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惠宗朱允炆生死之谜终于解开?真没想到,他最后流落到此地

明惠宗朱允炆生死之谜终于解开?真没想到,他最后流落到此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32 更新时间:2024/1/17 3:44:00

公元1402年,因为朱允炆的犹豫,他的叔叔朱棣已经率领大军打到了长江一带,而此时京城的守将也选择投降大开城门。在朱棣进到京城之时,皇宫已经燃起熊熊大火,等到朱棣好不容易让大军把火灾熄灭之时,皇宫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只留一片焦土。随后将士们在后宫里面发现几具已经被烧成焦炭的尸体,有人便认为这是皇帝一家三口的尸体。

但这时,另一个女仆说朱允炆和皇后一起从侧门逃走了。朱棣下令关闭京城大门,在这座城市搜寻了十多天之后,他仍然找不到朱允炆的任何踪迹,仿佛朱允炆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不管朱棣怎么找,找遍天下,却还是找不到朱允炆的丝毫踪迹。

那么为什么朱棣在篡位之后,会对一个前皇帝的下落与生死这么关心呢?有两点原因,从私情来讲,朱允炆好歹是朱棣的侄子,朱棣对其的下落有所关心也是应该的。于公则是朱棣不想落得一个篡位的名声,就算在打仗时,朱棣都不能害死朱允炆,不然这个篡位的的罪名是肯定跑不掉的,相反朱棣要把朱允炆好吃好喝的给供着,还不能让朱允炆死于非命,就算真正的死了,也要好生安置朱允炆的尸体。

在随后的日子里面,朱棣并没有将那几具已经被烧的发黑的尸体当成朱允炆的尸体拿去下葬,而是不断的派遣人手去各地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而这当然也是没有结果的。或许会有人说是朱允炆为了摆脱弑君的罪名故意不去认这几具尸体,但在公元1405年朱棣直接命令郑和下西洋,再结合民间野史记载,朱棣在1404年时多次派遣锦衣卫前往南洋寻找东西。

这到可以证明,朱棣手中可能有一些有关朱允炆下落的证据,不然不可能突然从全国范围的大搜查直接转南方。清朝时期,人们将各种信息结合起来,试图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就在南方找到了有关朱允炆的踪迹,那就是在现在云南省武定县狮子山上的一座庙宇之中,那庙门上的对联写道:“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如果这首对联真的是朱棣所作,倒是可以解释得通,毕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开始也当过和尚,后来才加入反军最终成为了皇帝。这也和对联里面的“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形成了联系,先祖是从先当的和尚,最后才成为皇帝,而朱允炆则是先当皇帝,最后才当的和尚,这就像一种另类的传承一般。

至于“叔负侄,侄不负叔”则是朱允炆对朱棣想说的话,朱棣是朱允炆的亲叔叔,朱元璋将其任命为燕,想让其为朱允炆守住这江山,但却被朱棣夺取皇位,这就是朱棣辜负朱允炆,也就是诗句中的——“叔负侄”,至于“侄不负叔”,则是表明朱允炆是不会去“造反”朱棣,当然这也可能是单纯的因为朱允炆手里现在没有一丝的军权,也有可能是在观音寺的漫长日子里面,朱允炆已经彻底放弃了对皇位的念想,只想在这座庙宇之中了此残生。

至于这最后一句“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这前一句里面的“芒鞋”也就是古代穷人常穿的草鞋,“八千里”则是说朱允炆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单看这一句可能没什么,但结合背景来看,朱允炆本是皇帝,在皇宫里面享尽荣华富贵,结果却被给予厚任的叔叔给赶了出来,只能穿着草鞋跋山涉水,而且最后还跑到寺庙里面,他的妻子与儿子的下落,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而这后一句里面提到的地面也是各有所指,“狮山”自然就是指朱允炆出家的这座山,而云南境内并没有什么叫做“燕山”的山,这自然是代指其叔叔的封号“燕王”。而这正是表示了朱允炆仍然对朱棣夺其江山的手段仍有怨气。这首诗毫无疑问的是一首反到不能再反的诗,只要被人看到基本上牢狱之灾是跑不掉的,如果不是和皇帝有着深仇大恨,否则不会有人这般,这也从反面印证朱允炆的下落。

参考资料:

《不第后赋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崇武,唐朝尚剑,宋朝则文学成风,那么为何唐朝崇尚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二者在历史的潮流中相遇,又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了?而唐朝又为何崇尚剑,而不是其他的兵器?唐朝爱剑的形式:在探究唐朝为什么爱剑,崇尚剑之前,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唐朝有多爱剑,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爱剑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以什么方式体现出来的。一、唐朝文人有多爱剑说起唐朝,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一定是李白、杜

