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神白起骁勇善战,戎马一生,赵匡胤:此等狂徒,也配进武庙?

战神白起骁勇善战,戎马一生,赵匡胤:此等狂徒,也配进武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09 更新时间:2024/2/11 8:12:49

开元年间,战功显赫的白起作为姜子牙的陪祀被供奉于庙内,与韩信诸葛亮张良等人被称为武庙十哲,被历代后人祭祀供奉。但随着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迁,后人对白起的认知和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他是有名的将领,是战国的第一大将。他把一生都奉献于秦国的统一大业上。三十多年来,白起作战深谋远虑,用兵又善于出奇制胜,正所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直以来,他保持着傲人的战绩,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对秦国一统六国的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白起一生征战37年,攻下敌方城池近百座,歼灭了敌军上百万,没有一次战败。但在长平之战中,在对赵军投降的四十万大军的处理上,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将他们全部坑杀。因此被后人贴上了“屠夫”、“残暴”的标签,被很多后人所指责,甚至还对他一生崇高的军事地位产生了影响。

一、骁勇善战,从普通士兵到大将的蜕变

首先,我们先说说白起一生的惊人战绩,白起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战功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秦国的大将。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将士,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为惊人的大将军,戎马一生,六国将领听闻白起的名字脸色都变了。

纵观白起一生,可谓是沾满鲜血。他为大秦屠灭敌军、拓宽疆土。一开始的伊阙之战,这是白起的成名战。公元前294年,魏韩联军进攻秦国,白起率军歼灭了敌军24万,亲手杀死魏国将领犀武,攻下伊阙。战后,魏、韩两国兵力遭到重创,被迫割让土地以保和平。这场战役让秦军心更加稳固,实力更加强大,为之后的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中,白起的战功达到了最巅峰。赵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采取一套战略,先是故意假装失败落荒而逃,然后用小计谋从后面杀出来,将运输粮食的通道堵住,让赵括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歼灭赵军45万,将赵军投降士兵尽数坑杀。但是好景不长,在白起认为已经可以夺得赵都邯郸,功成名就之时,被嫉妒的范雎从中破坏,导致战败。没几年白起便在范雎的诋毁下,被逼无奈自杀在杜邮。历史上的一代名将便自此消失,未得善终,这个结果不禁让人感叹。

二、戎马一生,列入武庙享受香火

白起一生虽然战功赫赫,但后世对白起的评价褒贬不一,大概是因为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吧。对于秦朝的百姓来说,白起带领他们实现统一,带着他们走向胜利,在他们心里,白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英雄。所以在他自杀后,才会有了“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的景象。但是对于其他人而言,白起屠杀他们的亲人,让他们国破人亡,流离失所,自然是让人嗤之以鼻的魔鬼。

因为战争,在朝廷心中,白起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的存在更像是一种信仰,是佑护国家逢战必胜的战神。在唐太宗年间,长安有人说看到白起显灵了,并且告诉他,吐鲁番会来侵犯国土,但一定会惨败,过了一段时间,果然和白起说的一样。经此一事,唐太宗喜出望外,更加肯定白起战神的地位,要将白起加封为“司空”,不过最后是被李沁劝阻了。

虽然在很多的百姓心中,白起是一个像魔鬼一般的存在,但是在当时的年代,虽说百姓对白起非常憎恶,朝廷对于白起的评价却是非常高。他们认为白起爱国尽忠,征战沙场,虽然杀死投降二十万大军的行为不妥,但是总体功大于过。因此,白起因战功显赫,被供奉于武庙中,他作为姜子牙的陪祀,入列于武庙十哲,从此接受后人的祭祀供奉。

三、杀人如麻,被赵匡胤踢出武庙

白起所经过的地方可谓是尸骨遍地,鲜血淋漓。他曾经掘开堤坝致使鄢城的百姓死了高达数十万人。因此在唐代人心中,白起必将为他今生所犯下的罪过承担报应,世代都投胎为猪,一生都被任意的宰杀。在后来的佛教教育中,白起也经常是被列举出来的例子,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做坏事。

虽然在唐代年间,白起的地位备受尊崇,但是到了宋代,他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朝初年,赵匡胤在参观武庙的时候,参观武王庙的各大名将雕塑,当他看到白起雕像的时候,突然发怒,指着白起雕像说道:“此等狂徒,也配进武庙?”。

在赵匡胤眼中,长平之战,白起杀害赵国降军四十万大军,并非君子之举,简直就是人渣,根本不配留在武庙中。因此,白起就这样被赵匡胤踢出了武庙,从此再也不在“武庙十哲”的行列里了。

然而,宋朝做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在后来宋朝面对战争时,当国家面临入侵,他们又重新捡回被丢弃的白起,希望他能够保佑战争胜利,拯救国家。在宣和年间,开封被女真人攻击,情势危急,宋朝危在旦夕,宋徽宗不知道如何反击,到处求神拜佛,并且将白起雕像重新请回武庙,与古代的七十二位名将并列。

在后来的开封之战中,北宋面临女真人的攻击,听信一位叫郭京的神棍的谗言,大开城门召唤白起和天兵天将。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白起没有出现,天兵天将更没有出现,大开城门女真人直接攻入,北宋从此彻底灭亡。

不过时代发生变化,白起的形象也有了转变,到了明代期间,道教的发展,白起成为了高明大帝、酆都大帝两位大帝身下的“八猛将”之一,从而位列仙班,成为了神明。自此,在百姓心中,他的形象也大有好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易风俗”与“守本位”二者兼备,朱元璋如何通过戏曲正礼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礼仪要求,正礼,朱元璋套路最深的一招

