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志——关于魏讽谋反案牵连甚广,很多魏国大臣受到诛连

三国志——关于魏讽谋反案牵连甚广,很多魏国大臣受到诛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68 更新时间:2024/1/18 15:21:42

对三国有些了解的读者都清楚,建安二十四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这是一个让活跃在建安年间众多谋臣将帅谢幕的一年。

自从建安二十二年开始,曹操与刘备便在为汉中的争夺战卯足了劲。建安二十三年,曹洪在武都击破吴兰,宛城守将侯音与关羽连和发起了叛乱。

而建安二十四年呢?正月,夏侯渊被黄忠部斩杀;五月,曹操撤军退还长安;七月,关羽围曹仁于樊城;八月,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而就是在这个当口,西曹掾魏讽谋反了。

魏讽何许人也?为什么之前都没听过?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没留下多少关于魏讽的信息。

[var1]

政治斗争的可能性最大

以下引用

万绳楠在《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里有相当合理的分析论述。他认为曹操政权底下可以分为两股集团∶「谯沛集团」,是来自於曹操故乡的政经军势力,属於「庶族」的性质;而「汝颖集团」,则是当年为了对抗冀北袁绍势力而「加盟」过来的势力,再加上讨黄巾时期的渊源,使得汝颖集团虽为世族,但却与曹操的关系相当亲近。曹操在世时,军事行动多於纯粹的政治活动,因而军权全都掌握在庶族的谯沛集团手中,也才有「重才不重德」的说法。

万绳楠在《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引述史家陈寅恪的说法,陈寅恪认为,魏讽是沛人(可见在沛人说与济阴人说中,恪老取沛人说为是),与曹植并为谯沛集团的领袖人物,对抗曹丕领下的汝颍集团。

217年(建安22年)曹丕被立为曹操继承人(世子),219年魏讽就谋反失败而被曹丕处死,大致看来符合两集团的对抗理论。

[var1]

[var1]

就魏讽谋反集团的人物来分析,恪老的理论有部分的可信度,像是张绣的儿子张泉,很可能就因为父亲被曹丕逼的自杀而死,因此怀恨在心而参加魏讽的谋反,结果落得身死国除的下场。另外,魏讽集团的多数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是曾经是刘表的手下,直到曹操征荆州的时候才随著他们较有名的父兄回(来)到北方,成为曹魏的臣下,像是山阳王粲的两个儿子、经学大师南阳宋忠的儿子、南阳刘廙的弟弟刘伟等。这些荆州来的名士子弟,可能因为他们是曹操政权的后进人物,在官场受到压抑或不得升迁(像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石韬到曹魏后,官位不高,仕途明显不顺,所以诸葛亮叹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不满之下倒向魏讽,意图谋反而得高官大位。又,另一个跟汝颍集团不和的原因,是学派的差别,经学大师宋忠在汉末荆州,继承北方经学大师郑玄具开创性的「经学简化运动」(西汉经学重今文经,东汉重古文经,但古文经发展到后来章句注疏多过经书原文,复杂难懂、大而无当,故郑玄调合古文经与今文经,发起经学简化运动,而宋忠继承之),不管是客居或本居荆州的士人,皆听过宋忠的讲学并深受洗礼,而成为当时有名的「荆州学派」。在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荆州学派的经学简化运动,往下发展的结果,就是魏晋玄学运动的产生,而玄学最早的创始人,就是曹魏正始年间,谯沛集团的重要人物——何晏,所以个人推论,魏讽的谯沛集团,可能是当时新潮流的简化经学派,而与之对立的汝颍集团,大概是仍是传统的复杂经学派吧。

如果以交友关系去观察,也稍可证明魏讽集团与汝颍集团对立,而与曹植的集团友好(曹植的集团人物以沛人丁廙、丁仪与曹彰为主),如刘廙「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於世」(虽然刘廙曾劝其弟刘伟勿跟魏讽通好)、汝颍集团的北地傅巽(其侄傅嘏被陈群辟为掾)、荥阳郑袤(郑泰之子,「(华)歆素与(郑)泰善,抚养(郑)袤如己子」)都论断魏讽必定祸乱谋反,可见魏讽该是与汝颍集团对立,才会受到对立人物的讨厌(虽然看不出是何派系的刘晔也论断魏讽必反)。

最后还有一个人物,是魏讽集团中名字登於史册的,那就是谯郡人文钦。光看乡里就可推知他是谯沛集团的人,也可推知魏讽集团该有不少未见史册的谯沛人,只是名气不如文钦,故略之不载。

到此为止,魏讽属於谯沛集团的理论,相信应是颇为可信的史论,恪老卓越的见解该是被最终认可的时候。但是,一个可能打破所有推论的史事,却跃然纸上的出现了,那就是219年魏讽谋反后,汝颍集团的大老——颍川人钟繇,因为在担任魏相国的期间辟用魏讽为西曹掾,被连坐而免官(汉代制度,被保举人出事,保举人有连坐的责任,以确保举用的人是好官)。

