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雎能取代魏冉,并不是靠“远交近攻”,对秦国真正的贡献有三点

范雎能取代魏冉,并不是靠“远交近攻”,对秦国真正的贡献有三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06 更新时间:2024/1/23 2:47:25

【七雄归一系列17】呈上

不同于占据了秦昭王人生大部分时光的魏冉,范雎出道的时候,已经是秦昭王的中后期。

和印象中不同的是,范雎并不是一到秦国就取代了魏冉。

公元前271年,范雎来到秦国,受到秦昭王的赏识,被拜为客卿。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魏冉等“四贵”,范雎担任大秦相邦。

这中间,有着五年的间隔。

范雎对于秦国真正的贡献,其实主要有三点:

一、范雎帮助秦昭王清除了楚系力量

1、秦昭王需要掌控大局

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魏冉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时时处处从秦国的角度考虑问题,与秦昭王的相处也算愉快。

但是时间一长,人的心思难免会发生变化。

如果秦昭王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也就罢了,在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羽翼之下,可以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朴实无华的生活。

可秦昭王偏偏也是一位沉着稳重、果断刚毅的有为之君,这种性格的人难道会不希望自己说了算吗?

他环顾四周,宣太后、穰候、华阳君,楚系的力量确实有些过大了,大到已经影响秦昭王施展拳脚了。

而且魏冉在获得封地陶邑之后,其私心也有所膨胀,希望自己的封地能够更大一些。外在的表现就是秦国会越过魏、韩,去攻击齐国。

这就让秦昭王很不满。

所以,亲爱的舅舅啊,你可爱的外甥已经长大成人,该是你安享晚年的时候啦~

[var1]

秦昭王:舅舅,吃我一斧!

而这个时间点来到秦国的范雎,正好成为了秦昭王的工具人。

2、范雎是送上门的工具人

范雎初次见到秦昭王,只是重点阐述了“远交近攻”的重要性,并没有过多谈到宣太后和魏冉的事情。等过了几年,范雎获得秦昭王的信任和器重之后,才正式上书建议驱逐“四贵”。

这是很正常的,落魄的范雎初来乍到,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得到领导的重视,然后才能慢慢取代魏冉。

如果上来就开【群体嘲讽】,让秦昭王把魏冉等“四贵”炒鱿鱼。那么以宣太后+魏冉的能量,范雎一定会走得十分安详,秦昭王都保不住他。

所以,与其说是范雎的到来取代了穰候魏冉,还不如说是秦昭王借范雎之手,削弱了盘踞秦国朝堂数十年的楚系力量。

顺带提一句,秦昭王就不怕范雎将来成为第二个魏冉吗?

还真不怕。

因为范雎是魏国人,《史记》中对于他的人物介绍并不详细: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范雎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好。不过根据我们这个系列总结出来的规律,在战国时期能够识文断字,能游说诸侯,能有才华获得秦昭王的赏识,能够拥有完整的姓名。

能做到这几点的,不太可能是个草根。没点家底,能周游世界去游说诸侯吗?

所以范雎的出身,更大的可能性是落魄贵族。

那为什么魏国的落魄贵族那么多?

恐怕还是和当年“三家分晋”的重新洗牌有关,别忘了,晋国“六卿”之中有一家可是范氏哦~

这样的范雎是多么适合秦昭王啊!

有才华,又没有雄厚的出身背景,太适合成为铲除魏冉等楚系力量的那把刀了。

[var1]

范雎:我就是个打工人

二、范雎让秦国的进攻方向锁定在赵国

1、范雎入秦后的战略变化

本系列上一篇《

秦国的“幕后玩家”魏冉,用因势利导的一击,打垮了强盛的齐国

》说过,“远交近攻”并不是范雎的首创,魏冉早就采用了这样的战略。

但范雎入秦,依然让秦国的战略主攻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魏冉时代,秦国频频出击,斩获颇丰。可要论扩张最为明显的方向,还要属南线。

公元前280年,秦国得上庸;

公元前279-278年,鄢郢之战,秦国设南郡;

公元前277年,秦国设黔中郡;

公元前273年,秦国设南阳郡;

无论是对楚国,还是对魏国,秦国都取得大胜,扩展了广阔的领土。可在中线和北线,秦国的战果就没有这么丰硕。

范雎版的“远交近攻”,实质上是将秦国的战略重心从南线拉回来,将全部火力锁定在北方强国赵国的身上。

公元前270年,秦赵阏与之战;

公元前266年,赵国廉颇与秦军战于邢丘;

公元前265年,秦伐赵,取三城;

公元前263年,秦国绝太行道;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可以明显看出,范雎主政之后,秦国开始盯着赵国一直怼。

那么这样的战略对不对呢?

