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光和多尔衮都复制了吕不韦的路

霍光和多尔衮都复制了吕不韦的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29 19:22:02

文/子玉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时坠马受伤,一个月后死于北京古北口,时年39岁。

年仅13岁的顺治帝身穿缟服率领众王公大臣亲往北京东直门外五里地迎接多尔衮的灵柩。

顺治以帝王的礼仪为多尔衮发丧,并给他上庙号为成宗。

多尔衮生前睥睨天下,死后享受的也是帝王的待遇,看起来是一百分的人生,但谁也没料到,多尔衮死后仅仅一个月,北京城就风云突变。

那些多尔衮曾经的政敌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出来揭发多尔衮的种种罪状,每一条都是大逆之罪。

顺治帝最终决定:将多尔衮从坟里挖出来,当众鞭打,然后再砍掉脑袋,暴尸示众。

估计多尔衮自己都没料到,他的人生剧本会是这样的结局。

同时,多尔衮的党羽也被顺治帝一网打尽,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

紫禁城里关于多尔衮的痕迹被抹得是干干净净。

顺治帝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不知道,没有多尔衮,他的办公室很可能不会在紫禁城;没有多尔衮,清王朝也不会将疆土延伸至中原腹地甚至东南沿海?

但顺治关注的点根本不在这,他只关心如何将多尔衮时代迅速切换为顺治时代,他只记得,多尔衮当年是如何“欺负”他们母子的。

是,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是必然,他的党羽被顺治清算也属正常,但顺治能将多尔衮开馆戮尸,说明他对多尔衮这个人是非常仇视的,对多尔衮,顺治一定是忍了好久。

[var1]

▲顺治电视剧《康熙王朝》/剧照

可见,多尔衮当年确实做了不少过分事:

多尔衮为了自己办公方便,将皇帝的印玺全部搬到了自己家里;多尔衮平时所用的礼仪、排场全都是皇帝的规格;多尔衮将自己下达的命令直接称之为“下旨”;多尔衮先是自封“皇叔父摄政王”,后来更是直接改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要求,“所有人都要跪拜自己”;多尔衮指示,“顺治帝不能与母亲孝庄皇太后生活在一起”......

结果是,关内和关外都只知有多尔衮而不知有顺治。

你说,作为皇帝的顺治能不郁闷?

他曾经说过:

“多尔衮执政时,朕平常只是做一些和礼仪相关的工作,朝廷的事朕事先从不知道,事后也没有人来禀报朕。”

顺治帝既不能享受母爱的沐浴还得忍受叔叔多尔衮的嚣张跋扈,你说他的心里能没有阴影?

那些年,顺治经常以鞭打侍卫的行为来释放自己暴躁的情绪。

这才是顺治将多尔衮开馆戮尸的核心原因。

对,他已经忍了很久了。多尔衮刚死,顺治之所以厚葬了他只是为了稳住多尔衮的党羽。

可能多尔衮当年太沉迷于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威了,至于将来的事他可能想也没想过,在他的眼中,顺治永远都是一个小娃娃。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顺治也会长大,会亲政;有一天,他多尔衮也会离开人世。

说实话,摄政这活本来就不好干,当年的周公那么兢兢业业都被怀疑过,还有,离多尔衮并不远的万历年间,张居正虽然一手再造大明,身后不也遭到万历皇帝的清算了吗?

看来,多尔衮平时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军事上而忘记了读历史。

[var1]

吕不韦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秦王政九年,嬴政在加冠亲政并成功平定了嫪毐的叛乱后第一件事就是,将相国吕不韦免职,让他回到自己洛阳的封地养老去。

理由嘛,也简单,嫪毐可是他吕不韦当年引荐给赵姬的,从而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

大秦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过了段时间,吕不韦收到了嬴政发来的一份措辞更为严厉的诏书:

“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将你封在洛阳,食十万户?你和秦国有何亲缘,被称为‘仲父’?”

