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那些谎言,关宁铁骑、袁崇焕和毛文龙

明朝那些谎言,关宁铁骑、袁崇焕和毛文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07 更新时间:2024/2/3 5:55:09

一、三眼铁铳神话

关宁铁骑的误解,最大就是这个三眼铁铳,不知道有多少网文,把它描述成牛逼哄哄的神器,似乎一枪在手,天下我有,这严重违背了事实,更抹杀了真正有功之士的努力。

某些人眼里,三眼铁铳有三根枪管,能连发三枪,开完枪还能当榔头使,可谓是远能射近能锤,长短无往而不利的神器,自从某本讲述明史的读物走红后,三眼铁铳立马成了明军手里的大杀器。

我不是否认当年明月的历史功底,但他在有关明军武器装备描述上,几乎全是错的。这也不能怪他,火器性能属于军事一级机密,为了保密,记载往往真真假假,水分很大,如果仅凭书本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其实熟悉枪械的都明白,三眼铳枪膛这么短,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这种短膛火枪,能有多大杀伤力?就算不懂枪械原理,也能想明白另一个道理,三眼铁铳这么神,为什么不多造一些,多搞一些关宁铁骑?

造三眼铁铳很难吗?一点都不难,它的技术要求非常低,可以说是当时火枪里最低的。那为什么明军不大量装备?不是没装备,三眼火铳并非关宁军独有,明军最普遍火器就是这玩意。

这就有问题了,不是说明军除了关宁军外,都不堪一击吗,怎么有了神器还不行。这其实就是真相,三眼铁铳根本不是啥高科技,甚至袁崇焕采用祖大寿等人意见,使用三眼铁铳,背后原因非常无奈。

明代轻火器里,杀伤力最强的是鸟铳,鸟铳之所以叫鸟铳,就是因为它能打鸟。在那个时代能打鸟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技术,这意味着射程威力精度三者都达到了一定水准,想想过去能射雕的才有几个。

所以三眼火铳在明军部队里,根本不受欢迎,戚继光就吐槽说,这玩意准度不行,威力也不够,三四十步的距离,盔甲都射不穿,领导还是多给我来点鸟铳吧。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三眼火铳的真实威力,真这么牛,满清为啥不用?明朝造了大量三眼铳,流落到民间都有不少,林则徐上任时就见过这玩意,当地人拿它当鞭炮放来欢迎他。

我们建国初,南方不少地方还有这个风俗,逢年过节拿个三眼铳,彤彤几声,比爆竹过瘾多了。上岁数的人可能还有记忆,农村多叫它三眼礼炮,没错,就是这玩意,都不拿它当武器。

那袁崇焕为什么还要用它来装备部队,这真是无奈之举,他倒是想要鸟铳,那也得有啊。造鸟铳比造三眼铳难多了,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就算造出来了,袁将军也不敢用。为啥?鸟铳要是失灵射不出弹丸,可就真成了烧火棍,三眼铳就不一样了,看那个造型你就明白,就算当榔头用也是杠杠的。

后金记载也证实了这点,与关宁军交手后,皇太极统计伤情,发现受伤比例最高的是马刀,其次就是锤伤,三眼大锤名不虚传。

所以关宁铁骑真正厉害的是它建军理念,如同岳飞建背嵬军一样,袁崇焕采用了以辽治辽方针,只挑遭受过后金迫害,与后金有血海深仇的辽东本土人组建了一只部队,这才是关宁铁骑战斗力的最大真相。

为什么关宁铁骑人数那么少?三眼铁铳可以大量造,你往哪儿找那么多打仗不要命的人?用火器威力抹杀明末那些奋不顾身,奋战在宁远前线上的英雄们的付出和努力,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二、真正大杀器

如果想寻找明军真正杀器,最佳办法是看后金,看对方在学什么,后金努力学习的,一定是最好的,很简单,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

那一年,山海关突然吃紧,那一年,朝廷那些往日滔滔不绝,为了争权夺利能扯三天三夜的朝臣们,突然都没了主意,木匠皇帝朱由校急得哇哇大哭,于此危难关头,袁崇焕站了出来,拍胸脯保证仅凭他一人,就能保山海关不失。

袁崇焕说到做到,他到辽东没几年,防务焕然一新,1626年努尔哈赤趁孙承宗被罢免,辽东失去了主心骨之际大举进攻,袁崇焕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孤军坚守宁远城,让后金军吃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瘪。

