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吴广率先起义,楚国氏族项羽崛起,小混混出身的刘邦笑到最后

陈胜吴广率先起义,楚国氏族项羽崛起,小混混出身的刘邦笑到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1 更新时间:2024/2/16 11:46:05

在水深火热中的农业民族一下子有了精神领袖,于是人们纷纷跟从,希望能够一举推翻秦朝的统治,给自己一个真正安稳和谐的生活。

[var1]

秦朝末年,各路豪杰接连起义,尤其是那些原属山东六国的贵族,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六国的统治;因此那个时代里不同阵营的势力群体是很多的,有趣的地方是,当时选择起义的人有很多,可最终胜出的却是刘邦和项羽,或者说以这两个人最为有名。

秦朝灭亡之后,争夺天下的战争,也是在他们两个之间爆发的,也就是说,后来这两个人各占天下的半壁江山,但问题是,他们并非最先起义的,最先起义的是陈胜和武广,他们也不是唯一起义的,与他们一样的起义军还有很多支。

可为什么最终胜出的却是他们呢?本篇文章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为什么刘邦和项羽会获得最终的崛起,小混混出身的刘邦为何能笑到最后呢?

我们先来看看项羽。

当时项羽的根据地是吴县,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国都,也就是现在的苏州,秦朝是会稽郡的郡治,相当于一个省的省会,当时起义的风暴在天下蔓延,会稽郡的郡守便请来了项梁议事,项梁是项羽的叔叔,与项羽一样都是项氏家族内部至关重要的人物。

郡守为何选择了项梁呢?按理来讲,这两个人是完全不搭边的,郡守应该是由秦朝的官僚制度制定的国家官员,而项梁则是原本楚国的将领,他们的阵营按理来讲,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可最终两个人却走到了一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项梁是地方豪杰,用另一种比较文雅的词来讲也可以叫作社会名流,实际上,项氏一族本身就是非常显赫的氏族。战国时代,他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将领,因为功勋卓著而被封在“项”。

后来就以项为氏,项氏成为楚国贵族。

在战国末年也都是这个家族,带领着楚国人抵抗秦国的进攻,延续着楚国的生命。而比项梁更有名的是他的父亲,战国末年的名将项燕。

[var1]

公元前224年,楚国名将王翦破楚俘虏了当时的楚王,项燕为了继续延续楚国的存在,拥立昌平君为王,组织流亡政府在淮南一带继续进行反秦斗争,甚至在兵败之后,项燕以身殉国,因此,项氏一族有实力也有威望。

他们的实力在于多年的积累,要知道楚国的政治制度是分治的,因此项氏一族被分封在项之后,他们如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一样,有着自治权,有自身的军队,也有自己一定的经济实力。

楚国溃散之后,虽然楚国不在了,可是项氏一族并没有受到灭族,他们依旧保持着原本的部分实力,这部分实力比那些农业民族组成起义军要高出很多。

项燕的威望极高,不管是楚国末年带领楚军拼死抵抗秦军的战斗也好,还是后来拥立昌平君企图维持楚国的统治也好,又或者是最终兵败殉国,这种种行为都让项燕成为了楚国人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爱国将领。

项燕在楚国人民的心目中,地位和威望都是很高的,也正因如此,陈胜吴广在起义的时候还曾选择过打出他的旗号。

当时的项氏一族是有能力起义的,他们原本就是贵族,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家族内部更是世代为将,对于战争的应对能力自然要比其他的起义军要高。

出生在这个家族的项羽,他本身也具有着一定的天赋和领导能力,他跟随项梁学习过兵法,有力气,有胆识,曾经还说出过想要取代秦始皇的话。

从这方面来看,项羽的崛起并不让人意外,他本身背后就有着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家族作为支持,再加上这个家族本身就是武将出身,他们手下的士兵就有着一定的作战能力,毕竟在战国末年,江东子弟兵是楚国对抗秦国的主力。

除此之外,项氏家族还拥有一个智囊就是范增,范增给项梁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以复兴楚国的旗号进行起义,建立起反秦的旗帜,指引大家的方向,从此之后,项梁的队伍不断壮大,原本分散在各地的起义部队和将领纷纷加入他的行列。

[var1]

