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铁帽子亲王的世子袭爵为亲王后,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

清朝铁帽子亲王的世子袭爵为亲王后,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62 更新时间:2024/2/3 9:04:52

PS:明代宗室爵位:亲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自明亡,明各王府先后封924位郡王:

秦王封15郡王,晋王封28郡王,燕王封1郡王,周王封75郡王,楚王封20郡王,齐王封3郡王,鲁王封23郡王,蜀王封21郡王,代王封29郡王,肃王封10郡王,辽王封24郡王,秦王封20郡王,宁王封11郡王,岷王封27郡王,谷王封1郡王,韩王封36郡王,沈王封28郡王,唐王封19郡王,伊王封8郡王,汉王封8郡王,赵王封17郡王,郑王封15郡王,襄王封13郡王,荆王封14郡王,淮王封17郡王,德王封19郡王,崇王封7郡王,吉王封7郡王,淮王封17郡王,徽王封24郡王,益王封40郡王,衡王封14郡王,荣王封8郡王,潞王封1郡王,福王封2郡王,桂王封2郡王。

这样简单粗暴的袭爵方式,让中后期的明朝的财政是饱受折磨,后期二十万的宗室每年所需要的禄米就是一个天数字,对整个明朝天下造成了可怕的经济负担。

鉴于明朝宗室之祸,清朝为防止出现如明一样因宗室爵位泛滥,从而对国家造成严重经济负担的情况,便制定了一套十分严格的爵位降袭制度。

降袭制度的特点:

一、除允许世袭罔替(不降等袭爵)的爵位外,如怡亲王胤祥的怡亲王爵;睿亲王多尔衮的睿亲王爵;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爵,其余爵位在承袭时皆降一等承袭,如承亲王爵的降郡王袭;承郡王爵的降贝勒袭。

二、降等世系,虽每承袭一次就要降爵一次,但是每个爵位的降袭都有一个底线,降到此就不再降,以此爵传世。亲王降至奉恩镇国公就不再降,郡王降至奉恩辅国公就不再降,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就不再降,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就不再降,奉恩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就不再降,奉恩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就不再降。

其余爵位,降到奉恩将军后,也不再降,但是传至第三代后,若第三代没有皇帝特恩,则降为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自此若无皇帝特恩,则永为闲散宗室。

三、宗室子嗣只有一人可以无条件地降一等袭其爵,其余子嗣,若无皇帝特恩,则只能通过考试来获得相应的爵位,即“考封”。当然,若有皇帝特恩,则无须考试,就可以获得皇帝所赐予的爵位,比如雍正就曾赏赐给胤祥亲王爵之外一个郡王爵,允许他指定一个儿子承袭。

PS:清代宗室爵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镇国将军、辅国将、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又细分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金俸银禄米有差。

谓“考封”制度?

无论是“世袭递降”还是“世袭罔替”,能继承爵位的终究只有一个人,可是宗室又不可能就只生一个儿子,那其他儿子怎么办呢?在清代,其他的儿子就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相应的爵位,这就叫“考封”。

考封的宗室子嗣,根据其父的爵位及其母的地位,都有一个“基准值”,无论怎么优秀,或者是怎么糟糕,他都会有一个最高或最低的爵位或待遇:

一、父为亲王,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不入八分辅国公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二等镇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最优者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最差者皆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二、父为郡王,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一等镇国将军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三等镇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最优者可得三等奉国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三、父为贝勒,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二等镇国将军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一等辅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最优者可得奉恩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四、父为贝子,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三等镇国将军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二等辅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最优者可得奉恩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五、父为奉恩镇国公,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一等辅国将军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直接为闲散宗室,不予考试。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六、父为奉恩辅国公,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二等辅国将军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一等奉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直接为闲散宗室,不予考试。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七、父为不入八分镇国公,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母为侧室或为妾、滕,直接为闲散宗室。

八、父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母为侧室或为妾、滕,直接为闲散宗室。

九、父为镇国将军,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母为侧室或为妾、滕,直接为闲散宗室。

十、父为辅国将军,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三等奉国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母为侧室或为妾、滕,直接为闲散宗室。

十一、父为奉国将军,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奉恩将军爵,最差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母为侧室或为妾、滕,直接为闲散宗室。

