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中只有他敢称王,他三年不飞,最终却一飞冲天

春秋五霸中只有他敢称王,他三年不飞,最终却一飞冲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23 8:26:40

春秋这位霸主三年不飞,却一飞冲天,还引出一成语。

春秋时期,众多的国家开始互相征战,当时周朝的礼乐可以说业已被野心勃勃的诸侯们亲手崩坏。甚至还有诸侯去问周室九鼎的轻重,要知道在当时鼎是一个国家权利的象征,后来有个词语‘问鼎中原”就是象征着权力的更替争夺。

既然周王室软弱无能,那么他手下分封的诸侯们自然不甘心只守好自己的国土,都想要统治其他的国家,让其他国家臣服自己,但在春秋时期,各个国家间虽然也有征战,但是在当时各国还不敢做得太过分,也无法大面积挣扎,因为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而且国家总共有近百个,也无法短时间内统一全国。于是当时便采用了另外一种新颖的政治方式,那就是会盟让所有的诸侯来参加自己的会盟自己当盟主,然后自己就可以称霸了。这种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政治上交锋并称霸的手段,当然了,你会萌还需要你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否则其他的诸侯不但不会参加你的会,盟反而还会耻笑你,甚至攻打你。

[var1]

仅仅在春秋时期便诞生了著名的春秋五霸。而今天主要大家介绍的便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王”。这时候,懂点历史的大家可能会奇怪了,王这个称呼不是战国后期才被各个诸侯所起的吗,在之前不是按公侯伯子男分封的爵位来进行,那么是哪个诸侯这么大胆,竟然在春秋时期敢自称为王呢?没错,这个国家就是楚国,楚国在当时被中原的各个诸侯王看为是蛮夷的国度。但是楚国的军事实力,非的强大,而且统一了其他的蛮族部落,因此实力也是比较强大的。

但是到了楚庄王的时候,楚庄王却不理朝政,一直沉迷于后宫的声色歌舞之中,甚至自己的附属国被人打到求和他也不管,而且还扬言谁敢劝解自己就杀了他。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年,然后有一位大臣在皇宫外大哭,楚庄王见他年老,连忙请进宫内为他为什么大哭,这位大臣说他是在哭自己和楚国,自己要死了,楚国也要灭亡了。大王你虽然是一位高贵的凤凰,但是三年既不飞也不鸣,难免让人感到失望,楚庄王听后大为感动,于是把演练歌舞的人都给赶走,然后对照位大臣说,我虽然三年也不飞,但是一飞就要飞到最高的天上,我三年也不鸣,但是一鸣都要让世间的人都震惊,后来楚庄王果然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var1]

关于楚庄王,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是这样的:

一次在庆宫宴上,楚庄王的妃嫔出来跳舞给大家助兴,大家觥筹交错,很是欢乐,庆宴一直延续到了晚上。这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喝的微微发醉,有的甚至已经喝高了。就在这时,窗户外面一阵凉风袭来,屋内的盏灯被风刮灭了,宫殿顿时一片漆黑,此时有位将领却趁机偷偷摸了其中一位跳舞妃嫔的手。妃嫔在转身之际,顺势拉下该将领的缨带向楚庄王告状,楚庄王却不以为意,便让所有人将帽子上的缨带扯下,同时又安慰了这位妃嫔。

后来晋楚大战中有位将领表现得异常勇猛,此役胜利之后,楚庄王召见了这位将领,并与他寒暄,一聊之后才知道此人就是哪位断缨之人。

[var1]

楚庄在位的时候,楚国的实力很是强大,可以问鼎中原,此时显然霸业已成。可是后期快到他离世的时候,他经常会在上朝的时候咨询众位大臣,如看待国家以后的前途和军事部署。可大臣们个个都无言以对,又或许有的臣子不想表达,楚庄王便向大家论述自己的想法,可每次论述完之后楚庄王就摇头叹气,一旁的近臣甚是不解,就凑上前去询问大王、说:“大王何愁之有?国家大事尽在我王掌控之中,为何我王还常常摇首叹息?”,楚庄叹了口气便回答道:“哎!老夫尚在,军国大事俱可解决。他日,老夫若去,诸臣无计,更无士辅佐弱子,吾国必衰也!”