答案是,完全正确。

因为战国后期的赵国,一路逆袭,已经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这个时候不将赵国打压下去,可就来不及了。

[var1]

赵国是秦国后期的心头大患

2、赵武灵王的威胁超乎想象

传统印象中,赵国的崛起是由于【北地苍狼】赵武灵王主导的“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的战斗力急速飙升,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掰腕子的强国。

不过事实上,真实的原因却不仅仅是“胡服骑射”,我们放在长平之战细说,这里只讨论范雎的战略是否合理。

从正常的逻辑来说,在战国这种“大争之世”,各国之间处于纯粹的竞争关系,强者生,弱者亡,没有第三种可能。

所以排名第一的秦国对于排名第二的赵国,必然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这是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情。

更何况赵武灵王做了一件脑洞大开、却又极其大胆的战略构想: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草原上开拓了一大片新的疆域,史书记载“拓地千里”。

光说可能没有概念,来看一下这张图:

[var1]

赵武灵王“河套压关中”的宏伟战略

是不是有点奇怪?赵武灵王拓展的这一片土地,是不是如同一个“盖子”,盖在了秦国的正北方?

这片地方,在战国的时候还属于未开垦的新地图。而等数十年后的西汉,这里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河套。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之地!

赵武灵王准备通过这里进攻秦国!

秦国的关中平原之所以易守难攻,就是因为四周几乎是完整的地理防御,而关中北边的屏障,就是那一片苍茫豪迈的黄土高原。

在此之前,除了偏西北方向的义渠,并不存在有足够分量的势力,能够从北面给秦国带来威胁。

赵武灵王的战略就是占据黄土高原以北的河套之地,以河套为基地,向北修筑长城抵御草原,向南越过黄土高原,从北面进攻关中平原。

黄土高原虽然行军困难,但毕竟不是秦岭那样的天险。

这个计划极其大胆,开未有之先河,寻找到了一条与以往函谷关、武关、西渡黄河等三条线都不一样的新路。

可惜的是,计划的操盘手赵武灵王因为“沙丘之变”而壮志未酬,没能看到那一天。

由于没有被真正实施过,所以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战略是否真的可行,但有两个佐证可以参考:

一是秦国后来占据河套之地,秦始皇将其命名为“新秦中”,不惜代价修建秦直道与关中相连,将河套作为秦国的第二个基本盘来看待。

二是西汉初期河套之地丢失,匈奴曾经从河套南下,火烧甘泉宫,让汉文帝、汉景帝倍感屈辱。

[var1]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所以你看,哪怕秦国大人有大量,不和赵国计较。可人家赵国还盘算着掀了你秦国的椅子,自己当老大过把瘾呢。

你说秦国不盯着赵国怼,能行吗?

三、范雎修筑了秦岭褒斜道的栈道

没错,就是那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栈道。

这似乎是一个普通的基建工程,也值得特意拿出来说吗?当然值得!

在前文《

司马错拿下巴蜀,竟激活了一个胜利公式,让秦、汉、唐都受益无穷

》中我们说过,司马错拿下巴蜀,建立了“关中+巴蜀”的无解二元一次方程,可这个无敌的公式并没有立即生效。

经过多年的治理,秦国将巴蜀消化完成,巴蜀的资源已经可以反哺关中。为了增强关中通往巴蜀的交通效率,范雎下令修筑褒斜道栈道。

原来的褒斜道是一条谷道,行走起来并不容易。而全长249公里的栈道修成,无疑就是一条战国版的高速公路,从此天堑变坦途。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

[var1]

有了栈道是不是好走多了?

栈道建成之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史记·货殖列传》: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

褒斜道从此成为秦岭的交通主干道,关中和巴蜀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迅速频繁起来。

所以当后来刘邦烧毁栈道的时候,关东诸侯都不再将刘邦视为威胁。因为没了栈道,刘邦纵然雄心仍在,他也没有路可走了。

足见这一条褒斜栈道,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战略重要性。

以上这三点,就是范雎在秦国时期的主要贡献。

结语

小步认为,范雎对秦国的贡献远远比不上商鞅张仪,也比不上魏冉和白起。他和秦昭王的关系,不是相互托付的黄金CP,只是一位打工人而已。

虚假的黄金CP:秦昭王+范雎

真正的黄金CP:秦昭王+魏冉+白起

到这里为止,我们讲了那么多秦昭王和魏冉的故事,而“黄金三角”中的最后一位却迟迟没有登场。

不要着急,因为下面连续几篇都是这位爷的高光名场面。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17,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觉得不错,那么点赞、转发一下吧~

更多文章

  • 60万对决45万,白起展现真正的实力,长平之战另类的“以少胜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长平之战深度解析,长平之战怎么打赢白起,长平之战白起现状

    【七雄归一系列23】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上一篇说到赵国在战略的劣势下,无奈用赵括替下廉颇,开始主动进攻。这一篇我们终于迎来了长平的终局之战。一、赵军进攻,白起出手1、奠定胜局的两支奇兵虽然史书上没有明写,但是从常理分析,既然要转守为攻,那增强赵军的实力是必须的。所以这次赵括新官上任,大概率是带

