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4/2/12 3:05:05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力大损、精锐尽失的赵国,却能在与长平之战相距仅仅一年之的邯郸之战(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中顽强抵挡秦军的持续攻击,结果不但保住了摇摇欲坠的赵国国运,而且更是转守为攻一举扭转战场态势,这不得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var1]

秦国在邯郸之战上的失败,主要起自于决策层内部对赵方针的反复摇摆。

本来按照白起的设想,是要趁着长平之战消灭40多万赵军的余威,向赵国都城邯郸进发一举灭亡赵国。此时的赵国完全笼罩在长平前方全军覆没的恐惧情绪中,再加上白起特意放归的几百未成年赵军到处散布“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赵军在兵员、军械、战斗力等方面均难以短时间内重整旗鼓。

可以说白起作为战神,在战机的把握上是非常准确精到的,秦军若快速出兵,赵国极有可能来不及布置有效的防御力量。只可惜秦昭襄王听信范睢的意见,叫停了白起的进军计划,转而采用外交手段逼迫赵国割地屈服,才给了对手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var1]

邯郸之战的起因,是秦昭襄王恼怒赵国不按约割让城池土地,反而谋划与其它国家合纵共同抵御秦国。于是昭襄王派王陵率军20万直指邯郸,第二年增兵10万,后又添兵5万,前后总数将近35万。

考虑到长平之战50余万秦军也是战损过半,战场白热化阶段甚至到了动用“娃娃兵”,将全国15岁以上男子尽数征发到前线的地步,因而有理由相信邯郸之战秦军投入整整35万兵力,也是押上了全部的家底。

赵国这边,趁着长平、邯郸两场战役之间将近1年的喘息时间,从全国各地组织征召起10万新军,又将北部戍守防御匈奴的骑兵抽调出一半回援,就连平原君赵胜家的妻妾都被编入军伍值戍邯郸城头。相比于王陵所属先期参战的20万秦军,赵军人数已经超过的对手的半数以上。

虽然这些新征入伍的士兵缺乏军事战法训练,然而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更兼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上下尚武风气盛行,因而赵人素来勇武好战。再加上长平之战秦军杀死赵军40余万的国仇家恨,使得赵国上充满了保家卫国的同仇敌忾之感,军心士气十分统一。

[var1]

不同于长平之战赵国一家与秦国死打硬拼的情形,此次邯郸之战赵国在对外交统一战线的经营上颇为重视。

赵国将赵齐边境六城割让齐国,换来齐国对赵国的粮草军械后勤支持;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门客毛遂“挟持”楚考烈王,争得10万楚军支援邯郸;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斩杀魏军统帅晋鄙,夺得10万兵权开赴赵国前线。

可见长平之战尽管赵国惨败收场,但却也给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东方六国猛敲了一回警钟。失去了赵国这道抗衡、牵制秦国的屏障,其余韩、魏、燕、齐、楚五国也是惊惧不已。

特别是白起残忍坑杀赵军投降士兵的举动,让六国军民产生了这样一个概念——“战是死,降也是死,与其投降被杀,还不如摒弃幻想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因而长平之战后秦国接下去的兼并战争变得更加激烈残酷,攻守双方大多俱是拼尽全力的死战血拼。

[var1]

邯郸之战,赵军坚守死战不退,一连斩杀秦军五个校尉级的军官,终于打破其余五国对秦军的畏惧、观望情绪。赵、魏、楚三军合兵一处,竟然破天荒的逼降了秦将郑安平所率的2万秦军。于是东方各国成功组织起战国末年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一鼓作气几乎将秦军打得龟缩回了函谷关以内。

秦国实力大耗、损军过半,统一六国的步伐被大大延缓。六国也得以暂享十多年的太平光景,直到秦王嬴政继位发动最后的大规模统一战争。

更多文章

  • 秦国主将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降军,廉颇为什么被赵国临阵换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名将白起详细资料,秦国四大将军白起,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军呢

    [var1]秦国为了能打赢这场战争,不仅武将军事上精心谋划,同时又有文官在侧面辅助,最后秦国使用反间计,离间廉颇和赵国朝廷的关系,最终导致赵国临阵换将,用赵括代替廉颇。[var1]赵括虽然熟读兵法、兵法理论造诣很高,但是主要的却缺乏临阵经验,最终导致赵国战事失利,几十万赵军投降秦军,之后几十万赵军又

