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吗?

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30 更新时间:2024/2/6 20:27:54

[var1]

作为诸侯国,楚国的义务就是向周朝进贡

在人们的印象中,楚国似乎十分强大,但其实那只是在战国时期而已,在此之前楚国只是一个又小又弱、地处偏远的小国家而已。

周文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鬻熊的人,带着自己的部落前来投奔,从此之后,他们就开始为周朝效力,并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却并没有给他们封爵。

一直到周成王时,觉得熊氏家族功劳很大,才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子爵的爵位算是比较低了,周成王给的待遇也很一般,只分给他一块南方蛮荒之地,方圆只有五十里,而且还要时刻和周边的部落争斗,但无论如何楚国就这样建国了。

然而,无论大小强弱,楚国终归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那么他就有自己的义务。这个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周天子发出号召和命令的时候要服从,二是要按时向周天子进贡,而题目中的苞茅就是楚国当时要进贡的三种贡品之一。

[var1]

苞茅其实只是一种草

苞茅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用来过滤酒用的,有人说是用来编织祭祀用的坐垫的,其实都是后人猜的,因为没有其他资料可以相互印证,所以随便你怎么理解都可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只是一种草。

一般来说,贡品肯定是当地独有的产物,其他的地方没有,或者质量没有这个地方的好,苞茅既然是一种草,那么是楚国独有的可能性不太大,更大的可能是楚国出产的苞茅质量比其他诸侯国的质量更好。

苞茅的价值如何,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可能在周成王时期,苞茅是很珍贵的,或者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苞茅慢慢地变成了一种象征,即无论价值如何,只要楚国还向周朝进贡苞茅,就表示依然愿意臣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var1]

西周后期,诸侯国开始轻慢周天子,楚国也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楚国还是很听周天子的话的,比如周穆王时,东土的徐偃王发动叛乱,举兵伐周,楚国听从周穆王的号令攻打徐偃诸部,最后徐偃王败亡。

但随着楚国的强大,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张,楚国君主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自然对周天子也就那么恭敬了。周夷王时,各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楚国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可能从这个时候起,进贡就怎么按时按量完成了。

不过,西周时周朝王室虽然不像建国时那么强大,但还是有一定力量的,尤其是楚国这种边远小国,真正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周朝王室。周厉王时就曾派兵攻打过楚国,周宣王时期更是派方叔为将,率领大军,兵车三千征伐楚国,史称方叔伐楚,并且也取得了大胜。于是,楚国不得不服,只好继续向周朝王室进贡,这个时候,所谓的贡品就已经纯粹沦为了象征意义。

进贡就表示服了,不进贡就表示不服。如果是不服的话,周天子是可以对其进行讨伐的,要么是亲自出兵,要么是命令其他诸侯国出兵。

[var1]

周天子管不了,但是总有人会出来管

“平王东迁”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这个时候周朝王室的力量已经衰弱到远远不如各诸侯国的地步了,更提不上讨伐谁了,能保住自身就不错了。因此,不仅各大诸侯国不给周王室进贡,就连很多小诸侯国也不肯进贡了。

这个时候,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那一个诸侯国就站了出来,以其自身强大的实力,强迫要求其他所有诸侯国承认其霸主地位,以此来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以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历史上先后有五个诸侯国获得了这种霸主地位,通常我们称之为“春秋五霸”。

那么,如果有诸侯国不同意你称霸怎么办呢?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不服就打到服为止。作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齐桓公,就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了讨伐的权利,简单地说,就是他可以代替周天子惩罚所有的诸侯国,比如不按时进贡的,擅自改变国君称呼的……总之,只要齐桓公认为有必要,就会找个理由,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出兵攻打,要么打到服为止,要么就直接将其灭国了。

[var1]

齐桓公攻打楚国,其实只是顺手而已

作为一个不进贡的诸侯国,齐桓公当然是有权力去攻打的,但却不见得一定有必要,因为楚国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并不在中原地区,所以并不是当务之急,齐桓公也就放置不理。但没想到的是,一件偶然的事件,竟然使得齐桓公亲自带兵打到了楚国。

