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第一美女被赐死后,曹丕为何要在她嘴里塞满秽物?

三国第一美女被赐死后,曹丕为何要在她嘴里塞满秽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68 更新时间:2024/1/27 1:40:05

俗话说,“南有大小乔,北有甄宓俏”,甄宓(fú)的美貌在三国绝壁是数一数二的。

俗话又说,“东吴爱萝莉,曹魏爱人妻”,甄宓能以一己之力搅得三曹不得安宁,正因为她是人妻中的战斗机。

那么,这样一位符合曹魏审美的美貌人妻,怎么会早早被曹丕赐死,死后还被人在嘴里塞满了污秽之物呢?

“贵不可言”

公元183年,甄宓生于中山无极,相当于如今的河北石家庄地界。甄家乃名门望族,甄宓的母家更是背景雄厚——祖先孔光孔子第十四世孙,天下人读书人的祖宗……

甄宓像所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一样,有着带有传奇色彩的童年:

刚出生不久,家人总是看到晚上有人往她身上盖玉衣,仿佛怕她着凉;

三岁时,父亲早亡,本该毛都不懂的年纪她却十分痛苦,家人觉得她这么早就通人情,将来必定不凡;

再大一点,著名相士刘良为她看相,留下批语“此女贵乃不可言”;

九岁时,甄宓开始读书习字,虽然比今天的小学生晚了三年,但那可是东汉末年,女子读书本来就凤毛麟角。

十几岁时,甄宓已经读过不少书。

那时连年灾荒,粮米贵而财宝贱,甄家粮食储备充足,于是贪便宜换了很多金银珠宝,甄宓知道之后,劝家人开粮仓:

“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现在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

这一举动不仅救了邻里乡亲,还为甄家打响了名声,不至于在乱世被人“劫富济贫”。

对世事通透,又博闻强识,还美貌出众,甄宓的第一任老公不可能是普通人——没多久,她嫁给袁绍次子袁熙为妻,与婆婆刘氏定居邺城。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能做他的儿媳妇,甄宓确实应了那句“贵不可言”。

二曹相争

公元200年,袁绍兵败官渡,十万大军被曹操的两万打了个稀烂,袁氏自此一蹶不振。四年后,曹军兵临邺城,最先冲进袁府的是曹操的儿子,后来的魏文帝,曹丕。

一群袁府女眷在角落嘤嘤嘤嘤,曹丕目光扫过去,看到了一名身穿粗布衣、披头散发、灰头土脸的女子。

咱也不知道是甄宓真的美得好似天仙,还是因为其他女眷都穿金戴银就她跟丑小鸭似的反向显眼啊,总之,曹丕双眼放光,十分激动地走上前去,把甄宓从人群中拽了出来。

曹操很快也赶到袁府,曹丕已经被美人吸走了魂儿,当场请求父亲将甄宓赐予他。

一时间,场面有点尴尬。

为啥?因为攻城之前,民间到处都是关于曹操和甄宓的传闻——曹操攻打邺城,就是为甄宓而来!

英雄总是爱美人的,可儿子已经开口了,不答应显得很小气;答应吧,曹丕那年才18岁,甄宓已经23了还嫁过人,不般配吧?

不管曹操在心里骂了多少句不孝子,表面上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从此,甄宓成了曹氏的媳妇。

得宠与失宠

曹丕喜欢甄宓的美貌,也喜欢她的知书达理,一回家就冷落了原配夫人任氏。

您看这任氏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就能知道她戏份极少——没错,任氏经常因为甄宓跟曹丕闹,没多久就被赶走了。

甄宓呢?她还替任氏求情来着。

她像以前劝说家人开仓放粮一样,对曹丕晓之以情:

您不是信我爱我吗?您把任氏赶走了,天下人怎么看我?他们都会觉得是我善妒的……

曹丕听了非常感动然后拒绝了甄宓的请求。

我觉得这件事足以证明曹丕并没有多爱甄宓。

曹丕的后院还有其他侍妾,甄宓当然不会善妒。不仅不妒忌,她还经常劝曹丕广纳天下美人,开枝散叶。

曹丕:还是人妻好,人妻懂事儿啊……

两人的故事开始于男方的一见钟情,婚后却不可避免地慢慢归于平淡,最后形成了曹丕开疆扩土,甄宓相夫教子的固定模式。

平静的日子一直过到220年。

那一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随后汉献帝禅位,曹丕登基,从魏王成了魏文帝。

汉献帝很有诚意,不仅送了皇位,还送上了女儿和妃子,曹丕的后宫日益壮大,甄宓难免失意起来。

不为别的,都因郭女王

郭女王,名不详,字女王,本是东汉南郡太守郭永之女。为啥叫女王呢?因为亲爹觉得女儿聪明!他说:“此乃我女中王也。”从此,女儿的字就成了女王。

曹丕登基称帝后,没有封甄宓为后,反而封郭女王为贵嫔。

一个相貌不如她、贤惠不如她,年龄……好吧郭女王确实比甄宓年轻两岁,可那郭氏也比曹丕大三岁啊,凭什么是她不是我甄宓呢!

答案很现实,因为郭女王确实聪明——

郭女王在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时屡出奇招,最终成功帮他讨得曹操欢心,半是爱妾,半是幕僚。

而甄宓呢?她无所作为当个后宅妇人还则罢了,可她并没有,反而在世子争夺战的关键时刻,传出了与曹植的绯闻!

还留下“证据”一首: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诗里其实什么也没说,只是道出了她独居邺城的苦,以及对曹丕听信谗言的不满。

这么干,对于爱你的人来说,有效;对于不爱你的人来说,只会加深他人的厌恶之情。

221年,曹丕在郭女王枕边风的影响下,终于决定将甄宓赐死。甄宓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死状极为凄惨,丝毫没有了当年佳人绝代的风采……

曹丕为什么做得这么绝?

