实际解决了帝国的行政问题。而内阁大臣与皇帝的对抗,又避免了皇帝强行将自己的意愿加诸于底层百姓的情况发生,所以明朝整体局势趋于安稳。

三、客观来讲,明朝的历代皇帝或许行为奇葩,但并没有多少残民害民之举,把明朝的灭亡原因归于皇帝,本身就不太合理

明朝维持三百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皇帝本身。遍观明史,平庸、奇葩的皇帝虽多,但他们大多对底层百姓没什么影响,只是让朝廷大臣们头疼而已。

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游戏天子”的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孝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痴情种,一生深爱张皇后,三千后宫,仅有张皇后一人。爱屋及乌之下,朱厚照自然也备受孝宗宠爱,从小就被立为太子。

或许就是因此,朱厚照从小就有些任性,爱好玩乐,不循规矩,让孝宗伤透了脑筋。孝宗去后,伤脑筋的人就变成满朝文武了。

八虎之首的刘瑾

刚一即位,朱厚照就在太监集团“八虎”的蛊惑下营造了豹房,并在其中驯养歌姬、乐工,专供自己享乐。有了豹房后,朱厚照就渐渐开始不理朝政,任由亲信太监与群臣相斗,争夺朝政的主导权。

朱厚照呆腻了豹房后又想出京游玩,虽然群臣照例反对,但还是拦不住朱厚照向往自由的心。从正德十三年起,朱厚照陆续将豹房搬到宣府,意欲常住宣府。但是不久,闲不住的朱厚照又下令南巡,前往江南游乐。

在江南游玩了一段时间后,朱厚照才在群臣的力谏下答应了回转京城。但不幸的是,朱厚照在回途中不幸落水,虽然很快就被就上来,但此后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不久就去世了。

应州之战中的朱厚照

从以上事例就可以看出,朱厚照确实不是什么明君,甚至可以说有昏君之像。但就是这么昏庸的朱厚照却亲自指挥了一场应州之战,虽然当时险象环生,但最后还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光这一点,他就比老祖宗朱祁镇好了不止一筹。

而且朱厚照理政虽然荒唐,但为人宽厚,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谏他,他都没有生过气,更没有因此惩罚过哪个大臣。而且对大局看得也很清楚,别看他在位期间,宦官横行,但这些大宦官始终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利,所以他们和大臣的争斗也始终只是小打小闹。

明朝和朱厚照差不多的皇帝不少,“蟋蟀天子”朱瞻基,“道士天子”朱厚熜,“木匠皇帝”朱由校,但这些皇帝和朱厚照也很相似,看似昏庸,实际上都很有能力,至少能保证大政不失。

由此可见,明朝能维持三百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国际上有大量的对外战争转移注意力,缓解国内矛盾,制度上有完善的内阁制度维持政权的运转。历代皇帝虽无大功却也无大过,这个原因足以支撑明朝悠长的国祚。

参考资料:

《明史》

《明朝那些事》

《万历十五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赤兔马在正史中的确是吕布坐骑,但是否归于关羽则纯属推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赤兔马跟了关羽多少年,为什么吕布死后要把赤兔马给关羽,三国演义关羽赤兔马

    和青龙偃月刀一样,赤兔马也是关羽及其后世子孙的专属。《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中,关于赤兔马的描写堪称描写坐骑的经典之笔“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后人有诗单道赤兔

  • 宋夏百年战争丨北宋决心伐夏,40万兵力的宋军为何仍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夏战争简介,宋朝最残酷的战争,宋辽战争宋朝军队

    李元昊在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后,频繁侵犯北宋西北边境,多次主动对宋挑起战争。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以及定川寨之战皆以宋军大败而结束,宋朝廷无力再战,决定休养生息。西夏虽然屡战屡胜,但境内已经是民不聊生。宋朝关闭西北边境市场导致境内生活用品极度缺乏,物价昂贵;频繁战争丧失大量男丁,土地荒废无人耕种;夏

