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军力恶性膨胀的终极苦果!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军力恶性膨胀的终极苦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03 更新时间:2024/1/18 16:52:56

对官渡之战后世研究者不计其数,文章观点汗牛充栋,其中多有精辟之解,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在笔者看来,袁绍兵败官渡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袁绍军力过多,战斗力低下。

史书中没有关于袁绍战争观的明确记载,但是,综合起来可以发现,袁绍的战争观其实是单纯的“军力致胜观”。

《资治通鉴》第【64卷汉纪56】中是这样记载的:初,袁绍与操共起兵,绍问操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

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是曹操和袁绍在刚刚起兵的时候,双方关于争夺天下的一次对话。

从袁绍说的这个“众”字中,就可以看出些袁绍“单纯军力观”的一些端倪。

但是,这种认为单凭兵力人数与武器装备的优势,就可以打赢战争的观点,恰恰是袁绍兵败官渡的重要原因。

因为,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力的较量,而是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人心、战略战术的总体战,不是“力胜”而是“道胜”。

基于祖上积淀的胜过曹操的人脉,袁绍贯彻其“军力致胜观”也就有了基础,曹操虽然也出身豪门,但由于其祖上是宦官,在“正统”的士族看来,出身低贱,仍属“寒门”。

下面我们看看官渡之战爆发之前双方实力对比:

袁绍:幽州-69县、冀州-123县、青州-62县、并州-44县,人口850万,兵力人数几十万。

曹操:兖州-71县、徐州-50县以及部分豫州-94县、司隶-55县,人口与袁绍差不多,但兵力人数只有几万。

在军力上,双方兵种差不多,都是以步兵为主,骑兵较少。具体数字史家有争议。

袁绍正规骑兵约万余骑,后期,又有乌丸骑兵数万骑。

曹操骑兵数量不详,估计是远低于袁绍的。

单从军力对比,袁绍与曹操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单纯军力观”来看,袁绍的军力是远大于曹操的,到官渡之战时,袁绍出步兵十万,骑兵一万;而曹操只出步兵三万,骑兵五六百骑。

袁绍军队披甲率约1/10,而曹操军队披甲率约1/200,骑兵的马铠则相差30倍。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以常理推论,官渡之战,袁绍十拿九稳。

但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力较量,结果是,袁绍败了。

为什么笔者说,袁绍的庞大军力反而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呢?

我们先看看官渡之战之前,曹操与袁绍在经济领域都做了什么。

曹操:曹操治下百姓赋税减轻,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曹操在196年就开始在许下屯田,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度比较完善,农业生产得以重新恢复。

曹操的屯田制度有两种形式,即分为军屯和民屯。

军屯就是有军队主导的屯田制,军队在其驻地平时耕种生产,战时打仗作战。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军队粮食能够满足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和民众的粮税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民屯则是由国家提供土地以及耕作农具,收集闲散的流民付出劳动力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的政策看似与豪强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法如出一辙,但其实不然,曹操的民屯制度在那四处是流民的时期,对于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的恢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屯田也是曹操与豪强争夺土地与劳动力的措施,遇到豪强抵抗时,曹操不惜动用军队进行强力镇压,确保屯田制度执行。

曹操的屯田制度在北方获得成功,不但稳定了曹操的北方经济,而且,曹操通过屯田在经济上打压豪强。

袁绍:袁绍治下百姓负担过重,在他统治之下,境内百姓因生活所迫,极不稳定。

加上官渡之战前袁绍连续数年猛攻公孙瓒,消耗巨大,将士十分疲惫,厌战之心很重。

曹袁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境内其实是不稳定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袁绍在经济领域有何作为,看来,袁绍在经济领域的确没有什么有力之举。

说到这里,相信各位已经明白了,以同样的人口规模,养活规模差距五六倍的军力,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而且,袁绍军队的装备远远优于曹操,加上规模上万的骑兵,要知道,骑兵可是个费钱的兵种,战马可不是单纯吃草的,战马吃的是粮食!

养一匹战马,相当于25个普通士兵,这样推算下来,袁绍的军队,以步兵算,怎么也得五十万人!

以800多万人口,养50万军队,这些费用从哪里来?

《魏志·武帝纪》中的《收田租令》是这样说的: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

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看来,养活这五十万步兵规模的军队,“豪强擅恣,亲戚兼并”,该交的赋税都被转嫁到贫苦百姓头上,导致下层民众负担过重。

这背后其实是袁绍对河北士族的纵容。

《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献帝春秋》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袁绍宽,其实主要是对士族宽厚。然而,乱世之中,士族们舒服了、满意了,普通百姓必然遭殃,不仅赋税交得多,还要受欺压,如此一来袁绍就丧失了民心,这才是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

反观曹操,其主要政绩之一就是抑制豪强。

袁绍骂曹操设立摸金校尉、挖诸侯王的坟,就是说的这些。

在用人上,曹操也是远胜袁绍的:

曹操在人事上唯才是举,提拔了大量平民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还杀掉了一些豪强,如孔融杨修魏讽等人。

袁绍呢?袁绍用人,看重出身多于能力,看重名望多于实绩。而袁绍统一河北,任用河南河北的名士,与世家大族在某种意义上互相勾结。

大家想一想,一支人数可能达五十万步兵的庞大军队,加上袁绍的用人策略,这支军队会是什么样子?

估计是等级森严,人浮于事,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倾轧、推诿扯皮是常事,用人唯亲,军官腐败,素质低下,贪污盛行,欺压底层士兵是常态。

由此带来训练松弛,军纪涣散,战斗意志与战斗力低下,从守乌巢粮草重地的淳于琼日夜纵酒,就不难看出这支军队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军队,在数量占优的情况下,打公孙瓒或许没有问题,打曹操呢?