而项羽作为项梁的继承人,他最终有条件获得成功并不让人意外。

换句话来讲,他的崛起虽然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其中也透露着必然,毕竟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强大的家族作为支撑,有无数人为他出谋划策,也有无数人为他赴汤蹈火,这样的人想获得成功,想在起义军队中崛起并不意外。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无论是项梁还是项羽,他们打出的都是楚国的旗号,楚国从战国时代初期开始就是秦国的死对头,人们痛恨秦朝,自然而然地就会善待秦朝的敌人,也会拥立秦朝的敌人。

所以,打出楚国旗号的项氏家族,在心理方面获得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而有了底层群众的支持,行动起来必然更加方便,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相比于项羽,刘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我们从史料记载中来看,他自幼就是一个市井混混,他的家族也不像项羽的家族一样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他是妥妥的草根,也是妥妥 的 白手起家,那么,刘邦又是怎么成功的呢?

刘邦的父母在史书上并没有姓名,关于刘邦的出身,史书上却有这样的一段传说,据说,有一次刘邦的母亲睡在湖边,梦中与神仙相遇,当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刘邦的父亲寻找到刘邦母亲的时候,见到一条蛟龙盘旋在刘邦母亲的身上,之后刘邦的母亲便怀了身孕并生下了他。

从这个故事来看,人们可能很想渲染刘邦命系于天的身份,渲染他是奉天承运,也就是说想要给刘邦的崛起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这样的故事必定是装神弄鬼,刘邦能够成功,依靠的绝对不是所谓的命系于天。那么刘邦依靠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件事情众说纷纭,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大概可以归结到两个因素上,一个是性格,另一个则是身份。

先说性格,少年时代的刘邦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但他花钱很大方,结交了一些很好的伙伴,在当地也比较吃得开。

就是因为这样的特质,她被吕雉的父亲吕太公选中,成了吕家的女婿,或许,也正是因为有吕家的帮衬,刘邦才成为了泗水的亭长。

[var1]

要知道,按照秦国的制度,县以下的官员可以用土著,也就是说可以用当地人,但有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这个人必须拥有产业,或者有德行,韩信就是因为家贫无行才不能做官的。

很显然,如果单纯凭借着刘邦自身的条件,并不足以成为泗水的亭长,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狐朋狗友一大堆,这显然不符合当时人们对于德行的要求。

刘家虽然不能说一贫如洗,但与有产业还是搭不上边的,吕太公不一样,他能够成为当时县令的客人,这就说明他拥有一定的实力。

那么,我们能否猜测这是因为有他的支持,刘邦才混了个一官半职呢?或许是吧!不过这也只是猜测,关于刘邦如何成为亭长的问题,这大概是个永远的谜。

后来,刘邦押送服役的犯人去骊山,路上有人逃跑,刘邦便干脆将这些人的绳子统统解开,把他们全都放走了,并且自己也逃了出去,刘邦这种行为就算不能算作是英雄气概,至少也算拿得起放得下,说明他敢豁出去,就算天塌下来,也可以拿命去赌,这样的人在太平盛世里可能没有一席之地,要生在乱世当中便可以称得上生逢其时。

如果说项羽在整个项氏家族,在整个楚国是有威望的,那么,刘邦虽然不具有这么大的能力,但至少在沛县,他是有威望的。

当沛县的县令需要有人帮忙起义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刘邦,这就是刘邦崛起的第一步。

再说身份,当时刘邦参加起义的时候,队伍里比他有文化的人还多的是,不说别的,单说萧何和曹参就是他比不上的,萧何和曹参都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当时也同样都是沛县的官吏,后来成了汉朝的丞相,足见此人的才华。

按理来讲,萧何和曹参都比刘邦更有能力掌握起义军。

问题在于,即便他们很有文化,他们的身份却是读书人,这个身份很特别,在整个历史上,敢于造反的读书人是很少的,或许就是因为大脑中的知识文化太丰富,思想的束缚也就会更多,因此读书人不怎么敢造反,就算敢造反,也不怎么敢当领袖。

[var1]

因此,萧何和曹参都拒绝了,那么剩下的人都半斤八两,都是诸如刘邦和樊哙一样的人,刘邦虽然不怎么有才学,但是以前的德行也不好,可刘邦有威望,这一点樊哙比不过。

这样推来推去,刘邦就成了众望所归,被人们尊称为沛公,正式接管起义军。后来,刘邦的军队势单力薄,也加入了项梁的部队,一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的军队就正式成立了。