十二、父为奉恩将军,传至三代后为闲散宗室。

在考封时,无论宗室考试如何多好,一般都不会超过这个“基准值”,当然如果皇帝特别钟意他,那给什么爵位都不是问题。同时,这些宗室毕竟天潢贵胄,就算再堕落也是贵胄之躯,正如乾隆所说既“谱列银潢,名登《玉牒》”,可因“身无职级,竟至与齐民无别”,这是在有辱帝王金枝玉叶的身份,由此只要是宗室,就算再无能,也会得到与四品官相同待遇的闲散宗室的身份。

清代宗室,除注定会继承其父爵位的外,其余诸子在20岁时就可以参加考封,如果当届考封没有得到爵位,可以再参加下一届的考试,直至老死为止,纵观清朝二百余年,有些宗室一直考到四五十岁都没有获得爵位。

考封的考试内容,分为翻译、马箭、步箭三项。每项考试结果有优、平、劣三个等级,三项都考了“优”,得最优爵位;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二平者、二优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举个例子,某宗室的父亲是郡王,母亲是郡王的嫡妻,而他注定是无缘继承其父爵位的,那么他到20岁就可以参加考封。考封结果出来后,满文、马箭都得到了优,可步箭却得了劣,也就是二优一劣。

按照规矩,他所获得的爵位是在基准线的基础上降二等,郡王嫡妻所生子嗣的基准线是一等镇国将军,那么降二等,就是三等镇国将军,于是这位宗室最终获得了三等镇国将军的爵位。

这就是清代的“考封”。

父为亲王,母为嫡妻,最优者可得不入八分辅国公爵;母为侧室,最优者可得二等镇国将军爵;母为妾或滕,最优者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最差者皆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

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二平者、二优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镇国将军、辅国将、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又细分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金俸银禄米有差。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情况下,亲王余子需经过考封来获得爵位,经过考试后,他们有可能获得以下爵位:

一、若是嫡妻所生,三项都得“优”,可得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两优一平,可得一等镇国将军爵;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可得二等镇国将军爵;三平或一优一平一劣,可得三等镇国将军爵;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但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当然明年可继续参加考试,周而复始。

二、若是侧室所生,三项都得“优”,可得二等镇国将军爵;两优一平,可得三等镇国将军爵;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可得一等辅国将军爵;三平或一优一平一劣,可得二等辅国将军爵;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同样明年可继续参加考试,周而复始。

三、若是滕或妾所生,三项都得“优”,可得三等辅国将军爵;两优一平,可得一等奉国将军爵;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可得二等奉国将军爵;三平或一优一平一劣,可得三等奉国将军爵;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可得闲散宗室的待遇,同样明年也可继续参加考试,周而复始。

清代通过世袭递降、考封制度,是大大缩减了宗室有爵位的人数。据统计,至清亡,清代宗室里有爵位的人的比例被压缩到了6.3%,其中入八分(亲王到辅国公)的比例只占6.3%内的1/4,而93.7%的皇族后裔,都是无爵的“闲散宗室”。

由此,这大大保证了清代宗藩不会如明代宗藩一样成为经济上的累赘,对清代的经济造成致命威胁。

更多文章

  • 明朝谁能取代崇祯,挽救危局,国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崇祯如何挽救明朝,李敖评崇祯皇帝,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

    明代灭亡的君主是朱由检,崇祯。他执政不久,李自成的大军便迅速地攻入了明都。假如可以让明朝的历史上的帝王复苏,而取代了他的位置,那么,大明就会变得安全了?关于这位帝王的选择和回答,我们的答复是一样的。内忧外患,山雨欲来一个王朝的衰落,是由几位君主的愚蠢所致。朱由检这个明末清初的帝王,显然接管了这个“烂

  • 没有了多尔衮的辅佐之下,清朝也是不如从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能统治中原吗,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多尔衮辅佐皇帝多少年

    在皇太极当了皇帝之后,然后改了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当时的清太宗他虽然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艰辛,但是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一颗。成就霸业的火热的心,所以在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帮助之下,他就顺利了进入了北京,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他就清楚。它需要许多的人才去帮助他坐稳江山所以在他人格的笼络之上,她想出了许

