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基层政治困境:正经人干得想自杀,流氓无赖从中渔利

清朝的基层政治困境:正经人干得想自杀,流氓无赖从中渔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2/10 17:17:38

作为中国历史上形式上的最后一个砖至主义朝,大清朝的基层管理对前代制度有因有革。从表象上看,清王朝正式的治理机构确实只到县一级,虽然县以下有一些佐贰杂职官员,譬如分防县丞、典史之类,但大多数区域确实是县级以下无建置。

大清朝真的就将县以下放手给地方绅士自治吗?田园牧歌式的自治真的存在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清朝的统治者参酌了历史上的砖至主义的治理经验,通过保甲、里甲、官方倡导乡约等制度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强力控制。

清朝百姓

拿保甲来说,朝廷挂在嘴边的话是“保甲为弭盗安民之良规”,很显然侧重点是治安。里甲则侧重于户籍管理,防丁口之脱漏,保赋役之平均。为了给人民洗脑,让他们感念爱新觉罗家族的圣泽恩德,乡约宣讲制度是清统治者在诸多控制乡村大众思想意识手段中最令人关注的一种方式。

上述三种控制手段在全国看具有一般普遍性,构成了一种立体式、全方位的“代理人模式”的乡村控制体系,用他们体制内当官的话来说就是“保甲与乡约,相为表里者也······乡约废则礼让少,而以势相使,以力相争,保甲废则结报无人,而刁唆告讦之徒皆得以乘其隙”。

为什么叫“代理人模式”呢?因为在基层干这些活儿,充当保长、甲长、里长的都不是朝廷公务员,财政也不发工资,而是由官府委派,这些人的身份性质是官府抓的“差”“役”,就是干活儿的,没有正式身份。这些民间“差”“役”与在衙门工作的“官差”性质又不同,他们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官方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所以使民相保相受”,多好的“乡村自治”啊!

如果真信了,那就too young,too simple了!官府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搞乡村自治呢?按理说那些拥有科举功名的乡绅最有资格,但是这种抓差性质的乡村治理人员身份,又与那些身份高贵的绅士们显得格格不入,人家在体制内的身份不比县太爷低,必要去干这种贱兮兮的差使呢?所以说得好听一点,官府也考虑到绅士们的体面,公开的说法是“至充保长甲长并轮值支更看栅等役,绅衿免派”。其实真相又是什么呢?朝廷的官权力对绅士在基层的力量和影响力是非忌惮的,官府很明显想把绅士们排除在基层治理权力体系之外。

清朝官员审案

那么找什么人来干呢?官府说的是“必择其才力精健、才智过人者充之”,而且说要尊重这些办差的人,“待以破格优异之殊礼”。

怎么说不重要,件怎么写也不重要,关键看制度运作的时候是怎么干!保甲长、里正之类的“差役”人员没有正式的体制内身份,办理的都是官府交给的任务,日常工作的KPI考核压力很大,完不成就会被责罚,动辄挨板子,一般人都觉得是“苦役”,甚至被视为“贱役”。

这样的差使,一般良民都躲着,即便摊上了,干得也苦逼要命。根据康熙朝一位官员的观察,乡村的这些办差的人确实苦不堪言:

如旧例,朔望乡保赴县点卯守候,一累也。刑房按月次取结索钱,二累也。四季委员下乡查点,供应胥役,三累也。领牌给牌,纸悉取诸民,四累也。遗役夜巡,遇梆锣不响,即以更恐喝,鬼钱乃免,五累也。又保甲长?情更换,倏张倏,六累也。甚而无名杂派,差役问诸庄长,庄长问诸甲长,甲长问诸人户,藉为收头,七累也。

既然这么累,身份又那么贱,谁愿意干呢?“年高有德,鄙为奴隶;殷实富家,视为畏途,或情或贿,百计营脱”,有头有脸的人看不上这些活儿,有钱的人家宁愿花钱贿赂,也不愿去干。

清末老百姓

很多地方出现了官府派活儿,让乡村百姓轮流干差的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轮充”。一般良善之家的老实人被抓了这种差使,干得都非常难受,甚至痛苦欲绝。清末官员樊增祥曾经记载过一个时期,说是光绪年间陕西商州的一个知州,有一次下乡查案,衙门的官差责令乡下的乡约去为官爷们筹备酒菜,乡约不想去增加百姓负担,但是官差不允许。没办法,“不得已,敛钱于众”。但是这个知州的官声一直很好,老百姓不相信他会下来吃喝,都指责是乡约自己从中捞钱。其实两头都没问题,问题就在中间的官差狐假虎威。这个苦逼的乡约“既无以应官,复不得白于民,遂赴水死”,最投河自杀了!

