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下大明方队。
总指挥官:兵部左侍郎辽东经略杨镐。
兵力:从全国各省调集精锐部队约8万人――这可是大明天下百万大军中的最高精尖的部队;附属国出兵1.3万人;叶赫部出兵约1万人;共约11万人,号称40万大军。基本上集中了大明的所有有名旺的战将。
武器:火器。类似于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
作战方针: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一举围歼后金军。
再来了解一下后金的部队。
总指挥官:覆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
兵力:6万。这是努尔哈赤手下所有的成年男人,还包括种地的、打铁的、放羊的。
武器:弓箭。
作战方针:管你TM的多少路,俺就打一路!(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从上面我们看出,大明的军队要比后金的军队实力强大的多,但最终结局让人大跌眼镜……此次战争以明政府的完败而告终。
杨镐的愿望是美好的,把手下的这些部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打算全面围歼努尔哈赤。并且还发了一道命令,说是谁杀了努尔哈赤,赏给一万两银子还升都指挥使,杀其他的人按级别大小也相应的奖银封官。按说这种政策再加上人多势众应该没问题,但可惜的是,当时的明朝国力已经开始不济,粮草供应不到位,朝廷还经常拖欠官兵的军饷,部队由于兵分四路过于松散,再加上个别主帅急于冒进,到达决战的地点不一致,偶尔还出来个不听话的指挥,这一切都给努尔哈赤创造了胜利的条件。
由于明军主力以杜松为首的西路军是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被努尔哈赤消灭的,所以历史上把1619年发生的这场战争一般称为“萨尔浒战役”。
主力被消灭后,其余的部队接下来就是亡的亡,逃的逃,降的降了。
经此一役,大明王朝大部将领几乎全都阵亡,大明从此萎靡不振,开始走向衰落,对后金的军事行动也由进攻改为防守。叶赫部落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消灭。后金全面占领了整个辽东地区,努尔哈赤的政治野心和掠夺财富的欲望随之增长,由防守转入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