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长寿的王妃,为康熙生下皇子,57岁才有名分,母子却平安一生,他们是谁

清朝最长寿的王妃,为康熙生下皇子,57岁才有名分,母子却平安一生,他们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49 更新时间:2024/1/26 1:26:14

康熙看中,一夜之间便结下龙胎,还能诞下皇子,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这位女子从此一直备受冷落,却成为了清朝最长寿的妃子,她的儿子也成为了清朝的长寿王爷。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经常看清宫剧的朋友们,一定总能听到“辛者库”这个词。参与“九子夺嫡”的八阿哥,其母就出身于辛者库,因为身份卑贱也让八阿哥出生后,便交由大阿哥的母亲抚养。

今天讲到的这位宫女的身份也来自辛者库,她叫万琉哈氏。

所谓辛者库,就是八旗管下的,专为大内或王公府第等做贱役苦差的地方。清朝后宫的娘娘们,各自宫中都会分配几个辛者库管领的妇人,侍奉主子们的日常起居等。

万琉哈氏的父亲是内务府郎中拖尔弼,她自己就在辛者库当差。当然,作为内务府的宫女,万琉哈氏同样也有参选秀女的资格。

1675年,14岁的万琉哈氏通过了内务府选秀,进宫做了秀女。与她同日进宫的,还有后来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就是雍正皇帝的亲生母亲。

3年后,19岁的乌雅氏诞下了皇四子胤禛,第二年就被册封为德嫔。相较之下,万琉哈氏得到康熙青睐就要晚一些了。

在没有被皇帝光顾的岁月里,不甘寂寞的万琉哈氏开始学习刺绣,经过她手绣出的花样栩栩如生。随着日积夜累的练习,她的绣工甚至可与专业的绣娘相比。有了这个爱好,也让万琉哈氏得以打发寂寞深宫的日子。

1686年,此时已经27岁的万琉哈氏早就对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失去了期待,可是幸运之神竟然就这样光顾了。

在一个下雪初晴的午后,独自在雪中采梅的万琉哈氏竟未发觉,她俏丽的身影被远处散步的康熙看在眼中。红梅,瑞雪与美人相得益彰,就在当晚,万琉哈氏终于被抬进了皇帝的寝宫。

第二天,万琉哈氏在幸福中醒来,从此她再也没有这份幸运了。因为自那之后,康熙将她遗忘了。再次想起有这样一个宫女是在十个月后,此时的万琉哈氏诞下了十二皇子胤祹。

许是康熙的儿子太多了,以至于对胤祹的到来毫不在意,竟然都没有册封他的母亲一个身份。没有册封就意味着,万琉哈氏依然摘不掉辛者库的帽子,而微贱的出身在后宫是不能独自抚养皇子的。

所以,胤祹被带离了母亲身边,而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苏麻喇姑作为孝庄太后的侍女,在清宫享有独一无二的尊崇地位,而她为人谦和,性格持重,由这样一个女人来抚养自己的孩子,那是万琉哈氏求之不得的幸运。

大概也是因为胤祹是由苏麻喇姑带大的,所以在日后的“九子夺嫡”时,他可以独善其身,没有参与到这场激烈的角逐夺位大战中。

生下皇子依然没有改变地位,又没有背景深厚的娘家照应,久而久之,万琉哈氏反而也养成了心如止水的个性,不争不抢,淡然处之。

因为擅长刺绣,她为孩子绣的鞋子、衣服都很精致,善良的苏麻喇姑知道万琉哈氏的心意,也都将这些物件打扮在了胤祹的身上。

而且,在苏麻喇姑的指点下,万琉哈氏为孝庄太后献上的绣品也极其精美,这位母亲能够见到儿子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1718年,康熙下了一道旨意,将宫中40岁到60岁已经生过孩子却没有册封的妃子封为“妃嫔”。这些女子共有6人,万琉哈氏就是其中之一,而她此时已经57岁了,终于等来了一个“名分”——定嫔。

可以想象一下,母亲身份地位至此,胤祹在宫中的生活也是如履薄冰。在他年少时,康熙甚至忘记了有这么一个儿子。直到他长到了25岁,才被封为贝子,从此之后经常陪伴康熙出巡。

1717年,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薨逝,康熙特命胤祹担任内务府总管事。丧礼办完后,康熙更是对胤祹的办事能力颇为赞赏,在第二年,便谕令他统领正白旗事务。

从康熙47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开始,“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序幕。那一年是1708年,自此之后,胤祹始终中规中矩,并且置身事外,他的这种泰然的处事方式赢得了父亲的欣赏。这也正是为何,他会连续被重用的原因。

1723年,康熙驾崩前曾下口谕,皇子可将年长的母妃迎回家中住。就这样,在深宫熬了大半生的万琉哈氏终于离开了囚禁她的牢笼,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

但是,康熙的口谕还有下文,那就是这些太妃虽然可以出宫,但是每月必须向皇帝和皇后请安。当时,出宫的太妃共有5人,她们似乎像约定好的一般,竟然在三年中,无一人进宫请安,为此还让雍正发了一通脾气。

但是,雍正从未苛责过万琉哈氏母子,因为他们始终与世无争,以至于后来乾隆继位,依然对这一家人极其善待。万琉哈氏90岁大寿时,乾隆更是亲自到府祝寿,宫中有活动也会邀请她参加,哪怕是高龄依然思维敏捷,让人佩服不已。