  • 明朝被清朝代替,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西方这样认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代替明朝是进步还是倒退,易中天为什么认为明朝不如清朝,明朝16帝vs清朝12帝

    欧洲的传教士们在16世纪大规模进入中国,对明朝的建筑、造船、纺织、印刷等诸多方面全面称赞和羡慕。这些领域的技术让当时的欧洲人惊叹不已。举个例子,苏州城里的织布机的规模比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和大。十五世纪中后期,欧洲著名传教士利窦玛来到了中国,他看到中国的景象,认为这里就是天堂。于是他将中国的物

  • 清朝最扬眉吐气一战,慈禧:一把黄土都不会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把清朝坑得有多惨,慈禧是如何把清朝败掉的,慈禧为什么能掌握清朝大权47年

    1898年10月,一艘名为“马可波罗”号的巡洋舰来到清朝,一同前来的还有意大利的驻华公使马蒂诺。马蒂诺之前的工作地点一直在非洲,逐渐成为意一名外交高手。他此次来到清朝的目的,就是要为意大利尽可能多地截取利益。意大利当时最想要三个地方:浙江的三门和台州以及福建的三沙。这三个地方除了有优质的港口外,更重

  • 当初袁世凯逼宫时,清朝还有7万皇家卫队,为何无人出来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清政府虽然也做出了挽救,但是还是没能够拯救这个孱弱的国家,而且也失去了民心,它的结束是迟早的事情。在溥仪宣布退位之后,清朝就成为了历史。我国也终于结束了封建帝制。而当初溥仪退位,也是被袁世凯所逼退的,但当时清廷还有着7万的皇家卫队,为什么他们对于袁世凯的逼宫都不敢发生反抗呢?袁世凯是一个有争议

  • 明朝第一个大权在握的宦官,帝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王振,历史上一贯给出的评价是奸臣,他任用宵小,肆意敛财,同时操纵着朱祁镇的一言一行,包括那次荒唐的出征。但是近来一些学者的观点确认为,王振实际上是一个忠臣,至于土木堡之变,王振也是为朱祁镇背锅。那么王振究竟是忠是奸呢?一、 从学政到宦官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时,曾立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毕竟汉有十

  • 辛亥革命后,杭州八旗子弟,也是凄凉度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旗血泪史,满洲八旗美女,纪录片满族八旗生活

    新军只是在杭州城南的玉皇山上,朝八旗旗营若无其事地放了几炮,人畜无害,打断了一根旗杆。新军给八旗将军写了信,劝他们看看清楚眼前的路,无条件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八旗将军看了看路,果然只有一条路,于是投降了,不过,提出不得伤害八旗。毕竟五十年前,八旗被太平天国杀的鸡犬无存。新军倒也没有深仇大恨,痛快答应了

  •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会派人刺杀一个小小的县令呢?原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的历史事迹,朱元璋微服私访却被县令抓了,神机妙算刘伯温朱元璋被县令抓了

    其实这事源于一则民间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说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说的是朱元璋建立大明一朝,开创洪武之治,自此天下归一。朱元璋出身贫困人家,长成之后,做过和尚,入过草莽,等到做了皇帝之后。他痛定思痛,绝对要好好惩治贪官,并褒奖一些清官。于是下发一道谕旨,写明凡我大明官员,不论大小,贪污八十贯者,即

  • 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多难,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全疆,左宗棠收复新疆讲解视频

    当时的清王朝正值多事之秋: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五年前清政府刚结束与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前一年太平天国才刚被镇压,波及皖、苏、鲁、豫等省的捻军起义此时尚未被镇压,陕甘等地的回民武装也趁机纷纷起事......沙皇俄国也在1871年7月4日趁火打劫占领了伊犁地区。当清政府准备出兵收

  • 明朝的政策转变,从“片板不准下海”到隆庆开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隆庆,明朝的管理制度,明隆庆元年是公元几年

    在元末,蒙古族的统治者把人民视为奴仆,受到了极大的欺压。那时候正值小冰期,粮食歉收,全国各地都遭受了天灾,人们饥寒交迫,许多人都在大街上流浪。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人,朱元璋在元朝覆灭之后,决定与农民起义一起抵抗蒙古族的欺凌。之后几经周折,朱元璋以一己之力,建立了一方霸主。朱元璋登基后,才知道事情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