话说齐桓公的夫人叫蔡姬,有一次两人划船的时候,蔡姬性格活泼好玩,便故意摇晃小船,齐桓公怕水,急忙让蔡姬停下,可蔡姬不听,结果齐桓公上岸之后就把蔡姬送回娘家了。

蔡姬的娘家也不是普通人,而是蔡国的王室,当时的国君蔡穆侯正是蔡姬的哥哥。见到妹妹回来,蔡穆侯也很生气,可是蔡国是个小国,他也不敢去跟齐桓公“理论”,但也不能白白吃下这个闷亏啊,于是蔡穆侯就做主让妹妹蔡姬改嫁了别人。

[var1]

齐桓公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生气,认为蔡姬改嫁一事让他颜面大失,于是领着八个诸侯国的联军去讨伐蔡国 ,蔡国败退。齐桓公于是顺便挥师南下,讨伐楚国。蔡国哪里是齐桓公的对手,很快就战败了,蔡穆侯本人也被俘虏了。

见到胜利来得如此容易,齐桓公调转枪头,对准了与蔡国相邻的楚国。《左传》中并未说明齐桓公攻打楚国的理由,但根据推测不外乎两种:一是因为蔡姬改嫁到了楚国,齐桓公借此消气;二是齐桓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楚国的国力日渐增强,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威胁性了,之初攻打蔡国只是表面,打楚国才是最终目的。

[var1]

齐国、楚国的谈判博弈

看到齐桓公带着大军压境,楚国一脸懵逼,赶紧派使者去问问啥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楚国的国力并不弱,否则连谈判的资格也不会有,比如蔡国就没有这个资格。

楚国使者质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您在北边,我在南边,风马牛不相及,想不到你竟然来攻打我们国家,你的理由呢?

这一下就把齐桓公给问住了,说是因为蔡姬恐怕拿不上台面,说是为了教训楚国就更说不出口,于是齐桓公竟然一时间说不出话了。

这个时候,站在旁边的管仲急忙说道,“楚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你们不及时向周天子进攻苞茅,导致王室用以祭祀的物品有缺,所以才讨伐你。另外,还要问问你“昭王南征不复”的事。

[var1]

所谓“昭王南征不复”,就是周昭王曾率领大军,渡过汉水,跨过长江,进行南征,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战果。凯旋回师渡汉水时,因携带俘获的大量青铜,导致桥梁垮塌,坠入水中,死于汉水之滨,而此地恰好就是楚国的地盘。

楚国使者说道,“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如果没进贡那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从来不敢不进贡啊!至于周昭王这事,你们还是去问汉水吧!

以上是《史记》中的记载,《左传》中的记载也差不多,总之楚国使者的话十分强硬,双方谈了半天也没结果,于是摆开阵势,开始对峙。

大概是齐桓公看到楚国兵强马壮,难以取胜,而楚国也惧怕齐桓公的实力,所以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开始谈判,最终楚国答应按时按量向周天子进贡,齐桓公也答应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var1]

尾声

齐桓公退兵之后,诸侯替蔡穆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就把蔡穆侯放回国了。

蔡国虽弱,却是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楚国虽强,却只是子国,地位要比蔡国低得多。不过最终,蔡国被楚国所灭,三年后复国。然而八十一年后楚国又灭了蔡国一次,这次就很彻底了。

齐桓公死后37年,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陈兵示威,并且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12年后,大部分诸侯国都尊楚庄王为霸主,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良造商鞅,相邦吕不韦,丞相李斯,这三个官职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左庶长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可以说是秦国的首席军政大臣,商鞅入秦之前秦国的左庶长是秦孝公的兄长嬴虔,公元前356年商鞅以左庶长(实际上就是秦国的最高军政长官)的身份开始变法,商鞅变法奖励军功设十七级爵制(二十级爵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十七级爵制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一场闹剧,“街亭之战”马谡失败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对马谡做了什么,马谡丢街亭三维地图,诸葛亮不用马谡能守得住街亭吗