1757年,97岁的万琉哈氏在睡梦中走完了自己淡然的一生。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成了清朝最长寿的嫔妃。而她的儿子忠诚本分,随遇而安,活到了77岁,不争不抢反而成了他们的保护伞,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最悲惨的一战,长矛对战八国联军火枪,杀敌5人自损一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士兵拿刀对抗火器,清朝最残暴的兵器,八国联军和清朝兵器

    在清末发生战争中,最令当时的人们印象深刻的一战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役,也被叫做清朝最耻辱的一战。一九零零年时,八国联军开始大肆的入侵中国,由于当时双方武器的悬殊,清军在列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毕竟人家是拿着火枪,清军大部分士兵还是用着冷兵器,注定是失败的。战争打响的时候清军的马队根本无法接

  •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看看你能考“中状”元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科举状元试卷,清朝河南状元,广西武鸣清朝状元名单

    说起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到了明朝更加完善和严密。清代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是:•第一步,获得资格到县城参加县试,县试通过称童生,有资格参加府试;•第二步,到府城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也称童生,有资格参加院试;•第三步,到省城参加院试,院试通过称为秀才,考上了秀才这才算有了

  • 清朝时,河北行政长官从三抚两督到直隶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直隶总督一览表,河北直隶十二府七州,三抚

    顺治皇帝画像清朝在明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损益,对今天河北地域的管理就体现了这一点。顺治年间清军入关后,直隶地界设置了顺天、保定和宣府三个巡抚,另外又设置了宣大总督和总督天津军务的两个官员。这几个官员各自有辖区,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西北部以及河北省全部的区域。

  • 清朝时九门提督权力有多大?康熙除鳌拜得亏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鳌拜为何害怕多尔衮,除鳌拜的全过程,九门提督和总督的职权

    当时康熙设计擒拿鳌拜之前,地位可以说是摇摇欲坠,整个京城的武将基本上都是鳌拜的自己人。但是有一个要害部门却给了康熙可乘之机,就是九门提督这个位置,鳌拜还没有安排合适的人选。康熙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安排吴六一来当这个九门提督。吴六一作为一名汉族武将,既不是康熙的人,在鳌拜眼前也不吃香,很受八旗子弟排挤。

  • 清朝时期官府在两淮盐场的治理中,认识到教化对盐场治理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官府在盐场市镇引导民间信仰,完善教育体系,推行教化,努力提高灶民的文化素质。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教育机构,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延续至明清。书院教育有效的补充了官学的不足,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肯定。其中书院所宣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

  • 清朝文人曾目睹义和团的乱象,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处强取豪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西方列强的无理行径,以及在中华大地上的横行霸道,让我们被迫地卷入战争之外,而满清朝廷纵容义和团作乱,也是这一场战争发起的原因之一。清朝文人曾经亲眼目睹义和团的乱象,直呼荒唐的,同时又感叹怎是一个惨字了得。清朝末期的文人李希圣曾经在光绪年间亲眼目睹了义和团乱象,随后他将这一乱象完全写了下来,并且留

  • 清朝慈禧太后从小的本事,深的咸丰帝喜爱,后来凭此登上权力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汉代的赵飞燕,以其掌上起舞的惊世神技博得汉成帝厚爱,而其妹赵合德则精通房中之术,令汉成帝无法自拔。又如唐朝的杨贵妃,也是因为其体态丰腴、舞姿优美获得了唐玄宗的欢心。一方面是由于当年的慈禧聪明伶俐,在咸丰为政事烦恼时能够帮他分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禧从小能写一手好字。由于咸丰体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

  • 清朝年间,人口从四千万暴增到四个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道光十四年的人口竟然达到了4亿100万,清廷即将灭亡的宣统二年,人口大约为4亿3600万,从四千万激增到四个亿,清朝年间的人口为什么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呢?有学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其实,在古代社会只要粮食能满足需求,人口增长是必然的。明朝曾解除海禁,引进了很多粮食作物,

  • 清朝已经灭亡100多年了,还有人在看守皇陵,这些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灭亡108年还在守皇陵吗,清朝灭亡100多年还有人守陵吗,清朝灭亡后皇陵为什么还有人守护

    事实上历代帝王的坟墓,都是有守陵人的。这些守陵人一般都是皇室人员雇佣的,是给他们薪水,让他们专门负责守陵,直到这个王朝的灭亡为止。大家都知道秦朝亡国了,而且秦始皇的后代基本上都被杀了。可是,依然有人为秦始皇守陵,当时这些守陵人就是西汉的建立者,刘邦派去的。给秦始皇守陵的人有几百,这些人都是汉朝政府养

  • 清朝对英国宣战,著名汉将竟用“阴门阵”攻打军舰,一世英名尽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杨遇春和杨芳虽然都是汉族人,但他们都因军功被封为一等侯爵。在清朝,汉臣封侯十分不易,一等侯更是难上加难。举个例子,晚清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功勋卓著,最后只被封二等侯。可见,“二杨”的功勋并不输左宗棠。“二杨”中,杨芳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时立下奇功,但最终却在和英国舰队大战一场后身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