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皇帝为何要会和群臣争论太子的归属呢?

万历皇帝为何要会和群臣争论太子的归属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22 更新时间:2024/2/14 1:25:32

明朝万历争国本事件具体情况是什么?这事件起因就是明神宗对宠妃的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

有流言说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朝中大臣受到流言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流言。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

还在朱常洵出生以前,万历十四年(1586年)首辅申时行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为例,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明神宗不愿把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的儿子立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便以皇长子年龄尚小为借口推托过去,等两三年后再举行。

朱常洛5岁时,王恭妃还未受封,而朱常洵刚刚出生,郑贵妃即被封为皇贵妃,这不能不令那些早就疑心重重的大臣们怀疑万历要废长立幼。他们不愿因对此事让步而被记入史册,让后世觉得朝中无忠君爱国之人。

就在册封郑贵妃的当天,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等人纷纷殊请册立东宫。其中姜应麟措词激烈,让明神宗激怒,将奏折扔在地上,对身边宦官说“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遂降旨:“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极边杂职。”于是贬姜应麟为大同广昌典史。

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相继上言,都被处罚。但自明神宗处罚姜应麟的谕旨也指出立太子一定会依长幼顺序册立。接着又有南北两京数十人上疏申救,明神宗对此虽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但心中却极其恼火。

明神宗怠政

自从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引起群臣几乎一致的反对以来,明神宗对临朝听政十分厌恶。这时候,慈圣太后已经在慈宁宫中安度晚年,五更时分不再到万历住所呼喊“帝起”并携之登辇上朝了,张居正已死,冯保被贬,被称为“和事佬”的当权者首辅申时行,抱着明神宗有朝一日自会觉悟的幻想,对皇帝一再迁就。这样,明神宗逐步沉迷在六宫佳丽之间。

此后大臣仍然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集体要求册立,并且杜门请辞,向明神宗施加压力。明神宗只好推至万历十九年、或皇子十五岁时,之后又推说延至万历二十年春举行。到次年八月工部张有德提议需要动工准备,然而被明神宗以不准奏扰为由罚禄三月。首辅申时行与大臣等人上疏反对,明神宗大怒,然而申时行又暗中表明辩白。此事曝光后申时行名誉扫地,被弹劾后只得辞职返家。

既然大臣敢放胆抨击明神宗隐私,那么明神宗身边的宦官也就不再为向外廷传递一些秘闻而感到忐忑不安。明神宗日常生活放纵的消息不断传出,加上皇帝不时以“头眩”为由不举行早朝,那些大臣又发起新的一轮“攻击”。明神宗被激怒了,众大臣或被辞职,或被廷杖。上疏干涉皇帝“私生活”的礼部尚书洪乃春被拖到午门外廷杖60,然后削职为民,以致最后愤郁而死。众大臣或被辞职,或被廷杖。

三王并封之礼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年正月二十二日,大学士王锡爵密奏明神宗,对此明神宗下发手札曰:“”要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以后再择其中善者为太子。王锡爵既怕得罪明明神宗,又怕被朝臣攻讦,于是上疏请由皇后抚育长子,如此长子就是嫡子。

然而明神宗只以前谕示朝臣,继续准备行三王并封之礼,顿时朝中大哗。因为王锡爵这么一说,等于明指朱常洛还需要补办手续,质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们纷纷指责王锡爵阿谀顺上,王锡爵无奈自劾请辞,而明神宗也迫于众议收回了前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隋炀帝的小舅子,还成了李世民的亲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隋炀帝的小舅子,还成了李世民的亲家,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在给后代的《帝范》(骆驼认为应该叫《皇帝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曾经提到“臣无隔情于上”,意思是君王要鼓励臣子勇于给自己提意见。他是这么教导晚辈的,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和“人镜”魏征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俩

  • 如果安禄山当初没有造反 最后其他节度使会不会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安禄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历史上安禄山之乱影响深远,如果没有他造反,其他节度使会吗?历史上唐代如果没有安禄山的反叛也会有其他人的反叛,因为节度使这个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唐代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是非常集中的,手中握有兵权、财权、行政权,这是非常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

  • 古人发明的“春凳”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发明的“春凳”是干什么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虽然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如今的很多发明都是传承古人的,我们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领先于世界,古人的四大发明也是许多科技的前身,古人善于总结生活经验,于是为了生活便利发明了许多神奇的物件。虽然古

  •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是什么意思?是何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春秋,历史解密

    千里马值得赞美的不是他的力量,而是赞美他的品德。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象中,“马”是国人崇拜的精神图腾。从王侯将相到民间百姓,有周穆王驾八骏之驹“日行三万里”,“东游沧海、西驰昆仑”的传说,也有汉武帝驾乘十骥征战西域的典故,关云长的赤兔马,唐太宗的昭陵

  • 寿臧和硕公主为何被道光帝冷落了15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寿臧和硕公主为何被道光帝冷落了15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历史上,因母亲失宠而被皇帝冷落的皇子,最有名的是乾隆继后的儿子永璂,无独有偶,道光朝有一位因母亲失宠而被冷落的公主,她就是寿臧和硕公主。01寿臧和硕公主在道光众多女儿中,排行第五,称五公主,母亲是祥妃钮祜禄氏。祥妃是道光二年

  • 秦始皇为何要多次出巡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秦始皇曾有过五次出巡。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出巡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私欲,也有人说秦始皇出巡是为了向六国遗民显示武力,以威慑意图叛乱者。其实,如果对比秦始皇的五次出巡路线便不难看出:秦始皇五次出巡即有游玩享乐的

  • 汉武帝从信奉黄老之学到推崇儒学,中间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从信奉黄老之学到推崇儒学,中间经历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被无数人点赞的“雄主”,他的名气之所以比高祖刘邦还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位时,不光打赢了欺负中原多年的匈奴,还“凿通”了西域和中原的丝绸之路,此外他在位时还奠定了中原王朝“独尊儒术”的千

  • 金国古墓中为什么会发现宋朝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金国古墓中为什么会发现宋朝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哈尔滨曾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打开木棺,面面金光闪闪,定眼一看,金光竟然是死者身上的衣裳发出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都跑来围观,猜测是不是挖到古墓了。一位颇有见识的老人表示,这很有可能是金代的东西。老人之所以推测是金代的东西,是因为城

  • 曹真的实力怎么样?为何能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许多的能人志士,可谓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说起英雄,往往最多的还是想起三国时期的那些名臣将相,这个时期似乎是人才辈出的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无论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是天下无双的关羽,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这些都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有些

  • 三国里有哪些人物的死与诸葛亮有关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里非常强的军师,但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小毛病,那就是骄傲自负。诸葛亮曾因自己心里的一些心思害死了四位大才,甚至其中一位若是不死,三国的历史都能被改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彭羕第一位便是彭羕,彭羕是蜀地名士,后来受到法正和庞统的引荐,同时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彭羕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