一语成谶,后来果如楚庄王所言,未等他尸骨臻寒,王储大争便激烈地展开了,楚庄王一辈子的苦心经营和呕心沥血,简直是毁于一旦,这位大名鼎鼎的五霸之一,果如他所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国在他的治理下,确实是非常强大,他着实做到了一鸣惊人,并留名于世,但他的落幕却是人亡政息,这次第,不免使人怅然若失唏嘘不已……

更多文章

  • 嬴政如何是除掉身边权臣的?杀人诛心,一封书信让吕不韦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听上去是比较轻的,更多的人呢?则是处于了迁刑,迁就是发配的意思,据记载,共有4000多家被夺爵发配到了蜀地的房陵。最让他为难的就是当今太后了,毕竟有着血缘关系,让他左右为难摇摆不定。不知如何是好。,嬴政心中也是很难以饶恕她的母亲的。[var1]经过了思想深处不断的挣扎之后,最后决定把太

  • 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国长平在哪,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败了有多惨,苏联对赵国长平的评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力大损、精锐尽失的赵国,却能在与长平之战相距仅仅一年之的邯郸之战(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中顽强抵挡秦军的持续攻击,结果不但保住了摇摇欲坠的赵国国运,而且更是转守为攻一举扭转战场态势,这不得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var1]秦国在邯郸之战上的失败,主要起自于决策层内部对赵方

  • 秦国主将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降军,廉颇为什么被赵国临阵换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名将白起详细资料,秦国四大将军白起,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军呢

    [var1]秦国为了能打赢这场战争,不仅武将军事上精心谋划,同时又有文官在侧面辅助,最后秦国使用反间计,离间廉颇和赵国朝廷的关系,最终导致赵国临阵换将,用赵括代替廉颇。[var1]赵括虽然熟读兵法、兵法理论造诣很高,但是主要的却缺乏临阵经验,最终导致赵国战事失利,几十万赵军投降秦军,之后几十万赵军又

  • 千牛卫在唐朝是几品官?让李元芳天天挂在嘴边炫耀,而且让人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千牛卫被杀李元芳报仇,皇帝封李元芳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为什么是检校千牛卫

    要说起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那咱们得先把历史从元芳生活的唐朝往前推大几十年,来到北魏时期。这一时期有一个官职叫作“千牛备身”,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卫皇帝的安全,相当于贴身护卫。而这个“千牛”的意思指的是千牛刀。《庄子》中有记载庖丁解牛的典故,其中庖丁因为长期杀牛,所以技艺精湛,已经可以达到杀死数千头牛,

  • 《唐朝诡事录》:制作精良,网民网点赞表扬,我为何不看好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诡事录播出时间,唐朝诡事录 樱桃死了么,唐朝诡事录在线免费观看全集高清

    在看《唐朝诡事录》这部剧之前,我从没想过遥远的唐朝,神秘更多于繁华。那些神秘故事,有的来自民间杜撰,有的则来自于官场布局。图一 剧照 飞天 (镇楼!)神探苏无名置身棋局之中,却能以棋子之身窥探出下棋之人的心意。但即便他再有神通,也无法逃脱出“权利”的禁锢。本事再大,也只是权利的利爪苏无名曾在一天之内

  • 秦国如何从弱到强,逐步一统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一统天下有多厉害,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白起死后多久秦国一统天下

    [var1]361年秦献公死后,秦孝公继承了王位。他招贤纳士慕求有德有才之人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商鞅看了秦孝公的诏榜来应纳言之仕。那么商鞅是怎么给秦孝公出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他是怎么规划的?商鞅第一次见了秦孝公,为他游说帝道如何做皇帝,秦孝公并不在意。过了五日后,商鞅再次去朝见秦孝公,又用王道来游说。秦

  • 《唐朝诡事录》中“元芳”扮演的裴侍郎是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诡事录裴侍郎照片,唐朝诡事录元芳演的谁,唐朝诡事录裴坚是元芳吗

    裴侍郎了解吏部首先从唐朝的三省六部官制说起,三省六部制是唐朝重要的中央职官制度。包括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主管草拟圣旨诏令,长官为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主管圣旨诏令的实施,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主管审核批复,有权驳回,长官为侍中

  • 秦国统一六国的秘密,竟有一个真实可怕的预言,司马迁曾四次提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顺序图,秦国为什么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时期的封建帝国,这个封建国家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为大一统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苛政暴行残害百姓的行径。秦国是如何在多国混战中胜利并完成大一统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四次提到一个预言。[var1]众所周知,秦国本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当时社会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局面,各国纷争不断。

  • 接替琅琊王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东晋士族为什么是颍川庾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庾氏家族与东晋政治,东晋王谢桓庾四大家族怎么没落的,张正芬怎么嫁入庾家的

    根据史书记载,颍川庾氏是在三国西晋时期成为士族门阀。到了西晋与东晋之交,庾亮成为颍川庾氏的宗主。庾亮此人姿容俊美,非常善于魏晋士人最崇尚的“清谈”和玄学,很多士族以此将庾亮吹捧为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征辟庾亮为西曹掾。于是庾亮成为参加东晋建立的主要士族代表之一,与王导资历相

  • 任见:李白与杜甫的“洛阳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01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比皇上李亨小一岁。他出生的那年,李亨他爹李隆基当上了皇帝。在杜家的族谱上,远祖杜周,赫然在焉。杜周出名,因为他是西汉皇帝刘彻时期的一个酷吏。本来在南阳太守府上当差,一个办事员,巴结上司有效,升为廷尉史、朝廷监察官。杜周当官,特色明显,办事专看上司的意思。上司中意的人,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