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以法家治国而变强,汉朝开国用道家,汉武帝为何改用儒家呢?

秦朝以法家治国而变强,汉朝开国用道家,汉武帝为何改用儒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70 更新时间:2024/1/20 3:26:46

我们拿三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下他们之间的不同。

第一,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

秦孝公时期,各诸侯国兼并剧烈,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很容易被蚕食,甚至灭国。所以,从魏文侯变法改革开始,各诸侯国纷纷进入了变法的行列。而魏文侯任用的李悝,被称为法家的鼻祖,他的成功让很多士子都看到了法家学派所蕴含的生命力。于是,就有了商鞅的法派、申不害的术派、慎到的势派的诞生,他们被后世称之为法家三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诸子百家中,法家的学说,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建立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实践证明,相比于其他学说,这是最适合于当时战国那个特殊环境的。

但是,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要治理的地域更为广泛,社会结构更为复杂。而且,当时没有了和六国的征战,所以国家的政策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秦朝的政治应该逐步从强权政治过渡到德政。也就是说,不应该单纯地用法家的思想进行治国,应该适当地引入其他家的学说。只不过,秦始皇去世得早,没来得及实现这个转换,而胡亥又只会吃喝玩乐,让赵高把持了朝政。最终才会导致秦朝的覆灭。

第二,汉朝开国为什么要用道家思想呢?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是啥都不管,而是不要事无巨细,啥都想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秦建立后,还未彻底稳定下来,就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反秦战争、楚汉争霸接连上演。使得整个中原大地征战不休,战争的频次和惨状与秦始皇灭六国相比,毫不逊色。整个国家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诸王混战,百姓无法安心耕种。当项羽战败,刘邦统一天下后,整个国家的家底几乎已经耗尽。

这个时候,对于大汉王朝来说,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所以,刘邦他们才会主张用道家的思想来治国。因为道家管的没那么宽,对百姓的束缚比较少。百姓可以安心地进行耕种,发展自己的产业。这就是“与民休息”的政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经过汉初七十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这个汉朝的生产力、经济体量都已经大幅度提高。用经济学的话来讲,就是生产过剩。

国家储存的物资,日常用度,根本就用不完。对于汉武帝来说,他就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施展他的抱负,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所以,他北击匈奴、打通西域、内挫诸侯豪强,使得汉朝的凝聚力达到了建国以来的巅峰。正因如此,他才需要一个学说来彰显他的功绩,巩固他的大一统政治。

这时候,董仲舒将阴阳家的学说融入到儒家体系当中,建立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新儒学。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并制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然,汉武帝并不是只用儒家这一个学派的理论。经过秦朝的实践证明,只用一个学派的理论来治国,容易走向偏激的道路。所以,汉武帝所尊的儒术其实是包含了诸子百家的学说的。他是把诸子百家当中对当时治国有用的内容都吸纳到了新儒学的体系当中。其中,吸纳最多的就是法家学说。

所以,汉武帝的治国政策被称作“外儒内法”。用儒家学说来为大一统正名,规范社会制度;用法家内容来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帝制管理,做制度背后的保障。

而这一套学说的框架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重大的举措,在他之前,大一统的王朝里,还没有那个皇帝用儒家治国。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是有些国家用过,只不过时间很短暂而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秦出身布衣却官至宰相,他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结局却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苏秦早先就能言善辩,想要以此为生,但是他在求学鬼谷子之后,水平并没有太高的进步,游历了几位国君也没有任何的效果,所以他就回家了,然而,等待他的就是所有人的嘲讽。他们都对苏秦说,他们一直以来的习俗就是做生意,而像他这样,想要依靠自己的嘴巴去谋生,是没有可能实现的,连他的家人也都这么认为,

  • 史说三国:三八九 图谋西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晋安东将军王浑派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进攻皖城的田地,击破镇守的吴军,斩首五千级,焚烧储备的粮食一百八十余万斛,践踏了稻田四千多顷,毁坏船只六百余艘。王浑自东面边界列兵,观察东吴的地形和城池,筹划进攻方略。十一月十六日,太医司马程据献上用雉头上的羽毛制成的裘衣,司马炎在殿前把这件羽毛衣焚烧了。十九日

  • 苏秦入秦献策,秦惠文王为什么不重用他?有这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惠公苏秦,苏秦却说魏王采用了什么策略,苏秦在哪游说秦惠王推行连横之策

