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多次击败明军,为何却着急向明朝求和?

皇太极多次击败明军,为何却着急向明朝求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1/22 9:58:42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665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明末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尤其扎心的是前线,内地剿灭农民军,常被农民军拖得团团转,北方抗击清军八旗,更是被打的稀里哗啦,多次被八旗破关南下,每次都是几十万人口物资损失。但就在这个焦头烂额的年月里,明朝的满朝大臣们,却常为一桩战场外的“闲事”吵翻天:要不要与动不动破关南下的清太宗皇太极议和?

确切来说:当时晚明君臣争吵的焦点,是要不要接受皇太极的求和!

自从崇祯登基起,战场上占尽优势,杀得明朝边防败退连连的皇太极,竟然会主动向明朝求和?看看晚明历史就知道,这事儿,他可不止一次。

一:越打胜仗越积极

通常来说,求和这事,常是战场上吃了亏才会有。但放在皇太极身上,却是越打胜仗越积极。

早在明朝天年间,皇太极还是“后金可汗”时,就与明朝辽东巡抚袁崇焕几度书信往来。当然那时的议和,还真是缓兵之计。待到崇祯年间,袁崇焕成了督师,皇太极又一度写书信求讲和,石沉大海以后,干脆带兵一口气打到北京城下,闹出震惊天下的“己巳之变”。事后被处死的袁崇焕,一桩罪名就是“谋款通敌”,等于扛着“议和”的大锅而死。

“讲死”袁崇焕后,皇太极“讲和”的心愿,却是越发热情高涨。几年后的大凌河之战,被俘的明军将领张春宁死不降,皇太极却热情款待,特意给张春安排了宅子:不奢求您投降,就求您给牵个线,促成咱们两家讲和就行。

十年如一日的“议和”热情,就为这么几桩和平条件,皇太极到底是真心还是耍诈?这事儿,只得说说当时皇太极的处境。

二:本该双赢的和议

虽说在各类野史影视剧里,清太宗皇太极常是个志在一统天下的人物。但放在明末清初历史上,皇太极本人的原话说的好:“皇考(努尔哈赤)本无必成帝业之心”——当年起兵反明,就没想改朝换代的事儿。至于称帝建国的皇太极呢?胃口也不大。

所以,比起中原的土地来,皇太极更看重的,还是他关外的土地,东北大地乃至漠南草原地区,才是他眼里决不能丢的根基。以他本人自夸说:“昔辽金元三国之主,当征战时,西伐厄讷忒黑,东抵朝鲜,北及黑龙江,南至于海,无远弗届。朕今日正与相等也。”能占这几个地盘,然后获得明朝承认,那就真知足了。

如此“知足”,还真不能说皇太极追求低,更因他当时现成的困难。

所以说,比起看上去很遥远的“一统天下”,对于当时皇太极更重要的,就是每年明朝一百多万白银的赏赐,还有互市的巨大收益。甚至对于此事清军大多数贵族高官来说,讲和才意味着巨大的收益。于是也就有了当时清军一方,奇特的怪现象:上窜下跳反对议和的,都是那些降官降臣,清军的贵族王爷们呢?说起议和,全是喜气洋洋。

因此,也就有了这个最终的议和条款,看似不高,却是当时皇太极集团,深思熟虑后的务实选择,更是松锦之战战场上,多少明军将士浴血换来的双赢成果——对皇太极有利,可对大明朝更有利,和平的边防环境,这时对于大明朝,真比黄金还珍贵。

三:“神助攻”清军入关

但是,正如后人熟悉的那段历史:这个双赢的条款送回明朝后,立刻惹得明朝百官一片怒骂。骂声里的崇祯帝果断甩锅,把操办和议的陈新甲办罪。“和议”当然再次不了了之,结结实实被放了鸽子的皇太极,接着又再派大军南下劫掠。身陷两线作战泥潭的大明朝,这下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直到在李自成农民军的攻势下,以崇祯悲愤自尽的方式灭亡。

如此闹剧,今天也常被人说成“大明文官不割地不赔款”的气节。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当初义正辞严怒骂议和,争相标榜气节的明朝大臣光时亨等人,都是毫无压力投降了李自成。后来清军入关,当初怒骂议和的“名流”钱谦益等人,也是毫无压力投降清朝,剃了头主动当带路党。当初反对议和,哪里是为了什么气节?分明就是对国家大局,极度的不负责任。

与其说,是明王朝失去了一次,可以用议和换新生的机会,不如叹息一句,当大明的朝堂上,已经充满了光时亨钱谦益之流,这些虚伪且短视的庸臣们。如此一个经过逆淘汰,已经昏聩不堪的朝堂,就算议和成功,又怎有救?

