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第一个大权在握的宦官,帝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

明朝第一个大权在握的宦官,帝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14 更新时间:2024/2/6 5:07:34

关于王振,历史上一贯给出的评价是奸臣,他任用宵小,肆意敛财,同时操纵着朱祁镇的一言一行,包括那次荒唐的出征。但是近来一些学者的观点确认为,王振实际上是一个忠臣,至于土木堡之变,王振也是为朱祁镇背锅。那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呢?

一、 从学政到宦官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时,曾立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毕竟汉有十常侍之乱。唐有甘露寺之变,自己朝代的宦官自然需要严加防范。

等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由于自己对文官集团的掌握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便设立了内书堂,开始教宫内的宦官读书,希望通过自己的扶持,能够收获到一个足以制衡文官集团的组织,王振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宫的。

王振是蔚县人,之前曾经中过举人,算是一个文化人。进宫之后由于宫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化高谁去当宦官),于是王振的文化水平被极度的拔高了,甚至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大家都很尊敬这个文化水平很高的老师,纷纷称之为王先生。

明宣宗朱瞻基对王振也很满意,于是任命王振为东宫局郎,负责教导太子朱祁镇。这个举动显然是有深意的,显然是在为太子构建自己的班底。值得注意的是,明宣宗朱祁镇在识人上很有一套,他留下的辅政大臣,如三杨,张辅,胡瀅等都不是等闲之辈,因此王振作为太子的贴身之人,实际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二、 王振究竟是忠是奸

关于王振的黑点无关乎两样,其一是执政期间收受贿赂,专权,导致民不聊生,其二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并亲自指挥土木堡之变,导致明军大败。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收受贿赂,专权

事实上王振在朝廷上确实搞过一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事情。如工部郎中王佑,善于巴结王振,于是王振将他提升为工部侍郎。另外王振还把自己的侄子提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另外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气死明仁宗那位)由于得罪王振,被王振所厌恶,罚他在国子监门口戴重枷示众(看来手段跟魏公公比还有差距),但李时勉为人十分正直,他的一千多名学生联名上书,要求带老师受罚,王振看到了,觉得十分愧疚,于是就放了李时勉。这么看来,王振公公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这么看来,王振虽然不算是一个清廉正直之人(这样的人怎么会主动当宦官),但要因此说是大奸大恶,倒也不尽然。只能说很多罪名实在王振死后被强加的,所谓墙倒众人推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点:土木堡之变的指挥

我们首先可以分析一下土木堡之变之前王振的一切举措。

明正统七年(1442),叶宗留率矿工起义,王振下令率军剿灭(没有诏安)。

正统十三年(1448),邓茂七率农民起义,王振下令围剿。

同年云南土司思任叛乱,王振下令镇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振其实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在明朝受到威胁的时候,王振从不采取怀柔政策,因此出征土木堡肯定有王振的坚持在里面。但明英宗亲征,真的是受王振蛊惑吗?

首先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时瓦剌也先兵分四路犯边,大同参将吴浩战死,镇守太监郭敬战败,当时的边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然而当时居庸关至京师兵马匮乏(有一部分调往云南了),因此派京城三大营抵御确实是一个良策。

但问题是,如果派少量京军迎敌,那么就难以击破兵锋正盛的瓦剌军,如果派全部京军出动,领兵之人是否可靠又成了关键问题,所以在此种情况下,亲征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

况且以王振的能力,距离诱惑明英宗朱祁镇还差点本事。因此明英宗有很大可能是自己下定主意亲征的。

另外明英宗朱祁镇本身也不可能把如此重要的军事指挥权让给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太监,所为二十四史皆帝王家谱,很显然王振是替朱祁镇背了锅。

三、王振死因之谜

关于王振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最被大众接受的一种是被护卫将军樊忠所杀,《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护卫将军樊忠手舞大锤,于乱军中瞥见王振,当即大呼,我为国诛杀此贼,遂以锤击打王振,打死王振后樊忠亦自刎而死。似乎对于这个奸臣,是不可能在战争中殉国的。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据《明史.王振传》记载,王振被乱军所杀,明朝万历年间成书的《殊域周咨录》也记载王振死于瓦剌兵手中。但从王振的地位来看,他应该是随侍英宗左右的,而明英宗被俘前一直稳坐大帐,不曾奔逃,因此有学者专家分析,王振很有可能是替英宗守门的时候被瓦剌兵所杀。

从明英宗被俘归来的态度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他不仅没有记恨这个诱惑他亲征,又胡乱指挥的王振,反而十分怀念他,不仅为王振立碑,撰写碑文《英宗御祭王振碑文》,还为王振恢复了名誉。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王振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他存有良知,明晓事理。在作为帝师的这段时间内,不仅没有放纵朱祁镇,反而严格约束他(从朱祁镇对王振不是宠爱,而是尊敬就能看出),让明英宗成为了一个有良知的好人(虽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

在史书中,总是存在一些非黑即白的描写,但它所描写的人物并没有那么扁平化,相反他们也曾真实鲜活的生活过,因此你很难只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如王振,他收受贿赂,铲除异己,是一个奸臣,但这不妨碍他是一个好老师。

所谓兼听则明,只有跳出非黑即白的观念,我们才能看到更为鲜活的历史。

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明史》、《殊域周咨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辛亥革命后,杭州八旗子弟,也是凄凉度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旗血泪史,满洲八旗美女,纪录片满族八旗生活