传说,曹丕下令赐死甄宓后做了个梦,解梦的人说,这证明有贵女将被冤死。

曹丕一惊:难道甄宓给我戴的绿帽是假的?他有点后悔,派人追回赐死密令,奈何晚了一步,甄宓还是死了。

由于甄宓有冤死的可能,曹丕怕她到地府伸冤,于是就下令在她嘴里塞满秽物,让她再没机会喊冤……

那么,甄宓和曹植的奸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这属于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我只能说,无数人认同曹植的《洛神赋》是以甄宓为原型的,就连甄宓的名字都是来源于洛神。如果没有《洛神赋》,今天她可能就像曹丕的原配任氏一样,在历史上只有个“甄夫人”的代号。

甄宓并非以色事人者,却终究逃不过色衰而爱弛的命运。归根结底,她只是个符号,就算挂着“三国第一美女”的名号,也拴不住已经变了心的男人……

作者简介:龙飞飞(俗称龙大姐),历史类脱口秀节目《泄密食堂》主持人,视频已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投放。百万粉丝公众号,每日更新原创文章,可以来goyechina找我

更多文章

  • 清朝隐藏的武器,如果拿到战场上去,那些侵略者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13世纪传入欧洲,我们在唐朝就开始讲火药用于军事,宋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明朝的火器非常厉害,军队配备有神机营,火枪火炮,还有火箭都是世界先进的武器,可是到了清朝,在抗击侵略者时清军却是拿着大刀长矛!其实清朝并不是没有火器,除了从明朝军库中继承的先进武器,清朝还有一个人发明

  • 27天做1127件荒唐事,海昏侯真昏吗?汉废帝刘贺形象或被彻底颠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海昏侯刘贺简介,海昏侯刘贺真实死因,刘贺被废后为何被封为海昏侯

    公元前74年4月,山东昌邑国昌邑王刘贺,天降喜事要被召回做皇帝,原因是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也就是刘贺的叔叔驾崩了,而他还没来得及留下子嗣,无人继承皇位。这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呀,在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支持下,刘贺就这样成为了新皇帝,当时他年仅19岁。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皇帝已经做了14年昌邑

  • 清朝银库看守,靠伤害身体的方式偷银,年入上万两,晚年痛苦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句话来源于清朝,意思就是自己信任的人偷了自己的东西,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户部尚书“恩桂”所说。嘲讽的是本应该看守银库的守卫,最后反而成了偷盗者,而且把国库搬空了。可国库做为国家的钱袋子,应该有很多重兵把守,出入都需要搜查全身,这些守卫到底是怎么偷盗出去的呢?又面临着什么后果呢?

  • 貂蝉被献给董卓前,还是处子之身吗?3大原因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貂蝉有倾国倾城之貌,这样的大美女有谁不爱?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诛杀董卓的关键性人物,貂蝉在被献给董卓前是否就已经被司徒王允占有了呢?令人好奇!▲貂蝉有倾国倾城之貌,令人心动!(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后世学者有三点分析: 第一,王允品德高尚。 王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不但习诵经传,亦有

  • 清朝重视国语骑射,乾隆推行满语,可一广东官员将其说成了粤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时代到定鼎中原,大清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国语骑射”;皇太极更是认定此为清朝的根本;后来的历代皇帝都尊崇祖宗的教导,力推这项政策;乾隆也一再强调:“骑射国语,乃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他在全国推行“人人说满语”活动,这下可苦了广大汉族官员,尤其是南方人士;一次广东有个官员进京述职

  • 26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46岁追杀孙权,这位名将你或许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常说的三国争雄,主要是魏蜀吴这三个势力,分别是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发生的战争。因此曹、孙、刘三人基本上算是三国英雄之首,就连辛弃疾在千百年后也发出“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然而在三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26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46岁又追杀孙权,三方领袖都曾是他的

  • 清朝选秀女隔三年一次,后宫人满为患怎么办?别担心有这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有个三宫六院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毕竟也是为了皇帝有后。而在清朝的时候每隔三年就要选一次秀女,要说选秀女这样的制度还是在满清的时候才有的事情,而通过这一方法来挑选自己的后妃,独创者是顺治皇帝,这点可见于《大清会典》。顺治年间规定,不管是满、汉还是蒙,凡是八旗官员的只要有女丁在年满14到18岁时都

  • “说曹操,曹操到”众人皆知,其实还有下半句,当时无人敢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曹操搅弄风云,关于他,有一句民间俗语众人皆知,那就是“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只不过在当时无人敢提。东汉末年朝政混乱,社会动荡,青年时期的曹操颇有志向,想创出一番事业,他研习兵法,广交志士,为他后来谋求事业奠定了基础。曹操此人性格多疑,虽然重用贤士,但不完全

  • 清朝这位皇帝,比之康熙、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知道是谁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皇太极。而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乾隆和康熙两位皇帝登上大宝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竞争不大,可是皇太极就不一样了,在皇太极上面有太子,还有哥哥,更有一个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可以说是深受父皇的喜爱,而这样一来。皇太极夺嫡势必是非常困难的,而皇太极也是从小就跟随父亲东征西讨,立下了无数的战功,但是我们都知

  • “由盛转衰”——西汉刘氏宗室的命运漩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汉一朝,宗室包括了刘姓皇族和外戚。自刘邦建立汉帝国始,历高、惠、吕、文、景、武诸朝,最终形成大体完善的宗室制度:即皇子和部分王子(庶子)封王,王子一人(嫡子)继承王爵,其他诸人或封侯、或不封。侯之子一人继承侯爵,其他人不得封。西汉一代的宗室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建立在”爵封”之上的制度。一方面,宗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