参考资料:《满文老档》、《清实录》、《东华录》、《明季北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与隋朝都能力强大,可为何只能兴盛几十年,其实是因为这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不能不能说是最强大,但是也至少能在中国历史中排得上名次的朝代。他们都有相同的特征,第一,他们存在于世上的时间很短,也不过几十年,第二他们前期都经历过了,纷纷合合的战争,他们是最后的赢家。事实上为什么说他们能排上名次?因为他们为中国历史创造了多个第一,隋朝是科举制的开创

  • 清朝鼎盛时1300万平方公里,主要包含6大区,中国的传统理想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泱泱华夏,领土上衍生出千年的文明,中国就此诞生,华夏子孙从此走向未来。在千年的文化中,华夏文明成功的击退时间的冲击,历经千年风霜,走向人们面前。▲清朝版图▲理想传统版图一、 中国的领土中国在历史上曾因为领土面积广阔,位居多次世界第一,但是随后因为战乱等原因,领土面

  • 真的以为唐朝“以胖为美”?看到杨贵妃的真实体重,或许这才是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希望自己瘦瘦的,这样的话不仅是标准的衣架子,穿什么衣服都很好看,并且身体也会比较健康。不过这也只是现在的审美观,其实每一段时期对于美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在唐朝那个时期就是以胖为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强大的一个王朝,不仅自身实力很强大

  • 清朝顺治年间一场科举考试复试中, 交白卷的吴兆骞受到什么惩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吴兆骞的结局,吴兆骞个人资料,吴兆骞长白山赋原文

    离我们最近的清代史书里,明确记载一位交白卷的考生,而且是在顺治皇帝亲自督办、极为关心的一场举人复试中交了白卷!此人名吴兆骞,江南著名才子。虽然科举考试进行了1000多年,但是直到清朝才首开“科场作弊者死”之先例,即便有如此重的惩罚,清朝二百多年时间里,曾发生过三次大的科场案:一、顺治丁酉科场案、二、

  • 玄武门有何魔力?唐朝3次兵变皆发生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有多惨烈,玄武门政变的历史,历史上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情况

    一、3次玄武门事变,3次成功,3次成就大唐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广为人知,是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的。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也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矛盾积累的过程,双方明争暗斗、俞演俞烈,最后导致玄武门事变的死局。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趁着李建成、李元吉入宫见皇帝的机会,在玄武门拦截并射杀了

  • 清朝都消失了一百多年,可他自认乾隆七世孙,公园中身穿龙袍出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现在,大清都已经亡了一百零六年,却有一位人自称是乾隆的七世孙,在吉林的一所公园内身穿龙袍,脚蹬龙靴, 随行数百人,按照清朝皇帝的排场,在这个公园中给人们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皇帝”出游,厉害的是这些随行人员居然还实行三跪九叩之礼。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中的思想开放,和从前完全不一样。在古代的时候

  • 秦朝、汉朝、唐朝、明朝,哪个最能代表中国历史中最强盛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汉朝秦朝明朝哪个厉害,汉朝和唐朝哪个是中国最强王朝,秦朝汉朝元朝明朝的制度或措施

    1.强大的大汉王朝2.强盛的大唐王朝唐太宗虽然是采用了一种非正当手段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勤政爱民,在我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开明君主!唐太宗在位时期,国泰民安,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还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唐太宗继位,经济上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对外开疆拓土,向东攻灭东突

  • 司马光家风:以俭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周公的《诫伯约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北宋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历代家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俭”。对节俭的崇尚,首推司马光家族,其祖孙三代皆以俭为美,并将节俭作为家风世代传承。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今属

  • 盗墓贼挖出一块唐朝石碑,颠覆日本历史,日本学者:我们绝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日本的国史,在中日历史学者之间,一直存在“徐福论”的说法。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秦始皇)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司马迁记载,始皇为了得到长生不老药,派徐福东渡。徐福谎称要带了三千童男童女给

  • 黑死病间接导致了元朝灭亡?朱元璋的父母不是饿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谁被朱元璋灭的,朱元璋推翻元朝,朱元璋怎么打败元朝

    后世关于元朝灭亡的原因大概都是这个印象:元朝统治者残暴无比,喜欢奢华生活,把老百姓压迫的没有立足之地,收赋税收到了几十年之后,老百姓被逼的饿死,逃荒,实在活不下去了。元朝的统治者收取赋税自然大部分是从商人手里面收取的,至于农业税,元朝收取的很少,因为蒙古人本身是游牧民族,不重视农业,所以元朝当时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