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史记》道出了原因,年轻人要记牢

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史记》道出了原因,年轻人要记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4/1/25 13:41:45

陈胜吴广所带领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同时也开了社会底层人民推翻王朝的序幕,是一次非常醒目的思想解放,虽然陈胜与吴广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在他们的带领下,秦国最终被推翻。

那么陈胜与吴广为何没有成功呢?两人的基础薄弱是一方面,内部矛盾也是一方面,因为吴广是被陈胜除掉的,那么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呢,其实司马迁早在《史记》当中就有了十分明确的记载。

思想解放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将不同的人按照社会地位与能力等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区间,而陈胜在《史记》当中被归结到了世家的行列,与孔子、越王勾践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可见司马迁对于陈胜的认可,而陈胜获得司马迁的认可,主要是因为陈胜的行为代表了底层人民的思想解放。

陈胜的出身并不好,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先以种地为生,后来被抽调前往长城干活,也正是这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也彻底改变了秦国。

早在干活的时候,陈胜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和思想高度,让同行的人吃惊不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次谈话,某日,大家干活结束后在一起休息,陈胜就和大家说到:苟富贵、勿相忘,这句话一说引发了大家的哄笑,因为在那个时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人几乎没有“富贵”的可能性。

但陈胜却不以为然,接着便说出了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也成为了陈胜改变命运的导火索。

当时,陈胜所在的队伍被安排前往渔阳地区,可天降大雨,导致路面泥泞不堪,这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全无法赶到目的地,按照秦国律法,迟到的惩罚就是砍头,所以当时的陈胜、吴广乃至同行的官兵十分沮丧,可陈胜不同,此时他的眼里爆发出了光芒,接下来就是吴广登场了。

吴广与陈胜

就在陈胜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抱负的时候,身为同乡的吴广很快站了出来,给陈胜献出了一条计策,他们很快引导众人揭竿而起,因为当时死罪难逃,起义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陈胜很快获得了大量的支持,这在当时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可这还不够,古代起势不能只有地利于人和,还要有天时,而这个天时就是所谓的“名头”,古代起势必须借助神明的力量,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与认可,于是便出现了鱼肚里写着“陈胜王”的纸条,有了名头,后面的一切仿佛顺理成章,霎时间,起义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但农民毕竟是农民,再加上当时秦国对铁器的限制,起义军几乎都是拿着木棍和武装精良的秦军作战,结果可想而知,起义军很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但此时更大的危机还没有出现。

吴广之死

作为起义军的领头人之一,吴广当时也是起义军的领导者,带领着一支十分庞大的部队,但吴广确实不是带兵的料,很快就错失了良机,引起了队伍中的不满,而且权力早已将吴广淹没,在士兵的眼里,吴广就是一个只懂得享受而不思进取的废物,于是在一次争吵过后,吴广手下的将军斩下了吴广的头颅,来到陈胜面前谢罪。

令人想不到的是,陈胜竟然没有处罚这个以下犯上的将军,反而将吴广原本的职位给了他,将他任命为上将军,为何陈胜会对昔日一起起义的兄弟如此冷血呢?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写到:“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任何军队当中只能有一个领头人,但因为当时起义是陈胜与吴广一起去做,所以起义军当时属于两个人共同领导,这非常的犯忌讳,陈胜事实也对吴广有了杀心,因为他十分害怕在未来的某一天,吴广选择与他分道扬镳、自立为王。

更可怕的是,吴广对于陈胜的一切都十分的熟悉,如果吴广想要坑害陈胜,只需要将当年的事情和盘托出,陈胜立刻身败名裂,任何人都不会允许一个知道自己底细,但又无法控制的人待在身边,所以吴广的死是必然的,甚至有人说,吴广的死是陈胜一手安排的。

其实从司马迁的记载中不难看出,陈胜对于吴广的死非但没有内疚,还十分的欣喜,这也是他没有怪罪这位将军的原因,如果陈胜换成刘备,吴广换成张飞,这件事就是另外一个结果,而吴广的身死,就在于他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

就拿桃园三结义来说,论武力,关羽和张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拿捏刘备,论影响力,关羽无论自立为王还是投奔他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蜀国中,刘备永远是大哥,大哥说的话不容拒绝,大哥的想法不能反对,这属于无条件的忠诚,也正是这份忠诚,让刘备对两位弟弟十分信任。

而吴广不同,吴广从来没有退居二线的想法,也许在他看来,无论起义军走到哪一步,他也必须是领导人之一,他和陈胜应该平分天下,但这件事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看到这里,年轻人更要牢记,做事要懂得进退有度,不可骄傲自满。同时也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遭到别人的暗算,最终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话说回来,陈胜解决掉吴广之后,没想到在不久之后,他也步了吴广的后尘。

那时,他变得贪图享受、刚愎自用,误信小人谗言后,起义军全面溃败,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宣告了结束,在他之后,项羽和刘邦横空出世,最终灭掉了秦朝,开启了汉朝时代。