这个瘪有多大?不仅宁远没打下来,后金军死伤无数,努尔哈赤本人也受了伤,最终伤重不治而亡。

在宁远大捷前,明军碰上后金军,不知道多少年没打过胜仗了,别说胜仗,哪怕小败都是奢求,只要与后金交手,邸报就是崩溃、惨败等字眼。

袁崇焕究竟用了什么魔法,造就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是要抹杀袁督师的苦心诣血,更不想忽视宁远英雄们的付出,只是仅从人这个角度来阐述的话,恐怕大家对明亡的原因感触还不够深,而且容易陷进口水战,所以我选择另外一个角度。

努尔哈赤怎么死的?被大炮轰死的,什么大炮?红夷大炮,又叫神威大将军炮。

明朝火器开端非常早,也非常好,朱元璋就是靠它打跑了蒙古人。自明建立伊始,朱元璋就下令,军队中火器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所谓一铳二刀三弓四枪(10%火铳手,20%刀牌手,30%弓箭手和40%长枪手),甚至还建立了第一个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

嘉靖年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为了获得澳门合法控制权,葡萄牙人对大明拍足了马屁,用尽了功夫。澳门葡当局对明朝态度非常好,为了给明朝提供足够火炮,葡萄牙下大本钱,在澳门建了一个号称当时最先进的铸炮厂,卜加劳炮厂。

实事求是地说,葡萄牙人并非只为盈利,卖军火尤其是先进军火,从来不能用价值衡量,相信这点大家都能理解。而葡萄牙人提供的,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红夷大炮佛郎机,应有尽有。

举个例子,1621年,大概在袁崇焕慷慨激昂向朱由校保证前不久,因为辽东战局恶化,明朝廷派专人去澳门采购大炮。此前也买过一次,但那次是徐光等人以个人名义,澳门当局受宠若惊,明朝廷要得数量多,大炮一时造不出来,葡萄牙人干脆把刚缴获的30门英国加农炮拿了出来。

忘了说,红夷大炮其实就是前装滑膛加农炮,最大射程可达10里,我们中国虽然应用火药最早,但在制炮上,近代却大幅落后了,当时的国产土炮根本没得比。

这30门英国炮,是当时最先进火器,葡萄牙还担心明军不会用,开炮是个技术活,风向角度都要计算,别的不说,仅仅炮弹储运知识,明朝人就没几个能闹明白。所以还派去了一支使团,包括100名葡萄牙士兵,打算售后服务做到家,指导培训一块做。

别小看这100名士兵,当时澳门的葡萄牙人,一共也就千把人。这也不是派人最多的一次,1630年崇祯再次下令买炮,葡萄牙派去了350人的队伍,几乎倾巢而出。

葡萄牙人不仅卖炮,他们还真心实意想把造炮技术传给明朝,使团队伍里不少都是技师。这里面当然不能缺少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澳门当局善意。1629年皇太极包围北京时,葡萄牙还组织了一支志愿队,携带10门大炮,一路从广州拉到北京,安置在涿州,参与了北京防御战,只是皇太极听说葡式大炮过来,特意绕道走,没有敢打涿州城。

1621年采购的那30门大炮,最终只有11门被送到了宁远城,就凭借这11门大炮,已经把后金轰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陨落。

为什么只送去了11门,运到京城后,葡萄牙人点炮演练,不慎发生了炸膛意外,奉旨督查的明官员因此断定,“此物百害而无一利。”要求葡萄人立即返回澳门,没有商量余地。

如果你觉得这不够明显,我们还可以往下说。1630年崇祯采购大炮,数量要求是40门,正在葡萄牙人押着大炮,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发时,刚走到南昌就接到通知,要求葡萄牙人全部返回,另派中国兵押炮进京。

原因是卢兆龙连续四次上书,痛陈不可让葡人扬刀跃马于京师,长夷人之威风灭中华志气。更过分的是,崇祯十五年,大明朝都快完蛋的时候,明朝廷还爆发了一场大争论,议题是火炮该不该用。反对方理由是这玩意太野蛮,严重违背仁义治国理念,要求废止铸炮厂,将火炮从明军装备中剔除。

反对派动机一是愚昧,二则是私心。大炮这东西太高科技了,自己又不懂,皇上造炮既要放权,又得花钱,白花花银子和权力,全落别人手里了,我心里急,怎么办?那我们一起反对造大炮好了。

嗯嗯,就是这样,国家都快亡了,这帮人还只惦记自己的私利。有人说明亡于党争,这话我不反对,可党争本质是什么?从以上这个例子你自己琢磨。

三、袁崇焕和毛文龙

毛文龙该不该杀,是袁崇焕冤案里的焦点,近年来不知道那冒出来一股歪风,居然把毛文龙描述成了民族英雄。

搞笑,你见过趁机发国难财的民族英雄吗?

