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曾助雍正登基,却被雍正无情赐死,不是兔死狗烹而因一个字

年羹尧曾助雍正登基,却被雍正无情赐死,不是兔死狗烹而因一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42 更新时间:2024/1/16 6:31:04

雍正对年羹的恩宠

在平定青海之乱后,年羹尧凭借军功名声大震,闻名朝野。雍正对他更是极力宠信,宠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雍正无论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务,都要亲自征求年羹尧的建议,然后才能决断。

如果年羹尧有个病痛风寒,雍正则体贴入微,送物送药,频频致信问询,关怀程度不亚于对太后的关怀。甚至有一年,南方荔技刚刚熟透,为了能让远在西北边陲的年羹尧尝个鲜,雍正命驿栈八百里加急昼夜兼程,在6天以内将荔技送至西安,雍正对年羹尧的这一疯狂举动,不逊于当初唐明皇为杨玉环送荔技。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还曾亲自为年羹尧写了一道公文:“不仅朕心倚眷奖励,朕世世子孙后代及天地臣民当共倾情感悦。若稍有无情无义,便非朕之子孙后代也;稍有猜忌,便非我朝臣民也。”这种对年羹尧的赤诚宠信,在历朝历代也找不到第二个,就算是为大清立过汗马功劳的多尔衮也未享有过如此殊荣。无论雍正是真心宠信年羹尧,还是虚情假意笼络人心,但是只一段话能够出自于一代帝王之口,实在匪夷所思。

年羹尧和雍正交恶的诱因

殊不知,就这样一位志得意满、权倾朝野,功勋卓著的大元帅,却在没多久后被雍正革职罢爵,沦落成阶下之囚,还被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牢中。

想来十分好笑,令年羹尧身败名裂的竟然是一张很不起眼的贺表。雍正三年,京城天空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瑞祥天象,臣子竞相上表雍正庆贺,年羹尧也上了一道贺表赞许雍正夙兴夜寐,奋发图强,振兴国运,功震天下。

殊不知雍正看后龙颜大怒,因为年羹尧的贺表和其他人的相比,明显缺少诚意,笔迹潦草浮夸,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看后暴怒如雷,借题发挥,说年羹尧原本是一个谦虚细心的人,此次是有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于朕。并觉得它是他“恃功慢上,对皇帝大不敬”,因此对他在青海立的军功抹去。

接着,年羹尧厄运连连,先被罢免川陕总督之职,被迫交出抚远大将军印,改任杭州市大将。然后,又被削掉官衔,夺走官爵,押入京都,赐牢中自裁。家族父兄全部受到牵连,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所有家财全被抄家没收。

雍正为何非要置年羹尧于死地

实际上,早就在贺表事件以前,年羹尧就给自己埋下了灭亡的祸患。平定青海之乱后,年羹尧恃功傲慢,加上雍正皇上的宠爱,他越来越自高自大,飞扬跋扈,趾高气扬,不把朝中的大小官员当回事。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进京陛见,在赴京的途中,他命人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高官通通跪地迎接,年羹尧欣然地骑马经过,连正眼都没有瞧一下跪着的人。亲王重臣下马向他问安,他也仅仅傲慢地点了点头。

不但是这一次,年羹尧傲慢骄纵由来已久。听说年羹尧平时赠给下属物品时,要令其跪在面前叩头谢恩,这俨然是土皇帝的做法,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平日年羹尧发送给总督大将的公文,本属同级别的交往传送,年羹尧却擅称“令谕”,把平级高官视作属下。乃至蒙古王见他,还要向其行叩首之礼。雍正的御前侍卫来传达圣旨,理当被年羹尧优待,但年羹尧却把他们留到身边当作佣人,呼之则来,呵之则去。

依照清代的典制,凡上谕抵达的地区,地区大员无论官职大小,务必跪地迎诏,行三跪九叩之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2次传到西宁,年羹尧竟然站着听宣,爱答不理,态度十分傲慢。年羹尧在雍正眼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没有人臣礼",对此,雍正心里早对年羹尧起了杀心。年羹尧的专横跋扈、高傲自大,最后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以致于宠信他的雍正皇上开始对他恨之入骨,最后决定将他置之死地,永除后患。

年羹尧被押送返京后,往日受到他藐视和不敬的人竞相举报揭发年羹尧罪行,给年羹尧列举了92条大罪,并恳求马上明正典刑。这时候的年羹尧已成墙倒众人推,朝中竟沒有一个人站出去为他說話。雍正念及年羹尧曾有功于江山社稷,因此格外开恩,赐他牢中自裁。

以前叱诧风云位极人臣的年羹尧,由于一个“满”字,落个众叛亲离、妻离子散的悲哀结局,这禁不住令人想到一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人世间天地万物皆有一个度,逆天道而行,总会自焚而死。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迫不得已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片段