    新军只是在杭州城南的玉皇山上,朝八旗旗营若无其事地放了几炮,人畜无害,打断了一根旗杆。新军给八旗将军写了信,劝他们看看清楚眼前的路,无条件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八旗将军看了看路,果然只有一条路,于是投降了,不过,提出不得伤害八旗。毕竟五十年前,八旗被太平天国杀的鸡犬无存。新军倒也没有深仇大恨,痛快答应了

  •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会派人刺杀一个小小的县令呢?原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的历史事迹,朱元璋微服私访却被县令抓了,神机妙算刘伯温朱元璋被县令抓了

    其实这事源于一则民间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说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说的是朱元璋建立大明一朝,开创洪武之治,自此天下归一。朱元璋出身贫困人家,长成之后,做过和尚,入过草莽,等到做了皇帝之后。他痛定思痛,绝对要好好惩治贪官,并褒奖一些清官。于是下发一道谕旨,写明凡我大明官员,不论大小,贪污八十贯者,即

  • 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多难,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全疆,左宗棠收复新疆讲解视频

    当时的清王朝正值多事之秋: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五年前清政府刚结束与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前一年太平天国才刚被镇压,波及皖、苏、鲁、豫等省的捻军起义此时尚未被镇压,陕甘等地的回民武装也趁机纷纷起事......沙皇俄国也在1871年7月4日趁火打劫占领了伊犁地区。当清政府准备出兵收

  • 明朝的政策转变,从“片板不准下海”到隆庆开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隆庆,明朝的管理制度,明隆庆元年是公元几年

    在元末,蒙古族的统治者把人民视为奴仆,受到了极大的欺压。那时候正值小冰期,粮食歉收,全国各地都遭受了天灾,人们饥寒交迫,许多人都在大街上流浪。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人,朱元璋在元朝覆灭之后,决定与农民起义一起抵抗蒙古族的欺凌。之后几经周折,朱元璋以一己之力,建立了一方霸主。朱元璋登基后,才知道事情并没有

  • 大清预备立宪与丁未政潮1:改革官制,袁世凯要踢翻清朝大锅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1906年夏,出洋考察西方宪政的五大臣“公费旅游”一圈后,高高兴兴地回到国内。出洋的这大半年,五位大臣除了对西方各种新鲜事物甚为惊奇外,也终于明白了议会制、执政党、在野党、君主立宪、责任内阁、总统等等这些新鲜名词的含义。但要说据此写几篇宪政考察报告,指导未来大清立宪改革,那是难

  • 明朝的国姓是“朱”民间的老百姓吃猪肉时要怎么避讳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是明朝国姓吗,明朝有多少人姓朱,明朝百姓姓氏

    所以,考试就形成了一种约束文人的体制,以及八股考试等。此外,还大力推行“文字狱”,推行“文化独裁”,以强化意识形态的统治。明朝和清朝的“文字狱”,历史上有很多次,朱元璋杀了不少文士,其中朱元璋的禁忌是很多的,所以明朝的官员和百姓,都要遵守这个禁忌。例如“天”、“国”、“君”、“臣”、“圣”等等,甚至

  • 《红楼梦》中薛家仅仅是皇商为何能与王、贾、史三个官僚家族并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红楼梦薛家和贾府关系,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关系图,红楼梦薛家与贾家什么关系

    封建社会,一个商家的兴盛必然有官家的背景。薛家能够成为皇商,必然也是有一定的背景,这个在原书中第四回仿佛有所提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说到就是薛家本来是来自紫薇舍人,而紫薇舍人实际上就是中书舍人,历代都是皇帝近臣。所以说薛家的兴起应该是

  • 明朝王府长史,朝廷监视者,藩王替罪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明朝宗藩制度的确立,为了维护藩王尊崇的地位和处理宗藩事务的需要,朝廷在藩王府设置王府长史,左、右长史各一人,为正五品。注意,这个长史是亲王府的长史,不是郡王府的。明朝郡王除了靖江王以外的郡王府官员设置教授一人(这里也可以看出靖江王在明朝拥有堪比亲王的地位)。在亲王府中诸多的官员中,长史排第一。王

  • 慈禧到底有多奢靡看她是如何吃西瓜的,就知道清朝为何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晚期的时候可以说是慈禧一个人当家主权了,而光绪帝作为名义上的皇帝,也只是慈禧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甚至慈禧作为后宫妃嫔,竟然连光绪帝都敢囚禁,由此可见,她的手段是有多么的毒辣了。可以说清王朝之所以会那么快的走向衰落,并且对外来敌人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这背后推动一切的人都是慈禧,这个晚清名义上

  • 明朝民间故事:小木匠和富家千金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都曾海明与罗马小木匠,小姑娘爱上小木匠,小木匠的故事完整版

    这一年,江西大旱,颗粒无收,张权带着老婆儿子来到了苏州逃荒。苏州有一个财主王员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瑞姐,嫁给了叫赵昂的人为妻,小女儿玉姐,十二岁,尚未婚配。瑞姐和赵昂这两口子都是心眼很坏的东西,一心想着霸占王员外的财产,所以视玉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张权带着老婆儿子在苏州府街上接木匠的活,刚好王员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