    【诸葛亮、魏延路线之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完全不采纳。看似对北伐路线的争论,实际上是魏延和诸葛亮对北伐战略的分歧。魏延兵出子午谷的主张是:先抢下长安,回头再收拾西边的陇右五郡(直接拿下魏国西部核心长安,对魏国长安以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弄好了就会重现当年韩信暗度陈仓下三

  • 孔子也犯过杀少正卯的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杀少正卯真相,批孔子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孔子的错误思想

    [var1]1.孔丘。网络配图鲁定公十四年(前496),鲁国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掌握,季桓子邀请博学多识、有巨大社会声望、维护公室权威的孔子任大司寇(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史记》记载:“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之类是也。”孔子

  • 东汉风云:大臣联合除竖宦,谋划不周反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汉强大还是东汉强大,东汉官职一览表图,东汉兖州

    郎中审忠不忍缄默,于是抗疏上奏道:臣闻理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汤举伊尹,不仁者远。陛下即位之初,未能亲揽万机,皇太后念在抚育权时摄政,故中常侍苏康、管霸,应时诛殄。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考其党羽,志清朝政,朱瑀曹节等,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作乱王室,撞蹋省闼执夺玺

  • 任见:曹操行刺失误逃离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18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委安置亲己势力外,还通过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部署地方爪牙。在不长的时间内,董卓通过层层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只要是不满他的官员稍有动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杀鸡骇猴,威慑朝野。张温曾任太尉,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

  • 任见:董卓笼络亲信把持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17董卓主持召开中央常委会了,把说给袁绍的话又说了一遍:“当今皇上,愚昧懦弱,不能管理社稷,没有资格担任万乘之主,应该废掉,改立陈留王为皇上。”在场官员们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虽然心中反对,但都闷不吱声,谁也不作表态,只有丁原当面提出反对意见。丁原说:“

  • 四国联军大军压境,楚国该怎么办呢?赢也不是,输也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四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秦齐韩魏四国攻楚国,秦楚联军都打败了哪些国家

    这一讲我们继续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的历史大事,一是四国伐楚,二是赵伐中山。[var1]关于这两件事,《资治通鉴》的记载都很简略,只是说秦国庶长奂会合韩、魏、齐三国军队去打楚国,在重(chóng)丘打败楚军,斩杀楚军统帅唐昧,夺取重丘。至于赵国那边,也只是说赵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逃往齐国。到底

  • 此人受庞统和法正推崇,因诸葛亮被贬,为何选择马超一起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彭羕是广汉人,早年间在益州做官,只不过官不大,是书佐类的小官。由于彭羕颇有才学,自视甚高,性格很高傲,对人大多轻视不理睬,因此众人在益州牧刘璋那里毁谤他,刘璋就将他剃了光头并罚作苦役,后还将他贬为奴隶。刘备入川时,彭羕想投靠刘备,于是去见庞统。庞统和他会面后很欣赏他,而法正亦很了解彭羕,于是二人共同

  • 投资大师,功绩与争议并存,吕不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投资,吕不韦怎样理财,吕不韦为何敢投资异人

    在如今,有巴菲特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投资大师,其实在古代,像他们这种投资大师也是有很多,投资原本就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多投资并不单单是要收获金钱,只要能收获某些利益,就已经算是投资成功了。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投资大师,他靠着投资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此人就是吕不韦。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是有很多机会,可要

  • 曹操的马,吕布的马,刘备的马,都比不上他的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的马是什么马,吕布的马和关羽的马,吕布曹操刘备

    哪里有纷争,哪里就有英雄,出彩的总是一小部分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群雄并起,必然少不了交战,古时领兵打仗,马匹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在那个生产力极低的时代,育养马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想拥有脚力出众、外表威风的马匹,更是难上加难。马作为古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的不可代替性让皇室贵族争相选择良驹。那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