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安禄山当初没有造反 最后其他节度使会不会动手

如果安禄山当初没有造反 最后其他节度使会不会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6 更新时间:2023/12/17 17:56:04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安禄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历史上安禄山之乱影响深远,如果没有他造反,其他节度使会吗?

历史上唐代如果没有安禄山的反叛也会有其他人的反叛,因为节度使这个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唐代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是非集中的,手中握有兵权、财权、行政权,这是非常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就是权力太集中了,而朝廷想要对其进行干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他们手误重兵并不害怕朝廷的大军,唐代的的节度使基本都带边境地区,他们驻守边境手握重兵且长期和边境的少数民族大军以及部落作战,因而这些人的大军是久经沙场非常有战斗经验的一支强军。而朝廷所控制的大军大多的都是禁卫军,他们长期处在内地,虽然也训练装备也精良,但是和经常处于战争中的边境节度使的大军相比还是差了太多。因而历史上曾经几次朝廷镇压地方节度使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唐代节度使的情况

所谓的节度使,是从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之所以称之为节度使,是因为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它起源于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代时改称总管,唐初称都督。

唐代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大多被朝廷罢免,只有在边境等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还有保存,以统州、县、守卫防御。在唐代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唐代真正开始由短期长期转变的时候,最早是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根据古书资料《新唐书·百官志四》载: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

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在主要的边疆地区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这十个之中的范阳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并且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节度使制度都对唐代朝政的恶劣影响

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对于当时的朝廷集权来说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些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大多拥有巨大的权力,是真正控制地方的强人,但对于朝廷的命令大多是听调不听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资本,并不害怕朝廷的大军。这样就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另外这些边境的节度使对于其他人来说也开了不好的头,因为其他人看到这些节度使即使半割据朝廷对其也没有任办法,他们也自然有样学样,这使得唐代边境地区的是个节度使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对于朝廷的命令都是做表面功夫。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是绝对不会听的。

最后唐代后期的节度使造成了朝廷控制力日趋下降,君臣关系逐渐紧张,皇帝对的地方的将领不再信任,而地方的节度使对朝廷也是阳奉阴违,朝廷的影响已经在地方几乎没有存在感了,这种情况也为后来节度使的叛乱灭唐起到了恶劣的开头。

综上所述,在唐代即使没有安禄山的造反,地方的节度使也会有其他人这么干,因为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使得他们的野心和欲望膨胀,不利于朝廷的集权统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发明的“春凳”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发明的“春凳”是干什么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虽然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如今的很多发明都是传承古人的,我们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领先于世界,古人的四大发明也是许多科技的前身,古人善于总结生活经验,于是为了生活便利发明了许多神奇的物件。虽然古

  •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是什么意思?是何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春秋,历史解密

    千里马值得赞美的不是他的力量,而是赞美他的品德。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象中,“马”是国人崇拜的精神图腾。从王侯将相到民间百姓,有周穆王驾八骏之驹“日行三万里”,“东游沧海、西驰昆仑”的传说,也有汉武帝驾乘十骥征战西域的典故,关云长的赤兔马,唐太宗的昭陵

  • 寿臧和硕公主为何被道光帝冷落了15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寿臧和硕公主为何被道光帝冷落了15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历史上,因母亲失宠而被皇帝冷落的皇子,最有名的是乾隆继后的儿子永璂,无独有偶,道光朝有一位因母亲失宠而被冷落的公主,她就是寿臧和硕公主。01寿臧和硕公主在道光众多女儿中,排行第五,称五公主,母亲是祥妃钮祜禄氏。祥妃是道光二年

  • 秦始皇为何要多次出巡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秦始皇曾有过五次出巡。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出巡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私欲,也有人说秦始皇出巡是为了向六国遗民显示武力,以威慑意图叛乱者。其实,如果对比秦始皇的五次出巡路线便不难看出:秦始皇五次出巡即有游玩享乐的

  • 汉武帝从信奉黄老之学到推崇儒学,中间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从信奉黄老之学到推崇儒学,中间经历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被无数人点赞的“雄主”,他的名气之所以比高祖刘邦还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位时,不光打赢了欺负中原多年的匈奴,还“凿通”了西域和中原的丝绸之路,此外他在位时还奠定了中原王朝“独尊儒术”的千

  • 金国古墓中为什么会发现宋朝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金国古墓中为什么会发现宋朝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哈尔滨曾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打开木棺,面面金光闪闪,定眼一看,金光竟然是死者身上的衣裳发出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都跑来围观,猜测是不是挖到古墓了。一位颇有见识的老人表示,这很有可能是金代的东西。老人之所以推测是金代的东西,是因为城

  • 曹真的实力怎么样?为何能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许多的能人志士,可谓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说起英雄,往往最多的还是想起三国时期的那些名臣将相,这个时期似乎是人才辈出的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无论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是天下无双的关羽,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这些都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有些

  • 三国里有哪些人物的死与诸葛亮有关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里非常强的军师,但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小毛病,那就是骄傲自负。诸葛亮曾因自己心里的一些心思害死了四位大才,甚至其中一位若是不死,三国的历史都能被改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彭羕第一位便是彭羕,彭羕是蜀地名士,后来受到法正和庞统的引荐,同时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彭羕唯

  • 历史典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冯异,汉朝,历史解密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在某一处先有过失,但却在另外一处却有所得到。直白点的意思就是:虽然一开始这地方失败了、做错了,但后来却在另外一个地方成功。就好比做生意,虽然卖鞋子亏钱了,但

  • 为什么明朝中期可以随意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明朝中期可以随意封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而在宋代,赵匡胤的开国之君,就是想要打压武将,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目的就是要与武将们一起治理国家,这就限制了武将的发展。明代朱元璋在建国以后,推行了“重文轻武”的政制。但出乎后人意料的是,尽管两个王朝的政治方针相同,但在军队上的差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