  • 从雅俗文学中关羽形象的嬗变,看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时代价值倾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女儿漂亮照片,赵子龙大战关羽,关羽新皮肤梦幻神驹特效

    一、宋元时期雅文学重视关羽的“忠君爱国”,其中传记完整地描绘了关羽人物性格,诗歌中也将关羽的人物具象化,展现出“读史兴怀”的时代特征谈及人物形象的创作,大体上就是两个方面的形式:纪实和想象。简而言之,前者就是以人物传记为主,后者则偏重艺术想象的加工与创作。雅文学中关羽形象的创作也无疑是采用这两个主要

  • 国宝《清明上河图》差点成为苏军战利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军照片,国宝清明上河图,大连青云街苏军墓地

    清朝亡后,从1922年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每一件书画都价值连城,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1932年3月8日,溥仪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1945年8月8

  • 诸葛亮,司马懿,孙权,曹操,谁最适合当CEO?谁适合当董事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如果把《三国》比作是一个现代职场,那么大家对号入座,会发现很多人都能够德配其位。首先CEO的不二人选必须是曹操,曹孟德可谓十项全能,写诗、作赋、带兵打仗、治国、谋略、政治、经济……等等,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名诸事皆能的传奇人物。因为当时历史是以“刘汉”

  • 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如何处理朱标其他子女,专家: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死后朱允炆为什么没起兵,朱标和朱棣感情好吗,朱标跟朱棣是亲兄弟吗

    朱标是朱元璋的大儿子,也是他钦定的继承者。他自小通读儒家经典著作,性情厚道善良,在侄子们的心里威望和权威很高。1368年,朱元璋宣布即位,随后朱标也被立为皇太子。为了更好地塑造他,朱元璋请了知名文臣宋濂当他的教师,专家教授他为君之道。殊不知悲剧的是,朱标早逝,年仅37岁。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十分哀

  • 从军事重镇灵州弃守之争入手,看北宋国防战略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如何失去灵州,灵州城,北宋军事要塞排名

    宋夏之间的战争贯穿于北宋百余年历史,历来是北宋史研究的重点问题。西夏皇族原姓拓跋,是平夏地区势力中最显赫的一支,兴起于唐末,其祖先拓跋思恭因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下功勋,被封为“定难郡节度使”,赐国姓“李”,统摄“银、夏、绥、宥、静”五州,这五州之地后来成为了西夏立国之本。一直到宋初,中央朝廷均对其实行

  • 明末抗清将领中,袁崇焕之前无人可与其相比,死后也无人可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18代后人,横行天下袁崇焕,明朝名将袁崇焕死得有多惨

    明朝末年,被后人尊奉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并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以“七大恨”起兵,向明王朝亮出了他的屠刀,先后攻克抚顺、广宁等十数城,并在萨尔浒大战中歼灭明军主力十余万人,斩杀明总兵杜松、刘綎等高级将领十余人。为了对抗后金政权,明朝先后派出了辽东经略、巡抚杨镐、袁应泰,

  •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四爷的总管太监高毋庸为何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的管家高毋庸,雍正四爷视频完整版,雍正四爷

    剧中有一段话说,雍正继位后,对他的谋士邬思道起了杀心。 邬思道用自己的“三不使用”让雍正打消了杀邬思道的念头。 十三爷胤祥送邬思道远“半隐”时。 吴思道对十三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吴思道说,四爷很快就会晋封十三爷的铁帽子亲王吗? 胤祥先生回答。 其实不是国王也不是国王的人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但这顶铁

  • 清朝时期男人的辫子那么长,一般多久清理一次,真的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男人的辫子有多脏,清朝辫子照片,清朝人为什么留长辫子

    古诗词中都有长发及腰这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时候男生的长发到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是该修剪了,对于他们来说修剪头发也有很大的要求,必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里,然后把剪下来的那些头发进行焚烧,这也表示对自己祖先的尊敬。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里面男子的头发还是比较帅气的,不过那些都是在清朝晚期的时候经过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