清朝衙门

有没有愿意干这些差使呢?当然有,而且他们干的很欢,那就是流氓无赖了!道光年间就有人说,“今之保甲长,皆乡里卑贱无行者为之。”这些乡村社会的流氓无赖不在乎什么声名,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人格,他们依附于官府的权力,借助办差的机会,从中渔利,横行乡里,搞到后来,“地方、乡约、保正诸人,类皆一丁不识贪鄙棍街主,有司任意作践彼等,彼等任意横行乡里。”

大清朝不愿与正经人合作搞乡村治理,反而愿意与贱人无赖携手,为什么呢?因为正经人不好控制,有道德意识形态自律,有乡里风评压力,流氓无赖怕什么,依附于官府,将自己的利益与官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横行乡里而无所顾忌。这样,大清的乡村社会一天天地烂掉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徽宗被俘的最后八年是怎样的状态?随行人写下了亲身见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徽宗被俘到什么地方,宋徽宗被俘后生下的14个孩子,宋徽宗被俘图片

    此人便是大奸臣蔡京的第五个儿子,他叫蔡鞗。当时宋徽宗为自己的四女儿招驸马爷,蔡京立即推荐他这个儿子,很快徽宗也同意,就这样他就成了驸马爷,这在后来还为他自己保得一条性命。宋钦宗亲政以后,对于当时蔡京乱政非常不满,同时也为了平民愤,于是将蔡京及其两个儿子判了死罪,家眷则流放。而蔡鞗的妻子是钦宗的妹妹,

  •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干什么的?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九门大提督,清朝提督一览表,清朝九门提督有多少

    但在民间,还是九门提督的说法流传更为广泛。▲刚建好的紫禁城复原图听名字,像是给小区看大门的大爷,不过这个大爷可不得了,是给皇家小区看大门的。皇帝住的京城和套圈一样。最里面是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是皇帝上班和晚上嗨皮的地方。▲老北京中轴线再往外是皇城,环绕在紫禁城之外,今天北京市中心最大的街心公

  • 南宋的灭亡,真的是拜蒙古所赐么?我看未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想说:我们为什么要按照题目所设的条件去思维呢?我们为什么不跳出这个思维圈呢?先不说宋朝的天下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要制定“右文抑武”的国策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回想一下大汉朝和大唐朝。汉朝一样的吊打匈奴,唐朝一样的碾压突厥,而且他们的动作更大,打得更远,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丰富,启用的能臣武将更广

  • 清朝灭亡以后,100万清军残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当权者还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好幻想中每日寻欢作乐,享受生活时,海外的国家正悄然变革崛起,最后盯上了中国的繁荣,引来了强盗。晚期因腐败而导致的内乱,再加上外强的侵略,清朝一步步的走向灭亡。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一纸《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意味着清政府的彻底覆灭,也意味着我国延续了两千

  • 明朝末年若朱元璋再现,满清的结局如何?网友: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结局完整版,朱元璋在明末可以挽救明朝吗,朱元璋达兰皇后结局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明朝皇室的人心,就来说一说这明朝为何会灭亡。有人说,这是因为明朝开始衰落,又遇上了最强的满清,无奈之下自然也就顺应时代走向了灭亡。但是有人却表示,满清根本不算什么,明朝之所以灭亡,崇祯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他确实挺失败。要想解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假

  • 清朝宫女25岁出宫后,连乞丐都嫌弃不愿娶其为妻,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图-出宫宫女照理说,这样的女子应该是婚恋市场的香饽饽才对,不过事实恰恰相反,她们居然嫁不出去呢?这群人就是出宫的宫女,那么为什么她们出宫后不好嫁呢?我想原因有三,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一、年龄太大,古人不愿意娶“剩女”为妻康熙16年,规定宫女出宫的年龄是30岁,直到雍正时期,才调整为25岁即可出宫。不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屈辱?两帝两后受辱而死,深深刺痛了汉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北宋靖康野史,靖康二帝

    他让人感到可怜的地方在于,这个皇帝的文化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如果他没有做皇帝的话,可能他会成为北宋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但是偏偏他生在皇家,还成为了宋代王位的继承者。当年,王安石变法失败,造成了宋朝内战不断,各方势力逐渐强大,内外交困,社会风气全然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宋徽宗、蔡京等人联合起来,形成了一

  • 清朝乾隆皇帝女儿出嫁,陪嫁首饰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首饰,清朝公主出嫁的嫁妆,18岁少女被乾隆纳入后宫

    同时,也可能因为个人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获得一些额外的首饰。而这些妆奁往往以镶嵌东珠的多寡,宝石的贵贱,彰显使用者的地位。陪嫁首饰给与人群:在清朝,皇室成员婚嫁之时,总少不了赏赐各类首饰。乾隆25年拟定的《奏准陪嫁格格等定例》,包括亲王,固伦公主,也有处于皇族底层无册封,无品级的格格。一般也认为皇族也

  • 清朝为什么没人愿意娶放出宫的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宫女出宫为什么没人娶,清朝宫女穿洋装,清朝宫女等级排行

    清朝宫女的老照片但是又说回来,宫里的宫女世面见识的应该不少的,然后又会照顾人,按理说给领回家的话,也不是那么不可忍受,为什么对娶宫里的宫女排斥那么大呢,而且,这个也不是清朝一个朝代有这样的问题的,在整个封建社会,对娶宫里出来的宫女都有很大的排斥的。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下梳理:清朝宫女的老照片宫里出来的宫

  • 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时,为何是实力不弱的耿精忠首先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靖南王耿精忠画像耿精忠的情况耿精忠出生于顺治元年(1644年),辽东盖州卫人,其祖父和父亲原为明朝军官后投降清廷,在清军中参与了数十次战役,因功被封为靖南王和尚可喜一起镇守广东,后来移驻福建的福州,盖起了自己的王府。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他派人联络耿精忠一起反清,当时并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