    “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明代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从元代的覆灭中汲取经验。为了巩固明代政权,太祖采取通过戏曲进而实行反“胡俗”的政策,以正礼法。洪武初年,在分封的亲王前往封地之前,赐之千余曲,因此得名“洪武赐曲”。在实现统一后,太祖更是不遗余力的推行反“胡俗”的政策,从诏书,诰

  • 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虽养大了努尔哈赤这只猛虎,但不失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李成梁简历,李成梁祖籍,刘慧敏李成梁结局

    李成梁是明朝后期的著名将领,少年时代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后来加入了辽东地区的明军,因屡建战功一直升迁到辽东总兵,使素来为蒙古各部轻视的辽东边兵“军声始振”。据《明史》本传记载:李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屡次击败扰边的蒙古骑兵当时,正值边备废弛之秋,蒙古骑兵不时越境侵扰,李成梁莅募四方健

  • 康熙的这个大儿子,很少有人知道,软禁26年,却偷偷留下29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的第13个儿子,康熙的最小的子女,康熙的晚年有几个子女

    因为前面四个皇子的早逝,儿子中排名第五的胤禔就被称为皇长子,也就是大阿哥,我们都知道古代皇位的继承都是长子或者是贤能者得之,这位大阿哥的出生没有那么高贵,庶出之子,而二皇子胤礽的生母是高贵的皇后,贵族之后,再生二皇子的时候不幸难产过世,康熙悲痛万分将胤礽立为太子,作为大哥的胤禔因为出生比自己的弟弟差

  • 这支军队入侵清朝,要回国被国王拒绝,因为这件事觉得他们丢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女性犯人照片,清朝最可怕的100张照片,英军入侵清朝真实情况

    当时尼泊尔就是这些小国家之一,尼泊尔看到我国在列强面前低了头,也就想学他们走扩张道路,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放到了清朝,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胆子直接向大清提要求的,所以他们只敢组织军队在西藏的边界进行小型的骚扰活动,因为他们认为大清是无暇顾及他们的,再者山高皇帝远,他们欺负欺负西藏地带的百姓也不碍事。西藏地区

  • 成吉思汗赏赐这个功臣官位,听完此人回答后,大家都乐开花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吉思汗传位给谁了,都兰县成吉思汗墓,成吉思汗奖赏各个功臣

    两个人在少年时代就特别好,就像情同手足的兄弟一样,当时铁木真的妻子被敌人掳走的时候,是札木合拼了命的把他的妻子给拯救了回来,铁木真的妻子回到他身边的时候,由于当时铁木真的力量比较弱小,所以只能靠扎木合势力生存下去。由此一来铁木真的族人也在扎木和的地盘上生存。虽然一时的生存并不会让札木合觉得怎么样,但

  • 赏识和破格提拔年羹尧的伯乐,并不是雍正,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提拔年羹尧,雍正阻止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年羹尧为什么只帮雍正夺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年羹尧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但是,我们只要梳理一下年羹尧的生平就会发现,真正慧眼识英才的,其实另有其人,他就是康熙皇帝!在康熙的垂青和提拔之下,年羹尧不到30岁就升任为四川巡抚,成为地方大员!年羹尧,字亮工,安徽怀远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曾官至湖广巡抚。康熙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造反称帝,朱棣为何不敢直接逼迫朱元璋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功绩高,李世民和朱棣谁功劳大谁厉害,朱棣和李世民

    唐代和明代是中华在历史上两大统一的帝国,在初创期的权力转交全过程中,这两大帝国各自发生了“玄武门事变”和"靖难之役"这几大动荡,并且都是由于要角逐皇家内部权力而爆发的分歧。各有不同的是,玄武门事变的发动者是李渊的二阿哥唐太宗,在李渊还是皇上的情况下就启动了叛乱,将太子李建成和公输李元吉都给杀了,让李

  • 祖大寿为何两次投降皇太极又为何屡次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祖大寿和皇太极,祖大寿结局,祖大寿为什么杀洪承畴

    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被皇太极率领倾国之师包围,死守城池3个月,在军粮耗尽人相食的绝境下投降。随后,以在锦州城当内应为借口逃归,率军坚守宁锦防线整整10年,最后在锦州陷落时再次投降,皇太极捐弃前嫌,任命他为汉军正黄旗总兵。祖大寿两次投降不愿死守臣节,最大的原因是对明朝已经寒心至极。

  • 明成祖朱棣对太子朱高炽多方防范,为何从永乐15年开始逐渐放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与其长子朱高炽是明朝的第三任和第四任皇帝。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册封的燕世子,其继承权本来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由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得国不正,因此心中始终惴惴,加上天生多疑的性格,对可能威胁自己皇帝宝座的人时刻提防、出手残忍。朱高炽身为燕世子、皇太子,是可以

  • 他历经四朝,是乾隆最信任的人,乾隆甚至为了保他假装赐他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阿桂,阿桂的来历可就大了,他从雍正时期就入朝当官,一直到嘉庆才退下来,可以说是三朝大臣,但是很少有人提到这个厉害的大臣,阿桂的一生贯穿了乾隆的整个盛世,虽然在此期间乾隆没有什么大的麻烦,但是阿桂的存在让乾隆少了很多烦恼,而阿桂也是为数不多的让皇帝深深信任并且没有一点怀疑的大臣。就用一件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