  • 战国时期的函谷关,三处险要组成一套防御体系,成为秦国的东大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函谷关图解,函谷关是秦国修的吗,秦国十五年不出函谷关

    一、张仪真正的对手是谁?在我们的印象中,张仪和苏秦就是一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两人都是在鬼谷子那儿拿的文凭,踏入社会之后又相互关照、相互欣赏。其中“苏秦智激张仪入秦”的故事,千百年来被无数人点赞。这样的故事非常符合小说的情节:同出一门的师兄弟各成一脉,以天下为棋盘,下出了一盘千古棋局。更重要的是,这些

  • 为什么说“荆轲刺秦”注定是无用功?秦皇扫六合,七雄终归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荆轲刺秦历史真实情况,历史上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了没有,荆轲刺秦为什么没有成功

    【七雄归一系列31】呈上,欢迎关注我主页的系列合集篇尾小作文值得一看~一、“荆轲刺秦”终究是无用功1、荆轲功败垂成上一篇我们说到,在燕太子丹的催促之下,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荆轲只能匆忙前往秦国。到了咸阳,一顿操作之下,荆轲终于得到面见秦王嬴政的机会。没想到到了现场,也许是震惊于咸阳宫的巍峨恢弘,也许是

  • 三千字看懂长平之战!白起为何坑杀四十万赵军,而不抓俘虏为己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大秦帝国白起出征长平

    [var1]很多人都说,白起的屠杀太过残忍,应该被后世批判。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回白起的角度,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几乎是白起唯一的选择!如果白起当时做出了其他的选择,秦国最后都会遭受难以想象的损失。战国时期,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君主的发展之后,秦国已经成了战国七雄当中,最为

  • 如果曹叡能够多活三十年,魏国可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叡简介,曹睿不死魏国有可能统一吗,魏国统一天下

    [var1]这倒不是说,曹叡这个人多么的雄才大略。只不过是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造成了这种局面。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只要曹叡不死,曹家统一天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曹叡的人生经历,应该算是比较复杂的。要想解释清楚,还得从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官渡之战说起。公元200年,随着一场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奠定了

  • 前316年的一场辩论,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张仪,却说不过一位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仪最辉煌的九分钟,张仪的辩论之术,历史人物张仪有三寸不烂之舌

    随着秦孝公的故去,新的王者秦惠文王闪亮登场,他和战国第一嘴炮---张仪组成新一代黄金CP。作为大名鼎鼎的“合纵连横”主角之一的张仪,在战国史上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不过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并不是他,对于张仪的介绍留到下一篇再说。今天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一张全新的地图----巴蜀。一、一场影响深远的辩论1、秦

  • 张仪靠一张嘴忽悠楚国,表面占了便宜,却让秦国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仪对秦国的贡献,大秦帝国张仪精彩片段,喻恩泰张仪

    《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在李斯这一段对于张仪的描述中,清晰地将张仪对于秦国的贡献一一列举。这段话的精髓,不在于后面罗列的一项项功劳,而是开头的四个字----张仪之计。什

  • 古代“特种兵”之齐技击:单兵作战能力最强,战国最早雇佣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特种兵排行榜,大汉时期最强的特种兵,先秦时期特种兵

    这四大军力分别是来自齐国的技击之士、来自魏国的武卒、来自赵国的边骑与来自秦国的锐士,这些军队虽涌现于不同时期,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都为自己的国家争得了一席之地,且巅峰时期横扫一切,无人能及![var1]而在这些特种部队中,齐技击由来最早。齐技击,顾名思义,战国时来自于齐国的精锐步兵,这些士兵在成为技

  • 风流太后:豢养男宠勾搭丞相吕不韦,还为假太监嫪毐生下2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嫪毐和赵后情史,吕不韦传奇嫪毐被处死,嫪毐吕不韦是什么关系

    赵姬身为皇太后,却与丞相私相授受,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私情,使得秦始皇虽然一统天下成就了丰功霸业,却时常被后人诟病其并不是秦王所出。[var1]除此之外,赵姬在登上太后宝座以后,还不甘寂寞地圈养了男宠。其中,最得她欢心,也最臭名昭著的,非嫪毐莫属!相传嫪毐之所以能得太后宠爱,离不开他的“特长”。若要问

  • 湖北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六辆豪华座驾,墓主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湖北省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队就意外挖掘出这座古墓,据测量该墓葬总长大约有三公里。当清理这座大墓时,专家发现了一个盗洞,由于这盗洞打法很专业呈蛇形,总长达15米。在这种情况下,墓葬中许多珍贵的陪葬品都会被偷窃,也很可能标志着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也会消失。[var1]但随着考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