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西方人对于兵器发展革新产生飞跃与进步的时候,中国人却因为思想上的反差,不见没有进步,反呈现出倒退的迹象。
明朝的时期,中国对火器的生产和应用的程度上大大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
“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
然而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来形容整个明朝火器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明朝的火器技术也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波折,由最开始的鼎盛,变得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多的就是战争的原因。
一、火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本身就被赋予了传奇色彩,而在火药的基础上,又进行一系列火器的研发。自此火药开始向世界舞台进发,使得多国获得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加速了世界历史演变的进程。
在明朝最初的时候,明朝自主创造了地雷和水雷以及火炮等十分多的火器。
这些火器一开始只是用于战争这些方面,并且还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中国的火器技术还在亚洲各个地方传播起来。
在亚洲各地可谓是遍地开花,最领先受益的便是朝鲜。
朝鲜的人们看到明朝火器如此具有影响力,便开始对明朝的火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元朝和明朝相互争夺霸权的时候,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带不断的受到倭寇的骚扰。
随着倭寇的骚扰,当时的明太祖便下令广交盟友。
也正是出了广交盟友这一对策,将中国所产的很多的火药运到了朝鲜,并且教朝鲜的人们怎么来制作火药。
“如火药储放日久,收藏不密,经受风湿,硝气走拽,或为雨水淋浸,则不可复用于军营,必须再为舂磨,加足纯硝,仍如法配置,方可合用。”
与此同时还为朝鲜提供了硝和硫磺这些制作火药所必备的产品。
而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就委派代表来中国学习了火器的制作。这也使得李朝取代了高丽王朝之后,火器的发展也没有停止下来。
随着战乱的不断扩增,火药的传播速度更是加速起来,然而传播也是互相的,中国的火药制作技术传到了朝鲜等地方。
同时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海外的火器也不可避免的传入到了中国。
所以明朝的人们也不得不反过来虚心的去学习海外所引进而来的火器。
当时的欧洲重视火器的革新与发展,故火器新产品层出不穷,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逐渐超过了由明朝政府所产生出来的火器和火药。
明朝从葡萄牙学会了火神枪,从日本学会了火器的研制。
二、明朝迎来了火器演进过程中较为阴暗的时光,伴随着明朝时期朝政的腐朽,火器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无法容纳火器研发者们持续扩张的野心。
明朝时期当时儒家传统文化十分兴盛,而且在永乐皇帝朱棣驾崩以后,当时的明王朝基本上停止了对外用兵,国家的发展重心开始由对外扩张转向为内部发展。
也是受到重文轻武的影响,汉族军队的士兵们普遍没有突出的骑马和射箭的本领。
而当时的明代,要想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
他们最好的靠山便是去求助于火器的使用,因为冷兵器的作战能力完全不是明朝军队士兵们的擅长本领。
也是在这时间段里面明代的军队逐渐的开始腐败起来,官员们将拨到军队的财政款,纷纷的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这时候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更加的就依赖上火器。
随着腐败的扩大,战乱的不断扩大,明朝廷也逐渐的开始注重起火器的研发和引进以及学习。
到了明朝中期,中国的火器研发能力虽然已经被欧洲的国家超越了,但这个时期的明朝还是很积极的将火器运用到战争之中,用于军事和装备方面。
迫于外界的压力,明朝便开始不断的学习,也由此研发出了火绳枪等一些军事武器,还诞生了一批火器研制的专家们。
很为突出的便是赵士桢的成果,他所研发出来的火器被军队所使用,也因此使得明朝军队在火枪的使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虏人不得恃其勇敢,虏马不得恣其驰骋,弓矢无所施其劲疾,刀甲无所用其坚利。”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明朝的政府在大量制造火绳枪和火炮的同时,还将自己所制造出来的传统的火器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从而又研发出来了各种火球和喷火桶,还有火兽车之类的火药武器。
创造了各种具有爆炸性火药,还有地雷以及水雷,并且将它们都应用于军事方面。
这些发展也基本上包括了明朝时期火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种类,很完美的将当时海外的先进火器与明朝时期的传统火器相结合。