於是,魏讽在汝颍集团与谯沛集团的对立关系,一瞬间又要重新审视与思考了,虽然我仍然相信恪老的理论正确,魏讽的确属於谯沛集团,但关於魏讽与钟繇的关系,暂时仍没有较好的解释

更多文章

  • 别再被骗了!烽火戏诸侯典故掩盖着最早的带路党—西周灭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由此,《左传》说“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褒姒背了一个大黑锅,成了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当然了,许多学者早已驳斥了这种甩锅的行为;现代人的我们,当然不会认为三个美女该担负夏商西周兴亡的责任。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有一个人会笑得特别开心:申候——历史上最早的带路党!那么到底他干了什么

  • 三国中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为何刘备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称汉中王不称蜀王,是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称王方式。在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刘备的地盘得到了巩固,占领了一个州的领土。这时候刘备的身份仅仅是汉朝的左将军,曹操手下的于禁都做到了左将军的职位,刘备自己官职过低,将领们也得不到比较好的分封,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扩大。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为以后称

  • 少康为何选择复国中兴的道路?楚庄王是怎样当上诸侯霸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政权由自己执掌。后羿不修政事,与太康一样酷爱打猎。后羿被奸臣寒浞杀害后,寒浞把持了夏政权,仲康不久便在忧郁中死去。仲康之子后相被立为夏王,政权由寒浞及其亲信把持。后相乘机逃出国都,寒浞命令自己的长子浇率大军杀死了夏后相。后相的妻子后缗从围墙破洞中逃出,返回娘家有仍氏(今山东

  • 辩才堪比苏秦张仪的战国公子-春申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四公子春申君,苏秦跟张仪哪个厉害些,苏秦与张仪的故事

    这时,一位到咸阳的外国使臣写了一张奏疏,劝谏秦王不要出兵。天下莫彊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釭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然後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

  • 韩先楚、吴克华、胡奇才三位将军与东野四纵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塔山阻击战时的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起初不是四纵司令员吗,这是怎么回事呢?与四纵一样,三纵也是在南满艰苦作战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东野头等主力纵队,这两个纵队的司令员胡奇才、吴克华、韩先楚之间,又有着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var1]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

  • 长平之战,大秦白起狂杀赵军45万?医学家:不可能,不怕瘟疫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长平之战白起如何包围赵军,长平之战白起为啥没有把赵国拿下

    [var1]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虽地处偏远西北,但几代国君励精图治,当之无愧地成为战国七雄。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山西长治),上党却投降了赵国,因此韩国开始攻打赵国。这一战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var1]赵国名将廉颇,深知敌我对垒,坚持严守对峙,伺机反攻。秦国也深知廉颇老谋深算,不好对

  • 别被周文王儒雅的外表骗了,真实的他,早已把阴谋阳谋用到家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文王的个人资料,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贾里村周文王墓

    忍常人所不能忍但凡成大事者,总有过人之处。周文王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能忍,而且不是一般地能忍。这点跟周人长期的生存环境有关。周人的祖先弃曾做过帝尧的农师,到了帝舜时期,甚至有了自己的封地,还有了后稷这个封号。一直到夏朝初期,周人的先祖都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夏王朝不太重视农业生产,再加上一连出了几任败家子

  • 霍光和多尔衮都复制了吕不韦的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老梁讲霍光,刘病已为什么杀霍光,经典传奇霍光和汉宣帝

    文/子玉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时坠马受伤,一个月后死于北京古北口,时年39岁。年仅13岁的顺治帝身穿缟服率领众王公大臣亲往北京东直门外五里地迎接多尔衮的灵柩。顺治以帝王的礼仪为多尔衮发丧,并给他上庙号为成宗。多尔衮生前睥睨天下,死后享受的也是帝王的待遇,看起来是一百分的人生,但谁也没料

  • 从奴隶到宰相,伊尹为得到商汤赏识,到底使了多少招,你学会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伊尹与商汤之间的故事,商汤伊尹简历,商汤和伊尹是什么关系

    把自己推销出去无论现代社会还是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把自己推销出去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到这点的人,往往都取得了成功,比如令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让周文王背他出山的姜子牙。还有一位,比他们更早,堪称成功把自己推销出去的祖师——伊尹。伊尹是何方神圣呢?他本为己姓,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伊氏,名挚,尹是后来的

  • 《封神演义》中:为何没神仙敢杀商纣王?女娲:我都不敢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如果纣王赞美女娲娘娘的诗放在现代,那就是一个忠实的粉丝,发自内心对偶像的崇拜,这个偶像听了之后,不但不会怪罪,还会很高兴的。可是在古代,女娲娘娘却无比愤怒。在纣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