结果不言而喻。

所以,笔者说,袁绍庞大的军力反而是他失败的原因,这样的军队其实是沙丘上的大厦,看着很雄伟,但是徒有其表,经不住打击,非常容易垮塌。

这也是袁绍及其军队的阶层属性决定的,相比袁绍,曹操的军队在当时,其实属于一支新型军队,完全能够实现对袁绍军队的降维打击!

厚爱其民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军力膨胀带来的民心丧失,则注定了袁绍必然失败的结局。

更多文章

  • 聪明一世的诸葛亮为何会娶“丑女”黄月英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黄月英是东汉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母亲蔡氏也是荆州名族,家世相当显赫。相传她其貌不扬,被民间俗称“黄阿丑”,但博学多才且贤慧。父亲黄承彦听闻诸葛亮正在寻找结婚对象,便主动上前介绍“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儿,生得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能和你相配。”没想到诸葛亮一听立刻答应这门婚事。而诸葛亮可以这么爽快答

  • 刘备鼎盛时期,能够正面击败曹操,到底拥有多少万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例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三国时期的淮南三叛、三国时期的北方游牧骑兵等等。今天,我们聊聊三国时期刘备的总兵力问题。一直以来,很多人长期认为蜀汉政权是三大集团中最弱的。作者认为,在刘备鼎盛时期,刘备集团的实力,甚至高于孙权集团。那么,在鼎盛时期,刘

  • 三国时期,为什么曹操的后人寿命都比较短?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家族后人有多少人,刘备曹操孙权寿命,曹操的后人完整版

    先说说开创了魏国的曹丕。生于187年,死于226年,年仅40岁。曹丕曾在公元204年,纳了一个妾,也就是后来的甄皇后,起初曹丕很宠爱她,但曹丕称帝后,甄氏失宠,因为失意所以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曹丕直接将她赐死。曹丕性格和曹操很像,都是生性多疑的人,也正因如此,曹丕才会在称帝六年后,生病而死。曹操的儿

  • 三国杀:说最软的话,打最狠的架!盘点那些口蜜腹剑的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马良马良说着“两国修好,不动干戈”,然后就把一堆锦囊扔给队友,让自己施加在别人身上的痛苦再重演一遍,做他的敌人经常要面对双重折磨,简直苦不堪言。而且马良本身还有过牌能力,运气好零牌起爆,然后掏出AK嘟嘟嘟输出拉满,在此之前还要说一句“敌不犯我,我不犯人”。事实上他的敌人如果不优先解决马良,可能就要给

  • 荆轲刺秦的一个隐藏细节,或能解开秦始皇暴毙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暴毙于沙丘。由于秦始皇驾崩的非常突然,所以,除了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外,百官并不知道内情,依然奏事如故。[var1]巨大的权力真空以及帝国继承人的模糊给了赵高操作的空间,被秦始皇寄予厚望的公子扶苏被杀,幼子胡亥继承皇位,大秦帝国这艘巨轮开始急速转舵,仅仅3年之

  • 中国史上最接近神的十大人物,一人预测2000年国运,诸葛亮排第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名人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真实武力排名,史上最厉害的诸葛亮

    文 | 九鼎鉴史编辑 |九鼎鉴史盘点中国历史上十位最接近“神”的人物,诸葛亮神机妙算也进不了前五,其中一人预测了百年国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十位“神级”人物分别是谁吧。第一位 姜子牙,河南汲县人。姜子牙的故事应该被大家广为熟知,在历代小说和演义中,姜子牙不仅是最接近“神级”的人物,更厉害的是他

  • 秦灭六国之时,王翦和白起是最伟大的英雄吗?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和白起都是历史上秦国名将,并列“战国四大名将”之列。[var1]白起在当时被誉为战神。他在秦国担任了数十年的指挥官。攻占近80座城市;他消灭了将近一百万的敌人;尤其是著名的“秦赵昌平之战”,为秦灭六国打开了新的起点。因此,白起真正立下了秦灭六国的伟业!而历史上的王建,功劳比白起还要大!他和他的儿

  • 从每战必败奔亡不暇,到一举拿下益州,谁打通了刘备的任督两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法正到达荆州后,反而劝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深怕失信于天下,犹豫再三,一时不能决断。最后,在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劝说下,刘备留诸葛亮、关羽等将守卫荆州,亲自率庞统以及数万将士入蜀。刘备虽然身经百战,但战绩却不理想,用赵戬的话来说,就是“每战则败,奔亡不暇。”而此次入蜀作战,又是刘备出道二十七年来

  • 楚怀王在决定与秦国对话之前,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怀王被秦国囚禁几年,芈月传楚怀王去秦国,楚怀王时期秦国

    这是不折不扣的外交纠纷,而秦国此时刚刚还给楚国尚庸,帮助楚国解除了韩、魏、齐的围困。当然,如果楚怀王果断不破坏秦楚刚刚恢复的友谊,他就得马上把太子交给秦国,他可以随心所欲。可他毕竟是楚王,楚怀王怎么可能同意?于是我装作不知道,准备忽悠过去。但是秦国就没那么好谈了。他们直接与韩国、魏国、齐国结盟,分四

  • 五虎上将之中,有三人心存异心,若是刘备一统天下首先会除掉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五虎上将谁厉害,假如刘备一统天下,如果庞统不死刘备能一统天下吗

    在三国时期的时候,除了各势力之间明面上的战争以外,人才的抢夺,其实也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乱世的环境之下,如果谁能够得到拥有过人能力的人才的话,那么自己离君临天下肯定就会更近一步,所以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曹操手下有着非常多的人才,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能力的话曹操都会加以善用。曹操手下的这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