“洛阳你就别呆着了,全家都搬到蜀地去过日子吧。”

这份诏书,直接惊碎了吕不韦的老胆,为了不再次受辱,吕不韦饮鸩自杀。

许多人不明白,嬴政只是让吕不韦搬家他为何非要自杀?

其实,吕不韦比谁心里都清楚,这事根本还没完,只有他的人生画上句号,嬴政才会欣然。

在秦国相国的位置上十年,吕不韦确实给秦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嬴政一统天下的家底很大一部分都是吕不韦执政时给攒下的。

但嬴政不会关注这些,他看到的只是:

吕不韦有三千门客;吕不韦和老妈赵姬曾经有过私情;吕不韦给赵姬引荐了嫪毐,导致了嫪毐的叛乱;吕不韦在诸侯间巨大的影响力;秦国庙堂许多人都是吕不韦提拔的......

集权的需要和个人的私怨最终让嬴政对吕不韦起了杀心。

[var1]

▲嬴政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想当年,吕不韦在编成《吕氏春秋》时曾经放出豪言:“谁要是能改动其中的一个字,赏千金。”

确实是有点飘了。

这一幕肯定会被嬴政记住。

相同命运的人物还有西汉时期的霍光

霍光辅佐了汉昭帝、汉宣帝两代皇帝,在他的努力下,汉王朝实现了“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大治局面。

这些功业自然得到了汉宣帝的肯定,因此他也充分给霍光放权让他放手去治理国家。

霍光死后,汉宣帝更是以帝王之礼将他葬在了汉武帝的茂陵。

但这些其实都是表象。

霍光死后不久,汉宣帝就对霍家的人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将他们手中的权力一点点剥夺。

在将关键岗位都安排上了自己人之后,汉宣帝果断对霍家人动手,霍家子弟几乎被斩草除根。

难道汉宣帝不知道霍光给汉帝国作出巨大贡献了吗?

当然知道。

但他更关心的是,朝廷的关键位置已经被霍光集团所把持的事实。未央宫卫尉范明友、中郎将羽林监任胜、中郎将王汉、长乐宫卫尉邓广汉......

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霍家的人。

所以,为了集权,汉宣帝肯定要对霍家人亮剑。

[var1]

▲汉宣帝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剧照

但斩草除根就有点过分了吧?

那是因为,霍家人更过分。

霍光老婆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她指示人直接就将汉宣帝的发妻许平君给毒杀了;霍禹、霍云、霍山等在专权的同时更是各种造,霍云甚至是连班都不上,把打猎当成了正事;霍家的家奴嚣张到连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家门都敢踹......

你是汉宣帝你能忍不?

汉宣帝至今还记得,当年自己初登大宝时和霍光一块坐车的紧张情形,如芒刺在背,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件事其实已经将霍家的结局写好了。

还是曾国藩说得好: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翻开史书,能够做到将低调渗透到个人所有行为中的也就只有范蠡和曾国藩,一个以商人的形象被定格于历史中,一个成了被人仰视的理学家。

与政治无关。

更多文章

  • 从奴隶到宰相,伊尹为得到商汤赏识,到底使了多少招,你学会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伊尹与商汤之间的故事,商汤伊尹简历,商汤和伊尹是什么关系

    把自己推销出去无论现代社会还是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把自己推销出去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到这点的人,往往都取得了成功,比如令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让周文王背他出山的姜子牙。还有一位,比他们更早,堪称成功把自己推销出去的祖师——伊尹。伊尹是何方神圣呢?他本为己姓,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伊氏,名挚,尹是后来的

  • 《封神演义》中:为何没神仙敢杀商纣王?女娲:我都不敢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如果纣王赞美女娲娘娘的诗放在现代,那就是一个忠实的粉丝,发自内心对偶像的崇拜,这个偶像听了之后,不但不会怪罪,还会很高兴的。可是在古代,女娲娘娘却无比愤怒。在纣王祭