  • 明十三陵的风水无可挑剔,为啥明朝不到三百年就亡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天寿山上,它为明代皇家陵园,俗称十三陵,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的陵园。虽说明代有16位皇帝,但其中除了朱元璋死后葬在了南京钟山之阳,称

  • 唐朝往事:中国和“俄罗斯”的1400年外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招待外国使臣的历史记录,唐朝和俄罗斯的历史,唐朝的外交关系都有哪些

    中俄两国友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俄两国在历史上就有过多次外交,现在仍然保持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唐朝时期,更是交往频繁。今天,刘海哥就给大家侃一侃唐朝时期中俄两国的历史故事。一、唐朝与俄罗斯的“开始”公元618年,当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之时,俄国的疆域东到日本海,南到欧洲南部,西连中亚及伊

  • 萧太后到底有多美?先后经历6位皇帝,李世民灭突厥将她接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太后历史资料,萧太后简介是哪个朝代的,萧太后到底有多美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惯例,海晏河清就是君王贤明,土崩鱼烂就是美色祸国。夏桀为了得到美人妺喜,建酒池肉林,撕名贵布匹;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落得个天怒人怨的下场;吴三桂冲冠一怒开关叛明,只为给爱妾陈圆圆报仇——美人的身上,总有太多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女性也深知美貌的威力,这是

  • 宋朝皇帝赵匡胤的独特地位,你知道吗?生产典故最多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赵匡胤做了几年皇帝,赵匡胤与赵光义典故,赵匡胤釜底抽薪典故

    赵匡胤的奇葩特殊地位唐朝过后就是宋朝,虽然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人议论纷纷,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领域极其繁盛的一个朝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不像汉朝的刘邦那样草根励志,也不如秦始皇那么霸气威武,但是作为开国皇帝,同样是一个历史传奇人物。赵匡胤今天我们不谈赵匡胤在吏治,经济

  • 历史上的“突厥”就是今天的土耳其,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代土耳其人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当年我们大唐把突厥打跑,突厥一路西撤,撤到今天土耳其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今天的土耳其人,就是当年的突厥人的后代。而且在英语里,“土耳其人”和“突厥人”是同一个单词,都叫“Turk”,这更是加重了很多朋友脑海里的印象: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请问,这是真的吗?

  • 宋朝奇案:妻子伙同和尚谋害亲夫,新县令略施小计智破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某天,李四和郭二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因为某事起了争执,争执变成争吵,继而厮打起来。旁边的人见状,赶忙拉开了二人,他们灰头土脸地回了家。李四到家之后,脚也不洗,直接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媳妇也不理他,估计这样的喝酒打架经历太多了,媳妇厌烦透了,也懒得管了。半夜里,忽然有人潜入李四家里,趁李四熟睡之

  • 李隆基称帝后,为何立马除掉了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你也忍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唐朝也是我国古代最为繁华的朝代,不管是艺术,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顶峰。随着皇室成员的更替,在武则天之后,唐朝的江山又回到了李氏的手中。而之后登基的李隆基就是武则天的孙子。但李隆基称帝之后,却立马除掉了上官婉儿。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难道是上官婉儿影响了李隆基的帝位了吗?其实,历

  • 宋徽宗将女儿灌醉送入金营,只为能活命,却不顾女儿受尽侮辱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徽宗将女儿灌醉送入金营,大宋皇帝被俘在金营受尽屈辱,宋徽宗被俘待遇

    而在宋徽宗的软弱无能之下,害的不仅仅是他自己,在靖康之变中140多位皇室子弟被金人掳到金国的上京会宁府,受尽屈辱。其中就包括宋徽宗的女儿,宋朝当时的公主,宋徽宗无奈于金人的苦苦相逼,把女儿灌醉送入金人的军营之中,最后宋徽宗的女儿受尽金人的侮辱,惨死在金营之中。那么为何宋朝会经历靖康之耻?宋徽宗又为何

  • 李少莉的美色能与杨贵妃比肩吗?听一听大家的想法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大家都知道吧?可谓享受尽了唐玄宗的专宠。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的美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杨贵妃画像复原的图片。杨贵妃体态丰腴,肤若凝脂,风姿绰约,面容姣好,雍容华贵,圆润丰盈,妩媚妖娆。真让人拍案叫绝!难怪有那么多诗人都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