毛文龙收取来往商船过路费,这只是小事,他真正恶事是向后金卖东西,卖什么?当然是违禁品。其实那些商船干得也是同样的事,想想谁会在交战期间,不惜冒着巨大风险,来往交战两国之间贸易,又是什么样的商品才能带来如此高额利润?

后金为什么不打他?什么海岛什么后金没海军都不是理由,真按毛文龙自己吹嘘的那样,后金咬着牙也把他干了。真相是后金与他相处很好,双方很有默契,毛文龙依靠皮岛独特位置,向后金出售各种违禁品发了大财。

所以别看毛文龙坚决不投降,拒绝了后金数次拉拢,他根本没道理投降,变成后金属下,这个生意还怎么做?财路就断了。

《满文老档》:曩者修和之策,为两国结局之著,承台吉不弃雅谊,诚两国纳福之大窍会也。不意先承厚贶远颁,俾愚父子辞受两难,谨对伻拜领,感谢感谢。但修和之大主意,尽在去官腹内。且来官云,留质一节,甚非不佞意也。舆台吉交谊,当在古人中求之,义气中讲之。况令先君在抚顺时,曾与不佞意气相投,语言皆合,但两国争持,不便往答,今接见台台翰剳,如见颜色,疑念顿释,焉用官质?惟天可表。今具微物,聊为初交之贽,更乞台吉实心作事,勿听谤言,永结胶漆之雅,莫作负心之举。台吉官兵,所用布帛等物概不足虑,百事俱在不佞一口担当耳。不观孟氏书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请熟筹之,万万。名具正幅。左冲。

这是毛文龙写给皇太极的亲笔信,原文保存在台北故宫。其中一封信里毛文龙表示,早在抚顺时,他就和先君(指努尔哈赤)达成了协议,原来答应的事一定做到,要对方不用担心,所需物资一定送到,万事有我担当,“百事俱在不佞一口担当耳。”

袁崇焕这边跟后金打架,你这边源源不断向后金送违禁品,趁机大发国难财,你说袁崇焕能不能受得了。袁崇焕一开始也没想杀人,他在意识到皮岛驻军根本就是个祸害后,经崇祯同意,发布了一条《策划东江事宜书》,要求全面断绝东江与后金贸易来往,并要求皮岛驻军移防他地。

毛文龙当然不同意,坚持不肯走,袁崇焕没办法这才冒险上岛杀人,事后在岛上找到了能装满37船的东北特产参貂。这些人参和貂皮哪来的?你不会想告诉我,毛文龙派部下偷偷越境到东北挖人参了。

明朝大量官员为毛文龙喊冤,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伙,毛文龙每年都拿出至少获利一半行贿朝臣,你把毛文龙杀了,这帮人财路也断了,他们当然恨袁崇焕恨得要死,同时又要极力美化毛文龙。

四、毛家三叛将

所谓毛家三叛将,是指孔友德、尚可喜和耿精忠,满清四大藩王,毛文龙部下占了三个。很多人就猜想,封这么大官,那一定很厉害了,毛文龙部下都这么厉害,那他本人得多厉害。

嗯,确实很厉害,厉害到我翻遍明史,都难以再找到如此厚颜无耻,卖国卖得如此彻底之人。孔友德三人被后金重赏,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出卖自己国家,出卖得够狠。

前面说明军什么火器最厉害,看看后金学什么就知道了。自打努尔哈赤死于红夷大炮下,虽然明朝廷这边还在争论仁义和大炮那个重要,但皇太极那边,从那一天起就意识到,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后金工业基础很差,非常得差,可以说一穷二白,努尔哈赤最早起兵时,连铁箭头都不会造,都是拿鹿角磨制。虽然他们一直都很重视炼铁,也极力招揽工匠,但想造大炮,谈何容易。

这边葡萄牙人极力拍明朝马屁,不仅卖炮还卖人,送到北京的,除了大炮还有技师,但因为反对派阻挠,明朝前前后后向葡萄牙买了上百门炮,到最后竟然是双方根本没有见过面。葡萄牙数次使臣团,都被半路逐回,压根没见到皇帝,这个合作一直都不太顺畅。