  • 身为战国剑术家的荆轲,为何刺杀秦王时一对一交手反而被砍了八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荆轲死得有多惨,荆轲刺秦王原版视频,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

    文/文史评天下编辑/文史评天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段豪气万丈的歌诀,被人们所熟知,它来自《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由西汉·刘向编纂。主人公荆轲的壮烈之举,也因被司马迁记录于《史记》中而流传于千古:公元前227年,当时名气颇大,号称战国大剑客的荊柯,为助太子丹救燕国,而前往秦国刺杀秦

  • 越王勾践为何要杀功臣范蠡与文种?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这个答案并不复杂,大致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司马光早在《资治通鉴·汉纪三》里说得很透彻,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它总结了作为古代政治家应该最懂的悟性,也就是自古的帝王之术所诠释的经验如此。[var1]第二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提到:““范蠡事越王勾

  • 齐国为什么不灭亡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国和鲁国哪个先灭亡,肥城属于齐国还是鲁国,日照是齐国还是鲁国

    [var1]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因为鲁国的社会声望非常高,要知道在春秋时代的鲁国,它本身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作为春秋时代首屈一指的姬姓诸侯国,鲁国的先祖是周公的长子伯禽,因为这个身份,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而春秋战国时代跟之后的时代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当时的诸侯国之间相互尊重,虽然

  • 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被困,廉颇和李牧不去救援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赵军被秦军围困的四十多天的时间里,为何廉颇和李牧不去救援呢?长平之战爆发前,李牧长期驻守于雁门郡,替赵国防备着北方的匈奴。所以四十万赵军被围困的危急时刻,在雁门郡的李牧,相距长平战场太远,想去救援也有些鞭长莫及。[var1]防备匈奴南下,就是李牧的职责所在,一旦李牧擅离职守,北方的匈奴

  • 曹冲因年少“称象”成名,世人皆夸他聪慧,为何司马懿却说他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分析曹冲的死因,司马懿和曹冲谁最聪明,司马懿为什么要为曹冲守灵3年

    但曹丕为了帝位,想要逼死曹植,而曹植七步成诗,一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唤醒了两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但曹操还有一位早夭的天才儿子,名为曹冲。曹冲天赋异禀,年少就因“称象”而出名,世人皆夸赞他聪慧,唯有司马懿,却评价曹冲说:“他是真的蠢”。司马懿为何这么说呢? 童年称象 曹冲,自幼聪明机

  • 东汉风云:卢植上书陈八事,阳球趁势诛王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卓为什么不杀卢植,卢植简介,卢植是卢绾的后人吗

    话说涿人卢植从前曾献书窦武,劝令辞封让贤,窦武不能用,遂致枉死,嗣由朝廷征为博士,出拜九江、卢江各郡太守并有政绩,入补议郎,转为侍中,进授尚书。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少时与北海人郑玄并师事马融,博古通今,能识大义。马融为明德皇后堂侄,家富才豪,不拘小节,居处服饰,好尚奢华,常在高堂中悬绛纱帐,

  •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难道真的是赵括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平之战中真正的赵括,赵括兵败长平的主要内容,长平之战赵括最后结果

    [var1]提起战败的原因,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就是一个废物,就是他轻敌冒进,反被白起所围致使赵军断粮,所以他才是罪魁祸首。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长平之战的失败的原因也不全在赵括身上,他只是赵国各种失误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攻韩。占领了韩国野王之后,截断了

  • 刀剑相向,却棋差一招,刘备是如何在汉中之战大获全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汉中之战前曹操与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博弈就已经展开,并且逐步升级。在东汉时期,群雄并起,自立为王,在这个礼乐遭受破坏的时代里面,各大势力纷纷占据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筹备自己的力量,企图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站住自己的脚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免涉及到别人的利益范围,是为竞争对手所不允许的,这也就导致了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