    唐朝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唐朝在当时,可谓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唐朝的文明和科学水平非常之高,唐朝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而且唐朝时期,人民比较幸福,百姓基本上可以说是安居乐业。同时唐朝又是个比较开放的国度,人们可以自由接触。据说在贞观年代,长安满大街老外很多,来自西域、欧洲等边远国家的人物都络绎不

  •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真是是为了陈圆圆还是另有原因,学者:他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三桂和陈圆圆简介,吴三桂与陈圆圆免费完整版,天台山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出身将门,善于骑射。崇祯帝即位,考中武举。凭借门荫,授都督指挥使。屡立战功,累迁宁远团练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归降大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受封平西王,跟随清军入关。明末清初的吴三桂毋庸置疑是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谈起他,大家自然就把他与“冲冠一怒为红颜”联系在一起。英雄人物加

  • 武则天出了上联,满朝文武百官没人能对出下联,看到上联我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武则天要抽多少次才能抽到

    对联在明清时期发展的最好,但在明清之前也有很多的文人志士喜欢对对联。对联有时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可能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作出一对好的对联,这和当时做对联那个人突然出现灵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有学问的人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比普通人对联对的好。既然说到对联,就不得不说一下学问平平的武则天了,武则天曾经

  • 专家挖到大清古墓,开棺看到一幕,专家:李莲英死因找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莲英和慈禧第一次见面,李莲英纪录片全集视频,李莲英墓地全景图片

    时光的积累,促使酒芳香四溢,也促使历史芬芳醇正。時间的江河在不断地流,历史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一起拨开历史迷雾,返回那腥风血雨,战鼓雷鸣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李莲英是慈禧身旁最受宠的红人,作为太监,乃至还获得了慈禧太后赐予的二品顶戴,依据大清国祖训,宫里宦官的官职是不可以超出四品的,从而能够看得出李莲英

  • 李世民女儿墓被发现,专家看到棺材时,怒道:简直兽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祖籍是江西哪里人,秦琼死时李世民的反应,李世民女儿列表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就一直讲究“以死为大”,往往大家对待死人还是比较尊重的,古代还讲究厚葬,虽然我国严令禁止盗墓,但有些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选择盗墓,好实现一夜暴富的想法,但是这些盗墓贼也只会带走墓中的一些金银珠宝,不会触碰尸体,毕竟死者为大。但是盗墓贼只想带走金银珠宝,根本不会在乎这些文物

  • 解密大清皇位继承制,康熙非长子也非皇后所生,为何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为了保障皇权血统的纯正,皇位继承原则多为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原则起源于西周的宗法社会,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原则来择立皇位继承人。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皇位继承必须依照先嫡后庶、先长后幼的次序,保证最高权力在一姓一家一人的内部平稳传递。满清的皇位继承原则清朝满人的

  • 古代皇帝去泰山封禅,唐玄宗既行封禅泰山礼,为啥又想封禅华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今人模拟的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中国帝王至泰山,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据《管子》、《史记》等文献记载,远古时期的伏羲、遂人氏、黄帝等七十二位帝王都曾行封禅泰山礼。尽管这些大都是后人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对后世帝王却有莫大的诱惑。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缔造出大唐“开元盛世”,为行封禅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开元

  • 清朝最后一个凌迟处死的罪犯,被活剐三千多刀,他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在古代凌迟有多残酷,投名状姜午阳凌迟,凌迟什么意思

    康小八,男,绰号吴秃子,天津卫人氏,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因为早年曾过继给北京东皇庄的康家,故改姓康,匪号康八太爷,江湖人称康小八。在北京康营(今朝阳区孙河乡康营)长大,是清代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在一些古装剧里边,经常总会听见“凌迟”这个词,各位了解凌迟是啥吗?凌迟是古时候刑罚的一种,手

  • 为什么《史记》在西汉是禁书,到晋朝才流行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记记录到西汉了吗,东汉时期有史记了吗,史记什么时候作为正史

    《史记》也就是历史最初记载的《太史公书》,它一共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司马迁在写这部史作的时候处境是十分的悲惨。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是,在长安做太史令,在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从小就通习古文,后来游历天下。在旅途中司马迁就会四处搜集来自当地的古闻史料,去跟

  • 西安发现唐代帝陵,被盗13次后,考古专家仍挖出80件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墓,西安大雁塔地宫出土文物,西安出土的皇帝墓

    想必大家都知道,西安是六朝古都。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古墓葬。在陕西西安的一个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正在紧张施工。在挖地基的同时,当地建筑工人偶然发现了几块龙凤图案的青砖。工地负责人立即通知当地文物部门,后经鉴定为唐代帝陵。众所周知,龙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大多数人不敢使用龙的图案。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