徐光启李之藻等有识之士不得已,只得采用另一种办法,加快自己铸炮进程。因为阻挠和客观条件限制,这些铸炮厂多位于南方,没办法,铸大炮需要懂数理化,想想明朝有多少人学过代数几何?这边又不让葡萄牙人进京,只能放在风气比较开明的南方。

据统计,通过徐光启等人努力,南方各铸炮厂在明亡之前,一共制造了不少于1000门大炮,而在1630年,最早仿制出来的红夷大炮,就已经超过400门。

徐光启于是起了一个念头,按照西方模式,打造一个火器营。这个火器营全部装备西式火器,当然以红夷大炮为主,可以说练成后,将是当之无愧明军第一战斗力。

徐光启找到了爱徒登莱巡抚孙元化,将他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在孙元化部队里,这支火器营,仅葡人技师和教官,就有50多人。

这跟孔友德等人有什么关系?1631年,孔友德耿精忠发动吴桥事变,攻陷登州,孙元化被俘,整支火器营全数落入孔耿叛军之手,孔耿二人携3600名精通火器的士兵,以及无数火器投降后金,皇太极大喜过望,兴奋欲狂,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孔友德等人为什么叛变?别从毛文龙身上找原因,如果是为毛文龙报仇,袁崇焕早就死了,他们从一开始,策划的就是攻陷登州,提前在城里安排了奸细,而攻打登州的目的,就是要挟火器营投清,好获得丰富奖励。

《清史稿·孔友德传》: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备,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

投降书写得如此厚颜无耻,还有什么好洗的?孔友德等人投降后不久,又拉来了尚可喜,尚可喜参照他们惯例,携带了大量火器投降,其中包括四门葡萄牙原产红夷大炮。

孔友德三人的投降,直接让后金在火器应用上迈过了一个台阶。造火炮难,用火炮也难,谁家炮兵不用训练?虽然明朝内部对火器有争论,但对这玩意的杀伤力,还是心里有数,所以火器相关资料,保管得极为严密。

后金虽然有这个心,在战场上也抓到了一些工匠士兵,但每人都只知道自己那一段,整体操作流程和工艺,总是似是而非,不得要领。

徐光启在这支火器营倾注了一生心血,不仅配备了大量先进火器,还撰写了各种使用说明、操作文档,失去这支火器营后,此时的明军对火器之了解,反而不如后金。

登州事件后,引起了明朝廷极大震动,虽然孙元华等人逃回,等待他的却是极刑,而徐光启也受到了牵连,愤懑之余郁郁而终。明朝有识之士在火器上的最后一丝努力,终于灰飞烟灭。

我们来看一个数据,1626年宁远大战时,双方火炮数量是11:0,宁远城有11门大炮,后金零,但到了1643年明亡前,这个数量却变成了1:10,后金火炮数量是明军10倍。

这还仅仅是数量比,威力更不在一个档次。1643年辽东巡抚黎玉田就感慨:“酋铸百炮而有余,我铸十炮而无力。他们以前的实力,还不抵我们大点的县,现在人家的大炮威力,恐怕比我们所说神器还要大十倍。”

满洲八旗子弟文化素质更低,火炮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肯定玩不转,所以不管是铸炮者还是用炮者,其重任都落在了汉军八旗身上,皇太极也因此大幅提高了汉军八旗待遇,把他们提到跟满蒙一个等级。

换句话说,为后金火器应用做出突出贡献的,都是汉人,尤其是孔友德等三人,更是“功不可没”。

更多文章

  • 清朝铁帽子亲王的世子袭爵为亲王后,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铁帽子王后代,清朝普通亲王和铁帽子王,清朝铁帽子王一共有几个

    PS:明代宗室爵位: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自明亡,明各王府先后封924位郡王:秦王封15郡王,晋王封28郡王,燕王封1郡王,周王封75郡王,楚王封20郡王,齐王封3郡王,鲁王封23郡王,蜀王封21郡王,代王封29郡王,肃王封10郡王,辽王封24郡王,秦王封20郡王

  • 明朝谁能取代崇祯,挽救危局,国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崇祯如何挽救明朝,李敖评崇祯皇帝,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

