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接替魏延,成为汉中守将,一战击溃曹爽十万大军的王平。王平投靠刘备的时候,虽然还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在蜀汉立下的功劳,件件都不容小觑。例如街亭之战,他力劝马谡不要违令,之后又在马谡被击溃时,保护了自己的部曲,收拢了其他将领麾下的散卒;他沉默寡言,非常有威严,成为了“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领,为蜀汉打造出了一支精锐;魏延与杨仪争权,差点引发内斗,他一句话导致魏延的士兵逃散,等等。
通过这些事,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能力。而作为一个不识字的武将,能够有这些成就,可见他见识过人。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曹操和刘备的一时胜败,误认为刘备比曹操强大,那么他为什么背弃曹操,选择了挑靠刘备呢?小编认为,他这样做,可能与以下几下原因有关。
一、故土难离
《三国志》记载:“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也就是说,他原本就是蜀地人氏,后来随杜濩、朴胡等人到了洛阳,投奔了曹操,并参与了汉中之战。然而,曹操最终却战败了,而且再无希望夺回汉中和益州。这种情况下,王平选择了投奔刘备,很可能与自己故乡的归属有关。
二、在曹操麾下不受重用
通过王平后来的战绩,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然而曹操麾下人才太多,早已成名的名将,数不胜数。再加上他文化水平很差,“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就算曹操再有知人之明,也很难注意到他。因此他投奔曹操之后,仅是被任命为了代理校尉,出头之日遥遥无期。而刘备的势力弱于曹操,麾下的大将也少,其知人之明又不弱于曹操,所以王平离开了曹操,投靠了刘备。而刘备也没有让他失望,他刚来就被任命为了牙门将、裨将军。
三、被魏军遗弃
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他与徐晃不和,遭到排挤等事,但是他当时地位极低,曹军败退的时候,不小心掉队,或者被遗弃,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也不会有人注意到他在或不或。这种情况下,他没办法回到曹魏,只能投奔刘备。也就说,他离开曹操,转投刘备,很可能并非主动为之,而是被迫无奈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当时曹操强大,刘备弱小,但王平却背弃曹操,投靠了刘备,既可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也可能是因为在曹操麾下,太容易被埋没,或者是思念故土。不过,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的这一选择,都是非常正确的,也正是因为他投靠了刘备,并得到重用,才成为了一代名将,为人熟知。如果他继续在曹营的话,或许很可能被一直埋没,从而被历史遗忘了吧?