    秦惠文王继位不久,车裂商鞅之后,一位天下名士要给秦惠文王献策,名士就是苏秦,苏秦是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徒弟,名家的徒弟,按理说才华横溢,后来证明也确实如此,去赵国后,苏秦提出“合纵”的战略思想联合六国以抗秦,让秦国15年没有出函谷关。[var1] 但是如此名士在第一次入秦献策的时候,为什么秦惠文王没有重

  • 沂蒙霞客行 东汉崮之离奇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沂蒙最出名的崮,东汉崮,东汉崮属于哪个村

    在沂水泉庄崮群中,东汉崮属于“壮年汉子”,圆圆的崮头,浑厚朴拙的崮身,长得中规中矩,站在黄草崮(顶)看,尤其周正,与蒙阴的南北岱崮和獐子崮十分相像。东汉崮四面皆悬崖,唯东南一角,坡势较缓,下面自然就踩出了一条上山的道儿,因此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话:“自古东汉崮一条道。”许多崮都有传说,传说大都离奇,东汉

  • 项羽灭秦后为何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没那个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为什么不称帝反而分封诸侯,项羽灭秦国后怎么样了,假如项羽称帝了

    这种观点太过“宏大”,以至于不着边际,脱离史实。项羽不称帝的原因,和战国时期的鲁国不去兼并七国的原因一样,不是不想,而是没那个实力。40万大军的由来鸿门宴时,项羽有40万兵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多数人都没注意过这支军队的来历,以至于误认为它是属于项羽的。在秦末的起义中,自从章邯出山后,起义军就节节

  • 说诸葛亮人生有四大错,其中至少三件是无稽之谈,还有一件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错用关羽守荆州诸葛亮隆中对已经为刘备定下来先拿荆州,再拿益州的战略方针,而刘备入川时留下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镇守荆州,随行带了军师庞统。怎奈庞统却在落凤坡意外身亡,刘备只好紧急召诸葛亮前来支援,而镇守荆州的任务就交到了关羽手上。黑粉认为,诸葛亮明知道关羽为人高傲,镇守荆州容易出现闪失

  • 韩国学者金在吉:中国文化历史不止五千年,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国可考证的历史有多少年,韩国历史学者金在吉,韩国的历史文化简介

    [var1]随着中国文化的日渐输出,文化的桥梁,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被构筑。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惯犯,想要从悠长的华夏历史文明中窃取成果,不劳而获。就如金缨在话中提到的那样,看遍山川美景,从而丰富阅历致使眼界宽广,那么同时也应该增长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为人作风。韩国学者金在吉,曾经面对质疑就表示,中国的

  • 刘邦临死前,下令斩杀救命恩人樊哙,那樊哙的结局与韩信相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每个皇帝都担心皇位被夺,大权旁落,刘邦也不例外,因此建国后对朝中握有实权的大臣倍加防范,一旦有人上奏,称谁有谋反之心,那不管事情真假,为了以防万一,都是先下手为强,韩信就是这样死于长乐宫中,可以说是狡兔死,走狗烹,落得一个鸟尽弓藏的悲惨结局,那刘邦临死前,曾下令斩杀救命恩人樊哙,樊哙的结局

  • 魏蜀吴三国争霸时期,还有第四国存在,被忽略的第四国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熟悉,所以容易忽略,就像黑板上的粉笔字会致使人忽略黑板的底色,三国的精彩也使得不少人忽略了另外一个小小的国家,这个国家在三国中戏份极少。[var1]和曹操建立的曹魏,孙权建立的东吴,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相比,这个国家存在感极差,犹如一个打酱油的配角。这个国家就是位于东北一带的辽东,辽东国存在时间极

  • 三国趣事:曹操爱寡妇,曹丕爱人妻,曹叡爱贱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曹丕曹叡,三国中曹丕最爱的女人,三国曹丕经典片段

    曹操一代奸雄,为人处事,往往出人意外,无所顾忌,不在乎世俗眼光。他的夫人卞氏,出身倡家,是一名歌舞伎,以卖艺为生,却被曹操看中,成为曹操的小妾,为曹操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等四个儿子,后来被扶正,成为曹操的正妻,王后。曹操还曾经与关羽抢女人。曹操曾和刘备一起攻打吕布,吕布被围时,关羽多次向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