  • 千牛卫在唐朝是几品官?让李元芳天天挂在嘴边炫耀,而且让人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千牛卫被杀李元芳报仇,皇帝封李元芳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为什么是检校千牛卫

    要说起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那咱们得先把历史从元芳生活的唐朝往前推大几十年,来到北魏时期。这一时期有一个官职叫作“千牛备身”,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卫皇帝的安全,相当于贴身护卫。而这个“千牛”的意思指的是千牛刀。《庄子》中有记载庖丁解牛的典故,其中庖丁因为长期杀牛,所以技艺精湛,已经可以达到杀死数千头牛,

  • 《唐朝诡事录》:制作精良,网民网点赞表扬,我为何不看好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诡事录播出时间,唐朝诡事录 樱桃死了么,唐朝诡事录在线免费观看全集高清

    在看《唐朝诡事录》这部剧之前,我从没想过遥远的唐朝,神秘更多于繁华。那些神秘故事,有的来自民间杜撰,有的则来自于官场布局。图一 剧照 飞天 (镇楼!)神探苏无名置身棋局之中,却能以棋子之身窥探出下棋之人的心意。但即便他再有神通,也无法逃脱出“权利”的禁锢。本事再大,也只是权利的利爪苏无名曾在一天之内

  • 秦国如何从弱到强,逐步一统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一统天下有多厉害,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白起死后多久秦国一统天下

    [var1]361年秦献公死后,秦孝公继承了王位。他招贤纳士慕求有德有才之人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商鞅看了秦孝公的诏榜来应纳言之仕。那么商鞅是怎么给秦孝公出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他是怎么规划的?商鞅第一次见了秦孝公,为他游说帝道如何做皇帝,秦孝公并不在意。过了五日后,商鞅再次去朝见秦孝公,又用王道来游说。秦

  • 《唐朝诡事录》中“元芳”扮演的裴侍郎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诡事录裴侍郎照片,唐朝诡事录元芳演的谁,唐朝诡事录裴坚是元芳吗

    裴侍郎了解吏部首先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官制说起,三省六部制是唐朝重要的中央职官制度。包括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主管草拟圣旨诏令,长官为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主管圣旨诏令的实施,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主管审核批复,有权驳回,长官为侍中

  • 秦国统一六国的秘密,竟有一个真实可怕的预言,司马迁曾四次提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顺序图,秦国为什么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时期的封建帝国,这个封建国家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为大一统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苛政暴行残害百姓的行径。秦国是如何在多国混战中胜利并完成大一统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四次提到一个预言。[var1]众所周知,秦国本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当时社会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局面,各国纷争不断。

  • 接替琅琊王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东晋士族为什么是颍川庾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庾氏家族与东晋政治,东晋王谢桓庾四大家族怎么没落的,张正芬怎么嫁入庾家的

    根据史书记载,颍川庾氏是在三国西晋时期成为士族门阀。到了西晋与东晋之交,庾亮成为颍川庾氏的宗主。庾亮此人姿容俊美,非常善于魏晋士人最崇尚的“清谈”和玄学,很多士族以此将庾亮吹捧为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征辟庾亮为西曹掾。于是庾亮成为参加东晋建立的主要士族代表之一,与王导资历相

  • 任见:李白与杜甫的“洛阳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01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比皇上李亨小一岁。他出生的那年,李亨他爹李隆基当上了皇帝。在杜家的族谱上,远祖杜周,赫然在焉。杜周出名,因为他是西汉皇帝刘彻时期的一个酷吏。本来在南阳太守府上当差,一个办事员,巴结上司有效,升为廷尉史、朝廷监察官。杜周当官,特色明显,办事专看上司的意思。上司中意的人,他就

  • 天子威严扫地的一战:天子与郑庄公战于繻葛,开启春秋混战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周桓王当上天子之后,看着郑庄公一天天的比自己强大,还无视自己的权威,以及郑庄公对自己爷爷的无礼(郑周交质),对郑庄公是越来越不满意。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五年),周桓王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以分郑庄公之权。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免去郑庄公左卿士职务,郑庄公遂拒绝朝觐周桓王。[var1

  • 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弟弟 为什么之后还要霸占弟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出自隋朝皇室一系,也算是大隋皇室的宗女。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荥阳郑氏,更是出身高贵。相比之下,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以当时观念,家世比起两个兄弟的媳妇就差不少。李世民后来的后妃中有些家世不错的,但和原配妻子还是有差别。观王杨雄按辈分算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