到秦二世二年六月,原本的山东六国都已经恢复,除了当时的燕王韩广之外,齐王田市,赵王赵欣,魏王魏豹,韩王韩成,楚王芈心等都是原本的王室贵族,在成王之后,本来发生了土地兼并的秦迅速又割裂成了曾经的战国,秦始皇的革命成果全部打了水漂,地盘丧失殆尽,帝国也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和项羽的成功并非都是偶然的,尤其是项羽,他本身就出身世家大族,拥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也受到过善良细心地栽培,在楚国军队中又比较有威望,再加上有范增等人的支持,项羽的成功更像是一种既定的剧本。

我们知道,秦国推行苛政,人民担负着繁重的赋税和徭役,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一个王朝就会越来越不稳定,最终被推翻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时间上的早晚而已。

在这个时候,一个拥有能力,拥有威望,又拥有实力的人,他成为起义军的主力领袖是并不让人意外的,所以,项羽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当然,其中肯定也有巧合的存在,比如在项燕去世之后,项羽在项梁的带领下完美地躲了起来,而比如那个地方的郡守恰巧又拥有反叛之心,比如后来英布、刘邦等人也加入了他的阵营……所以,在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共同推动之下,项羽便走向了成功。

[var1]

而比起项羽,刘邦的崛起之路偶然性更大,但同样存在着必然,首先,刘邦的性格在乱世中是非常吃香的,简单粗暴点来讲,在乱世里连生命都保不住,就不用谈良心了,最没有良心的人,最能够在乱世里生存下去。

项羽可能还保留着一点良心,最终他被刘邦打败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楚”,也落入了刘邦手里。

刘邦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在乱世当中可以如鱼得水,他能屈能伸,也拥有着良好的用人之能,最终收揽了一大帮人才,其中有为他出谋划策的陈平、张良,有为他冲锋陷阵的韩信,而刘邦的事业也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蒸蒸日上,这也是刘邦在众多起义军中,能够笑到最后的原因之一。

再者,普通人的身份让他不像其他人一样拥有太大的束缚,实际上,有时候了解得越多,懂得得越多,思想的束缚也就越多,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萧何等人因为有文化,因为有思想,因为懂得历史,因为是读书人,因此,他们并不怎么敢当领头人,只能够推崇别的有胆量的人。

[var1]

刘邦不一样,刘邦本身就是混混,是绝对的平民草根,他不仅没有所谓的思想束缚,同时他又有胆量,有威望,因此,最终就是他走向了领导人的位子,也是他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成就了大汉王朝。

当然,他们的成功也不仅是自身的因素,也有其他的问题所在,比如说,大秦帝国自己的作死。

实际上,在刚起义时,起义军是不能够与帝国的正规军相抗衡的,陈胜,吴广就是被帝国将领章邯打败的,最开始秦国却并没有把起义放在心上,也没有把刘邦项羽等于放在眼中,白白地错失了许多可以打败起义军的机会,也将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从这种情况来看,刘邦和项羽的成功,其实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因素,其中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社会环境的原因。

后来,秦朝覆灭,楚汉相争开始,新一轮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上演,只不过,在这个新的故事当中,曾经的胜利者项羽成为了新的失败者,而刘邦则守住了他胜利者的位置,笑到最后,不过这都是之后的故事了。

更多文章

  • 孔宣神通广大,来历显赫,却为何甘愿替纣王卖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宣简介,孔宣大战羽翼仙的视频,圣人不出手孔宣横着走

    孔宣是封神世界里的佼佼者,其神通能力,在圣人之下无人能与之抗衡,因此但凡提起孔宣,谁都不得赞他一句“圣人之下第一人”,而关于孔宣的结局,《封神演义》原文也交代的很清楚 :一灵道德最根深,婆娑树下号明王。 被准提道人渡化,归顺西方教,以后成孔雀大明王,而促成孔宣此结局的缘由,在封神原文第七十回“孔宣兵

  • 除李世民外,唐朝还有一个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为啥叫秦王,隋唐演义秦王李世民,秦王李世民守潼关后续

    一提到“秦王”首先想到的是战国时期的秦王,从秦王到秦始皇,这中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然而说到大唐秦王,无非就是李世民了,但是实际上,唐朝还有另一个秦王![var1]秦王这个封号,按理说应该是李世民后人继承,否则不会有第二个了,但是李世民成了皇帝之后,秦王的尊号已经成为历史,皇子中也并没有被封为秦王