三、出于对工匠精神的执着与探索,明朝时期朝廷加快研制由火药各种式样的火器的研制,使其占据了当时战场所使用武器的较大份额,这种变化使得火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明朝对火器的研制以及向海外的学习,这使得火器在制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从而也为兵器从冷兵器的刀枪棍棒时代,向运用上火器之类的热兵器时代转化创造了条件。
在明朝的天启年间,明朝政府还出资购买了葡萄牙最先进的大炮。
“鸟铳之制自西番流入中国,其来远矣,然造者多未尽其妙,嘉靖二十七年都御史朱纨遣都指挥卢镗破双屿,获番酋善铳者,命义士马宪制器,李槐制药,因得其传而造作比西番尤精绝云。”
而购买这大炮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满清王朝对明朝政府的强势攻击以及大肆的领土侵占。
明朝政府不仅仅将所购买的大炮用到军事上面,还将这枚大炮进行了模仿创造,通过不断的学习,最终仿造成功,也从而更加的增加仿制出来的火炮到明朝的军中。
而这大炮的引进和仿制,也正是明朝在军事要塞之中,很长时间没有被满清攻下的原因之一,也由此可见当时火炮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火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明朝廷对火器的研制和应用逐步扩大化,这也大大提高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在一些步兵营和骑兵营或者是车营之中,也都会有火器的配置。
在这个期间使用火炮火箭等火力制造的兵器在整个军事方面已经占到过半的数量,也有超过一半的士兵们均会使用火炮和火枪。
有了这么好的火力和火器方面的支持,明朝军队的大体方向也在从之前的刀枪转化为利用火器作战。
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明朝的军队便有炮兵的营队设置,但在当时完全就没有先进的火炮。
然而随着火器的大量增加,不仅仅是之前的炮兵营,进而还有了鸟枪营以及火器补给营等一些以火器为主的军事营地。
除此之外,火器的应用还延伸到了步兵营队,这就使得步兵们大大受益,明朝军队为百分之十以上的步兵配备了相应的火器以及火药。
在明朝末期的时候,明朝的政府便已经在沿海的地带还专门设立了火器的生产基地。
为了将火器生产扩大化和专业化,当时的明朝廷还专门从海外找来一些技术人员来进行火器的改革。
在这个时期,明朝政府就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火器生产场地和火器生产的能力。
在这个时候,火绳枪和火炮以及冷兵器相结合的作战方式,便层出不穷的在军事上面应用起来。
也由之而产生出了将火绳枪火炮和冷兵器相组合起来的军事方面的训练。
这个时期的明朝政府对火器的学习态度十分的积极,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明朝军队的装备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欧国家军队的装备差距都十分的小。
以至于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末年期间明朝的军队与葡萄牙和荷兰发生过几次军事方面的冲突,明朝最终都是胜利的,其中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军队使用火器打败了对方,这也得益于明朝廷对火器的研发与创造。
结语
到明朝末年的时期,冷兵器时代已经基本上画上了句号,着重于火器的使用,而这也十分接近于近代化的发展。
只是可惜于这一近代化的萌芽才刚刚产生,伴随着满清的入侵,使得这一转化最终没有成真。
而明朝最后之所以被清朝取代,明朝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在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使得当时明朝廷对于火器的技术改进与普及困难重重。
明朝的军队士兵虽然没有很擅长的骑马和射箭技术,但是他们依靠军事上面的火器装备站在鳌头之上。
而满清族他们有着很强大的军事技术装备,外加上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有着十分娴熟的骑马和射箭技术。
总的来说,明军之所以在战争中打不过清军,武器所导致的原因只是其次,毕竟当时的清军的武器也不见得先进。
明军的落败主要是在于军纪的落后,无法发挥出武器的最大水平。
虽然明朝的政府十分的重视军队的发展以及对火器的学习研制以及购买,想尽办法的提高火器技术,但是仍旧没有摆脱掉一支冷兵器的军队性质。
而且当时的火炮使用需要具备相当的动力才行,在当时,明朝廷所购买回来的大炮,占地面积十分的大,也十分的笨重,而且只适用于守城。
完全没有西方大炮那么方便,而当时的火炮是需要牵引的,在明朝的时候没有很先进的牵引技术。
并且在火控能力方面以及弹药的填充技巧掌握方面,也都大不如西方那些先进国家。
虽然这个仿制技术是有了,但是使用的技术还是没有完全的掌握。
虽然当时火药的配置还没有完全的标准化,但是火器的使用却已经达到了十分普遍的程度。
然而只能繁华一时,不能繁华一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使用冷兵器的思想根深蒂固。
放不下这种观念去对待火器技术,也就自然而然的会产生火器技术由兴盛而逐步走向衰落。
参考文献:
《神器谱》
《火药略说》
《筹海图编》
《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