    明代灭亡的君主是朱由检,崇祯。他执政不久,李自成的大军便迅速地攻入了明都。假如可以让明朝的历史上的帝王复苏,而取代了他的位置,那么,大明就会变得安全了?关于这位帝王的选择和回答,我们的答复是一样的。内忧外患,山雨欲来一个王朝的衰落,是由几位君主的愚蠢所致。朱由检这个明末清初的帝王,显然接管了这个“烂

  • 没有了多尔衮的辅佐之下,清朝也是不如从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能统治中原吗,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多尔衮辅佐皇帝多少年

    在皇太极当了皇帝之后,然后改了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当时的清太宗他虽然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艰辛,但是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一颗。成就霸业的火热的心,所以在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帮助之下,他就顺利了进入了北京,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他就清楚。它需要许多的人才去帮助他坐稳江山所以在他人格的笼络之上,她想出了许

  • 明朝被清朝代替,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西方这样认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代替明朝是进步还是倒退,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不如清朝,明朝16帝vs清朝12帝

    欧洲的传教士们在16世纪大规模进入中国,对明朝的建筑、造船、纺织、印刷等诸多方面全面称赞和羡慕。这些领域的技术让当时的欧洲人惊叹不已。举个例子,苏州城里的织布机的规模比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和大。十五世纪中后期,欧洲著名传教士利窦玛来到了中国,他看到中国的景象,认为这里就是天堂。于是他将中国的物

  • 清朝最扬眉吐气一战,慈禧:一把黄土都不会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把清朝坑得有多惨,慈禧是如何把清朝败掉的,慈禧为什么能掌握清朝大权47年

    1898年10月,一艘名为“马可波罗”号的巡洋舰来到清朝,一同前来的还有意大利的驻华公使马蒂诺。马蒂诺之前的工作地点一直在非洲,逐渐成为意一名外交高手。他此次来到清朝的目的,就是要为意大利尽可能多地截取利益。意大利当时最想要三个地方:浙江的三门和台州以及福建的三沙。这三个地方除了有优质的港口外,更重

  • 当初袁世凯逼宫时,清朝还有7万皇家卫队,为何无人出来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清政府虽然也做出了挽救,但是还是没能够拯救这个孱弱的国家,而且也失去了民心,它的结束是迟早的事情。在溥仪宣布退位之后,清朝就成为了历史。我国也终于结束了封建帝制。而当初溥仪退位,也是被袁世凯所逼退的,但当时清廷还有着7万的皇家卫队,为什么他们对于袁世凯的逼宫都不敢发生反抗呢?袁世凯是一个有争议

  • 明朝第一个大权在握的宦官,帝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王振,历史上一贯给出的评价是奸臣,他任用宵小,肆意敛财,同时操纵着朱祁镇的一言一行,包括那次荒唐的出征。但是近来一些学者的观点确认为,王振实际上是一个忠臣,至于土木堡之变,王振也是为朱祁镇背锅。那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呢?一、 从学政到宦官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时,曾立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毕竟汉有十

  • 辛亥革命后,杭州八旗子弟,也是凄凉度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旗血泪史,满洲八旗美女,纪录片满族八旗生活

    新军只是在杭州城南的玉皇山上,朝八旗旗营若无其事地放了几炮,人畜无害,打断了一根旗杆。新军给八旗将军写了信,劝他们看看清楚眼前的路,无条件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八旗将军看了看路,果然只有一条路,于是投降了,不过,提出不得伤害八旗。毕竟五十年前,八旗被太平天国杀的鸡犬无存。新军倒也没有深仇大恨,痛快答应了

  •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会派人刺杀一个小小的县令呢?原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的历史事迹,朱元璋微服私访却被县令抓了,神机妙算刘伯温朱元璋被县令抓了

    其实这事源于一则民间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说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说的是朱元璋建立大明一朝,开创洪武之治,自此天下归一。朱元璋出身贫困人家,长成之后,做过和尚,入过草莽,等到做了皇帝之后。他痛定思痛,绝对要好好惩治贪官,并褒奖一些清官。于是下发一道谕旨,写明凡我大明官员,不论大小,贪污八十贯者,即

  • 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多难,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全疆,左宗棠收复新疆讲解视频

    当时的清王朝正值多事之秋: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五年前清政府刚结束与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前一年太平天国才刚被镇压,波及皖、苏、鲁、豫等省的捻军起义此时尚未被镇压,陕甘等地的回民武装也趁机纷纷起事......沙皇俄国也在1871年7月4日趁火打劫占领了伊犁地区。当清政府准备出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