  • 3230年前妇好率兵攻打三星堆,她爱上了敌方首领虞舜,并嫁给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樊梨花和薛应龙离开唐军大营,八阵图韩蝶衣和安禄山

    #妇好和亚长在河南省沁阳县结婚,虞舜的名号开始诞生#支持原创,请按关注! {上图为三星堆青铜龙虎尊,肩径32厘米、残高43.3厘米的龙虎尊,三星堆一号埋葬坑出土} 一:距今3230年前后的“华南虎妇好”率兵远征越南河内{交趾}的阮城,武力讨伐三星堆长房人的首领“长楚人亚长”。 {上图1为妇好墓葬出土

  • 嫦娥仙子真的存在?天台山墓葬揭开真相,连后羿都在里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羿墓中惊现嫦娥,嫦娥仙子的真实样子,后羿和嫦娥的儿子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嫦娥仙子真的存在?天台山墓葬揭开真相,连后羿都在里面?在中国经典的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应该是我们听到次数最多的故事了。据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当时后羿因为射下九个太阳有功,所以王母娘娘就将一颗长生不老的丹药当做赏赐送给了后羿,而后羿在得到这颗丹药后就交给了嫦娥保管。谁知道

  • 长平之战赵军全军覆没,为何还能击败强秦,打赢邯郸之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赵军,长平之战赵军没打过赵国吗,解读长平之战赵军失败的真正原因

    而在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相互征伐,争夺地盘。有的时候一场战争就能奠定一个国家的兴衰,而长平之战无疑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了赵括,并且坑杀了赵国40多万的士兵,赵国在这一场战役之中全军覆没,损失惨重。此战之后,赵国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本,再也无力图谋天下,从此,赵国开始由盛转衰

  • 我国古代有6大鬼才,袁天罡、姜子牙入围,第一人则是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天才在许多人心目中都是让人仰视的,他们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让别人根本没能力与之抗衡。还有一种人才被称作鬼才,他们自身的实力有强有弱,但他们在某个领域有着不可置信的能力,甚至可以称之为超能力。这种人平常是不显山露水,但一旦爆发,他们的力量比起天才更为惊人。一提起鬼才,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便是姜子牙

  • 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为何要诛杀40万战俘?补充到秦军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739期。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实力强劲的秦国和赵国在长平正面交锋,最终秦军大获全胜,为后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军事基础。[var1]这里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长平之战中,赵军有约40万人被生俘,秦军主将白起下令将他们活埋。本来赵国士兵

  • 三国最强的刺客,实力绝不亚于荆轲,凭一己之力解决魏国最大心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陈坤饰演荆轲汉朝建立以来,北方草原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自汉武帝起,对于匈奴的打压一直不断,直到东汉末期才初见成效,北方匈奴在中原坚持不懈的打压之下,终于土崩瓦解,匈奴失去北方霸主地位。北方草原统治权出现真空,势必会有其他势力趁虚而入,于是鲜卑乌桓等势力趁势崛起。其中

  • 3000年前,姜子牙说:此地有宝,可福及子孙万代!1988年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故里风水宝地,3000年前姜子牙预言,姜子牙深山考古

    3000年前,周武王分封姜子牙于齐,姜子牙成为齐国的第一位国君,最初的都城在今天潍坊昌乐营丘。姜子牙在此治国长达50年,据史书记载,他在离开昌乐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地有宝,可福及子孙万代也。”那这里究竟有什么宝呢?三千年来这只是一个预言,直到1988年,这个预言果然应验了,而且震惊世界!此事还需从

  • 三国志——关于魏讽谋反案牵连甚广,很多魏国大臣受到诛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讽在三国志哪里,魏讽谋反案,魏延谋反视频完整版

    对三国有些了解的读者都清楚,建安二十四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这是一个让活跃在建安年间众多谋臣将帅谢幕的一年。自从建安二十二年开始,曹操与刘备便在为汉中的争夺战卯足了劲。建安二十三年,曹洪在武都击破吴兰,宛城守将侯音与关羽连和发起了叛乱。而建安二十四年呢?正月,夏侯渊被黄忠部斩杀;五月,曹操撤军退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