其实刘邦与陈胜的情况也十分相似,在他的身边,初汉三杰任何一人,都与吴广高度重合,但刘邦的做法却完全不同,在战争时期,他表现出对属下的绝对信任,对权力也没有那么渴望,但是在建国后,韩信的死足以说明一切,而萧何张良,则早早的放下权力功成身退,这才躲过一劫。

存在即为真理,陈胜与吴广的失败说明他们确实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人,不过他们的经历也给了后人很多的惊醒,太平天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奇书《推背图》中出现的7人,5个已被证实,剩下2个或将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奇书有哪些,唐朝历史十大书,最真实唐朝历史书

    著名的成语“韦编三绝”说的就是晚年的孔子痴迷《周易》,在多次的翻阅之中,将连接竹简的皮绳多次弄断,也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儒家自身是不崇尚虚无缥缈的东西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就表明了孔子的态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同时也是各种学派相争的时期,形成了著名的“百家争

  • 诸葛亮杀了一位旷世奇才,提拔一个文盲大将,16年后救了蜀国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和诸葛亮有关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等谋略事迹,不仅给后人提供了参考意义,还被编写为各种脍炙人口的小故事,被世人所传颂。他从容不迫料事如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还特别欣赏有才华之人,可以说是爱才如命。但他却亲手斩了手下一位旷世奇才,并且提拔一个文盲大将

  • 唐朝最强盛的时候有多牛,李世民做了一件事美国人至今都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朝代之一,在唐朝无论是军事实力和文化实力都是世界前列的,唐太宗那个时候在周围的各个国家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被称为天可汗。唐朝文化的强盛对于我们现在依然有很深的影响,中国人在其他国家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我们自称是“汉人”,可以说汉朝和唐朝奠定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自信。首先当然

  • 看到俄乌战争的进展,我突然明白了汉高祖的了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美国嘛,按照各位大人所说,就是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每一行动都是坏心眼,但它又似乎握有打开先进世界大门的密码。毕竟,每年都能准时出品风靡一时的苹果手机。日本嘛,大家都懂的,它给我们造成了极深的心灵创伤,需要三生三世的抗日神剧来安慰。至于俄罗斯嘛,作为前苏联的转世弟子,自然也继承了前世的爱恨情仇,与我们

  • 唐朝大臣们的伙食有多好,几次要求减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继承了自战国时起各代例行的传统,为当班的大臣们提供一顿规格很高的招待午餐。国家富强了,这顿饭也越发丰盛了。丰盛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宰臣们都不忍心动筷子的地步,因为不忍心再这样挥霍下去,以至几次三番提出要求“减膳”。唐太宗时的张文瑾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累官黄门侍郎这个官几乎与宰相相差不多。他和其他

  • 秦始皇到底怎么死的?郭沫若宣称:不是病死,而是被人用铁钉钉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世人提到秦始皇,多想到他的残暴不仁和“荆轲刺秦”事件,却极少有人关注到他的生平过往和真实死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他的身上藏有太多的谜题。有人好奇他的童年,疑惑他为何在历经磨难之后,仍能成就自己的大业?有人质疑他的决定,为何让德不配位的胡亥继承他的帝位?也有人困惑他的死因,认

  • 你不知道的唐朝冷知识(杜甫一辈子到底有多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杜甫画像:杜甫的样子并不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样子。大师蒋兆和翻阅古籍竟没有发现一句描述杜甫长相句子。蒋大师照镜子时候,发现自己的样子就挺有忧国忧民的感觉,于是根据自己的样子,画了语文课本上的杜甫画像。2丧子:杜甫的小儿子被活活饿死的。于是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杜甫写的是自己。3疾病缠身

  •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变得越来越昏庸?他的昏庸到了何种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52集免费,傅艺伟谈唐太宗李世民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出现过近百个封建王朝,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朝代那必然有大唐王朝,而唐朝时期的辉煌和繁荣也是举世瞩目的,直至今天也被人们赞颂,在当时的辉煌盛世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是出现无疑是成为最为耀眼和璀璨的一笔。别看他以武力的手段夺取皇位,可实际的表现也让这个人生污点不被人忽略,只不过人们只看到

  • 绩溪现存明朝两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研究(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溆浦水利学家,绩溪遗址,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分布图

    方静 第1269期 论文摘要:绩溪古十五都明朝大型水利工程大塘、麻果堨,是两处历史内涵丰 富的文化遗产,更是一千多年来至今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这二处古代水利工程的的修建、管理和利用,以及所形成的民间水利文化,既体现了徽州人的劳动智慧,又与徽州社会的宗祠文化和诚信风俗息息相关。 关键词:

  • 江南考古志|从中原到江南:解密南宋六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江南考古志”栏目本期聚焦宋六陵。“历代帝王陵墓,或多或少都有损毁,但彻底毁坏如宋六陵者,则不多见。”本文从中原与江南不同的堪舆风水观念揭秘宋六陵的布局营建。从南宋皇陵的变迁,可见南宋的政治文化在江南长期而复杂的发展中,又逐渐演变并形成新的有别于北宋的范式。 宋徽宗一.宋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